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龍山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我國教育事業(yè)也在穩(wěn)步推進,小班化教學的出現(xiàn)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在農村初中化學小班化教學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教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比較明顯。
關鍵詞:化學;小班化教學;合作探究模式
小班化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為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理念提供了可能,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構建一種師生互動、生生交流,老師引導點撥,學生之間合作探究為主的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在農村初中化學小班化教學中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就初中化學小班化教學中復習課上采用合作探究的模式談談自己的作法。
小班化教學中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其目標就是通過舊知的復習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思路,讓知識點連成線,線構成面,從而構建起思維導圖,進一步引導學生將知識點進行空間面上的聯(lián)系,這樣訓練了學生化學思維,并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知識整合、概括應用的能力。
但是一般復習課的共同點是知識較陳舊,缺少多彩的實驗過程,大多是對先前所學知識的歸納和梳理,這樣的復習課通常會變成“炒冷飯”式的講授課,因此學生學習的勁頭不足,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沉悶,最終導致復習效率低下。新的教育形勢下,農村初中化學課時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是值得每位老師深思的問題,而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作用。
事例一:初中化學中的化合、分解、置換、復分解這四大基本反應是化學復習模塊中的一個內容,學生在學習完這些內容后,基本上都能掌握這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但是對于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是易錯點,因為之前學生已經學完了相關的理論知識,所以在復習課中,除了回顧理論知識外,更重要的是實際訓練,這時老師如果還采用講授式,就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采用合作探究模式,不但教學效果好,同時還可以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復習過程如下:
學生對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的區(qū)分一般容易理解,不會出錯,因此這些內容可以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完成復習即可,而對于置換反應和復習分解反應就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來完成,一是將置換反應細致分類:酸和金屬,鹽和金屬,碳和金屬氧化物,氫和金屬氧化物這四類,探究過程中可采用多個化學方程式來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對置換反應的復習就更細致、更全面。
對于復習分解反應是學生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因此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可先給出多個反應物,讓學生判斷反應能否進行,學生間的合作討論過程就是進行復分解反應條件復習的一個過程。這里要對復分解反應條件中特殊情況要區(qū)別對待,可以設計成一個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復分解反應的特殊性。
總之,以合作探究的模式進行復習中,對于學生自己能掌握的內容,可由學生自行學習完成復習,這樣就可以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也不會讓課堂教學顯得枯燥,學生的精力也會集中到復習內容中去,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會提升。
事例二:人教版下冊中的酸和堿單元復習課中,對于初中學生來說酸和堿的內容是重難點,因此學生剛剛學習完之后,對于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可能容易接受,但是卻不能很好地應用。對于這些重難點內容,一個單元學習完了,學生會有一種畏難心理,自信心會受到打擊,如果在復習時還用講授式教學,學生會覺得乏味、無趣,但是在復習時若運用合作探究的模式,效果就會大為不同,復習課前老師先準備好相應的學案,讓學生根據(jù)學案的內容進行復習,共同完成復習目標,通過練習對應知識點的應用,再一次總結和復習酸和堿的化學性質,這樣一來學生就容易接受。教學過程如下:
既然是單元的復習課,就把復習的重點放在酸和堿化學性質的應用上,因為剛剛學完酸和堿的知識,學生的記憶還是比較深的,加上都有課堂筆記,這時對于酸和堿的知識點回顧就由學生自主完成,將學案中沒有完成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完成后,老師可以根據(jù)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深度的講解,幫助學生通過二次復習加深對酸和堿化學性質的理解。
通過以上的環(huán)節(jié),可以說學生對酸和堿的化學性質已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此時老師可通過一些探究性的題目來提升學生對酸和堿化學性質的運用能力,這也是對酸和堿化學性質復習的一種方式。平時教學中,老師常常帶領學生整理出一個復習的綱要或者知識導圖后給出這樣的習題,讓學生有一定的思考時間,之后回答問題的大多是學生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而中等及以下學生很少能夠參與其中。而采用這種探究模式后,老師講授的內容少了,學生卻有大量的時間用到知識點的升華上,同時,自主學習也給予中下等學生有充裕的思考時間,這樣,老師教學的效率就會大大提升。
總之,對于初中小班化化學復習課來說,運用合作探究的模式,做到優(yōu)等生對知識的鞏固提高,中等生能夠運用知識解題,而學困生可以記住相應的知識點,可以說真正實現(xiàn)了分層教學。對于學生來說,運用探究模式進行學習,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點的需求,從而提升了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曉明.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問題研究[D].聊城大學,2013.
[2]許彪吉.“互動—探究—合作”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D].江西師范大學,2005.
[3]金苡琳.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中學化學教學改革的關鍵[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5(1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