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旺友
摘要:由于新世紀以來,人們開始注重教育發(fā)展和文化水平的提升,從而開始對新課標的改革,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初中課程中的語文寫作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農村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困難還沒有徹底的去解決,本篇文章就是針對初中語文當中的寫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一系列的探究和討論,并對如何提高農村初中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行討論和對策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農村;寫作能力;問題和對策
前言:
初中的語文課程是非常重要的必修課程,其中,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更要進行教育,要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讓孩子們去樂于表達,能寫出東西來。作為老師,這個時候就好去正確的引導孩子們,幫助他們能夠表達真實的感情,關注身邊的事物,寫作教學是初中語文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板塊,老師們要能夠讓孩子們去樹立起信心,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初中語文中的寫作教學要讓學生們通過基本的字詞句來進行完整的表達,讓他們能夠運用恰當的文字和優(yōu)美的句子來進行對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表達,為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
1在初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寫作教學短效化,形式化
在寫作教學當中,有一部分老師們,他們急于求成,太過于注重作文的形式感,讓學生們去背誦或者日常積累那些優(yōu)美的詞句并且去寫到作文中去,但是,這只是老師們的一種表象,作為學生并沒有去真正的感受到寫作的魅力。還有就是,在學生完成自己的寫作文章時,老師并沒有及時的去解決學生們在作文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們對寫作的一種厭惡感,從而降低學生的寫作興趣。
1.2一些學生的語文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在班級的學生當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參差不齊,有一部分的學生們對語文知識的積累并不是很多,在進行寫作的時候總會感覺到乏力,沒有內容可寫,對寫作事宜甚至感覺到害怕,對寫作的興趣提不起來,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對學習失去興趣。
1.3一些初中生的作文生搬硬套,缺乏主見和真實感
語文課程中的寫作部分,是要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在經過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在進行對素材的加工,重組。但是有些學生不經過生活的實際,生搬硬套,所寫的文章都不是自己的真實體會,對于某一件事和事務都不能夠用自身的感悟來進行總結的文字,有些學生的知識儲存量比較有限,從而導致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提高。
2提高農村初中語文寫作能力的對策
2.1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擴大寫作思路
學生們不能寫出來比較好的文章和優(yōu)秀的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創(chuàng)造精神沒有概念,想象力不足,缺乏豐富的知識量,所以,作為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一定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地正確引導,要讓他們進行課外閱讀和多種形式的語言活動,根據實踐得出,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看,經常閱讀課外讀物會有利于初中生們的作文水平的提高,提高初中生中的寫作興趣和文學積累,有很多的初中生們在寫作文時時常會出現提筆不知道寫什么的情況出現,在大腦飛轉的時候,想找到解決方法,卻難辭其咎,腦袋里一點存貨都沒有,還有的學生寫作文,總是格式架構一樣,開頭結尾不變,沒有一點新鮮元素注入,最主要根本還是沒有積極的去閱讀課外讀物,沒有去豐富他們的大腦存貨,所以導致了想象空間有限,下不出什么有意義的東西,寫作的局限性非常高。所以的話,初中語文老師更加應當去支持初中生們的課外閱讀量和質量,讀足夠多的課外閱讀方法能夠讓初中生們的寫作水平步步高升,來加速孩子們對外界的了解速度,就比方說,老師們完全可以給學生們推薦《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這是非常適合孩子們讀的課外讀物,特別能豐富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大腦知識,這本書里面的細節(jié)分的特別仔細,能分為好多個部分,所以對于孩子們來說,《十萬個為什么》里面的知識非常多,也非常適合孩子們去閱讀,當初中生在閱讀書本中的問題和知識科普時的時候,他們不僅能夠了解到我們星球上的各種生物和文明,還能夠培養(yǎng)孩子們的環(huán)保意識和關愛身邊的人和物。舉個例子來說的話,語文老師也能將課本作文中的愛護動物課題與《十萬個為什么》中的關于這方面的章節(jié)來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僅能夠加強孩子們對科學知識的好奇欲望,還能更好地來補充課外知識以來提高學生們的作文能力。挑選貼近語文的閱讀素材,靈活運用閱讀素材來豐富課堂傳授知識環(huán)節(jié),實行生動化的教育方式,這才能符合學生在初中寫作中的發(fā)展。
2.2開設閱讀課
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勻的問題,農村的初中相對于城市中的初中,師資力量不足,教育設備差,且在學生的理念中認為只要將習題會做就行了。因此,學生往往將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忽略。所以在農村初中的教學中,授課老師應當通過開設閱讀課的形式,將適合學生讀的課外讀物以及相關的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的方式對其他知識進行認知,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寫作素材儲備量以及開闊自己的眼界,才能在應試過程當中輕松排除進行寫作,取得更好的語文成績。
2.3充分利用當地資源進行教學
農村雖然教育資源缺乏,但是自然資源較為豐富,所以,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我們要結合當地實際,從當地的實際出發(fā),要優(yōu)化整合當地的教學資源。還要把當地的特色融合進來。要加大互動以及人文歷史的力度,教師們要多帶領同學們到當地多實踐,把當地的文化挖掘出來,然后在巧妙的融合到語文寫作中。讓同學們在寫作中能夠有效的聯想到當地資源的實踐,在學生快樂的實踐環(huán)境中進一步積累寫作素材,當完成每一次的課外實踐之后,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踐后感的寫作,鼓勵學生之間結合進行互相審批,并且加上自己的修改意見后交給老師查閱,從而讓學生通過親身閱讀同伴的寫作,去了解自己的寫作水平,進而在之后的學習寫作中,適應在貼近生活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進行寫作,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就初中生寫作的這個情況來說,是需要長時間的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所以在日后的教育當中,老師們應該積極主動的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和自身的知識量儲備,做出有效的表率作用,積極主動地去解決孩子們在寫作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慢慢地去加大寫作量,加大閱讀書籍的范圍,種類也要時不時地更換,這樣才能更全面的去提高孩子們的全面思想發(fā)展,從而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能力,所以就寫作水平的問題上講,在初中階段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過程,也是為了以后的學習生涯打基礎,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