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執(zhí)行:劉笑楠 LIU Xiaonan
“任何建構的表達都要遵循三個基本要素:技術研究、力學表現(xiàn)和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法?!?/p>
——皮埃爾·奈爾維
在任何一項建造實踐中,建筑與結構的表達都是一個被反復討論、推演的過程。追溯二者的關系,早在公元前25年,羅馬建筑師馬可·維特魯威就提出了“實用、堅固、美觀”的建筑三要素。時至今日,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仍然圍繞著這三要素不斷進行著探索和實踐。
隨著社會進步,大量的新技術、新思路被運用到建筑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項目越來越復雜,單靠個體的能力不免會捉襟見肘,建筑行業(yè)的發(fā)展使得專業(yè)的細分及合作成為一種趨勢。建筑師應當重視結構本身的情趣,注重結構語言表現(xiàn),在項目初期就將結構設計與建筑表現(xiàn)相結合,與結構工程師共同推進項目進程;結構工程師則需要掌握一定的建筑專業(yè)知識,在理性思維的基礎上培養(yǎng)建筑審美,理解建筑師的訴求,對建筑空間和尺度有正確的感知,更多、更早地參與到項目的全過程中,為建筑表現(xiàn)尋求最優(yōu)的結構體系,讓生硬的結構設計變得優(yōu)雅。
本期專題特別邀請了活躍在設計一線的建筑師和結構工程師圍繞結構表現(xiàn)、建筑表達以及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的合作方式等話題展開討論。在之后的主題文章中,將討論的核心內容通過多個項目進行具象呈現(xiàn),既選取了結構作為絕對主導的航站樓、博物館和文體中心等大跨度建筑,又涵蓋了依托結構的精細化設計、合理平衡塑造出別樣空間體驗的公共設施和構筑物等中小體量建筑,同時也分析了鋼結構、細柱體系和裝配式等具體技術細節(jié)。試圖探討建筑師與結構工程師在實踐中如何通過雙方共同努力實現(xiàn)建筑與結構的有機融合,達到空間塑造與結構的高效平衡,實現(xiàn)建筑形式與結構功能的相互促進,共同創(chuàng)造出高品質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