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港油田勘探開發(fā)研究院 張旭
地質資料匯交分為成果、原始和實物三大類,而根據每類資料特征,匯交的內容及方式是有差別的。
匯交人在上交資料之前首先要熟知相關規(guī)章制度,詳知資料上交格式要求并能熟練操作匯交系統(tǒng),定期對匯交人進行專業(yè)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確保匯交資料的質量,就要從源頭抓起,各工作環(huán)環(huán)相扣,參與人員要重視匯交工作,才能保質保量完成匯交工作。首先,相關領導要高度重視,領導的重視是匯交工作順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其次,最好有專人負責并建立資料監(jiān)督和交接機制。及時收集整理原始地質資料,做好完整性與真實性。原始地質資料的唯一性決定了一些重要的文件資料應第一時間掃描柵格化,確保掃描件清晰可讀,為二次開發(fā)利用做準備。需要裝訂的最好在裝訂前就掃描保存,以免后期多次拆裝影響使用年限。實物資料建議及時入庫整理上傳數據到監(jiān)管平臺。最后,匯交工作人員應加強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并定期接受地質資料匯交的培訓。
匯交的成果地質資料的完整性是保證地質資料有效利用的基礎。2017年,國土資源部發(fā)文(國土資規(guī)〔2017〕1號文件)進一步加強地質資料管理的通知。再次強調了上交地質成果資料重要意義。(1)地質成果資料。全部需要匯交石油、天然氣、頁巖氣、煤層氣應匯交各類物探成果報告,化探成果報告,各類鉆井完井地質成果報告和測井成果報告,試油(氣)成果報告,各類綜合地質報告,各類儲量報告。(2)原始地質資料。委托保管、非委托保管的重要原始地質資料需匯交。(3)實物地質資料。委托保管、非委托保管的分類篩選分級保管。
成果地質資料要上交紙質文件和電子文件,紙質文件要與小太陽軟件導出的電子版一致。在收集、整理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一)紙質的成果地質資料。匯交工作開展時,部分資料比較散亂,日期前后不一致,一線技術員上交到驗收組時,驗收資料人員不夠認真仔細等問題。給后期上交資料的收集整理造成很大的麻煩。1.審批類。報送審批類文件時沒有提交或缺失,在報送過程中沒有按照規(guī)范要求由高到低編排,同級、同類的未按時間順序由新到老編排。另外老資料沒有電子版,必須通過掃描而形成的,在電子版形成時,分辨率較低,清晰度差,未達到300dpi要求。2.正文類。報告正文包括封面、內封、目錄、正文四部分,在整理材料過程中,目錄標題級別設定不統(tǒng)一,資料形成單位沒寫全。3.文件題名欄。正文名稱/資料名稱/文件題名應寫資料名稱全稱,嚴格按照報告封面書寫,不得簡寫。4.附表類。正文內的附表都必須有標題行,不同附表應統(tǒng)一編制頁碼,頁碼連續(xù)不得中斷或多次以頁碼1重新開始;附表方向嚴格朝上,附表一定要完整;應按報告正文的順序延續(xù)下去,附表的排序應一致。5.附圖類。附圖類主要存在字庫色庫不匹配的問題,造成存檔文件中附圖圖件丟色、偏色和丟失信息。附圖冊中較為明顯的問題是圖幅較大的未按規(guī)定尺寸圖幅繪制,沒有按標準圖幅拼接成圖。
(二)原始地質資料。原始地質資料是地質工作的第一手資料,具有唯一性、紀實性,對后期的分析研究價值巨大。在實際的匯交工作中大多數原始地質資料仍然是向部、廳級提交原始地質資料目錄清單后存放在基層地勘單位代管,造成后期開發(fā)利用獲取渠道困難,不能更好地服務社會。
(三)實物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一般是由上交資料人員直接填報,有些單位不經過檔案館,表中各項數據均未到現(xiàn)場審核,所以在清單填報時有可能造成數據不全或漏報。
(四)電子版成果地質資料。要求電子文件目錄要實現(xiàn)超鏈接,電子文件不得有空白頁,目錄格式應符合行業(yè)相關標準;錄井報告,要格式規(guī)范內容齊全;電子文件原圖為彩色的,則紙質版必須為彩色,紙質版圖片應清晰,若不清晰需重新打印,電子文件不得有空白頁。表格、插圖等類的電子文件均要有目錄,且具有超鏈接功能;頁碼要符合要求。正文內插圖的漢字、數字應清晰可見。表格不得為截屏或照片。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要通過全國資料館的小太陽軟件導出電子版的數據,在使用過程中希望增加批處理功能、不同礦權能有不同的文件夾功能、能自動添加檔號數字尾號功能、能有execl表導入功能,這樣建立更改數據時更加直觀便捷。
成果地質資料匯交最重要原則是紙質文件與電子版相一致,不得錯漏。各地區(qū)、各企業(yè)要認真貫徹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的各項管理規(guī)定,建立成果地質資料匯交管理人員聯(lián)系方式,以便資料匯交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可以及時溝通、及時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