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亮
《英語課程標準》在其教學理念中,倡導“任務型教學”,提出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的指導;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發(fā)展他們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生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引導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英語課程標準》強調在課堂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的整體發(fā)展基礎上的。教師的任務就是要通過任務的設計在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形成和發(fā)展。
一、“任務型教學”中教師的作用
根據(jù)眾多語言教育家的觀點,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兩大特點:其一,強調采用具體明確的“任務”來幫助語言學習者主動地學習和運用語言,使他們產生強烈的語言學習動機,從而成為自主的學習者。其二,教師在教學中應能根據(jù)自己對語言學習的理解以及學生的語言需要和能力設計教學任務。在完成任務過程中,教師是助學者(facilitator)、任務的組織者(organizer)和完成任務的監(jiān)督者(monitor),有時也加入到活動中擔當學生的“伙伴”(partner)。
教師角色由知識的傳授者到完成任務的組織者、監(jiān)督者的轉變,也就要求教師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主角“滿堂灌”的形式,而成為課堂活動的導演和助手,由學生在課堂上唱主角。按照《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課堂上學生活動的時間應達到三分之二,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觀察、體驗、探究的基礎上完成任務,從而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如何設計任務、引導學生完成任務、并通過完成任務達到學習、運用語言的目的,是很值得探討和思考的問題。
根據(jù)Skehan對任務界面的理論分析,“任務型教學”可分為三個階段:任務前活動(pre-task),任務中活動(while-task)和任務后活動(post-task)。任務出現(xiàn)可以是多層次的,如有主任務、任務、子任務,還可以有擴展性任務。在任務鏈中前一個任務的成功是完成后續(xù)任務的前提,通過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的任務鏈,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理解并運用語言知識,并通過對相關知識的鏈接,達到學科間的相互滲透。
因此教師在設計任務時,應考慮如何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語言能力等實際情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將教材中的文化意識、情感教育以及學習策略滲透在一系列的任務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水平。
二、教學個案設計
我校本學期教學改革的主題是“把思考還給學生,讓創(chuàng)新進入課堂”。這正體現(xiàn)了《英語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理念。因此我在設計教學任務時,特別注重了“思考”與“創(chuàng)新”。我所開設的公開課“Music”(音樂)為閱讀課型,圍繞“Music and World Music”這一學生十分感興趣的主題設計任務,在通過閱讀提高學生閱讀技能的基礎上,我注意把文化意識、情感態(tài)度與學習策略滲透在任務設計的過程中,并給學生在音樂鑒賞能力方面提供幫助。
Step1:Leading-in /Warming-up (Activities for interest)
通過播放音樂電視Richard Marx的“Right Here Waiting”把學生引入一個英語音樂的世界,很好地烘托了本節(jié)課的主題—音樂。
Step2:Pre-task
Task 1.(Brainstorming)這實際上是預習任務,通過預習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并由學生討論出他們所了解的音樂形式,其中不乏學生喜愛的音樂形式,也為后面學生的拓展性任務埋下伏筆。(見下圖:)
Task 2.五位學生通過預習分別向全班匯報、介紹了課文中的五種音樂形式:Folk music,African music,Indian music,Caribbean music and jazz.配上相應的音樂電視,既親切自然,又生動直觀。
Step 3.While-task(通過一系列的mini-task組成)
Task 3.(Skimming)歸納段意——訓練學生快速閱讀尋找主題的能力。
Task 4.(Scanning)正誤判斷;缺詞填空——訓練學生尋找相關信息的能力。
Task 5.(Language points)尋找相關語言點——訓練學生自覺與分析能力。
Step 4.Post-task(也是通過一系列的mini-task組成)
Task 6.Music Competition——通過播放七段歌曲或樂曲的影像,讓學生猜出歌(曲)名與歌手或作曲家。
學生在愉悅的音樂欣賞與競賽中了解感受不同風格的歌曲和樂曲。
Task 7.Listening Practice ——通過欣賞Michael Jackson的一首Heal the World引出一段有關Michael Jackson的聽力材料,讓學生了解有關Michael Jackson的信息,并訓練了學生的聽英語捕捉信息的能力。
Step 5.Extended task
通過課前布置,學生小組討論,由三位學生代表分別用英語介紹他們喜愛的音樂形式或歌手R&B(Rhythm and Blues)周杰倫等。學生通過小組活動,運用多媒體和信息資源搜集信息,自制課件,自寫材料,學生的個性與潛能得到了較好的發(fā)展,學生的興趣與英語學習也很好地結合了起來。
Step 6.Homework
1)預習課文語言點,完成句子。
2)寫一篇介紹中國著名歌手的短文。
三、教學反思
任務的設計需要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相結合,根據(jù)形式與功能相結合原則(The form-function principle ),我注重學生在閱讀中既要整體理解又要注意語言形式歸納與吸收。學生在學習語言形式的基礎上,通過系列任務的訓練,自己進行推理和演繹,從而理解語言的功能,并在交際中進行真實運用。
根據(jù)任務設計和階梯性任務鏈原則(The task dependency and the task chain principle),任務的設計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形成由數(shù)個微任務(mini-task)構成的“任務鏈”。在教學中我通過音樂的導入,音樂形式的介紹,閱讀中的微任務,到音樂的欣賞,聽力訓練及拓展性任務,形成由初級任務到高級任務,再由高級任務涵蓋初級任務的循環(huán),使教學階梯式層層推進。
根據(jù)在“做”中學原則(Learning by doing )讓學生圍繞Music 這一特定的學習目的談談他們喜愛的音樂形式或歌手,通過圖片、音樂來完成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以及學習用英語表達音樂。通過完成這一任務來獲得和積累相應的學習經驗,品嘗成功的喜悅,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通過在教學中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及課后反思,我認為要成功地運用《英語課程標準》倡導的“任務型教學”的基本理念開展教學,教師應具備基本的任務設計能力。教師應能根據(jù)學生建構語言系統(tǒng)和語言運用的需要選擇其感興趣的和實用的話題,挖掘教材內涵,運用各種教學資源,設計具體的學習任務。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有效調控語言學習中各種相對因素的平衡關系,如口頭與筆頭語言形式、語言輸入與輸出、準確與流利等關系。及時調整任務的設計及進程,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還應通過及時的教學反思,寫好教學后記,對自己的教學理論、教學任務的設計與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分析,了解設計任務中的缺陷并加以改進,以適應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自主學習,不斷進步。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