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彥君 歐泓汝 莫海迪
(廣西南寧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胃腸肛腸外科,南寧市 530022)
痔瘡是由酗酒、便秘、經常進食刺激性食物等多因素引發(fā)的一種常見的肛腸科疾病。靜脈叢擴張導致柔軟靜脈團形成是痔瘡的主要發(fā)病機制[1]。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外切內扎法等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痔瘡的主要方式[2]。其中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屬微創(chuàng)手術,其創(chuàng)傷性小、并發(fā)癥少,已成為患者認可的手術方式。然而,傳統的護理方法無法滿足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圍術期的護理需求。臨床護理路徑(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是依據每日標準護理計劃,為某類特定患者設定的一種整體護理模式,具有順序性、時間性和步驟性等特點[3-4]。本文擬分析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在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治療痔瘡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2018年在本院行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治療的276例痔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術后護理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138例。納入標準:(1)符合《痔臨床診治指南》診斷標準[5];(2)經臨床檢查確診;(3)年齡18~65歲;(4)符合手術指征;(5)支持并同意本項研究。排除標準:(1)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2)合并精神疾病者;(3)合并其他肛腸疾病者;(4)有手術禁忌證者。對照組男72例,女66例;年齡(43.25±4.16)歲;病程1~21(8.25±1.72)年;痔瘡等級:Ⅲ度85例,Ⅳ度53例。研究組男70例,女68例;年齡(44.03±3.76)歲;病程1~20(8.37±1.52)年;痔瘡等級:Ⅲ度80例,Ⅳ度58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及痔瘡等級等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和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治療。術前6 h實施腸道準備工作,禁食禁飲?;颊呷“螂捉厥唬M行常規(guī)麻醉、消毒等。明確痔核大小、形狀、個數等基本情況,并據此選擇合適的肛門鏡。待擴肛后,插入選好的肛門鏡,通過拔除內筒充分暴露痔上黏膜,旋轉肛門鏡以使黏膜位于開環(huán)式窗口內,依據痔核數目進行縫合,在直腸中放置吻合器,完成分割及吻合工作,固定20 s后,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尾翼拔除吻合器。
1.2.1 對照組 給予常規(guī)護理:入院宣教,同時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進行術前準備,術后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導患者合理飲食。
1.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1)組建“陽光服務”CNP干預小組。依據衛(wèi)生部制定的臨床路徑標準,本著自愿原則成立專門的護理小組,并加強護理小組專業(yè)知識培訓。收集和查證有關臨床治療后,小組成員制訂出護理程序,確定護理標準、護理路徑表。護理路徑表跟隨患者病歷,由主管護士根據護理路徑表不同時期的內容檢查護理工作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同時由查房護士長檢查護理路徑表,了解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并督促護理人員進行落實和改進工作的開展。(2)入院時及24 h內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并對住院環(huán)境、床位分配、作息時間等內容進行宣教;向患者介紹管床醫(yī)生、護士及護士長、科室主任;發(fā)放護理路徑表及知識問卷調查表,并向患者耐心講解其中的內容,填寫方法;介紹常規(guī)檢查的時間、目的、意義、注意事項。(3)術前護理。向患者介紹術前準備內容、目的及注意事項;介紹手術中的麻醉方法和配合注意事項;對于有術前心理障礙的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護理干預,加強同患者的溝通交流,與患者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并通過鼓勵、暗示放松訓練等形式給予患者自我調節(jié)指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4)術后1~15 d護理。術后1~4 d觀察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及排尿、排便情況,做好功能鍛煉宣傳工作;術后4~15 d繼續(xù)加強飲食調護和功能鍛煉指導,避免劇烈運動,預防不良反應發(fā)生。(5)出院前護理。進行出院前宣教和飲食指導,發(fā)放滿意度調查表,并收回知識問卷調查表。
1.3 觀察指標 (1)術后康復指標:首次排尿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2)心理狀態(tài):分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價護理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HAMA包括14個項目,采用5級評分法,總分值56分,分值越高表明焦慮狀態(tài)越嚴重;HAMD包括17個項目,總分54分,分值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嚴重。(3)不良反應:切口感染、低熱、白細胞升高、出血、尿潴留。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 21.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首次排尿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康復情況比較 (x±s)
2.2 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價 干預后,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和HAMD評分均下降,且研究組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理狀態(tài)評價 (x±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
2.3 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研究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為2.17%(3/13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25%(10/138),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956,P=0.047)。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分析 [n(%)]
痔瘡是臨床肛腸科常見疾病。統計數據顯示[5-6],該病近年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已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通過手術切除異常增長的靜脈團是痔瘡治療的目的。傳統外切內扎法手術創(chuàng)傷大,創(chuàng)口愈合時間長,且手術過程中患者疼痛感強烈,普及范圍窄。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逐漸成為應用廣泛的方法。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以痔的形成機制和生理結構為基礎,利用特制吻合器,吻合切除痔本體,創(chuàng)傷小、疼痛感輕、患者認可度高。臨床護理實踐顯示[7],傳統護理方法已無法滿足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后患者的護理需求。CNP是針對某種疾病而制定的一系列完整措施,是在準確評估患者病情后,做出的具有可實施性、科學性的方案。臨床研究結果顯示[8-9],CNP的護理應用效果顯著。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實施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患者的首次排尿時間、首次排便時間、切口愈合時間及住院時間均明顯縮短(P<0.05)。分析其原因,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為患者制訂護理路徑表,并由主管護士監(jiān)督護理工作的完成情況和完成質量,提高了護理工作的完整性和連續(xù)性。按照路徑表對患者進行各方面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的疾病防護意識,縮短住院時間。
此外,痔瘡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加之患者對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的機制和目的了解不足,難免產生緊張、焦慮等負性情緒。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重視患者心理狀況,術前通過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給予患者自我調節(jié)指導,提高患者治療信心。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后,患者的HAMA評分和HAMD評分均下降,且明顯低于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即患者的負性情緒得到明顯改善,有利于患者手術和預后等。且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的患者術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2.17%)。分析其原因,術后1~15 d護理中,護士觀察創(chuàng)面愈合情況及排尿、排便情況,做好功能鍛煉宣傳工作,預防不良反應發(fā)生。
綜上所述,基于“陽光服務”的CNP干預可明顯促進開環(huán)式微創(chuàng)痔上黏膜切除吻合術患者的康復,減少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