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基于終身體育下的高校體育保健學生的身心健康及SCL-90測試結果分析*
王 洋
(運城學院 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在終身體育教育背景下,對高校體育保健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42.9%學生BMI指數不達標,因肥胖導致的BMI不達標占到28%;入校前后因運動、事故等因素辦理體育保健的人數差別不大分別在37.85%、37.25%;SCL-90因子得分≥3,最多的是強迫癥狀,其次是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懼等,占測試人數的10.3%;體育保健課學生SCL-90因子在強迫癥狀、恐怖、精神病性三個因子上得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男生在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三個因子明顯高于女生。
終身體育;體育保健學生;身心健康;SCL-90
終身體育,是指一個人終身進行身體鍛煉和接受體育教育;以培養(yǎng)學生終身參與體育活動的能力和習慣為主導的思想[1]。我國1998年、2003年分別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都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放寬了要求[2]。高校體育保健課是為一些身體有特殊狀況的學生(包括傷病殘弱等特殊群體),開設的一門必修適應性體育教育課程;是大學體育課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逐步轉向大眾化,高校人數增多的同時,高校中上體育保健課的人數也在不斷上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先天性、入校前、入校后的傷病殘弱等因素,造成的無法進行常規(guī)的體育活動。長期以來,由于專業(yè)體育保健課教師數量缺乏,保健學生具體身體狀況問題,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的限制,使體育保健課學生無法在體育保健課上完成健體強身的學習目標。本文通過調查研究高校體育保健課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及SCL-90測試,找出體育保健學生身心健康存在的問題,同時指出體育保健課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分析提出合理對策,為高校體育保健課逐步科學化、合理化提高決策依據,使體育保健學生的體育保健學習更具針對性、實效性。
以運城學院體育保健課學生群體為研究對象,以大一、大二為主。261人,其中男生90人,女生171人。占大一、大二體育保健課總人數的98.7%。
依據我國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校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以下簡稱大綱)的解釋,結合本次調查的體育保健課對象標準為由于身體機能、體能相對于普通學生處于弱勢狀態(tài)而致使在體育運動時處于相對落后,在體質健康測試及正常體育教學中無法達標的學生群體[3]。主要分為:殘疾者、身體疾病不宜參加劇烈運動者、身體肥胖者、體質虛弱者、運動損傷著幾個類型。
體育保健課是指學校針對體育弱勢群體學生專門開設的體育課程,它是通過專業(yè)的教師和專業(yè)的教材而實施的,具有增強體質、強化意志、克服心理障礙、促進身體康復等作用[4]。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知網(CNKI)、萬方數據庫及互聯網搜索引擎進行相關文獻資料查閱。
1.2.2訪談法
通過對相關高校體育教師、校醫(yī)了解體育保健課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身心健康可能存在的問題,對相關學生交流了解體育保健課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現狀的認識與建議。
1.2.3數理統(tǒng)計法
運用SPSS22.0對所得問卷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2.3問卷調查法
設計《體育保健學生問卷調查》和《體育保健學生SCL-90調查》。體育保健課學生發(fā)放問卷261份,其中男生90份,女生171份?;厥?61分,有效問卷261份,有效率100%。
表1 體育保健課學生BMI數據調查(共261人)
BMI分類過輕低于18.5正常18.5-23.9過重24-27.9肥胖28-32非常肥胖高于32 人數3914942724 百分比14.9%57.1%16.1%2.7%9.2%
從表1可知,261名學生中,正常BMI僅57.1%,BMI不達標者占42.9%,其中超重人群占28%,過輕占14.9%。造成BMI不達標的原因有:減肥、飲食不規(guī)律、喝碳酸飲料、缺乏有效的運動、作息不規(guī)律、自身病因等。體育保健課學生,在對待肥胖、疾病的發(fā)生問題有著明顯缺失。對體育保健課學生的入學選擇問題上的調查發(fā)現,超過62%學生選擇非常明智。多數學生在高中時期經歷了較重的課業(yè)升學壓力,考入大學后心理解脫,學習生活中思想松懈,多數學生吃喝無節(jié)制,少數女生為追求完美體型而節(jié)食減肥都會造成BMI指數非正常化。思維轉變,觀念提高,對身體健康意識的增強,是對BMI正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表2 體育保健課申請因素分析
因素小計(共計261人)比例(%) 先天性6524.9% 入校前因運動、事故等9837.85% 入校后因運動、事故等9837.25%
由表2可知,學生申請體育保健課因素,入校前后的人數比例相差不大,高校生入學時多數已滿18歲,自幼接受較好的安全教育,但進入大學后,出現的身體原因導致無法正常上的體育課人數并沒有減少。這其中有學生自身因素的存在,也有安全教育問題沒有及時跟進的原因。
根據辦理體育保健原因分析,以慢期或長期病、心臟病、肢體骨折、身體過度肥胖這四個原因比例較,占42%以上。因身體肥胖辦理體育保健的學生占20%以上,其中包括因生病后導致身體肥胖的。肥胖學生辦理體育保健最根本原因是無法達到800米或1000米考試要求。在高校肥胖學生占一定比例,如何調動其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找到其更合適的體育項目課程、考核方式,課余時間如何指導,使其身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值得思考。
以各總均分及各因子得分≥3為標準的檢出率顯示被試總體中可能具有心理健康問題癥狀人數的比例。
表3 體育保健課學生SCL90檢出情況(因子得分≥3)
因子人數比例%排序 軀體化41.57 強迫癥狀135.01 人際關系敏感72.73 抑郁83.12 焦慮62.34 敵對31.18 恐怖51.95 偏執(zhí)41.56 精神病性10.410 其他31.19
從表3可知檢測出最多的是強迫癥狀,其次是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懼等等。根據任一因子得分≥3作為帥選心理問題明顯標準。體育保健課總體上共檢出27人,占實際測試者的10.3%,表明這部分學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癥狀。這與非體育保健課大學生的有關研究基本一致。從而發(fā)現大學生心理問題有相似性,在進入大學前,多數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背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認識事物方面還多處在家庭引領的層面。當進入到大學后,由于遠離家庭的干擾,他們心理發(fā)展趨近于成熟,吃、穿、住、行、用、妝等因素在同一宿舍、班級、系、學校里都有著自己的定位。他們自身價值需要被認可,渴望得到關注,帶來的情感上的波動大、不穩(wěn)定,正是造成強迫癥、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等因子分數較高的原因。因此要加強關注、教育體育保健課學生有一個正確的心理認識,或是在出現心理方面問題時更好的處理,積極正確的引導或是對自身未來發(fā)展的預判,讓他們懂得在處理問題控制情緒,將注意力集中到學業(yè)上來,平穩(wěn)過渡。
表4 體育保健課學生SCL—90各因子得分與全國常模比較
因子保健學生n=261常模n=1388tp 軀體化1.33±0.461.37±0.48-1.3930.165 強迫癥狀1.81±0.571.62±0.585.3190.000 人際關系敏感1.62±0.551.65±0.51-0.7190.473 抑郁1.45±0.551.5±0.59-1.5780.116 焦慮1.40±0.501.39±0.430.2970.767 敵對1.45±0.451.48±0.56-0.9610.338 恐怖1.40±0.521.23±0.415.4180.000 偏執(zhí)1.37±0.481.43±0.57-1.8860.06 精神病性1.36±0.431.29±0.422.720.007 其他1.41±0.471.48±0.46-2.3950.017
從表4可知,體育保健課學生在強迫癥狀、恐怖、精神病性三個因子上得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有顯著性(P<0.01),說明體育保健課學生在三個因子方面心理健康水平與全國常模相比差一些;在其他因子的比較中,無顯著性差異,得分相比全國常模要低一些,這說明這些因子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好于全國常模。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快速發(fā)展,職業(yè)規(guī)劃對大學生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對體育保健課學生而言更是需要急需面臨的問題。他們在體育運動中可能存在的缺失問題,將會導致心態(tài)發(fā)生變化,造成部分保健課學生在心理上的負擔,如一些生活學習問題的極致化導致的強迫癥狀;擔心無法參加劇烈運動讓所有人知道的恐懼、失落感等等。由此出現的心理問題。據調查了解,體育保健課學生對每次看到其他同學上體育課的心情表現如何時,發(fā)現33.3%無所謂、49.0%比較輕松、11.1%能夠忍受、6.6%挺難受。從中可以看出多數體育保健課學生對上不成體育課還是比較樂觀,因為體育課上的一些考試要求因自身身體原因達不到,而導致的掛科不再成為負擔。部分學生上體育保健課是由于在校期間,出現的傷病、手術等因素而無法繼續(xù)上體育課,在一段時間內會在心理產生一些心態(tài)上的變化。在對這些體育保健課學生調查中發(fā)現,超過60%學生對自身最難克服的問題是對以后自己身體的擔心,長期對于這個問題的思考勢必會造成心理的問題。
每個上體育保健課的學生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因,讓體育保健課學生完整的掌握一套高效的健身方式、健康理論知識是解決他們心理問題的有效途徑。
表5 體育保健課男女生SCL- 90得分比較(X±SD)
因子男生(n=90)女生(n=171)tP 總均分1.50±0.411.43±0.441.350.18 軀體化1.35±0.461.32±0.460.400.69 強迫癥狀1.97±0.491.72±0.603.340.00 人際關系敏感1.81±0.491.53±0.564.150.00 抑郁1.45±0.521.44±0.560.180.86 焦慮1.42±0.511.39±0.500.480.63 敵對1.61±0.411.37±0.454.450.00 恐怖1.39±0.561.41±0.500.230.82 偏執(zhí)1.44±0.521.34±0.451.640.10 精神病性1.40±0.451.34±0.421.040.30 其他1.47±0.521.38±0.441.370.17
從表5可知,體育保健課男生在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三個因子明顯高于女生(P<0.05),而總均分及其他因子間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男生三個因子均高于女生,不符合性別角色發(fā)展過程。研究調查:高校體育保健課男生因無法正常參加體育課,在面對同學時會感到自卑、異樣感;尤其是跟異性交往時,提及話題會很敏感,會覺得對方是刻意造成人際關系緊張。進而將男性特有的坦誠、直爽、率真隱藏,將造成這一問題原因歸因于自身、他人、環(huán)境、家庭等。部分學生在與同學間相處時,在吃、穿、用等消費行為上有了攀比心,從而造成了經濟負擔,結果是多利用節(jié)假日、假期外出打工以滿足日常在校期間的消費,強迫癥狀明顯。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脫離父母注視下的獨立活動,遇到問題與人交流的較少,多采用沉默方式處理問題久而久之就會有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每個個體在出現問題后的表現各不相同,但問題可能是相同的。輔導員或是教師在遇到這些問題時應及時關注,從細化到淡化到常態(tài)化,積極引導學生正確的態(tài)度觀,進而將在校期間的重點放到學習上,為今后更好的學習生活工作打下基礎。
3.1.1 被調查者BMI不達標的占42.9%,因肥胖不達標人群占28%。學生申請體育保健課因素,入校前后的人數比例相差不大。
3.1.2 辦理體育保健原因,以慢期或長期病、心臟病、肢體骨折、身體過度肥胖這四個原因為主,占42%以上;因身體肥胖辦理體育保健的學生占20%以上。
3.1.3 檢出27人,部分SCL-90因子得分≥3,占實際測試人數的10.3%,最多的是強迫癥狀,其次是抑郁、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懼等等。
3.1.4 體育保健課學生SCL-90中的強迫癥狀、恐懼、精神病性三個因子上得分明顯高于全國常模,其他因子,無顯著性差異,得分低于全國常模。男生在敵對、人際關系敏感、強迫癥三個因子明顯高于女生,總均分及其他因子間無差異。
3.2.1 學校應針對體育保健班級中的肥胖學生,開設專門的體育課程,應有專門的授課計劃,以減肥為目的,讓學生在完成課業(yè)的同時在身體形態(tài)上有較大改觀,建立學生自信心。3.2.2 加大體育師資隊伍的培訓力度,申請體育保健的因素有多樣性,將同種狀況下的學生集中歸類,進行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授課教學,將會對學的長遠發(fā)展有重大意義。
3.2.3 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讓學生對自身在體育保健課堂有正確的認識,以促進在今后的努力方向。
3.2.4 注重體育保健課學生心理教育,尤其在強迫癥、恐懼、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心理方面疏導。積極開展有利于他們身體教育的體育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更好的培養(yǎng)終身體育鍛煉意識。
[1]陳琦.以終身體育思想作為學校體育主導思想的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105-111.
[2]張守信.陽光體育背景下黑龍江省大學生體育弱勢群體冬季體育活動現狀研究[J].體育世界,2013(4):37-38.
[3]張曉峰.大學校園中體育弱勢群體教學方法探析[J].才智,2013(35):154-155.
[4]朱立斌,等.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體育弱勢群體體育教學與體育活動開展現狀 [J].冰雪運動,2017(1):51-55.
[5]盛紹增,等.體育教育專業(yè)大學生SCL-90量表測試結果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4):137-139.
[6]孟祥輝.2009級新生SCL-90測試結果數據報告與分析[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0(2):113-116.
[7]王品等.高職大學新生SCL-90的結果分析[J].科教文匯,2015(5):77-78.
Analysis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the Results of Scl-90 Test of College PE Health Care Students Based on Lifelong PE
WANG Yang
(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044000, Shanxi, China)
運城學院教改課題,項目編號:JG201821。
王洋(1987—),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