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底,朋友忽然問我:“在天安門看升旗要不要預約?”
我實言相告:“我沒看過我不知道,我估計網(wǎng)上有攻略?!?/p>
一分鐘后,她駭然對我說:“要凌晨兩點半排隊,三點多進場,四點多就升旗了——一共就升幾分鐘!天,一點起床還是一晚上就別睡了?第二天估計得睡一整天才補得回來!”
我正忙,隨口說:“那就別去了吧?!?/p>
她毅然說:“不行。這是一個我給孩子的承諾?!?/p>
去年寒假《無問西東》大熱的時候,她帶上初中的兒子去看了電影,孩子對清華一見鐘情,立刻決定了高考目標,誓要進入牛人的行列。朋友心中暗爽,嘴上卻說:“這志向太小了,你為什么不想上哈佛?”準備給兒子推薦《風雨哈佛路》。
不料兒子板起臉來:“媽媽,為什么你覺得哈佛大而清華???清華已經(jīng)是中國最好的學校,如果它不是全世界最好的學校,只因為它的歷史太短。做科研出成績都是需要時間的,百年樹人,大師也不是一天就能煉成的?!?/p>
她像第一次發(fā)現(xiàn),兒子嘴角隱隱發(fā)青,是即將長出來的胡須。已經(jīng)高她一個頭的兒子,此刻以成年人的姿態(tài),在莊重地與她對話。
兒子繼續(xù)說:“我是中國人,我想進中國人的學校。我只怕自己不夠好,但我愿意十倍百倍地努力?!边@是狹隘抑或就像“我是你的兒子,我會永遠愛你”一樣,都是為人子最純粹的愛?
她答應給孩子一次朝圣之旅:去清華北大領略書香,遙遙看見“泥土實驗室”的招牌而肅然起敬;去北沙灘感受曾經(jīng)的五四運動,在這里在那里,是誰不顧生死為民族而呼;去軍事博物館、去故宮、去天安門看升旗……
為什么去年的事拖到了今年?因為一整個暑假以及一整年,孩子都為了中考在拼命——這簡直是當然的,想上清華,必須在那之前上本地最好的高中。就像勇士志在屠龍,就得一生苦練劍法與箭法。
到了今年暑假,孩子是揣著好成績出發(fā)的。我猜他心里在想:“我來了,我看到了,總有一天,我會進入你?!蔽疫€猜,當五星紅旗升起,聽見“起來不愿意做奴隸的人們”,母子二人,都會感覺到淚的咸及熱。
能陪孩子共看大好河山的日子也不多,我另一個朋友向我苦笑:“我被拋棄了。”這個夏天,朋友上大二的女兒表示要去新疆支教。朋友第一個想法就是:遇到騙子了。
并不是。女兒的學兄學姐們,和新疆的一些支教機構一直有聯(lián)系。這已經(jīng)是女兒學校里一個漸漸長成的傳統(tǒng),年輕的學子們把得到的知識與經(jīng)驗,嘗試著給出去。每一個去過的人,回來后都會感嘆自己的擁有,原來連一杯奶茶、一塊雞排,一張可以無限量借書的圖書證,都是一種福利,并不是人人生而有之。
有許多學生想去,事先很久就要報名,對體能、成績、性格、口才……都有要求。當女兒好不容易知道自己被批準后,樂得一跳三尺高,過來告訴她。
無數(shù)問題涌上她嘴邊,不知道先問哪一個好。
多少人?幾個男生幾個女生?全女生一定不安全,但有男生……豈不更不安全?你會什么,你懂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別給人家添亂吧?那邊有水嗎,有電嗎,有WIFI嗎,如果聯(lián)系不上大人怎么辦?遇到危險知道如何處理嗎?
女兒挺直腰板,像她公司里新來的實習生一樣,有板有眼地回答她:什么都有,已經(jīng)去過好幾年學生,一切都完備,老師也提前把各種應急預案發(fā)給他們。至于女兒能做什么,這一年將試開一個英文戲劇表演班,表演社團是主講,女兒是助教。
“你?你是英文夠好還是會表演呀?”她脫口而出又后悔了。
女兒繃著臉說:“媽媽,最重要的是分享,也許當?shù)氐膶W生從來沒機會看到真人的英文戲劇,我也永遠不會有機會當眾表演,這一次,他們不會嫌我差,我也不用面對挑剔的觀眾,我們彼此給彼此機會。”
朋友被說服了。
這一去,萬里疆土,女兒會看到什么領悟什么,又會播種什么留下什么,都不是她能干預的了。只是,當?shù)貓D上的名詞變成現(xiàn)實,當圖片上的落日發(fā)生在眼前,她相信,女兒對“中國”的理解一定很不一樣。
另一隊我認識的年輕人已經(jīng)在延河之旁駐下站來,從此,棗園的燈火、窯洞的沉默,將從書本里走出來,變成他們握滿的記憶。他們中,年紀最大的在讀研,年紀最小的也不過是初中。
這一切,都是出于“愛”。愛是什么呢?愛是想了解、想觸及、想擁你入懷。
愛人如此,愛國亦然。編輯/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