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肖平
章肖平,浙江省金華市第二醫(yī)院 浙江省金華市 321016
核心提要: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本文通過探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與應對方式相關性,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功能性便秘是一種功能性腸道疾病,主要以持續(xù)性排便困難,排便次數減少或排便不盡感為臨床表現[1].近年來,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患病率逐年呈上升趨勢,排便嚴重困難時容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和結腸癌發(fā)生[2].身心醫(yī)學的快速發(fā)展已經成為功能性疾病的研究熱點.有研究表明[3,4],精神心理因素將影響胃腸道蠕動功能,長期抑郁可導致功能性便秘.還有研究表明,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相關.由于我院是一所以“精神醫(yī)學、心理學科、康復醫(yī)學、老年醫(yī)學和醫(yī)養(yǎng)結合”為特色的三級甲等專科醫(yī)院,主要承擔浙江中西部地區(qū)精神衛(wèi)生事業(yè)的工作,大多數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精神負面心理問題,嚴重者出現自殺,給醫(yī)院帶來不可比要的安全隱患.但護理人員對抑郁情緒認知不足,在臨床工作中缺乏情感觀察力和早期的預防性心理護理.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針對我院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與應對方式進行研究,探討二者的相關性,從而為護理人員采取正確的積極的護理干預提供客觀依據,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
1.1 材料
1.1.1 研究對象:選擇2017-08/2019-08在浙江省金華市第二醫(yī)院就診的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86例為研究對象,住院56例,門診3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 年齡62-78歲,平均69.4歲±8.9歲; 病程1-12年,平均6.7年±3.5年.診斷均符合羅馬Ⅲ老年功能性便秘診斷標準.
1.1.2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在近3 mo內均曾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結腸慢運輸試驗及排糞造影試驗以排除腸道器質性病變; (2)意識清楚,能正常交流,并愿意配合調查者; (3)便秘病程≥1年; (4)均經過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5)均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者.
1.1.3 排除標準:(1)腸道有器質性病變者; (2)非老年患者; (3)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和嚴重神經系統(tǒng)疾病者; (4)有嚴重肢體運動障礙疾病者; (5)調查中配合欠佳者; (6)文盲或文化程度較低者.
1.2 方法 由課題負責人制定問卷,包括抑郁自評量表問卷和應對方式問卷.然后認真細心向患者講解注意事項,要求患者均獨立完成問卷,于發(fā)放后48 h內收回.(1)抑郁評分[5]采用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包括20項,每個項目按照病情程度進行1-4級評分,總分為80分,將每位患者所有項目分數累計相加,計算求和,然后將所有患者總分相加,累計求和,加權求平均,最后所得分數即為最終評分.得分≥50分作為抑郁的判斷標準.(2)應對方式問卷[6]包括解決問題、求助、自責、回避、幻想和合理化6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包含不同個數的條目,共62個條目.每個分量表選擇“是”計1分,“否”計0分,條目分相加為量表評分,其中條目19、36、39、42反向計分.分量表的因子分=分量表的量表分/分量表的條目數,因子分越大越傾向于使用該種應對方式.該量表體現了3類人格特征,即成熟型、不成熟型、混合型.成熟型主要喜歡應用解決問題,求助的應對方式,在生活中以成熟穩(wěn)定的人格特征和行為方式為主; 不成熟型主要喜歡運用退避、自責、幻想的應對方式,生活中多表現為神經癥性的人格特點,情緒容易波動,行為缺乏穩(wěn)定性; 混合型主要表現為分別與成熟型因子和非成熟型因子呈正相關,以矛盾的心態(tài)和兩面性的人格特征為應對方式.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抑郁評分與應對方式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有效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發(fā)放調查問卷86份,在48 h內回收問卷8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100%.
2.2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發(fā)生抑郁情況分析 在回收的86份問卷中,根據評分結果得出50例(58.14%)患者抑郁評分≥50分,即為伴有抑郁; 其中最高評分為62分,最低評分為50分,平均56.7分±7.3分.
2.3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組與非抑郁組應對方式的比較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抑郁者解決問題評分為0.52分±0.16分、自責評分為0.55分±0.20分、求助評分為0.52分±0.14分、幻想評分為0.55分±0.18分、退避評分為0.55分±0.16分、合理化評分為0.47分±0.18分,與非抑郁者各因子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2.4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評分與應對方式相關性分析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合理化與抑郁有相關性(P<0.05),其中解決問題、求助與抑郁呈負相關(r=-0.678,-0.569,P<0.01),而自責、合理化與抑郁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765,0.364,P<0.01)(表2).
既往研究表明[7],消化道運動功能不僅受自主神經的支配,還受內分泌系統(tǒng)的調節(jié)作用,主要是這兩個系統(tǒng)的中樞與情感中樞的皮層下整合中心位于同一解剖部位,因此慢性功能性便秘發(fā)病機制與腸道動力異常和精神心理因素有直接關系[8].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日久,容易導致患者精神心理異常,反之亦然.但是,與精神心理因素有關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通過大腦皮質影響下丘腦及自主神經系統(tǒng),使腸蠕動和腸管張力減弱有關[9].本研究對86例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發(fā)現50例患者呈抑郁狀態(tài),占58.14%.可見抑郁與慢性功能性便秘有一定關系,可能與患者長期情緒低落,引起肛門內括約肌失弛緩,導致便秘[10].因此,在臨床工作中要及早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對心理變化大者要給予積極的心理疏導,促進患者身心康復,改善便秘.
應對方式是個體在應激期間處理應激情景保持心理平衡的一種手段,對調節(jié)壓力和應激源等有重要影響,應對方式不同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影響不同[11].應對方式在調節(jié)人體心理壓力中有重要影響作用.有學者研究表明,不適當的應對方式是導致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12].可見在臨床工作中要指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增強患者心理抗壓能力和提高應對技巧.本研究中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抑郁者多采用自責、幻想、退避等消極應對方式,較少采用解決問題、求助等積極應對方式.所以在臨床工作中要指導患者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去處理問題.
如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在導致年輕人壓力增大的同時,也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但是在面對任何壓力時,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方式尤為重要[13].有研究表明,選擇何種應對方式與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相關性[14,15].本研究結果表明,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應對方式與抑郁有相關性(P<0.05),其中解決問題、求助與抑郁呈負相關(P<0.01),而自責、合理化與抑郁呈正相關(P<0.01).由此說明,呈抑郁狀態(tài)的患者通常采用不成熟應對方式,而非抑郁狀態(tài)患者通常采用成熟的積極應對方式.所以,在臨床工作中要對消極的應對方式進行早期評估,早期制定積極的心理干預方案,防止自殺等不良事件發(fā)生.
表1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與非抑郁應對方式結果比較(mean±SD,分)
表2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評分與應對方式相關性分析
綜上所述,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緒,與應對方式具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在臨床中應給予患者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以減輕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果.
文章亮點
實驗背景
應對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相關,大多數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精神負面心理問題,嚴重者出現自殺,給醫(yī)院帶來不可比要的安全隱患.本研究主要是針對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與應對方式進行研究,探討二者的相關性,為護理人員采取正確的積極的護理干預提供客觀依據,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減少不良事件發(fā)生.
實驗動機
旨在探討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與應對方式相關性分析,以為臨床治療提供新思路.
實驗目標
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改變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本眼通過探討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
實驗方法
本文采用問卷方式對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進行調查,包括抑郁自評量表問卷和應對方式問卷調查.
實驗結果
本研究發(fā)現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中抑郁者解決問題評分、自責評分、求助評分為、幻想評分、退避評分、合理化評分,與非抑郁者各因子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應對方式中的解決問題、自責、求助、合理化與抑郁有相關性(P<0.05),其中解決問題、求助與抑郁呈負相關(P<0.01),而自責、合理化與抑郁呈正相關(P<0.01).
實驗結論
在臨床工作中要注意對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以減輕負面情緒,提高治療效果.
展望前景
通過分析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抑郁情緒和應對方式的相關性,以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和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