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紅霞
【關鍵詞】語文要素;語文氣質;學習品質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73-0071-02
課程改革推進學科發(fā)展,語文學科改革備受矚目。從語文學科本質視角審視語文教學改革現(xiàn)狀,常發(fā)現(xiàn)語文要素被懸置、被誤讀的情況。語文要素應是與學段學習內容和目標相對應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教學時,教師應按其內在的邏輯和規(guī)律,同時結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梳理語文要素。語文教學與改革應結合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中的語文要素設計教學活動,通過梳理教材、解構教材、豐富教材,將語文要素落實在具體的教學目標與教育內容中,在習慣品質、知識技能、精神情感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氣質。
1.基于統(tǒng)編語文教材落實語文要素。
科學梳理教材。統(tǒng)編語文教材在編排的過程中注重單元組織,雙線并行,把語文訓練的基本要素劃分成若干個知識或能力的訓練點。教師在使用教材時,既要有針對性的“點”,又要兼顧全局性的“面”,要樹立整體意識,根據(jù)教材的編排特點,有序地將“點”串聯(lián)成“線”,觀照整體單元的統(tǒng)一性和結構性,結合每課的課后練習,將“點”的訓練有效地分布在每課的鞏固練習之中。以統(tǒng)整的眼光來審讀教材,做到“前瞻后顧、前后勾連、前后呼應”,清晰把握“這個要素”在本冊教材中的地位,全面認識“這個要素”在整套教材中的價值,科學建構語文要素體系,注重短期訓練與長期推進相結合的方式,打通知識與知識,知識點與訓練點,重點與難點之間的脈絡,貫通知識與思維,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氣質。
合理利用教材。統(tǒng)編語文教材每單元首頁“導語”亮出了語文要素,教學時可以對每篇課文中的“氣泡提示”“練習設置”“語文園地”中“學習平臺”“詞句段運用”等板塊加以研究,靈活處理各版塊之間的聯(lián)系,有效整合,突出重點,優(yōu)化單元與課文之間的聯(lián)系。
例如:教學統(tǒng)編語文四上第一單元“邊讀邊展開想象”這一語文要素時,首先,要認識到閱讀中展開想象的價值。其次,要把這個要素解讀成思維策略:一是抓住文字所描繪的事物,勾勒畫面;二是打開五官,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以此點染畫面;三是抓住文字中的動詞或聯(lián)系生活想象這些事物的動態(tài)、躍動畫面;四是對重點事物或整幅畫面附著上自己的感受,細化畫面。最后,通過設計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在精讀教學中培育“想象畫面”的思維策略與能力,在略讀教學中運用策略,展現(xiàn)、提升這一能力,在“交流平臺”中梳理策略,把語文要素落實到位。
努力豐富教材。豐富教材的前提,一方面在于對于教材的正確把握、解讀,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在對學科要素、教學內容和育人目標的準確定位。豐富教材內容,教師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第一,聚焦“語文要素”,進行點對點拓展。在豐盈知識結構體系的過程中,凸顯知識點的立體呈現(xiàn)。如有效把握課文后練習資源,根據(jù)“理解與積累、行為與運用、拓展與實踐”三個維度進行有目的、有方向的滲透。第二,重視“實踐結合”,關注選文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課本內容在生活中找到范式,引導學生從范式中感悟文本。第三,加強“項目學習”,圍繞主題單元內容,進行學科內、學科間以及跨學科內容的整合,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不同層次、不同視角進行學習拓展,做到基于教材而又不斷豐富教材。
2.依托語文要素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氣質”。
重新審視語文要素,重新從學科立場來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重新從發(fā)展的視角來孵化學生的語文氣質,探索中既有堅守也有創(chuàng)造,既有觀照又有行動。我們試圖通過教學建模、目標建模和素養(yǎng)建模來煥發(fā)語文生命力,真正為學生的成長奠基。
在“習慣品質”中養(yǎng)“純真之氣”。“純真”是兒童世界的永恒話題,對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揭示和把握,就是試圖從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中找到標靶,依據(jù)“先入格,然后不拘一格”的層次逐步推進,從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中激發(fā)學習的正向動機,并不斷地在動機形成中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意志和學習品質,讓語文學習還原兒童生活、真實童年、知識結構、認知層次,讓純真之氣成為學生生命旅程中的前行之力。
在“知識技能”中養(yǎng)“靈秀之氣”。知識技能與思維養(yǎng)成密切相關。從思維方式入手,對知識結構、能力指向、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方面進一步調控與推進,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引導學生從點狀的語文學習轉向線性的知識梳理,從微觀的語文視角轉向宏觀的語文視野,從零散型的知識結構轉向序列化的知識體系。真正從“學得”走向“習得”,從“抽象”走向“具象”,讓思維活潑、思緒飛揚、思想靈動,孕育學生獨有的靈秀之氣。
在“精神情感”中涵“儒雅之氣”。語文學科中蘊含著學生的精神情感,母語中承載著兒童的文化認同和個人修養(yǎng)。依托語文要素,有助于落實教學行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精神氣概和儒雅之氣。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閱讀方法、表達方法,閱讀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語文學習習慣等方面展開教學,真正實現(xiàn)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tǒng)一。
聚焦語文要素,厚實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習慣品質涵養(yǎng)學生的純真之氣,以知識技能養(yǎng)育學生的靈秀之氣,以精神情感涵養(yǎng)學生的儒雅之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氣質,讓腹有詩書成為自我修煉,讓精神氣概成為學生生命的底色。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