王綏碧 海南省技工學校澄邁分校
伴隨著素質(zhì)教育的推廣與實施,體育教學特別受到學校和外界的重視,在中職體育教學中,它不僅有效的發(fā)展身體、心理素質(zhì),而且還可以促進學生身體的血液循環(huán),經(jīng)常進行籃球運動可使骨骼變長變粗,長得高,并增強骨骼的支撐力和抗擊力,利于發(fā)育生長,提高身體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它可以讓中職生一天繁重的文化課學習得到釋放,而且在玩耍過程中增強了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教師不單單要注重體育課,而最主要的是要教會如何在快樂中成長,要做到寓教于樂,因此,為促進中職籃球的教學質(zhì)量需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會全副武裝自己,去做任何覺得感興趣的事,學與樂密不可分,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出現(xiàn)的一系列的問題,以合理的方式去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的發(fā)展,大多數(shù)人認為體育課程就是簡單的玩,其實,根據(jù)學生心理與生理正處在萌發(fā)的階段,這時,我們要費盡心思地誘導學生將學習興趣放在正確的學生道路上,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使體育課變得生龍活虎,學生在玩耍起來有滋有味。
例如,教師在平常的籃球教學中,不能照貓畫虎地教學,要在教學生籃球技巧時先為學生普及一些籃球運動的知識與意義,介紹我國體育籃球發(fā)展的歷史,董守義是我國第一位去美國學習籃球技能的人物,而且他的教練是被譽為籃球之父——奈·斯密斯。他回國后帶領中國隊多次參加國際大賽,他是名副其實的中國籃球教父。還有籃球運動的意義,由于現(xiàn)在科技的發(fā)達程度,電子產(chǎn)品已普及我們的生活,如今人們已經(jīng)被學習、工作、玩電腦手機充斥,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而籃球作為一項全方面發(fā)展身體的體育運動,在鍛煉人的四肢能力,提高人的運動技能有著很大的作用,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通過這樣的講解使學生認識到籃球運動對于健康的重要性,使其對籃球運動有興趣,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喜歡上籃球,樹立對籃球?qū)W習的動機。
生活情境是教師為貼近學生所營造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將生動有趣的教學內(nèi)容展示在學生面前。構建一個自覺參與到學習中去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就像傳統(tǒng)的文人墨客那般,舉杯暢飲,無話不談,華山論“劍”,煮酒論“球”,意思就是師生之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探討籃球運動的技能,做到待老師如朋友,待學生如手足。為中職生締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感受到籃球?qū)W習的樂趣,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突破學習障礙。
例如,在教學生“運球”這一項技能時,我結(jié)合實際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貼燒餅”的游戲,在這個游戲情境中,學生被分成兩組,每組圍成一個圈,里面與外面各站一個同學,充當獵物與狩獵者的角色,游戲開始,獵物與狩獵者圍著圈開始運球,在運球期間,獵物可以任意碰撞其它學生成為狩獵者,周而復始,期間球不能脫手直到其中一人被捉,游戲結(jié)束。通過這種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習的難度,使學生在快樂中提高運球技能。
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大多數(shù)老師沒有從思想上改變,這會導致籃球沒有得到拓展,進而影響學生對體育的學習熱情。因此,對于中職學生籃球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一些籃球運動的技能之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籃球運動的精神,通過籃球競技意識發(fā)展學生的勇敢頑強,堅忍不拔,爭強好勝,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競技意識。
例如,在班級之間組織一場小型的籃球比賽,比賽雙方是由:一方是由學生組成的,另一方是由體育老師們組成的,雙方之間進行博弈。教師通過與學生之間的比賽,進行公平公正的比賽,對于籃球“三步上籃、精準投籃、花樣運球等的技巧教師可以試著展示出來,讓學生去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籃球姿勢,并通過學生與教師之間真正的藍球競技較量,從而讓學生快樂的馳騁在操場上,所謂的籃球精神,就是將自己的感情投入籃球運動當中,把籃球算作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朋友,不論競賽是勝負,都有籃球和隊友的伴隨,一起奮斗、拼搏,沒有不信任,永不言棄、團結(jié)統(tǒng)一的!所以,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競技比賽,使學生能充分感覺到老師對自己鼓勵與重視,激發(fā)中職生的斗志,使學生能愉快的沉醉于體育中。
總而言之,籃球在中職體育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中職體育教師,要培養(yǎng)中職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jié)、發(fā)現(xiàn)最有利于籃球教學的方式,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對籃球的興趣,全面增強中職生的身心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