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勇,董金材,呂 俊,孟文俊,葉東海,徐建平
(云南中醫(yī)藥大學,云南 昆明650500)
近些年,國內外在科學評價和文獻信息研究方面都比較重視對高被引和高影響力論文的研究[1-3]。高被引論文的被引頻次能夠客觀地反映論文的影響力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已成為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科研水平評價指標[4-6]。被引頻次高的文獻通常具有較高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意義與研究深度[7]。
《中藥大辭典》:天麻性味甘,平。入肝經。息風,定驚。治眩暈眼黑,頭風頭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語言蹇澀,小兒驚癇動風。作為我國名貴中藥材之一,現代研究認為:天麻藥理作用廣泛,可抗驚厥、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抗眩暈、免疫作用等,尤其對益智、抗衰老及其對老年癡呆療效顯著[8-10]。本文通過對天麻262 篇高被引文獻進行分析,以供學界及研究者借鑒。
1.1 資料來源 選取中國知網(CNKI)學術期刊數據庫和中國引文數據庫。以天麻為檢索詞,收集數據庫所刊載的以天麻為研究領域的被引頻次≥30 次的學術論文,具體檢索日期是2019 年2 月28 日。
1.2 統計學方法 通過對檢索結果分析和篩選,把符合檢索要求的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的文獻數據導入Excel 表中,統計高被引論文的被引次數、下載量和發(fā)表年份;作者單位;合著情況;文獻出處;機構及地區(qū)分布;基金項目資助;學科和研究內容。
2.1 被引次數、下載量和發(fā)表年份 對納入統計的262 篇基于天麻為研究對象的高被引論文進行依次總結,被引13 130 次,篇均引用50.11 次;下載總量182689 次,篇均697.29 次。2003 年、2005 年、2006年、2007 年、2008 年高被引論文較多分別為18、18、19、22、17 篇。
2.2 作者情況 對納入統計的262 篇基于天麻為研究對象的高被引論文進行作者分布統計。由表1 可知,發(fā)表1 篇的作者最多,為210 人210 篇(80.15%);發(fā)表2 篇的為13 人26 篇(9.92%)。發(fā)文3篇高被引論文以上的作者和單位見表2。
表1 高被引論文及作者人數分布
表2 發(fā)文3 篇以上的高被引論文作者及單位
2.3 合著情況 在262 篇高被引論文中,合著率較高,為228 篇(87.02%);獨著較少,僅為34 篇(12.98%);262 篇論文共有作者916 人,篇均作者數為3.50 人。具體見表3。
表3 高被引論文的合著情況
2.4 期刊分布 262 篇高被引論文共在141 種期刊上發(fā)表,其中90 種不同期刊分別發(fā)表1 篇,發(fā)表2 篇的有29 種,3 篇的有10 種,4 篇的有4 種,5 篇的有1種,6 篇的有2 種,7 篇的有2 種,11 篇的有2 種,15 篇的有1 種,發(fā)文最多的為《中草藥》,共15 篇(5.73%)。發(fā)文在5 篇以上且排名前8 位的期刊見表4。
表4 高被引論文前8 位的來源期刊
2.5 機構分布 從發(fā)文機構分布情況來看,高校發(fā)文最多,為103 篇(39.31%),其次是科研院所為65篇(24.81%)(表5)。發(fā)表5 篇以上的機構有10 個,其中,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發(fā)表20 篇(表6)。
表5 高被引論文的發(fā)文機構情況
表6 發(fā)表高被引論文數量前10 位的機構
2.6 地區(qū)分布 262 篇高被引論文作者分布在全國26 個地區(qū),排名前十位的地區(qū)見表7。其中北京發(fā)表論文最多,為46 篇(17.56%),其次是云南、四川等。
表7 發(fā)表高被引論文前10 位的地區(qū)
2.7 基金資助 共有91 篇(34.73%)論文有基金資助,其中19 篇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資助論文,27篇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論文,34 篇為省級項目資助,4 篇為市級項目資助,3 篇屬校級項目資助,有2 篇國際項目資助論文,其他項目資助2 篇。在91 篇基金項目資助論文中,1 項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為66 篇,2 項基金資助論文為17 篇,3 項基金資助論文為7 篇,4 項基金資助論文為1 篇。
2.8 學科和研究內容 研究型論文為222 篇(84.73%);綜述類論文40 篇(15.27%)。研究型論文主要主要研究內容見表8。
2.8.1 藥理學研究 論文數量82 篇(31.30%),論文主題研究的是天麻某種化學成分的藥理及其作用機制,具體為:1)12 篇藥動學論文,如:《天麻素在大鼠體內的藥動學研究》;2)10 篇高血壓研究論文,如:《天麻素注射液對老年難治性高血壓患者血壓和血管活性物質影響的隨機對照研究》;3)9 篇天麻促進智力論文,如:《天麻促智顆粒的腦保護機制研究》;4)6篇天麻鎮(zhèn)靜鎮(zhèn)痛研究論文,如《天麻素對小鼠的鎮(zhèn)靜催眠作用》;5)5 篇天麻治療缺血再灌注損傷論文,如《天麻素對缺血再灌注神經細胞膜的保護作用》;6)4篇天麻保護神經細胞論文,如《天麻素對谷氨酸致培養(yǎng)皮層神經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7)4 篇天麻抗血小板聚集論文,如《天麻提取物對血小板聚集的影響》;8)4 篇天麻免疫作用研究論文,如《天麻注射液對小鼠免疫功能的影響》;9)3 篇天麻抗驚厥作用研究論文,如《天麻對小鼠戊四唑驚厥的保護作用》;10)3 篇天麻抗衰老作用論文,如《天麻對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改善作用》;11)2 篇天麻保護血管內皮細胞論文,如《天麻素對體外模擬腦缺血損傷大鼠腦微血管內皮細胞的保護作用》;12)2 篇天麻能釋放多巴胺論文,如《天麻對大鼠腦內多巴胺含量及釋放的影響》;13)2 篇天麻具有治療肝陽上亢作用研究論文,如《天麻鉤藤飲對高血壓肝陽上亢證大鼠胰島素抵抗影響的實驗研究》;14)16 篇其他作用論文為,如《天麻素抗谷氨酸和氧自由基誘導的PC12 細胞損傷的研究》。
表8 高被引論文研究學科及內容
2.8.2 中藥及其天然藥物 論文為74 篇(28.24%)。其中化學成分論文最多為45 篇(17.18%);生藥研究論文有12(4.58%)篇;遺傳多樣性分析和含量測定論文各有4 篇(1.53%);提取工藝、栽培技術、質量評價論文各有2 篇(0.76%);發(fā)酵工藝、基因研究、生態(tài)研究各有1 篇(0.38%)。
2.8.3 臨床治療類 該類文章有66 篇,占25.19%,主要從治療高血壓、眩暈、頭痛和老年癡呆等病癥進行的研究。
2.8.4 綜述 論文為40 篇(15.27%),文章主要從天麻的藥理作用研究、化學成分研究、臨床應用研究等方面進行的綜述。
2.9 高被引論文學術特征分析
2.9.1 天麻藥理實驗研究 論文被引率最高(31.30%)。說明天麻的藥動學、提取物的藥理作用及其機制研究是該類論文內容研究的熱點,也是研究者關注的重點。
2.9.2 天麻化學成分研究 論文被引率較高。說明該類論文受到較高的關注度,天麻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是研究的重要內容。
2.9.3 天麻臨床治療研究 論文被引率較高。天麻治療疾病的有效性是臨床醫(yī)生普遍認可的,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使用天麻的單方、復方治療疾病在對天麻研究中是目前研究的熱點。
2.9.4 天麻的各類綜述文章 主要有藥理作用、化學成分、臨床應用、提取工藝、栽培技術、活性成分和種質研究方面的綜述。
本研究通過對中藥天麻高被引論文的檢索,通過對收集論文的被引次數、下載量和發(fā)表年份;作者單位;合著情況;文獻出處;機構及地區(qū)分布;基金資助;學科和研究內容,總結其學術特征等具體內容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3.1 高被引論文的合著及作者情況分析 由于存在團體自引現象的情況,從理論角度,作者數越多學術論文,越有可能獲得較高的被引用次數[11]。在被納入的高被引論文中,有228 篇(87.02%)論文屬合著,僅有34 篇(12.98%)為獨著,這個結果與文獻報道的一致。
發(fā)表高被引論文2 篇及以上作者共19 位,其發(fā)文量為52 篇,這說明8.30%的第1 作者發(fā)表的論文產生了19.85%的關注度。值得一提的是,趙智強作者有11 篇高被引論文,位居第1;徐錦堂作者有5 篇高被引論文,位居第2,這也從側面印證了我國知名學者撰寫的論文被引用率較高的觀點[12]
3.2 高被引論文的發(fā)表期刊及年份分布分析 有學者通過研究,當高影響力的某一學科領域內論文均出自于少數幾種期刊時,這些期刊的辦刊水平和質量應該是比較高的[13]。而且,如果高被引論文較多的出現在某種期刊,那么該期刊刊發(fā)的內容及觀點或許是同行研究者關注的熱點問題或前沿問題,學術影響力也較大[14]。
262 篇研究天麻的高被引論文從發(fā)表期刊的統計結果來看,論文發(fā)表期刊相對分散,這與論文選題與研究內容,各種期刊的辦刊特點和方向等有關。同時對被引頻次前20 位的論文被引用時間進行統計分析,自發(fā)表當年除了2 篇被引用3 次外,其余都沒被引用;從第1 年開始引用頻次逐漸增多。到第4-14 年數值均較高,為110-109 次,累積1433 次,分別占4.4%、5.56%、5.76%、5.64%、4.8%、5.6%、5.44%、5.8%、5.3%、4.68%和4.36%,共占57.34%,第15 年開始被引頻次逐漸降低,均低于100 次,說明基于天麻為研究對象的被引頻次最多的論文在文章發(fā)表的第4-14 年間。
3.3 高被引論文的機構分布分析 從表5 可知,有20 篇及以上高被引論文的機構有4 種,共有284 篇高被引論文(94.66%)。其中高校占比最多,發(fā)表103篇(39.31%),其次是科研院所,為65 篇(24.81%)。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不僅具有雄厚的科研平臺和研究實力,而且也是科研工作者的聚集地,他們在理論探索與技術的創(chuàng)新研究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眾多高質量優(yōu)秀論文的產出是毋庸置疑的,同時論文的高被引也就成為必然。
3.4 基金資助高被引論文的情況分析 基金資助只是論文的一種外在形式,基金論文與論文被引往往無直接關系,基金資助文章也未必是高被引的必要因素[15]。本文統計262 篇高被引論文中,僅有91 篇為基金資助類文章,占34.73%。這說明研究天麻的基金資助類論文獲得高被引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另外,在91 篇基金資助類的高被引論文中,省級項目、國家級項目基金資助的有80 篇,占了87.91%,遠遠高于地市級、廳級基金項目資助論文。目前,部分期刊針對基金資助論文開辟綠色通道,優(yōu)先審稿,優(yōu)先錄用,快速發(fā)表[16]。這對更多的基金項目資助論文來說無疑提供先捷條件,但是這也從另外的側面拒接了無基金資助的優(yōu)秀論文。因此各期刊編輯部不應該為了提高本刊的基金論文比而放松對基金資助類論文的把關。
3.5 高被引論文的學科和研究內容分析 通過對天麻高被引論文的學科和研究內容分析發(fā)現,研究型論文主要集中在藥理學、中藥及天然藥物、臨床治療學等相關的研究領域。建議期刊編輯部緊跟科研前沿,及時開辟相關欄目,調整刊發(fā)方向,使期刊能適應學科發(fā)展的需要,形成特色欄目,刊發(fā)系列專題。
綜述文章是通過選擇、分析、評價和歸納有關文獻后而形成的文獻,是新的研究的出發(fā)點,具有綜合性、價值性和針對性的特點[17]。綜述文章普遍重視是因為內容都會經過作者加工,內容往往全面可靠,應用價值比較高。統計分析發(fā)現,高被引論文的綜述主要集中研究天麻的藥理作用及化學成分。鑒于天麻的較高藥用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科研院所及其相關機構應進一步加大天麻中化學成分的分離、純化及尋找活性成分研究,加強藥理與化學成分相關性研究,為天麻相關產品的研發(fā)奠定基礎。同時,加大符合天麻活性成分的保健產品生產工藝研究,使天麻產品開發(fā)從簡單的粗加工、提取、純化向深加工、新工藝、新劑型轉化,提高其質量和功效[9]。
目前,高被引論文逐漸成為科學評價領域和期刊評價研究熱點,論文被引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引文數據庫或學術文獻總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等。然而高被引論文的研究雖有其學術價值和實際作用,但作者用于評價要謹慎,因為研究一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8]。本文通過研究262 篇天麻高被引論文,結果從高被引論文的合著及作者分布、期刊及年份分布、機構分布、基金資助情況、學科和研究內容等方面分析后,發(fā)現各期刊學術質量參差不齊,希望本文結果可以給國內各學科期刊編輯約稿、組稿、選稿提供借鑒。同時,也借此予廣大研究者針對高被引論文進行深入研究,創(chuàng)新思路和方法做指導。Bornmann 等[19]通過研究得出論文的高被引可被作為創(chuàng)新性研究成果識別的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