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春美 俞雷鈞 徐衛(wèi)星
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 浙江 杭州310012
筆者采用七味滲濕湯結(jié)合導引術(shù)治療風寒阻絡型腰三橫突綜合征29例,收效良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共5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9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8例;年齡18~40歲,平均年齡31.73歲;病程3~60天,平均32.31天。觀察組中男23例,女5例;年齡20~37歲,平均年齡32.08歲;病程2~70天,平均31.98天。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中醫(yī)診斷標準: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關(guān)于腰三橫突綜合征的診斷標準:①存在彎腰扭傷以及腰部受涼等方面的病史;②一般多見于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者,年齡段是以青壯年為主;③大部分是屬于一側(cè)慢性腰痛,在早晨起來或者是彎腰的情況下會疼痛加劇,久坐后直起較為困難,有時疼痛會向下放射至膝部周圍;④第三腰椎橫突處有明顯壓痛,并能夠觸到條索硬結(jié);⑤經(jīng)過X線檢查可知具有第三腰椎橫突過長或者是兩側(cè)不對稱的情況。中醫(yī)辨證標準:腰部冷痛,無法正常俯仰,腰肌硬實,遇寒痛增,在溫暖環(huán)境下可以緩解疼痛,舌苔淡白,脈沉緊。辨證屬于風寒阻絡型。
2.1 對照組:予塞來昔布膠囊(200mg/粒,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口服,每次1粒,每日2次,共4周,同時每日進行導引術(shù)鍛煉,方法如下:患者身體保持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兩手拇指向后挺壓腰三橫突,進行揉按,接著旋轉(zhuǎn)、前屈以及后伸腰部。每次20分鐘,每日2次,共4周。
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內(nèi)服七味滲濕湯,方藥組成:蒼術(shù)、白術(shù)、炙甘草各15g,茯苓、干姜各30g,橘紅、丁香各9g。煎服,每日1劑,早、晚各1次,2周為1個療程,共服2個療程。
3.1 觀察指標:兩組治療前后采用CT平掃對腰三橫突周圍軟組織情況進行評估,在冠狀位上測量治療前后腰三橫突周圍軟組織腫脹范圍,計算平均值進行比較。療效標準按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擬定。治愈:腰痛癥狀徹底消失,功能得到充分恢復;好轉(zhuǎn):腰痛癥狀與之前相比有所減輕,活動功能大體得到恢復,然而在勞累之后還是會感覺到不適;未愈:腰痛癥狀沒有緩解,無法正?;顒?。
3.2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3 兩組治療前后軟組織腫脹范圍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CT測量軟組織腫脹范圍比較
腰三橫突綜合征可歸屬于中醫(yī)學中“腰痛”“痹癥”范疇。筆者認為本病主要病機為損傷之后風邪趁虛而入,導致經(jīng)絡運行不暢,氣機受阻,引起筋脈拘急,進而產(chǎn)生腰痛,治療當以祛寒除濕、散寒止痛為主。七味滲濕湯主治包括身重腰冷、如坐水中、小便不暢、大便溏稀、腰下重疼、兩腳疼痛、腿膝或腫或不腫、小便利反不渴等諸癥。方中干姜、丁香以及甘草可以散寒溫中,壯脾陽;蒼術(shù)、白術(shù)、橘紅健脾燥濕;茯苓健脾滲濕。多藥共奏溫運脾陽、散寒除濕之效。導引是通過自身運動防治疾病、增進健康、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一種方法。可以扶正祛邪,對機體功能進行調(diào)整,充盈氣血,增進腎精,加強筋骨,關(guān)節(jié)滑利,使得機體損傷得到修復。其對損失部位可以起到促進氣血流通以及去瘀生新的效果,起到疏通筋脈、放松肌肉、解除粘連、消除炎癥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練功需要嚴格掌握循序漸進的原則,練功時動作應逐漸增加,次數(shù)由少到多,動作幅度由小到大,鍛煉時間由短到長,防止加重損傷和出現(xiàn)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