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日本音樂史的另一面:古記錄中的日本宮廷音樂

        2019-11-21 11:17:26王小盾
        音樂研究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琵琶儀式音樂

        文◎王 皓、王小盾

        日本漢文音樂文獻(xiàn)包括三類文本:樂書、樂譜和音樂記錄。前二者屬于音樂專書,對日本音樂作了系統(tǒng)而集中的記載;后者則以散記方式載錄相關(guān)史料。從文獻(xiàn)學(xué)的角度看,其中“音樂記錄”又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種為古典籍,即面向公眾的著述;另一種為古日記,即私人筆記。本文說的“古記錄中的音樂史料”,主要指后者,即日記體的音樂記錄。

        在日本,古記錄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7世紀(jì)。據(jù)《日本歷史古記錄總覽》一書介紹,今存日本古記錄有兩百多種①〔日〕吉成勇《日本歷史古記錄總覽》,新人物往來社1989年版。,包括皇室日記、公家日記、社寺日記、武家日記、學(xué)者文人日記②〔日〕齋木一馬《古記錄學(xué)概論》,吉川弘文館1990年版。。它們以日記形式記錄了很多音樂活動③參見王小盾《域外漢籍研究中的古文書和古記錄》,載《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6輯,中華書局2010年版。又見王小盾《域外漢文音樂文獻(xiàn)述要:日本篇》,《中國音樂學(xué)》2012年第3期。,對考察日本音樂的儀制和類型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前三種日記,主要記錄朝儀、政務(wù)和公事,涉及宮廷音樂的方方面面。經(jīng)整理,這些日記包含90萬字音樂資料,有兩個基本特點(diǎn):其一,它們主體上用真名(漢文)書寫,乃反映了同中國音樂、朝鮮半島音樂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其二,它們以日本古代宮廷音樂為描寫對象,乃揭示了日本音樂史上較隱蔽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作為音樂載體的日本記錄文獻(xiàn)

        如上所說,日本古代音樂有四種文獻(xiàn)載體,古記錄是重要一體。其中70種含有漢文音樂史料;以下9種,對音樂的記錄最為豐富:

        1.《西宮記》。醍醐天皇之子源高明(914—982)撰。作者于康保四年(967)任左大臣,因左大臣府邸在西宮殿,故稱“西宮左大臣”。其日記亦以《西宮記》為名,又稱《西宮日記》《西宮抄》。書中詳細(xì)記錄了平安時期諸多宮廷儀禮活動,例如正月有元日節(jié)會、七日節(jié)會、御齋會、十六日踏歌、內(nèi)宴,四月有駒牽,七月有相撲召仰、童相撲,九月有九日宴,十一月有新嘗會、春日祭、試五節(jié)、賀茂臨時祭等。這些活動都使用了音樂。

        2.《中右記》。中御門藤原宗忠(1062—1141)的日記,始于寬治元年(1087),訖于保延四年(1138)。藤原宗忠于保延二年(1136)任右大臣,故此書名為《中右記》。書中詳細(xì)記載了平安時期的朝儀和政務(wù)。其中音樂活動有行幸、御游、舞御覽、船樂、神樂、節(jié)會、法會、試樂、臨時樂、相撲、東游和田樂等。

        3.《玉葉》。藤原氏后裔九條兼實(shí)(1149—1207)的日記,始于長寬二年(1164),訖于正治二年(1200)。九條兼實(shí)曾長期擔(dān)任攝關(guān)這一要職。書中記錄了朝覲行幸、御賀、御游、舞御覽、船樂、節(jié)會、神樂、供養(yǎng)、相撲、臨時祭、臨時樂、催馬樂、唄贊和猿樂等音樂活動。

        4.《教言卿記》。正二位中納言山科教言(1328—1410)的日記,始于應(yīng)永十二年(1405)五月,訖于應(yīng)永十七年(1410)三月。山科家世襲內(nèi)藏頭(“頭”意為首腦)一職,掌管宮中的儀式器物。本書記有御樂、御神樂、家樂、義嗣習(xí)樂、御懺法講、【萬秋樂】傳授、猿樂、田樂、平曲等音樂活動。書中尤其多記與雅樂的關(guān)系。

        5.《看聞日記》。伏見宮貞成親王(1372—1456)的日記,今存篇章始于應(yīng)永二十三年(1416),訖于文安五年(1448)。作者是室町時代的皇族,伏見宮第三代當(dāng)主。書中記有御樂、御神樂、法樂、御游、舞御覽、踏歌節(jié)會、御懺法講、【萬秋樂】傳授、朗詠、披講、催馬樂、風(fēng)流、猿樂、平曲和田樂等音樂活動。

        6.《言國卿記》。內(nèi)藏頭山科言國(1452—1503)的日記,始于文明六年(1474),訖于文龜二年(1502)。作者是山科家第十一代當(dāng)主。書中記有戰(zhàn)國時期種種舞樂活動,包括御樂、御樂習(xí)禮、樂稽古、樂吹奏、御神樂、御懺法講、法樂、【萬秋樂】傳授、家樂、平曲、猿樂和田樂等。

        7.《二水記》。中納言鷲尾隆康(1485—1533)的日記,現(xiàn)存永正元年(1504)至大永元年(1521)及大永五年、六年部分。書中記錄了御樂、月次和歌會、舞御覽、御法樂、御神樂、往生講、催馬樂習(xí)禮、猿樂和田樂等音樂活動。

        8.《言繼卿記》。內(nèi)藏頭山科言繼(1507—1579)的日記,始于大永七年(1527),訖于天正四年(1576)。作者是山科言國之孫。書中記錄了戰(zhàn)國時期五十年間御樂、御樂習(xí)禮、踏歌節(jié)會、御神樂、御懺法講、御神樂、御法樂和樂稽古等音樂活動。

        9.《通兄公記》。右大臣久我通兄(1709—1761)的日記,今存篇章始于享保九年(1723),終于寶歷十一年(1761)。書中記錄了江戶時期近四十年的御樂、舞樂御覽、御游、和歌御會、御合奏、踏歌節(jié)會、御神樂、御懺法講和御法樂等音樂活動。

        除以上9種日記外,以下48種日本記錄也包含較多音樂內(nèi)容:

        表1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續(xù)表

        以上文獻(xiàn)大都編入《大日本古記錄》《史料大成》《史料纂集》等叢書,有排印本。它們在時間上相對集中,前后相續(xù),反映了自延長八年(930)至寶歷十一年(1761)這八百三十年日本音樂的面貌。其內(nèi)容則與當(dāng)時的朝儀、時務(wù)、宴饗、內(nèi)庭活動、寺社活動相聯(lián)系,生動展示了平安時期至江戶時期日本宮廷音樂的生存狀態(tài)。

        二、日本古記錄中的儀式音樂

        見于日本古記錄的音樂活動,半數(shù)與儀式有關(guān)。比如《西宮記》,作為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由私人撰寫的儀式之書,記錄了平安時期36年間的種種儀式事件,包括院政、朝儀朝政、年中行事、寺社佛事神事、祭祀祓禊、天災(zāi)地變、莊園事項(xiàng)等。其他記錄也大致如此:重視相關(guān)活動的完整過程,所以留下了一大批以儀式為背景的音樂史料。這些音樂可歸入以下幾種儀式活動:

        (一)節(jié)會活動。節(jié)會活動俗稱“年中行事”,適合用日記體來作記錄。記錄表明:節(jié)會活動有設(shè)樂的常例。如《園太歷》卷5說:“于節(jié)會立樂者古來連綿之例,左右各二曲或三曲歟?!雹堋踩铡扯丛汗Y《園太歷》卷5“延文元年(1356)正月”,載《史料纂集》,續(xù)群書類叢完成會1970—1973年,第102—107頁。又《宇槐記抄》說:“節(jié)會存例,恒例奏立樂,左右各二曲?!雹荨踩铡程僭囬L撰,〔日〕三條西公條抄《宇槐記抄》“久安四年(1148)正月一日”,見《臺記》第3冊,載《增補(bǔ)史料大成》,臨川書店1965年版,第174頁。在正月一日舉行的節(jié)會活動中,有“發(fā)歌笛”“立樂”等環(huán)節(jié);在正月七日舉行的白馬節(jié)會中,有樂人發(fā)樂、舞姬獻(xiàn)舞等環(huán)節(jié)。每會皆要演奏左方、右方樂曲共四至五曲。

        從史料比重看,古代日本人最重視正月十六日的踏歌節(jié)會和七月七日的七夕節(jié)會。比如《西宮記》卷2“踏歌事”⑥〔日〕源高明《西宮記》,載《故實(shí)叢書》,明治圖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58—60頁。詳細(xì)記述了踏歌前后的儀式過程:正月八日,申定踏歌之事;九日,備辦踏歌調(diào)樂及酒肴;十四日,打七丈幄于中院,備辦儀仗、宴饗和裝束;十五日,在中院試樂;十六日,按儀程舉行踏歌節(jié)會。踏歌時要演奏左方、右方各二曲或三曲,常用的曲目有【萬歲樂】【太平樂】【延喜樂】【賀殿】【地久】【長保樂】。

        七夕節(jié)會的音樂活動主要分兩處舉行:一是在寺院舉行七夕法樂。其時需使用多種儀式器物,比如獻(xiàn)祭用的“草花”瓶,每次數(shù)量不等,少則五六瓶,多則五六十瓶;又如唐繪屏風(fēng),有時五六幅,有時十幾幅。二是在宮廷舉行七夕御樂,期間有詩歌會,所詠內(nèi)容與七夕相關(guān)。在這兩種七夕節(jié)會中,都要演奏七支盤涉調(diào)樂曲或平調(diào)樂曲,使用笙、篳篥、笛、琵琶、箏、鞨鼓、大鼓等樂器。

        (二)寺院佛事活動,主要有供養(yǎng)、講唱、法會等三類活動。

        其一,供養(yǎng):這是一種獻(xiàn)祭儀式,包括一切經(jīng)供養(yǎng)、法華供養(yǎng)、彌陀供養(yǎng)、十種供養(yǎng)等項(xiàng)目。《御堂關(guān)白記》記載說:“大般若供養(yǎng)事定。初樂所,各為舞三,參內(nèi)。”⑦〔日〕藤原道長《御堂關(guān)白記》“寬弘元年(1004)十一月二十日”,載《大日本古記錄》,巖波書店1952年版,第118頁。《臺記》卷2記載說:“新院幸法勝、成勝兩寺,余供養(yǎng),音樂可敘位云云?!雹唷踩铡程僭囬L《臺記》“康治元年(1142)正月九日”,載《增補(bǔ)史料大成》第1冊,第59頁??梢娨魳肥枪B(yǎng)儀式的必要組成部分。事實(shí)上,在關(guān)于供養(yǎng)的記錄中,總是記有樂人、樂器、樂舞、演奏過程等事項(xiàng)。

        其二,講唱:這是面向僧俗的宣教活動,主要有往生講、彌陀講、舍利講、八講、地藏講、三寶院天神講、御懺法講、法事講等項(xiàng)目。其中也有較強(qiáng)的音樂成分。比如《實(shí)躬卿記》載:“今夜于念佛堂有往生講事,平調(diào)云云。寺僧讀式,所作人春宮大夫(大鼓)、權(quán)大納言(琵琶)、權(quán)中納言(同)、簾中(箏)、左衛(wèi)門督(笙)、前大納言(鉦鼓)、高倉前宰相(鞨鼓)、有通朝臣(笛)、宗經(jīng)朝臣(同),各凈衣,樂人一人于地下奏篳篥云云。”⑨〔日〕藤原實(shí)躬《實(shí)躬卿記》“弘安八年(1285)十月十八日”,載《大日本古記錄》,第67頁。又如《二水記》載:“參進(jìn)讀舍利講式,一段之后【五常樂急】,三段之后【太平樂急】,五段之后【慶德】,此后回向伽陀了?!雹狻踩铡锄愇猜】怠斗潭洝贰坝勒吣辏?520)潤六月六日”,中世日記研究會校錄,第44頁??梢娫谥v唱活動中,寺僧講讀和器樂演奏總是交替進(jìn)行的。

        其三,法會:即法事活動,包括御齋會、釋迦會、舍利會、萬燈會、仁王會、一切經(jīng)會、放生會、大乘會、法花會等名目。其中一切經(jīng)會、放生會通常在每年三月三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大乘會、法花會通常開始于每年十月二十四日和十二月十九日。這些法事活動都循用一定的程序規(guī)則。如《春記》記仁王會說:“其儀如大法會,贊眾、梵音、錫杖等皆如例。”?〔日〕藤原資房《春記》“永承三年(1048)五月七日”,載《增補(bǔ)史料大成》第7冊,第336—337頁。《中右記》記一切經(jīng)會說:“迎導(dǎo)師呪愿、唄、散花、梵音、錫杖,法會次第如常?!?〔日〕藤原宗忠《中右記》第二“長治元年(1104)三月三日”,載《增補(bǔ)史料大成》第10冊,第339—340頁。佛教法事活動的程序往往用音樂來節(jié)制。如《殿歷》載:“眾僧參會,左、右方相分樂人,向僧有樂。次次事大略五十御賀度同:舞六(【萬歲樂】【賀殿】【龍王】【地久】【延喜樂】【納蘇利】),有行香,余立之,贊眾,梵音,擇杖,舞樂。”?〔日〕藤原忠實(shí)《殿歷》“天永三年(1112)四月二十五日”,載《大日本古記錄》第13冊,第226頁。這段話表明:在佛教法事活動中,要實(shí)行講讀、論議、伽陀、唄贊、伎樂的分工與穿插,也就是把音樂與儀式緊密結(jié)合起來。

        (三)祭祀活動。日本古記錄所記載的祭祀活動有大嘗祭、鎮(zhèn)魂祭、臨時祭、吉田祭、社祭、春日祭等。這些活動同樣講究音樂儀節(jié)。如《長秋記》載大治二年(1127)十一月十六日“鎮(zhèn)魂祭”:“始神樂,才琴笛許也。神官唱一二曲。一人進(jìn)御棚前,魂結(jié)御杯,于供神物棚下眾舞……次倭舞,其儀暗不見,才聞妙曲聲許,其曲如田樂笛。”?〔日〕源師時《長秋記》第一,《增補(bǔ)史料大成》第16冊,第209頁。又如《豬隈關(guān)白記》載正治二年(1200)二月四日“春日祭”:“次東游(舞人于庭中舞之),此間及秉燭。次給舞人已下祿……此間舞人上十列于西。次東馳了。次舞人、陪從著座……次童舞二曲,【萬歲樂】(六人)。次【賀殿】(六人)。”?〔日〕藤原家實(shí)《豬隈關(guān)白記》第二,載《大日本古記錄》,第74—76頁。記錄表明,祭祀時常用的音樂品種有神樂、東游以及群舞。比如《西宮記》卷6“里書”載臨時祭中有“御神樂事”“神樂如?!?《西宮記》卷6,第244頁。;《中右記》載“大嘗會是天武天皇二年十二月丙戌始,但此御神樂”?《中右記》第三,第427頁。。又如在行幸賀茂社的活動中,有“東游、神樂”,又有“高麗、唐各二曲”?〔日〕藤原行成《權(quán)記》第一“長保五年(1003)三月二十六日”,載《增補(bǔ)史料大成》第4冊,第285頁。;到“夜?jié)u深后東游了”,還有“舞樂”和“神樂”。?〔日〕藤原定家《明月記》第一“元久元年(1204)十一月十三日”,國書刊行會1970年版,第388頁。神樂和東游是日本的傳統(tǒng)歌舞。神樂使用拍子、和琴、笛、篳篥等樂器,演奏【榊】【韓神】【薦枕】【筱波】【千歲】【早哥】【星】【朝倉】【其駒】等曲目。東游本是日本東部地區(qū)的神事歌舞,包括【駿河舞】【求子舞】和咒術(shù)舞,常常用于春秋兩季的皇靈祭。神樂、東游在祭祀活動中扮演重要角色,意味著日本儀式音樂是以本土文化為基礎(chǔ)建立起來的;或者說,外來音樂多用于節(jié)會宴樂和佛教法事,本土音樂則多用于傳統(tǒng)祭祀。這里隱含的原則,和中國古來的祭祀傳統(tǒng)是一致的?!蹲髠?僖公十年》說“神不歆非類,民不祀非族”?阮元??獭妒?jīng)注疏》,中華書局1980年影印版,第1801頁。,《國語?魯語》說“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國語》卷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6頁。。日本古代祭祀也是這樣:講究獻(xiàn)祭者與受祭者在血緣上的鉤連,因而把本土音樂作為具有宗族意義的祭祀媒介。

        三、日本古記錄中的皇家音樂

        日本古記錄大都出自公卿之手,所以以宮廷事務(wù)——特別是皇家事務(wù)——為記錄的中心。從音樂角度看,主要記錄了御游、御樂、舞御覽等三項(xiàng)活動。

        (一)御游,即隨皇帝出游。多在節(jié)慶日舉行,有祭祀、御幸、御賀、朝覲行幸、和歌御會等名目?!吨杏矣洝酚浧涑绦蛟疲骸罢儆尉撸ǖ钌先宋逦灰嫠停?;召殿上人(管弦人四人),令候公卿座末;次御游?!?同注?,第439頁。也就是說,御游有三大步驟:其一是放置器具,包括樂器;其二是召集樂人,安排他們的位置和樂器;其三是進(jìn)入表演。許多文獻(xiàn)記錄了其中的細(xì)節(jié)。

        關(guān)于置御游具的記錄,以《玉葉》所記較詳。此書承安元年(1171)正月三日記“次置御游具”,注云:“先笛箱置隆季前,次琵琶置余前,次箏置左大將前,次和琴置忠親前?!庇职苍辏?175)正月四日記“五位殿上人等持參御游具”,注云:“先御笛,筥蓋納笛、笙、篳篥等。次琵琶置余前,次箏置左大將前?!?〔日〕九條兼實(shí)《玉葉》第1、3冊,載《圖書寮叢刊》,宮內(nèi)廳書陵部1994—2007年版,第243、145頁。又文治三年(1187)十一月八日記“五位殿上人置御游具”,注云:“先定經(jīng)取笛筥蓋,令笛筥蓋令置庇長押上。便以同人取笛,給隆忠卿。次他五位等置箏于兼雅前,置琵琶于實(shí)宗前,置和琴于實(shí)家前?!?參見注?第一冊,第176—177頁。由此看來,所謂置御游具,并不是簡單地擺放御游所使用的樂器,而是要通過先笛、次箏、次琵琶、次和琴的順序,為御游活動建立儀式氛圍。

        關(guān)于御游召人,《玉葉》承安元年正月三日亦有記載,云:“御游召人:拍子(資賢卿)、琵琶(余)、箏(左大將)、和琴(忠親卿)、笛(實(shí)國、成親)、笙(隆季、重家)、篳篥(定能朝臣)、付歌(實(shí)宗朝臣、雅賢)?!?參見注?第一冊,第245頁。又《實(shí)躬卿記》弘安八年(1285)三月一日記:“所作人:拍子(德大寺大納言)、付哥(宗冬朝臣)、琵琶(春宮大夫、權(quán)大納言)、箏(左大將、洞院三位中將)、和琴(大炊御門大納言)、笙(土御門源大納言、左衛(wèi)門督)、笛(兵部卿、花山院大納言)、篳篥(兼行朝臣)?!?同注⑨,第29—31頁。這幾則記錄說明,拍子、箏、笙、笛、琵琶、和琴、篳篥是御游活動必備的樂器;其中笛、笙、箏、琵琶往往由兩人或多人承擔(dān),是較為流行的樂器。

        關(guān)于御游活動中的表演,日記說:通常采用先呂后律的順序,奏雙調(diào)或平調(diào),選樂曲各三至四支,作歌、樂間奏。如《豬隈關(guān)白記》載:“召御游具(諸大夫役之)。次絲竹合曲(先呂,次律):笙(六條三位經(jīng)家卿)、笛(新大納言泰通卿)、篳篥(前少將忠行朝臣)、箏(無其人)、琵琶(修理大夫定輔卿)、和琴(前右衛(wèi)門佐隆雅朝臣)、拍子(三位侍從親能卿)、付歌(左中將宗國朝臣)。先呂,哥【安名尊】【席田】,樂【鳥破】、同【急】;次律,歌【伊勢?!?,樂【萬歲樂】?!?《豬隈關(guān)白記》第一“正治元年(1199)六月二十二日”,第207—208頁。又《經(jīng)俊卿記》載:“御游所作人:拍子(右兵衛(wèi)督)、付歌(宗雅)、笙(房名朝臣)、笛(二位中納言)、琵琶(內(nèi)大臣)、箏(大宮大納言)、和琴(春日二位)。呂,歌(【安名尊】【席田】)、樂(【鳥破】);律,哥(【更衣】)、樂(【萬歲樂】【五常樂急】)。”?〔日〕吉田經(jīng)俊《經(jīng)俊卿記》“寶治元年(1247)十月十三日”,載《圖書寮叢刊》, 1970年,第55頁。有時還在呂、律前后演奏左方、右方各三至六支舞曲。這說明,御游是一項(xiàng)集歌、樂、舞為一體的大型活動。其中有許多“破”曲、“急”曲,是從大曲中摘遍出來行用的。

        (二)御樂,即天皇所行樂。按其時間和空間特點(diǎn),又稱“仙洞御樂”“禁里御樂”“內(nèi)里御樂”“御所御樂”“梶井殿御樂”“月次御樂”“御樂習(xí)禮”?!敖镉鶚贰奔粗冈趯m禁奏樂。如《教言卿記》應(yīng)永十六年(1409)閏三月二十八日記:“禁里御樂。笙:花山院大納言、宗量朝臣、經(jīng)良朝臣、教豐朝臣、為秋、家秋、幸秋、敦秋;篳篥:兵部卿、季英;笛:景房、景親、景藤;琵琶:孝繼朝臣;箏:御所作、義仁親王、實(shí)秀朝臣;鞨鼓:為秋;大鼓:景清;三鼓:家秋;鉦鼓:敦秋。平調(diào)【陪臚】【甘州】【夜半樂】【五常樂序】、同【破】、同【急】【小娘子】。舞立【春庭樂】【地久】【太平樂】【狛桙】【陵王】【落尊】?!?〔日〕山科教言《教言卿記》第三,載《史料纂集》,1970年,第114頁。這里所說的“御所作”,乃指后小松天皇的演奏;但樂器順序,卻以笙為首,而次以篳篥、笛、琵琶、箏、鞨鼓、大鼓、三鼓、鉦鼓。所用樂曲以【五常樂】最特殊:除序曲外,兼有其破曲、急曲。御樂的參加者有天皇,有公卿,也有為秋、家秋、幸秋、敦秋等樂人。每次御樂輪番演奏不同的宮調(diào),每調(diào)有六、七支樂曲。部分御樂活動有“舞立”,表演左方、右方各三支舞曲。如《教言卿記》應(yīng)永十六年(1409)六月五日記載:“有樂,孝繼朝臣、為秋、景親、幸秋。一越調(diào):【賀殿破】、同【急】【北庭樂】【十天樂】【武德樂】?!?同注?,第143頁?!堆試溆洝肺拿靼四辏?474)四月九日記載:“今日平調(diào):【萬歲樂】【春楊柳】【小娘子】【太平樂急】【老君子】【林歌】,吹了?!?〔日〕山科言國《言國卿記》第二,載《史料纂集》,1977—1995年,第81頁?!巴酒啤俊薄巴炯薄俊保鉃榍耙磺ā疚宄贰俊举R殿】等)之破曲或急曲;“今平調(diào)”,則是說在平調(diào)、雙調(diào)、黃鐘調(diào)、太食調(diào)、盤涉調(diào)、一越調(diào)中,每次御樂選用一調(diào),今次選用平調(diào)。

        準(zhǔn)確地說,御樂是天皇的器樂玩賞活動。所以要用較豪華的樂器。例如《通兄公記》延享二年(1745)十二月十五日記載:“御笛二管(橫笛一管、高麗笛一管等納二管之筒,納袋,納黑漆筥)、御箏一弦(納袋,納黑漆筥)、御琵琶一面(納袋,納黑漆筥)等?!?〔日〕久我通兄《通兄公記》第七,載《史料纂集》,1991—2008年,第220頁。這些樂器都是外交所得珍品。《園太歷》延文元年(1356)十一月十六日則記錄了“主上御琵琶”的次第,云:“次頭藏人取御比巴(建長玄上)參進(jìn),置御座前。次六位藏人取他琵琶,置御師匠座前(兼儲鬼間)。次主上令調(diào)御琵琶御(如法付御,初學(xué)之時,師匠調(diào)之;有例)。次御師匠同調(diào)之。次令彈七撥御(御師匠相共彈之)。次奉授【萬歲樂】三句(建長、文永等如此,但建久奉授風(fēng)香調(diào),撥合云云)。次令置御琵琶給。次初役人參進(jìn),取御琵琶置本所。次御師匠退出?!?《園太歷》卷5,第256—257頁。這里說的“御琵琶”的過程,其實(shí)是把玩琵琶的過程。

        作為皇室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御樂又稱“御合奏”,亦即由當(dāng)值樂人在御前演奏樂曲。比如《通兄公記》享保十一年(1726)二月二十八日記:“依番候,候之間有御合奏。予參于御前。黃鐘調(diào):音取、【喜春樂破】【桃李花】(一二帖)、【越天樂】(殘樂三反)、【海清樂】【拾翠樂急】【鳥急】(殘樂三反)、【青海波】【千秋樂】。盤涉調(diào):音取、【采桑老】【蘇合急】【竹林樂】【輪臺】(殘樂三反)、【青海波】【越天樂】等也?!庇窒肀J荒辏?726)八月二十二日記:“午克參內(nèi)。未克許召御前,有御合奏,盤涉調(diào)、太食調(diào)、一越調(diào)等如例?!?《通兄公記》第一,第114、149頁。這就是說,御樂的音樂內(nèi)容很豐富,每次要演奏多個調(diào)式的樂曲。

        (三)舞御覽,即天皇觀賞樂舞,包括“舞御覽”(觀成人舞)和“童舞御覽”(觀少年舞),往往有較大規(guī)模。比如《玉葉》承安元年四月十二日記“內(nèi)里舞御覽”?參見注?第1冊,第274—276頁。,其舞人有左方【萬歲樂】六人、【打球樂】四人、【散手】一人、【蘇合】四人、【大平樂】二人、【還城樂】一人、【拔頭】一人、【陵王】一人,共20人;有右方【延喜樂】六人、【狛鉾】四人、【貴德】一人、【新鳥蘇】四人、【新靺鞨】六人、【昆侖】六人、【林歌】六人、【納蘇利】二人,共35人。又記童舞,為左方【五常樂】四人、【太平樂】四人、【甘洲】四人、【拔頭】一人、【陵王】一人,共14人;右方【地久】四人、【古鳥蘇】四人、【皇仁】四人、【林歌】四人、【納蘇利】二人,共18人。這說明,其時宮廷有成人、少年兩支常規(guī)舞隊(duì)。

        實(shí)際上,舞御覽是對儀式舞的檢閱。因此,關(guān)于舞御覽的記錄,對舞蹈的樂、器、工、衣都很注意。比如《玉葉》安元二年正月二十三日“法皇始覽御賀舞”載:“舞(舞人皆淺履)。左【萬歲樂】(余不參之前舞了)、【太平樂】(舞人皆帶劍,入自西中門,取桙如恒,右袒)、【胡飲酒】(無答舞。源大納言定房卿息,九歲,天冠,總角,無夾形,打懸、袍、袴等如恒。其舞無失)、【青海波】(先【輪臺】四人,賴實(shí)、實(shí)教、成經(jīng)、清經(jīng),不帶劍,袒。光近進(jìn)候樂人座后,奉仕詠唱歌等。笙經(jīng)家,笛泰通,篳篥定能。唱歌之后,先笙付之,次笛,次篳篥付之。次【青海波】二人,維盛、成宗,帶劍,系鞋,出庭中,相替出舞,共以優(yōu)美也)、【陵王】(中納言宗家卿息,年十一,裝束、天冠等如【胡飲酒】,但系鞋也。定能、泰通等朝臣扶持之。其舞又以神妙,尤得其骨。凡兩童之妙舞,一同之賞玩也)。右【地久】(余不參之前舞了)、【新鳥蘇】(少將二人帶劍,侍從二人不帶劍,有樣歟。雅賢取反古)、【敷手】【林歌】。”?參見注?第4冊,第29—32頁。在這份關(guān)于“御賀舞”的記錄中,“樂”有【萬歲樂】【太平樂】【胡飲酒】【青海波】【陵王】等左方樂,【地久】【新鳥蘇】【敷手】【林歌】等右方樂;“器”有笙、笛、篳篥和劍、桙;“工”有源大納言定房之子、中納言宗家之子以及經(jīng)家、泰通、定能等樂工,維盛、成宗、賴實(shí)、實(shí)教、成經(jīng)、清經(jīng)等舞人;“衣”有舞人之淺履、袍、袴、天冠。其記錄方式頗似唐代的樂令。按唐代法律有律、令、格、式四種表達(dá)方式,“令以設(shè)范立制”?!端鍟肪?5“音樂志”說:“大業(yè)中,煬帝乃定清樂、西涼、龜茲、天竺、康國、疏勒、安國、高麗、禮畢,以為九部。樂、器、工、衣創(chuàng)造既成,大備于茲矣?!薄端问贰肪?26“樂志”說:“唐定樂令,惟著器服之名?!?《隋書》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377頁;《宋史》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939頁。如果說樂令就是對于“樂器工衣”這種“器服”制度的規(guī)定?參見〔日〕仁井田升《唐令拾遺》,粟勁等編譯,長春出版社1989年版。,那么,唐代的樂令傳統(tǒng)在日本古記錄中得到了延續(xù)。

        四、日本古記錄中的音樂傳習(xí)

        日本古記錄所涉及的音樂品種、音樂事項(xiàng)很多,無法一一縷述。不過有以下三項(xiàng),涉及日本宮廷所進(jìn)行的音樂傳習(xí),值得探討。

        (一)試樂,即在舉行儀式活動前進(jìn)行樂舞演習(xí)。平安時期,試樂多用于御賀、臨時祭等朝儀活動。比如《殿歷》天仁二年(1109)三月十三日記臨時祭試樂:“今日依物忌不出行,臨時祭試樂也?!庇痔煊廊辏?112)三月十五日記御賀試樂:“后聞,有六條院御賀之有試樂云云?!?《殿歷》第3冊,第14頁;第13冊,第212頁。在古記錄中,較多見的是御賀試樂。如《西宮記》承平四年(934)三月二十四日記“中宮御賀試樂”,云:“天皇御仁壽殿覽其儀雨,王卿候,內(nèi)藏給王卿酒肴,童舞(【春鶯囀】四人,【萬歲樂】四人,【散手】【皇麞】【龍王】,次【納蘇理】,次【喜春樂】),王卿以下樂人給祿?!?《西宮記》卷12,第195頁。這是說在仁壽殿試樂,試樂時安排酒宴,試的是“儀雨”之樂。所試之樂由童子表演,演奏了七支樂舞曲。試樂之后向樂人給祿,其中有匹絹。由此可見,試樂是對儀式樂舞的彩排和演練,是一項(xiàng)嚴(yán)肅的活動。

        安元二年(1176)二月二十一日,《玉葉》作者對御賀試樂作了詳細(xì)記錄?同注?,第72—86頁。,描述了圍繞試樂而進(jìn)行的種種活動,包括佛事諷誦、器樂演奏、舞蹈表演、朗詠、歌唱、劍舞。日記說:試樂活動在樂屋周圍展開,使用大鼓、鉦鼓、鞨鼓、拍子、笛、笙、篳篥、琵琶、箏等樂器,演出了【萬歲樂】【地久】【春鶯囀】【古鳥蘇】【胡飲酒】【陵王】【輪臺】【青海波】【太平樂】【皇仁】等十大舞曲。其中左方舞曲呈現(xiàn)為大曲結(jié)構(gòu):

        表2

        事實(shí)上,在這篇長達(dá)九千字的日記中,不僅記錄了大曲歌舞的結(jié)構(gòu),記錄了樂、器、工、衣,而且詳細(xì)記錄了樂舞人的行列、位置、進(jìn)退。這就說明,試樂是一項(xiàng)重要的儀式活動,記錄的意義是固化這一規(guī)范。

        (二)臨時樂,即在法定節(jié)慶日之外臨時行用儀式樂。這是多見于平安時期的音樂活動,性質(zhì)接近于試樂。關(guān)于臨時樂的記錄,較早見于《西宮記》康保三年(966)十月七日“臨時樂”條?《西宮記》卷8“宴游”,第52—53頁。,較晚見于《玉葉》安元二年(1176)三月十六日“內(nèi)里臨時樂”條?同注?,第123—125頁。。這兩篇日記都記錄了召公卿及樂人、參入音聲、演奏舞曲、退出音聲等項(xiàng)目,顯示了臨時樂的規(guī)模。其中安元二年三月十六日的記錄有一點(diǎn)特殊:由于“內(nèi)里臨時樂”是“依康和四年三月廿四日例被行之”的,因此,記錄常常提到康和四年的陳例。比如在“參入音聲”時說:“【春庭樂】,康和四年例也。彼度先有議,依合時聲,被用雙調(diào)曲也?!庇衷谘葑唷净实邸恐痢炯{蘇利】十大舞曲后注云:“總十,是康和例也?!庇衷谄浜笳f:“今日無御游,康和例也,他臨時樂事有御游。”由此可見,臨時樂也是一種儀式樂,或者說是對儀式樂的演習(xí)??紤]到這段記錄也在對比的意義上提到試樂——例如在舞人、樂人自樂屋出于庭中時說“行列如去御賀試樂”,又在篇末說“御裝束儀如去試樂日”——可以進(jìn)一步判斷,臨時樂和試樂有相似性,即分別在“臨時”和“試”的名義下對音樂儀制加以復(fù)習(xí)和展示。

        值得一提的是,《玉葉》所說“康和四年三月廿四日例”,在《中右記》中得到了詳細(xì)記載。該書當(dāng)日記云:“今日御覽臨時樂(御賀遺味也)?!笨梢娺@天演出的同樣是臨時樂,而原型是御賀之樂。日記又說,這次臨時樂有很大規(guī)模:按祭儀布置鐘鼓儀仗和座位,參加者有公卿、左右大臣、諸大納言、諸中納言、諸宰相中將等,由藏人頭主持。其主要節(jié)次有四:其一入場,吹調(diào)子(雙調(diào)),以【春庭樂】為參入音聲,裝束整齊的樂人舞人列隊(duì)進(jìn)入樂屋。其二奏樂,先向樂屋發(fā)種種亂聲,次吹調(diào)子奏舞曲,由16人表演左方舞【皇帝】、右方舞【退宿德】、左方舞【打球樂】。其三歌舞聯(lián)演,奏【歸德】【北庭樂】【昆侖八仙】【拔頭】【納蘇利】等樂曲。其四退場,奏退出音聲【長慶子】??岛退哪暌院?,許多古記錄提到這一番操演,說明臨時樂有兩重意義:對于天皇和百官,它是宮廷儀式;對于表演者,它是一次樂舞教習(xí)。

        (三)樂稽古,即用演習(xí)的方式進(jìn)行樂舞考訂。按考訂內(nèi)容,有“宮御方御稽古”“御樂御稽古”“重日樂稽古”“御游御稽古”等名目,以及“雙調(diào)樂稽古”“盤涉調(diào)樂稽古”“平調(diào)樂稽古”“黃鐘調(diào)樂稽古”“一越調(diào)樂稽古”等名目。除此之外,既可以對單支曲目【萬歲樂】【萬秋樂】【五常樂】【高麗曲】等分別稽古,又可以對琵琶、笙等樂器分別稽古,還可以對催馬樂、朗詠、早歌等音樂品種分別稽古。比如《看聞日記》應(yīng)永二十三年(1416)二月十九日記:“御樂了有杯酌,夜召源宰相、予,音曲令稽古,催馬樂、朗詠、早歌等?!庇謶?yīng)永二十四年(1417)九月二十七日記:“雙調(diào)樂九;催馬樂【安名尊】【此殿】【席田】【美作】;律【伊勢海】【更衣】;拍子宰相;予付歌;舞立【三臺】【皇仁】等——朝夕稽古之?!庇侄巳沼洠骸霸绲┯袠?,黃鐘調(diào)曲八、朗詠習(xí)之,催馬樂《蓑山》《田中井戶》《難波?!返然胖!?《看聞日記》第一,第10、153頁??梢姌坊诺膶ο笫嵌鄻拥?,既包括外來樂,也包括本土樂。其性質(zhì)與試樂相似,都是一種教習(xí)。據(jù)《通兄公記》寬保二年(1742)八月二十五日記載,當(dāng)日的音樂活動“是來二十八日御游之御稽古也”。?《通兄公記》第六,第126—129頁。這一記載提供了比較研究的空間,據(jù)此可以得出以下比較表:

        表3

        經(jīng)比較可知:二十五日的“樂稽古”和二十八日的“御樂”,兩者所用調(diào)式、曲目基本相同,樂人、樂器大致相仿而有所增加。這說明,“樂稽古”實(shí)際上就是“御樂”的預(yù)演,等于是為一場正式儀典提供了一份有待修訂的草稿。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八日御樂并不只有一次預(yù)演。據(jù)《通兄公記》記載,在其前一天——寬保二年八月二十七日——還進(jìn)行了一次“御樂始御習(xí)禮”。這次活動從申末開始,到戌時結(jié)束,持續(xù)時間和二十八日相同。從內(nèi)容看,也同樣調(diào)動了從“御所作(箏)”到“俊逸(笛)”等樂人、樂器。這說明,日本宮廷的儀式之樂,往往要經(jīng)過多次預(yù)演。這種預(yù)演既可以稱作“樂稽古”,也可以稱作“御習(xí)禮”。兩個名稱的區(qū)別在于:“樂稽古”意味著對成例的模仿和調(diào)適,“御習(xí)禮”則意味著對調(diào)適結(jié)果的操演。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進(jìn)行日本古代音樂研究,有樂書、樂譜、史籍、日記等四種史料。其中日記習(xí)稱“古記錄”。在日記史料中,有70種作品,對10—18世紀(jì)日本音樂作了詳細(xì)記載。它們反映了日本音樂的一個特殊方面——作為宮廷文化而生存的方面,從而揭示了日本古代音樂的一些特殊性格。

        首先是作為“禮”的性格。記錄表明,日本宮廷音樂的主要特點(diǎn)有三:一是用于儀式;二是尊重“前例”;三是講究秩序——其實(shí)質(zhì)是用音樂來實(shí)現(xiàn)禮儀功能。較重要的音樂儀式,除各種傳統(tǒng)祭儀外,有節(jié)日聚會,包括踏歌會、七夕會;有佛教慶典,包括供養(yǎng)會、僧俗講唱和其他法會。這些儀式大多是隨著中國文化的輸入,隨著以禮治國思想的強(qiáng)化而建立起來的。公元7世紀(jì)初,圣德太子制定“冠位十二階”和“憲法十七條”;公元8世紀(jì)初,元明天皇提出“為政之道,以禮為先”?《續(xù)日本紀(jì)前篇》卷4“慶云四年(707)十二月”,載《新訂增補(bǔ)國史大系》,吉川弘文館1963年版,第33頁。。在此前后,日本的律令制也建立起來,比如大學(xué)寮以三禮為主課,雅樂寮制定關(guān)于樂工、樂曲的規(guī)制。在這一背景下,日本宮廷音樂遂成為依禮行樂的典范。宮廷音樂也因此而在“禮”的名義下記錄下來。比如《殿歷》元永元年(1118)十二月十五日說“今日新御愿供養(yǎng)習(xí)禮也……先習(xí)禮著束帶”;《玉葉》承安三年(1173)十月十七日說“此日女院新御愿供養(yǎng)習(xí)禮也……金剛勝院習(xí)禮日……寶莊嚴(yán)院習(xí)禮”。?《殿歷》第15冊,第95頁;《玉葉》第2冊,第276—277頁。這意味著,日本宮廷音樂活動,主體上是作為禮儀活動而進(jìn)行的。這些活動之所以在古記錄中得到不厭其詳?shù)挠涗洠惨驗(yàn)樗鼈兪亲鳛槎Y儀事件或禮儀規(guī)范而存在的。

        其次是“唐大曲”的性格。這有兩大表現(xiàn):一方面,關(guān)于日本古代音樂的記錄,很大程度上是關(guān)于大曲的記錄;另一方面,日記所記錄的音樂,在表演程序、樂曲安排上,明顯表現(xiàn)了唐大曲的影響。關(guān)于前一方面,有兩個較典型的例證:其一見于《中右記》寬治六年(1092)七月三十日所記“御覽相撲”。記錄說:此日“依日暮被止大曲”,天皇觀覽了【輪臺】【青海波】【王仁】【太平樂】【新摩鞨】【散手】等大曲。其二見于《園太歷》延文四年(1359)九月十五日所記“內(nèi)里御樂”。記錄有云“【萬秋樂】序三帖如例,自五帖半帖上大曲吹,末序大鼓一說等凡歟”,云云。?《園太歷》卷6,第300頁。關(guān)于后一方面,則有三種表象:其一,在儀式過程中,表現(xiàn)為某種固定程序:先吹調(diào)子,次發(fā)亂聲,再由左、右樂舞行事,最后奏退出音聲。其二,在一組樂曲中,對大曲的序、破、急結(jié)構(gòu)表現(xiàn)出充分的尊重。其三,在一套樂舞節(jié)目中,表現(xiàn)為左方(唐樂系統(tǒng),包括天竺樂、林邑樂)、右方(高麗樂系統(tǒng),包括渤海樂)的均衡搭配。《教言卿記》應(yīng)永十五年(1408)十二月十四日記“御懺法講”,云“盤涉調(diào):【采桑老】,【蘇合】序,同三帖,同【破】,【急】,【輪臺】,【青海波】,【竹林樂】,【千秋樂】”。?《教言卿記》第三,第48—49頁。這里提到的9支樂曲,都是大曲。其中【蘇合】一曲,則是由【蘇合序】【蘇合序】三帖、【蘇合破】【蘇合急】組成的。這種組合明顯保留了唐大曲以序、破、急為結(jié)構(gòu)骨干的原貌。至于左方、右方的搭配,則在“舞六”制度中得到體現(xiàn)。比如《殿歷》天永元年(1110)三月三日記一切經(jīng)供養(yǎng),有云“舞六(左:【春鶯轉(zhuǎn)】【蘇莫者】【拔頭】;右:【新鳥蘇】【蘇志麻】【納蘇利】)”云;次日記花供養(yǎng),有云“舞六(左:【采桑老】【桃柳花】【龍王】;右:【新摩河】【林賀】【昆侖八仙】)”,云云。?《殿歷》第3冊,第78頁。我們知道,唐大曲實(shí)際上是在中外音樂相交融的情況下形成的音樂品種,具有結(jié)構(gòu)有序但復(fù)雜多樣的特質(zhì)。[51]參見王小盾《唐大曲及其基本結(jié)構(gòu)類型》,載《中國音樂學(xué)》1988年第2期。日本宮廷音樂的各種組合方式,事實(shí)上都體現(xiàn)了這種特質(zhì)。

        第三個性格在古代日本人的心目中,音樂不僅代表了一種精神文明,而且代表了一種物質(zhì)文明。對音樂活動的記錄,往往被看作對文明成果的記錄,因而既注意記錄樂、器、工、衣等物質(zhì)表現(xiàn),又注意記錄對這些成果進(jìn)行完整展示的過程。關(guān)于樂和樂人的記錄,有“樂目錄”“樂人”之說。比如《看聞日記》應(yīng)永二十七年(1420)四月廿四日記錄“御懺法講結(jié)愿”,乃用“委細(xì)記之”之法記錄:先是記錄御懺法初日所用盤涉調(diào)9曲,然后逐一記錄前左大臣(琵琶)等17名堂上樂人和景房(笛)等20名地下樂人,并眉批“一、樂目錄,二、樂人”字樣。[52]《看聞日記》第二,第35—36頁。這類記錄在《看聞日記》中很多見,說明在儀式項(xiàng)目之外,古記錄有兩個重要的關(guān)注點(diǎn):一是曲調(diào)資源,二是樂人分工。除“樂目錄”和“樂人”外,《看聞日記》的記錄還有兩個特點(diǎn):一是詳述每位樂人所用的笙、篳篥、笛、琵琶、箏、鞨鼓、大鼓等樂器;二是完整記錄御懺法講初日、中日、結(jié)愿日三個時段的展演過程。前文說到,“御樂”等器樂玩賞活動,已表現(xiàn)出以樂器為珍貴之物的觀念。以下關(guān)于授樂儀式的記錄則說明,在貴族之間進(jìn)行樂器傳習(xí),是一件非常鄭重的事情:

        《園太歷》延文三年(1358)八月二十一日記忠季可果琵琶灌頂儀式:“忠季依召參進(jìn),入南面。……次上皇令進(jìn)立,正面中央板敷給,御拜妙音天。忠季同進(jìn)立御后方,同時奉禮之。上皇御蹲居,御啟請可授其曲于忠季之由。次御復(fù)座,次忠季復(fù)座。次上皇被披置御本譜,令取御琵琶給忠季,同取琵琶以被授下秘曲。傳受已畢,令置御琵琶給予,同置之。次依御目參進(jìn)御前,被下御譜,忠季給之頂戴,即懷中復(fù)座。次起座,出南面廂,退入東方,取御琵琶(花梨木甲入赤地錦袋,擬御贈物者也,中將實(shí)綱朝臣相儲傳之),經(jīng)本路歸,參進(jìn)踞御前,取直御琵琶置之,左回退下,次入御?!盵53]同注?,第55—56頁。

        由此可見,在古代日本人心目中,樂器有其神圣色彩。實(shí)際上,不光樂器,曲調(diào)資源、展演過程和樂人,也被看作日本宮廷儀式的重要元素。

        總而言之,在古代日本,有雅、俗兩個音樂世界。古記錄所表現(xiàn)的主要是雅樂的世界。這種音樂既是禮的工具,用以劃分社會等級;又是文明的象征,用于定期展演;還是文化奢侈品,在特定人群中傳承。正因?yàn)檫@樣,文化官員用虔誠的態(tài)度對它們作了詳細(xì)記錄。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討論了日本古記錄音樂史料的吉光片羽。實(shí)際上,只要稍作引申,便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尚有許多勝義。比如:(一)日本儀式音樂有何特質(zhì)——它配合哪些儀式?有哪些區(qū)別于中國和漢字文化區(qū)其他國家的特點(diǎn)?(二)日本皇室同佛教的關(guān)系如何——佛教在皇室文化生活中占有什么地位?寺院的作用是什么?(三)對日本宮廷生活有何意義——為什么長期保持左方、右方之別?哪些儀式對哪一方有所偏重?(四)“付歌”這一聲樂術(shù)語是如何產(chǎn)生的,或者說,聲樂在日本宮廷音樂中的地位如何?(五)中國的音樂制度對日本有哪些影響?(六)如何理解音樂古記錄的性質(zhì)和意義——它們是“例”的代表?是演習(xí)的教本?還是固化音樂制度的方式?這些問題表明,日本古記錄音樂史料研究,乃有廣闊的前景。

        猜你喜歡
        琵琶儀式音樂
        El instrumento predilecto de la música folclórica china La pipa es una combinación perfecta entre herencia e innovación
        十歲成長儀式
        儀式感重要嗎?
        海峽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5:08
        圣誕音樂路
        兒童繪本(2017年24期)2018-01-07 15:51:37
        音樂
        窈窕淑女琵琶妹
        Talking strategies
        我的“反彈琵琶”
        中國火炬(2014年7期)2014-07-24 14:21:11
        琵琶絕
        開營儀式
        對聯(lián)(2011年16期)2011-09-18 02:26:12
        久久精品女人天堂av| 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电驱蚊液可以插一晚上吗 | 国产免费爽爽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国内自拍视频在线观看h| 男人天堂亚洲天堂av| 久久久中文久久久无码| 人妻影音先锋啪啪av资源| 亚洲av乱码专区国产乱码| 男女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人妻蜜柚| 欧美巨大巨粗黑人性aaaaaa| 神马不卡一区二区三级| 国产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粉嫩a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丰满又紧又爽又丰满视频| 天堂中文官网在线| 天天天综合网|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免费人妻| 开心五月婷婷激情综合网|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9| 男女后入式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成人成狠狠爱综合网| 妓院一钑片免看黄大片| 美女极度色诱视频国产免费| 日韩午夜免费视频精品一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网|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浪潮| 久久国产女同一区二区| 亚洲自偷精品视频自拍|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av免费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国内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另类| 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b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