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嘉晟 吳靜 趙麗雙
摘要:電子格式合同具有標準性和普遍適用性,省略了一般合同訂立時須經過的要約、承諾和反復磋商的過程,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對規(guī)范和完善合同內容、預防和減少合同糾紛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提供商品或服務的一方在擬定電子格式合同時,往往會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地位,將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對方或消費者的條款納入合同,形成“霸王條款”。因此,必須通過行政的、法律的多種手段,以期逐步減少直至最后消除電子格式合同中的霸王條款。
關鍵詞:電子格式合同;格式條款;法律效力
本文為2019年度上海政法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研究成果
一、電子商務格式條款概述
(一)電子商務格式條款的界定
作為一個有著很多優(yōu)點的新型交易方式,電子商務合同的簽訂,特別是使用格式條款的電子商務合同的訂立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合同法》第11條規(guī)定了合同的形式,其中書面形式包括數據電文的形式,這一規(guī)定在法律上明確地承認了電子合同的適用地位。不過電子郵件現已成了另一種傳遞商務信息進而訂立商務合同的工具,而不再是單純地應用于商務環(huán)境中的文件通訊了。因此,電子商務合同的概念上應納入此類合同。
(二)電子商務格式條款的特點
在電子商務中,大量的合同為點擊合同,從實際表現形式看,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商通常會事先擬定交易及服務方面的各類格式條款,網絡銷售商以此對交易及服務的相關事項予以說明和限制。只要這些條款的內容沒有違背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在接受一方經閱讀并按下同意或者確認鍵的同時,這些條款就已經生效成為規(guī)范雙方間交易關系的有效合同的組成部分。經營者經常利用其優(yōu)越的經濟地位,對合同上危險及負擔做不合理的分配,一般消費者對此種條款多未注意,不知其存在。
二、合同格式條款中存在的問題
(一)電子商務合同格式條款實踐中的問題
1.舉證困難。以網絡方式簽訂合同,開展對外貿易,電子數據便成為合同等單據存在的唯一證據。由于電子數據不易保存等特點,電子數據的舉證成為難題。隨著電子商務合同在我國的推廣應用,電子數據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重要的交易證據,切實有效地規(guī)定電子計算機儲存信息的法律效力,有利于保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
2.司法管轄尚未明確。對于網絡民商事糾紛的管轄,當前國際上通行兩種有代表性的觀點,即網絡獨立領域司法管轄和屬人范圍司法管轄。前者認為,網絡空間沒有地域界限,上、下載傳輸的信息很難確定最初來源;因而不能根據地域界限確定管轄規(guī)范;后者觀點相反,認為網絡民商事行為僅借助互聯網傳輸工具達成交易,交易最終完成是在現實世界,爭議糾紛的最終解決也是在現實中而不是在網絡中。
(二)電子商務合同格式條款相關法律規(guī)制滯后的問題
目前國內大部分文章和著作對于電子商務合同法的研究仍處于移植、介紹階段,還沒能形成完整的體系和基本共識。電子商務相關立法還比較繁雜和零散,對于應否進行獨立和系統的電子商務立法,學界目前還存有爭議。有學者認為應當主要利用現有的法律資源,在肯定電子商務個性化特點之外適用當前民事法律關系的規(guī)范體系。某些過于詳盡的規(guī)定很可能會無法適應電子商務活動的活躍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為了法律穩(wěn)定性的犧牲品。
(三)電子商務合同格式條款糾紛解決機制中的問題
面對投訴問題,首先來與經營者進行協商。這種完全缺乏外力強制性的解決方式需要銷售一方的絕對自覺和自律,電子商務交易的買方實處于劣勢地位,完全沒有協商解決的主動權。
第二是請消費者協會出面進行調解。但消協本身只是一個無任何強制力的社團組織,在網絡環(huán)境中的職責履行也面臨很多新問題,如異地協作、真實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地址等,這都給此種解決機制發(fā)揮效用帶來很多現實阻力。
第三是向相關行政部門主要是各地各級工商部門申訴。但是,由于《消費者保護法》中并未賦予行政機關行政裁決各種消費糾紛的權力,只有行政調解這一種無強制執(zhí)行力的方法作為解決雙方當事人糾紛的方式。這樣,即使調解協議達成,任何一方不履行該協議都不會遭到任何強制性處罰。
第四是申請仲裁。提請仲裁委員會進行仲裁,必須是在雙方事先達成了有效的仲裁協議的前提下,而電子商務合同多是格式條款,有無仲裁條款、怎樣仲裁,都是賣方在點擊合同中事先設定的,真正需要仲裁協議保護的消費者并無話語權。
三、電子商務格式條款的完善規(guī)制對策分析
(一)立法規(guī)制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興起,以電子信息為媒介的網絡交易日益頻繁,許多國家都對電子商務進行了立法規(guī)制。如歐盟出臺了《不公平商業(yè)指令》等,希望降低網絡交易的制度成本。世界上大多國家對交易都提供了行政和司法救濟,甚至有些國家還提供刑事救濟,對此,歐盟除了允許成員國保留原有救濟以外,還進一步強化了對消費者的保護。
(二)司法規(guī)制
司法規(guī)制是指由法院受理因格式條款爭議引起糾紛的案件,并對爭議部分進行審查及裁判其效力,最終對案件做出裁判解決糾紛的規(guī)制方法。首先,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應當首先審查當事人爭議的格式條款是否己訂入合同。其次,法院審理此類案件時,賦予法官結合具體情境公正解釋格式合同及條款的自由,建立和完善網上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的行政監(jiān)管和司法訴訟機制,根據我國司法管轄原則,合同糾紛的管轄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或者合同簽訂地法院管轄。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信息披露制度是確保格式條款訂入網上購物合同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制度要求網上經營者向購物人合理提示格式條款并作必要說明,在此基礎上才能更加充分保障將格式條款訂入購物合同。由于購物人決定選擇交易對象和商品的直接因素往往是網上經營者的網上廣告,因此,經營者對所售商品及其流程的格式條款內容作真實陳述和充分的信息披露非常重要,這同時也要求網上經營者應對格式條款所傳遞的商品信息履行一定的審查義務,否則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魏亮.網購合同成立時間:實證考察、現行立法及應然立場[J].社會科學,2018,(12).
[2]賈翱.電子商務合同中重大誤解的認定[J].法律適用,2018,(4).
[3]魏求月.跨境網絡消費者合同強制性仲裁條款效力研究[J].法學雜志,2018,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