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仲輝 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對重慶市江北區(qū)洪恩實驗學校開展的跳繩體育活動提出實際有效的策略與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萬方數據庫,查閱近幾年的體育核心期刊,有針對性的收集了關于跳繩項目在校園的開展情況,同時在洪恩實驗學校校園信息網和圖書室查閱了關于洪恩實驗學校課余活動的開展情況和學校在各方面的信息;比較全面了解本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前沿動態(tài),為文章的研究在方法和理論上提供支持。
2.觀察法
通過對學校體育活動開展情況的觀察和研究,以及體育課上教師和學生呈現出的問題的分析和研究,為開展“2+2”跳繩活動提供經驗;同時對學校場地的觀察和學校器械的實際出發(fā),制定適合于該校的課余活動項目。
3.比較法
在體育教學課和課余活動中,采取傳統(tǒng)教學法和游戲法兩種形式,通過學生上課是反映出來的狀態(tài)和學生自主活動時的氛圍來對比較兩種不同教學形式所取得的效果。
重慶市江北區(qū)洪恩實驗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生共有近1400名,90%來自進城務工農民工的子女。生源參差不齊,身體素質較差、身材矮小相對突出。在歷年的體檢和素質目標測試表明,學生的肥胖率、近視率增加,營養(yǎng)過剩率嚴重。學生運動水平下降,達標率不足。經過全校調查,學生能完全掌握兩項體育技能的不足5%,完全掌握一項體育技能的不足10%。學生的體育素質堪憂。加之我校占地面積較小,不足十畝,學生人均活動場地不足3平方米,客觀條件上限制了很多體育項目的開展。
鑒于上述原因,重慶市江北區(qū)洪恩實驗學校從自身環(huán)境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實施“2+2”項目的兩項體育技能中的跳繩項目并以此為基礎,扎實推進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改革;通過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系統(tǒng)地全面的指導,使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促進身心全面發(fā)展,養(yǎng)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的思想。
1.制定活動方案,確保跳繩項目順利開展
方案是制定工作目標、完成任務、具體措施和工作步驟的前提。實施跳繩項目首先要有活動方案,只有精心設計活動方案才能保證跳繩項目的順利實施。有了方案才能有條不紊地去組織實施,工作才有針對性。重慶市江北區(qū)洪恩實驗學校在“2+2”跳繩項目實施前成立了活動方案組,由“2+2”組織機構、班主任、體育老師以及任課教師組成。一是通過學習相關文件精神,大家形成共識。跳繩項目活動方案本著“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有利于使學生得身心健康向著良好的方向發(fā)展,保證學生的運動量在適宜范圍內的思想進行設計。二是借鑒各?;顒拥慕涷?。我們通過參觀、學習,向各類學校取經,獲直接經驗后結合實際情況應用于我校跳繩項目活動的開展中。同時通過網絡了解,借鑒全國各地開展跳繩項目的方法和具體措施,獲得了間接的經驗。三是結合本校的實際找準出發(fā)的切入點,對跳繩項目方案設計上盡量根據場地空間、學生年齡大小、趣味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制定了游戲型和技巧型;個人與集體;長繩跳法與短繩跳等活動項目。
2.跳繩項目的開展要貫穿于陽光體育活動中和校內外的比賽中
重慶市江北區(qū)洪恩實驗學校除了以每周3節(jié)體育課實施《課程標準》外,還認真組織實施了每天的大課間活動和每周2節(jié)課外活動課?!拔覅⑴c、我快樂、我鍛煉、我健康”是重慶市江北區(qū)洪恩實驗學校開展陽光體育的口號,盡管場地很小,但在認真執(zhí)行國家課程標準,全面實行陽光體育活動制度。結合該校實際,積極探索并開展了以跳繩項目為主的活動形式,同時還選擇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其它游戲源源不斷地補充到跳繩項目中,如毽球、花樣踢毽、貼膏藥、丟手絹、跳房子、踩高蹺、穿山引線等等,可謂形式花樣繁多、動作絢麗多彩。根據各年級的特點和教學目標的不同,設計以下一些比賽:低年級開展1分鐘定時跳繩比賽、30米行進間迎面跑跳接力賽;中段年級組織單人雙搖或三搖、正反交叉、八字接力等比賽;高年級以雙搖雙飛、各種十字交叉、多樣式組合創(chuàng)新性的比賽等。通過一系列比賽活動,讓學生在比賽中展示了跳繩技能,體驗運動的樂趣,提高跳繩水平,形成良好的校園跳繩氛圍,從而促進了“2+2”體育跳繩項目的開展,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增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從而全面推進學校素質教育。
1.體育跳繩項目,學校需在時間上、內容上、場地上給予保證,將課堂體育教學與課外體育活動相結合,將學習日延伸到節(jié)假日,不只追求一時的效果,重視提高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以及獨立鍛煉身體的能力,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獲得運動的樂趣。
2.在開展的體育活動和體育教學中,要針對不同年齡特征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時讓學生掌握兩項體育基本技能,使其終身受益,為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終身參與自覺體育鍛煉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師要發(fā)揮好在組織和教學中要的引領作用,不能一味的教師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發(fā)揮自身的創(chuàng)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