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其實,它和成功不是必然或直接的對等關系。
匈牙利偉大的詩人裴多菲給了我們準確答案,“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眽勖L,不過代表了人在這世上存在的時間多少罷了,若這個人對這個世界沒有做出貢獻,那么他的存在價值就很小?;蛟S我們不能名留青史,改變世界,但是如果我們奉獻的越多,我們的人生就越有價值,也就越成功。
可見,成功的人生在于奉獻了多少。那為什么要奉獻或者說怎樣才能樂于奉獻呢?只是為了名留青史嗎?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有價值嗎?不,奉獻是為了自己所熱愛所在乎的東西,只有熱愛,只有在乎,我們才會貢獻自己的一切,才能獲得成功。
白芳禮,一位感動中國的病弱老翁,一輛破爛不堪的舊三輪車,一個老人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一個二十年助學的驚人神話。這句話足以概括他的一生。1987年,已經(jīng)74歲的他決定做一件大事,那就是靠自己蹬三輪的收入幫助貧困的孩子實現(xiàn)上學夢。這一蹬就是十多年,直到他去世。白芳禮同志蹬車56年,支教18年,掙來的錢全都用來資助貧困學生和公益事業(yè),共計金額達35萬元,其中包括300多名大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如果按每蹬1公里三輪收5角錢計算,老人奉獻的是相當于繞地球赤道18周的奔波勞累。
他堅守著自己心中的追求,就像戰(zhàn)士堅守著戰(zhàn)斗的高地。
是什么力量使他堅持下來的?是他的愛和奉獻之心!他在傾其所有幫助這些學生后對友人說:“我過得是苦,掙來的每一塊錢都不容易??晌倚睦锸鞘鏁车?。看到大學生們能從我做的這一點點小事上喚起一份報國心,我高興??!”如果白芳禮老人不在乎學生,他會幾十年如一日的蹬車、支教,把安享天年的時光奉獻給那些學子嗎?
雷鋒在他二十二年的生命路途中,能幫人一把就幫一把,幫不上的就找人來幫一把,這就是雷鋒為人處世的特點。他的拼搏、他的奮斗,無一不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因為他熱愛他們,勝過自己的生命。
正如高爾基所寫:人生易逝,唯其事業(yè)有時得以垂諸永久。
人生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該怎樣度過短暫的一生?該給永恒的人生留下什么?為你的熱愛奉獻吧!
即使生活潦倒,也不要忘了你心中的追求,成就人生價值!
點評
本文作者擬定了一個醒目的標題“人生的價值在于奉獻”,文章題目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和觀點。文章開頭采用自問自答的形式,即以“人生的價值是什么”引出問題,再以匈牙利偉大的詩人裴多菲的話做出回答,既引發(fā)讀者思考,又增加文化底蘊。主體部分用白芳禮和雷鋒的事例闡述觀點,同時引用高爾基的話對這二人做出評價。結尾呼應開頭,強化了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