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容
廣西天宏司法鑒定所,廣西 南寧 530022
套摹筆跡屬于摹仿筆跡的一種,是摹仿人為了達到某種目的,利用其持有的被摹仿人的筆跡為母本或底樣,通過透視、復寫、抑壓等特殊方法摹仿形成的筆跡。套摹筆跡與其母本或底樣“本是同根生”,在鑒定工作中稍不謹慎,極易誤判。因此,識別、把握套摹筆跡的特點,是能夠正確判定套摹筆跡的關鍵,是鑒定套摹筆跡的突破口。
某法院在審理原告某公司與被告某德成、某淑榮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兩被告對原告提交的簽約時間為“XXXX年XX月XX日”的《借款協(xié)議》(以下簡稱檢材1)上乙方處“某德成”、“某淑榮”的簽名字跡及落款時間為“XXXX年XX月XX日”的《欠條》(以下簡稱檢材2)上收款人處“某德成”、“某淑榮”的簽名字跡均存在異議,認為不是本人書寫的簽名字跡。
檢材1、檢材2均系白色A4大小的紙張原件,紙張較薄,表面整潔,無污損。經(jīng)用VSC8000文檢儀放大、側光及透光觀察:檢材1、檢材2均無刮擦、消褪等異常痕跡;檢材1、檢材2中“某德成”、“某淑榮”四處簽名字跡均存在明顯的筆壓筆痕及筆畫毛刺狀洇散痕跡,均系直接書寫形成;檢材1、檢材2中“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運筆較僵硬,字跡筆畫間的連接缺乏相互照應關系,存在形快實慢、中途停頓、抖動彎曲、另起筆以及筆畫書寫錯亂等摹仿筆跡典型特征,但檢材中四處簽名字跡筆畫清晰,筆跡特征反應較好,具備鑒定條件。
在檢材檢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檢材1與檢材2中“某德成”、“某淑榮”的簽名字跡極其相似,經(jīng)用VSC8000文檢儀透光重疊觀察,發(fā)現(xiàn)檢材1與檢材2“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在整體字間距,單字部首搭配以及筆畫起收筆相對位置等字跡外形特征上能基本重疊吻合。因此,懷疑兩份檢材中四處簽名字跡系套摹摹仿筆跡。
檢材1與檢材2簽名字跡重疊如圖1所示。
樣本均系原件,樣本中上“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均系直接書寫形成。“某德成”簽名字跡書寫自然,字跡筆畫清晰,書寫習慣反正充分,具備比對條件;“某淑榮”簽名字跡存在抖動、重描等現(xiàn)象(分析認為系書寫條件造成),但字跡筆畫清晰,書寫習慣反應較充分,具備比對條件。
在樣本檢驗分析中發(fā)現(xiàn),樣本中有一份系原告提供的原告與兩被告之間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以下簡稱樣本1),其上“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與檢材1、檢材2中“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在字體字形、整體搭配上也存在高度相似。
運用VSC8000文檢儀將檢材1、檢材2分別與樣本1上“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同等比例放大,進行透光及重疊觀察,檢材1、檢材2與樣本1中“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在整體字間距,單字部首搭配以及筆畫起收筆
相對位置等字跡外形特征均能基本重疊吻合,屬套摹筆跡特征的反映。但在個別筆畫上不能完全重合,分析認為這是套摹人在套摹時不能完全透過紙張看到母本時,運用了自己的書寫習慣,不經(jīng)意地暴露出了自身書寫的筆跡特征,這也恰恰為鑒定檢驗提供了更多的本質性特征。
檢材1、檢材2分別與樣本1簽名字跡重疊如圖2所示。
通過比對后綜合分析認為,檢材1、檢材2中“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系以樣本1中“某德成”、“某淑榮”簽名字跡為母本的套摹筆跡,均不是某德成、某淑榮本人所寫。
在筆跡鑒定中,摹仿筆跡受時間、環(huán)境、書寫人心理等主客觀書寫條件的影響,摹仿人在尋求字跡“形像”的同時,容易忽視字跡的“神像”,技術人員在鑒定中根據(jù)字跡筆畫的慢、抖、停、描、平等不正常書寫的特征來判斷字跡是否存在摹仿,同時,也是判斷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之間是否同一的重要前提。
另,在判斷摹仿筆跡時,需要區(qū)別摹仿筆跡與老年人、病態(tài)、醉酒等特殊書寫人或書寫狀態(tài)下的字跡。
套摹筆跡屬于摹仿筆跡中的一種,但又有別于摹仿筆跡。套摹筆跡除了存在摹仿筆跡的典型特征外,還在概貌及細節(jié)特征上有其特有的特征,這些特征是判斷套摹筆跡的根本。
1.概貌特征。套摹筆跡與其套摹母本在組合搭配、字形字體等概貌特征基本一致,且字跡筆畫起收筆位置及搭配比例特征重疊能夠基本吻合;在單字套摹的情況下,其組合搭配特征反應存在差異,但字跡起收筆位置以及筆畫之間的搭配比例特征亦能夠基本重疊吻合。
2.細節(jié)特征。套摹筆跡在套摹書寫中為了更加的“形像”,套摹書寫人只是“照畫葫蘆”畫筆畫,在套寫中容易出現(xiàn)筆畫的起收筆運筆方向相反、筆畫書寫錯亂等特征。
1.判斷字跡的形成方式。因套摹筆跡與其套摹母本的重疊吻合性,技術人員在鑒定過程中判斷字跡的形成方式既是檢驗工作的第一步,同時也為了區(qū)別套摹筆跡與復制件字跡,以免出現(xiàn)混淆,造成鑒定錯誤。
2.比較分析。一般的鑒定委托要求只是針對檢材字跡與嫌疑人本人字跡是否同一進行鑒定,套摹筆跡基本是鑒定人在檢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及確認,套摹筆跡與套摹母本的同時出現(xiàn)存在偶然,因此,我們在鑒定中發(fā)現(xiàn)檢材與嫌疑人本人字跡極度相似時,不能冒然確認其同一,必須仔細對送檢檢材字跡之間以及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之間本質與非本質的相符合或差異點的檢驗與分析,辨別檢材字跡是否為正常書寫字跡,確認其相似的本質符合點,而不是因為套摹(或摹仿)筆跡的“形像”或“吻合”等非本質符合造成。
在筆跡鑒定中“越像越不能認定”一話不無道理,套摹筆跡就是如此。套摹筆跡一般字數(shù)較少,且套摹字跡與套摹母本或被套摹字跡書寫人的字跡在概貌特征表現(xiàn)上基本一致,暴露出的個人書寫習慣較少,區(qū)別正常筆跡較難,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是否同一不能憑借“越像”來判斷。
3.結合案情。雖在筆跡鑒定中,一般套摹筆跡便認為系他人套摹形成,但基于嚴謹,在本次套摹筆跡鑒定案例中,對檢材筆跡系他人套摹還是自我套摹進行了幾次檢材字跡與樣本字跡的討論,并仔細分析檢材、樣本的來源與案情,最終分析認為系他人套摹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