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永梅
摘 要:學業(yè)不良兒童的教育一直是我國學校教育中的一個熱點問題,特別是小學低年級的兒童,是不是能快速適應學校生活,不僅對整個學生生涯甚至對今后的人生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對此教育實踐和理論研究已經(jīng)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成果。而本文將以大觀量化心理學派的自我角色平臺的理論觀點以及家庭教育理念為理論基礎,從心理學的全新的角度來分析學業(yè)不良兒童的心理成因,并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即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角色系統(tǒng)的建構,并形成正向的角色偏好。這些思考分析的結果希望能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提供科學的依據(jù)。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業(yè)不良;角色建構;角色偏好
一、本課題研究意義
(一)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
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一是不重視家庭教育,二是家庭教育碎片化、隨意性,目標性不強,不具備現(xiàn)代性、科學化,三是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割裂?,F(xiàn)在,家庭教育受到重視,但是家庭中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孩子成長、成人方面不能說不使勁,但仍不得法。家長把孩子教育寄托在學校,問題學生,主要是成績差的學生,成了家校雙方關注的焦點,但力不從心,效果不彰。
(二)教育者的責任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踐行有教無類、誨人不倦的職業(yè)道德,作為一名希望24公益熱線的志愿者和接線員,不僅學生專線接到大量的學生來電,而且抑郁專線和防自殺專線,也有大批的學生打來電話,其中大多數(shù)是學業(yè)不良的學生,并且年齡漸趨偏小。熱線依托的大觀量化心理學派不僅對危機干預有深入的研究,對家庭心理學、學生心理學、教師心理學也有獨特的研究視角,其理論和技術量化,可操作性強,得到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希望把研究結果大力推廣,幫助更多學生、學校和家庭。
二、界定基本概念
(一)基本概念
學業(yè)是指“學習的功課和作業(yè)”。學業(yè)不良學生是指智力正常,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huán)境、教育等原因致使在正常教育情形下學習成績低下,達不到教學目標要求水平,其成績明顯低于其能力應達水平,或明顯低于平均水平的學生,有些孩子還附帶著一些行為問題和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僅困擾著學校的老師,困擾著家長,同樣也困擾著學生本人。
(二)研究定位
對于兒童學業(yè)不良現(xiàn)狀的研究有很多,比如有的從學習動機缺乏、學習興趣淡漠、學習意志薄弱、學習熱情欠佳、性格不良、人際交往等非智力因素進行分析,有的從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的環(huán)境因素下手,有的從生理、遺傳因素著力。本文所做的學業(yè)不良的研究,定位于心理學以及社會心理學層面,把以上學生的現(xiàn)狀作為現(xiàn)象和表象來探討分析其根本的成因,了解學習背后的這個人在心理學上的意義以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的任務。
三、心理成因
(一)大觀量化心理學派對人的定義
大觀量化心理學派認為,人由自我和角色兩部分組成。自我包括欲望和嫌惡,當一個人想著說著做著想不想、要不要、喜不喜歡的語言和行為時就處于自我狀態(tài)。自我的欲望與嫌惡隨著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如果不加限制甚至因為成人的一些推波助瀾的做法,比如一家人都圍著他轉,像小祖宗一樣的伺候,什么都“尊重”他,那么他的自我就會像魔獸一樣,越來越強大。而在自我成長與強大的過程中,我們的文明我們的社會文化會對自我進行管理和規(guī)范,分化出四個角色系統(tǒng)。包括家庭角色系統(tǒng),學校角色系統(tǒng),職場角色系統(tǒng)和社會角色系統(tǒng)。相對角色會對角色有要求和期待,角色就要面對該不該、可不可以、行不行的角色規(guī)范。
(二)角色系統(tǒng)建構不成功
每個人都由一個自我和四個角色系統(tǒng)組成,而一個學齡期的兒童由一個自我,一個家庭角色和一個學校角色三部分組成,這才是個體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意義上的完整的一個人。人的一生就是要在各個角色系統(tǒng)中扮演好他的多重角色,并讓角色取得成就。低年級學業(yè)不良的孩子,其實就是這個還不成熟的人的三個部分混亂不清和角色系統(tǒng)建構不良引起的。家庭中,孩子的學務行為取代了家務行為,造成家庭角色的缺失。學校中,孩子的學生角色沒有建構成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學務行為。
四、教育對策
(一)家庭角色系統(tǒng)對學校角色系統(tǒng)的遷移作用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家里是兒女的角色,并且愿意當好兒女,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就是這兩件事。在家庭中,兒女角色扮演與家務訓練成為必修課,而這種訓練最初是以游戲的形式誘導兒童參加,以快樂、成就感充斥其中,讓兒童保持持久興趣。家長認同他做的好,而且支持他肯定他,給他贊美甚至獎賞,讓他在兒女角色有所成就。他就會有用相對角色管理角色的經(jīng)驗——他律,以及用自己的角色管理自我的經(jīng)驗——自律。他就會把接受他律和自律的能力遷移到學校角色系統(tǒng)中。
(二)學校教育系統(tǒng)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孩子建構學生角色以及角色偏好
學校教育最重要的核心任務就是幫助學生建構學生角色,而且學生角色建構成功以后還必須建構學生角色的正向偏好。我是不是學生叫做角色定位,我是學生,那我是好學生,不好不壞的學生還是壞學生這叫作角色偏好。我們看到孩子的成績、作業(yè),看到他在看電視,看手機還是在看書,這個學生能不能主動學習,努力讀書?老師教的再多的學習方法,給的再多的學習內(nèi)容,他學不學?用不用?用多久?努力用還是隨便用?這些都是表象,決定一個孩子學習動機的是他的角色定位和角色偏好。教師要不斷的強調(diào)學生角色規(guī)范,讓學生切實遵守規(guī)范,從而增加學生角色的歸屬感,形成正向?qū)W生角色偏好。
總之,以大觀量化心理學派的自我角色平臺為基礎的系統(tǒng)教育理論,首次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貫穿起來思考并統(tǒng)合在一起,讓自我和角色的成長這兩者相得益彰、共同發(fā)展——建構角色系統(tǒng),形成正向角色偏好,它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走出長期困境,開創(chuàng)出一條新的有效的國民早期教育之路,值得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去繼續(xù)探索和踐行。
參考文獻:
[1]林昆輝.小團體動力心理學.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6-3(1).
[2]林昆輝.家庭心理學.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