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珺
英國應用語言研究中心主任Gleen Fulcher認為,口語能力應包含語音、語調、準確性、流利性、講話策略、話語結構、語境中交際等幾大方面的特征。因此,口語考試不僅應該考查語言能力(語音語調),更要考查交際能力(功能意念和語用知識),如自我介紹、表達觀點、參與討論等。但傳統(tǒng)的初中學段口語測試無法有效考查上述真實的口語能力。因此,我們需要探索一套能客觀評價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測試體系。我校自2016 年引入GESE 理念后,借鑒該測試模式,制訂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口試評價標準和流程。
測試流程操作簡便,即使7 年級新生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迅速熟悉考試流程和要求,提前進行自選話題的準備。一位教師在4 個課時(半天)內即可完成對一個自然班36 名學生的測試。具體內容見表1。
表1 測試流程和測試要求
口試內容根據(jù)GESE 相應等級中提供的該級話題(7、8、9 年級分別對應GESE4、5、6 級),結合本年級的教學內容,由各備課組擬定。備選話題源于教材,貼近生活,能很好地激發(fā)考生交流的興趣和動機。測試采用師生一對一的互動方式,現(xiàn)場打分,并錄像備案。評分標準(見表2)相對固定,盡量縮小因主觀因素導致的評價差異。采用這種固定的口試評價標準,教師可以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在交際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也能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不足。
表2 9 年級口語期末考試評價標準
口語測試結果分為四個檔次(Distinction優(yōu)秀、Merit 良好、Pass 合格、Fail 不合格),分別對應10、8、6、4 分計入期末總分。具體操作流程如下(以2018 年上學期九年級某學生測試為例)——
(1)考前:口試前一周,該學生在所提供的5 個話題中挑選自己最有興趣的opinions on red packets at Spring Festival,完成思維導圖的設計,根據(jù)思維導圖進行話題寫作,要求運用if,when 引導的時間狀語和過去進行時等完成;然后,任課教師對該生的寫作內容進行指導;考生根據(jù)修改意見基于思維導圖練習話題陳述。
(2)考中:考生需攜帶思維導圖,考官和學生就主要話題和思維導圖中所列要點進行交流;評價列表中18 個考核點中,該生得到12 個良好(大于60%),綜評即為良好,賦分為8 分。
(3)考后:考官根據(jù)評價列表對該生口語能力進行50 個字的書面評價,明確該生存在的具體問題,并提出改進意見。
校本化的GESE 口試機制大面積提升了學生的口語水平,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為學生參加正式的GESE 考試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科學的測試機制不僅能客觀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更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確定努力的方向,同時對教師以學定教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口語測試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明顯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思維導圖內容過于具體;功能語言的使用過于集中,沒有在互動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出來;部分考生背誦的痕跡明顯;對話中所提問題含糊不清或者過于隨意。這些問題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