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那是高二開學報到接近尾聲時,“老師,我是王笑笑,我來報到!”一個清瘦的女生站到我面前,很有禮貌,眼里帶著一絲淡淡的憂郁,這讓我突然想到了林黛玉。憑直覺,我任命她為語文課代表。
開學不久語文老師說:“你班的王笑笑把林黛玉寫活了?!蓖跣πΠ选都t樓夢》讀了不下五遍,語文摘抄別的同學只寫半頁,她卻寫了七八頁。然而她對其他學科作業(yè)寫得很隨意,我和她談過幾次,也不見效果。
期中考試王笑笑成績下滑,我找她分析原因:“你的語文很優(yōu)秀,又很喜歡文學,如果不平衡各科成績,上不了大學就太遺憾了……”
她對我的話不屑一顧,把目光投向了遠處。
“王笑笑,你站好了。”
“我怎么了?”
“你說你怎么了?你就是這樣的態(tài)度?平時我給你多么高的期望??!”
“我知道您對我的期望很高,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對考試和學習的厭惡,我沒有其他想法,也沒有不尊重您!”
后來,她接連和幾個老師發(fā)生了爭吵,索性說不上學了。我把她請進辦公室說:“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不要做決定,你回家好好休息一下,再做決定。到時候不論上還是不上,我都尊重你的決定?!?/p>
又一個周末學生返校,王笑笑來了。
我有意把一些工作交給她,比如辦黑板報等,她做得很好,性格也開朗了一些。我猛然醒悟:她需要的不是過多的關心,而是展示自我的平臺。
臨近期末,語文老師請病假,暫時沒有老師代課,我靈機一動讓王笑笑負責安排語文課。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她有模有樣地在給大家講課,學生秩序井然,效果不錯。一周過去了,語文老師一直沒從醫(yī)院脫身,王笑笑始終堅持在“語文教學”的崗位上。她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講課聲音鏗鏘有力,眼神中的憂郁一點點散去,其他科學習成績也比以前進步了很多。期末考試成績揭曉,王笑笑名列班級第四。就這樣,王笑笑成了班級的頂梁柱!
但是,事情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升入高三后,第一次月考成績揭曉,要表揚先進,營造學習氛圍。我將單科第一名、總分優(yōu)秀的同學叫出來拍照,但王笑笑始終不出來……
下午,我在走廊里碰見了她。
“中午你怎么不去照相???”
“不想去……”
“為什么啊?”
“不為什么,就是不想去!”
“你這是怎么了?”
“我有病!”
“你有什么???怎么這樣講話?”
“我有神經(jīng)??!”
這時上課鈴聲響了,我沒有再說什么,讓她先回教室。晚自習她遞給我折疊好的一封信:
“老師:
您好!
如果下午我惹您生氣了,請您原諒我,我真誠地對您說一聲:對不起!
今天下午發(fā)生的一切,請不要告訴我的家長。
…………
看完后,請您把它還給我,好讓我‘毀尸滅跡!”
我看完把信還給了她。
王笑笑依然很冷漠,事情并沒有因為她的道歉信和我的原諒而結束,情況好像沒有什么變化。道歉是因為害怕我讓她叫家長嗎?我又一次陷入了糾結之中:這個學生心里究竟隱藏了什么心結呢?
交流:
魏俊起(湖北宜昌):從整個案例來看,王笑笑在與老師的幾次關系危機中,都是因為不以班主任的意志為轉移。王笑笑已經(jīng)很好了,班主任總想她能更好,而事實是她不需要或者不屑于這種表揚與鼓勵??赡苁且驗樗龑ξ膶W和哲學有自己的見地,形成了一種價值觀。所以,她和一般人想的不一樣。班主任和她的想法大相徑庭,所以她有點排斥班主任。
鄔宗炯(河南濟源):案例中的王笑笑在性格特點上傾向于“藝術型”(九型人格),愛好《紅樓夢》,在語文學習上不斷探索、自我覺察,閱讀涉獵廣泛,文學素養(yǎng)高。在其他科目的學習上我行我素,在與老師的對話中表現(xiàn)出情緒化,似乎是覺得老師不能理解她。通過一段時間的“語文老師”角色扮演,不僅讓她開朗了些,總成績也有很大的進步,正是她在“語文老師”的角色中,找到了自我并滿足自我的一種體現(xiàn)。
萬海泉(江蘇常州):案例中的老師一直在嘗試著去幫助這個孩子,已經(jīng)做得很好了,但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與王笑笑的對話中缺乏平等意識,往往話趕話把談話談入死局,缺乏與學生平等的交流。這樣容易激起孩子的敵意,不容易走進孩子的心靈。
江燕玲(云南昆明):王笑笑討厭考試討厭學習,說明她極有可能對現(xiàn)在的教育模式有偏見。當老師和她談學習、談成績的時候,往往容易產(chǎn)生矛盾。所以應該從她的內心世界出發(fā),先了解這個孩子以及她對學習的看法,了解她對學習厭惡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
張艷(廣東深圳):王笑笑給老師寫了一封道歉信,要求老師不要請家長。王笑笑寫信的初衷是真誠的道歉,還是采取一種退而求其次的方法來處理眼前的困境?她是害怕家長,還是不想讓家長參與她的學習生活?從案例中可以看出王笑笑有相對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她不在意學習的好壞,她所重視的是自己是否被在意,自己的想法是否被重視。她在擔任代理語文老師的階段,展示了自己,證明了自己,也獲得了成就感,取得了老師眼中的進步。所以我認為她是不想讓家長參與老師的教育,而寫信也是她道歉的一種方式,是她處理問題的一種策略。
王秋霞(河南濟源):薩提亞家庭治療模式——冰山隱喻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能被看見的只是表面很少一部分——行為,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感受”“觀點”“期待”“渴望”“自我”卻隱藏在表面的背后。案例中王笑笑的冰山行為層面——對班主任的詢問回應冷漠、班主任讓照相未去、寫道歉信,反映出她的內在世界包括五項:感受——不滿、自責、擔心、感謝、矛盾、無奈。觀點——班主任把他的價值觀強加在我身上;我不認同班主任的考試激勵做法,我有不照相的理由和權利;我不想把事情鬧大,我不應該冒犯班主任,這種行為都是我的錯,我脾氣不好,這和成長環(huán)境有關。期待——班主任對我有更多的了解,原諒我的冒犯??释杂伞⒈话?、被了解。自我——期待落空,渴望沒有得到滿足,自尊水平、自我價值感降低。當教育者嘗試從表面行為去探索學生的深層次內在世界,并能與學生的不同層次的內在世界形成聯(lián)結時,解決學生問題的方法和策略就會出現(xiàn)。
梅琳(山東淄博):沖突現(xiàn)場,老師一定要冷靜,尤其是面對叛逆期的孩子,我們要學會及時撤離“戰(zhàn)場”,當對方不講理的時候,就不再和他談下去;當對方講理的時候,再和他一起深入交流。要和叛逆的孩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不宜開始就以雷霆手段“收服”學生,這樣會讓學生表面認同,內心反抗,為以后的教育埋下隱患。
溫生璽(青海西寧):遇到王笑笑這樣的學生,我會給她一個支點,讓她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獲得學習的自信。其實案例中王笑笑當臨時語文老師那段時間里,她表現(xiàn)得非常好,這也說明她需要這樣的平臺和機會。作為班主任,我一定會給她這個機會,讓她有足夠的動力去持續(xù)不斷地認同自我,比如班級可以成立語文學習小組,讓她負責;可以將她推薦給學校的文學社、校園電視臺等??傊屗馨l(fā)揮自己的才能,認同自我。然后,再通過其他途徑和方法,幫助她做出更多的改變。
侯小鋒(河南濟源):從案例中的兩次溝通來看,學生并不認可班主任的觀點,不愿與班主任有更多的溝通,而班主任對此并未認識到,在交流中口氣有點盛氣凌人,結果學生直接懟了過來,交流變成了語言沖突。此沖突的根源在于一開始的交流就未建立平等關系。所以,在與這類學生交流時,教師一定要注意語氣與詢問方式,盡可能避免責備式反問,要用開放性的語言讓學生多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廖學強(廣東東莞):面對王笑笑這樣的學生,我會找一些機會,非常自然地從行動上接近她,不帶有教育痕跡地和她交往,慢慢地尋找和她的共同話題,先去了解她,然后再說如何幫助她的事。
總結:
在中學,像案例中的王笑笑一樣,對考試、學習存在否定傾向,專注于某一方面的特長,并從中獲得成就感和存在感的學生占有一定的比例。他們受到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甚至是影視和文學作品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價值觀,缺乏學習動機,不善于與老師溝通,對待學習消極被動,往往沉迷于自己的愛好而忽略學習的全面發(fā)展,在班級中缺少存在感和歸屬感,容易產(chǎn)生師生沖突或親子沖突。
對這樣的學生,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一般遵循“查、找、溝、予、導”的方針。
“查”即調查了解。老師要先了解學生在學習上的具體表現(xiàn),并調查其形成原因,一般可從家庭、教育經(jīng)歷和同學入手調查。
“找”即尋找突破口。教育需要契機,老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尋找接近學生的突破口,并做好適當準備,為溝通打下良好基礎。
“溝”即溝通交流。老師可以先從學生的生活入手,取得學生的信任,然后再幫助學生打開心扉。要給學生傾訴的機會,做一個傾聽者和建議者。
“予”即給予學生發(fā)展的平臺。通過平臺讓學生獲得自我認同感。老師通過不斷的激勵等,讓學生有足夠的動力去持續(xù)不斷地認同自我。
“導”即引導。老師要想方設法去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拓展其視野,讓他能正確地看待考試和學習,去辨別事情的合理與不合理,并在思考和辨別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價值觀。
(本期文字由濟源第一中學8+1工作室提供)
(本欄責編 曉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