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軍
(同德縣人民醫(yī)院,青海 海南 813299)
新入職護士的業(yè)務能力培訓是必須進行的,但為了更加有效地適應當代社會的要求,必須增加人文關懷培訓[1]。本文旨在探尋人文關懷培訓的有效方式,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使用體驗式教學培訓的分析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全院護理部于2017 年6 月至2018 年6月新入職的護士40 例,對其開展入職人文關懷培訓,采用完全隨機的方式,將40 例新入職護士,分為對照組(20 例)和觀察組(20 例)。其中對照組男2例,女18 例,年齡19~25 歲,平均(21.61±1.25)歲,學歷:大專15 例,本科及以上5 例;觀察組男1 例,女19 例,年齡20~24 歲,平均(22.24±1.01)歲,學歷:大專16 例,本科及以上4 例。對比兩組新入職護士的基礎資料,無對比性,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新入職護士入院后均進行人文關懷培訓,對照組采用基礎式教學:對照組護士入院后認真閱讀并思考“員工手冊”內容,各分配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護士負責,進行指導、教學。
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體驗式教學:①理論培訓:增加相關資訊的學習研討會。②職責轉變,觀察組護士進行就醫(yī)體驗,讓護士分別扮演患者、家屬和護士,體驗就醫(yī)感受;將護士兩兩分組進行基礎護理,讓護士能夠體會患者治療時的心境。在以上情境中,使新入職護士能夠站在患者及家屬的角度總結體會并感知,并開展護理工作中減少此類現(xiàn)象的反饋。③輪崗實習:增加護士在不同科室的學習,讓護士更加了解不同病癥,能夠做到體會患者不同疾病的心理狀況。④禮儀培訓:讓護士在接待、咨詢以及護理的過程中能夠保持禮貌、文明的狀態(tài)[2-6]。
采用人文關懷維度表進行評分:分有1~5 分的等級,使用自制問卷進行理論考試并打分,使用自制調查問卷,讓患者進行打分,總分為100 分制。
此次研究中各項評定分數(shù),均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均以(±s)表示,采用t檢驗,若P<0.05 則可認為本次研究兩組間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比較兩組新入職護士人文關懷培訓后業(yè)務能力、交流溝通、尊重理解、犧牲奉獻各項分數(shù)以及總均分,觀察組新入職護士各項分數(sh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新入職護士,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 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新入職護士人文關懷培訓后各項得分情況(±s,分)
表1 對比兩組新入職護士人文關懷培訓后各項得分情況(±s,分)
通過比較兩組新入職護士人文關懷培訓后理論考核分數(shù)、標準化患者考核分數(shù)以及臨床實際考核分數(shù),觀察組患者所用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2 所示。
常言道:三分治療,七分護理,護理不僅僅是對于患者機體的保障和恢復,更是需要增加對于患者的關注,護士在人文關懷的有效提升中,能夠切實了解患者內心訴求,并給予尊重、理解和交流。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指標恢復情況(±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指標恢復情況(±s,分)
在培訓中依靠有經(jīng)驗的護士能夠在新入職護士中得到一個規(guī)范、優(yōu)秀的職業(yè)形象,促使新入職護士能夠更快地適應工作。在轉換職責的過程中,能夠給予新入職護士設身處地感受患者及家屬治療過程中提出的各類要求和疑問,以此來增加護士在治療過程中的耐心和信心,能夠充分發(fā)揮一個護士的主觀能動性,增加醫(yī)患之間的友好交流,減少誤會和矛盾[7-10]。
綜上所述,在新入職護士的人文關懷培訓中,使用體驗式教學能夠有效增加新入職護士在業(yè)務能力、交流溝通、尊重理解、犧牲奉獻等方面的能力,能夠為日后更好地服務患者、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值得在實際培訓中廣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