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家鋒
回顧過去,研究現在.目的在于思考將來。將來瓊劇唱腔音樂該怎么辦?該走那條路?本文冒昧提出如下幾點淺見和芻議,競在招磚引玉,與同人共勉。
一、充分認識唱腔音樂改革的必要性
鑒于瓊劇音樂的現狀,有必要拿起石頭打破一潭死水的局面,鼓勵唱改人員大膽進行改革的嘗試,鼓勵各種不同學派的自由競爭,在改革過程中縱使是失敗了也不足為懼,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從而尋找成功的途徑。處在一切都在巨受的時代,瓊劇再不變就跟不上形勢的要求。雖說我們瓊劇擁有多種形式的唱腔,蘊含著豐實的表現力,但是要表現如火如茶的現實生活,表現多層次、多側而的生活內容,它是顯得很不夠的。必須立足于革;立足于改,在現有的唱腔基礎上大膽探索,不斷加以創(chuàng)造,加以豐實,才能滿足新的生活、新的內容、新的意念的需求、有人問,改革是否意味著丟掉傳統(tǒng)?非也。對傳統(tǒng)的內涵要有正確的理解,我們今天說的傳統(tǒng),其實就是過去的革新,我們今天的改革,也就是未來的傳統(tǒng)。改革的過程是一個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過程,如何在本刪種音樂基調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新腔;在舊的唱腔本身滲進新鮮的時代音調,塑造新的音樂形象,使舊腔換新意,舊調煥新聲。這些具體的作法和要求,是擺在改革(者而前的重要課題。有人認為:只要和原腔不同就叫做改革,改革后的新腔偏離原腔越遠則越成功;和原腔愈不相似則愈顯得有新意。這種勸事物只作外形的、現象的觀察便定下的結論是不可靠的,應該對事物內在的、本質的屬性進行剖析,然后才能準確地說明事物的性質。因此,對改革的含義也要有正確的理解,何謂改革?·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需要的就謂之改革?!彼?,遠與近,相似與不相似,不能說明改革的成敗.必須要看”不合理的舊,是否改成合理的新”,這才是合乎哲理的裁決,至于改革的步子,是寬是窄,既要根據題材、內容的需要,又要考慮到觀眾的欣賞習慣-例如:對現代戲和古代戲音樂的處理,當然要考慮到時代音調的差異和節(jié)奏快慢的不同,演現代戲改革步子自然要邁寬些。
上述這些問題,談容易,做到難,要想在這方麗取得一點成績,那怕是微小的一點,也得付出莫大的勞動代價。不過,只要我們冷靜思考它,深入研究它,敢于變革它,善于美化它,那么,它終會向著我們露出甜蜜的微笑。
二、掌握縱向繼承、橫向借鑒的方法
在振興戲曲的口號召喚下,專家們?yōu)榇嗣髁瞬簧俸芎玫慕涷?,其中,縱向繼承創(chuàng)新,橫向借鑒開拓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因循守舊膠不得,另辟蹊徑也不成,只有在繼承的基礎上發(fā)展,在借鑒的過程中豐富,這才是唯一可行之路。我們的行當唱腔使用貧乏,就是因為沒有把前人的成果和盤繼承下來。所以,搞唱改工作的同志,千萬不能對傳統(tǒng)采取虛無主義,不可再干“改姓換名”的蠹事.要始終把握住瓊劇唱腔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橫向借鑒是我們劇種取得進步的條件和動力。廣博采,熔為已有,這是開拓性的設想,是開放、引進的作法。過去瓊劇音樂受粵劇音樂影響較深,不少現用的鑼鼓曲牌都來之粵劇,但經過歷代藝人的再創(chuàng)造,這些東西大多數已經化為我們的東西,這就是吸收熔化為·我”所用的過程。借鑒不等于硬套;吸收不等于照搬。在大改之年的今天,我們很必要開闊眼界,學習姐妹藝術的長處,吸收兄弟劇種的成功經驗,以便不斷充實我們,更好地發(fā)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把事情辦好。
三、施行“三結合”的創(chuàng)腔方法
唱腔改革是一件既細微又復雜的工作,它的成敗往往處決于有關人員的合作。唱腔改革也象搞科學實驗一樣,它是由設計者、演唱者、演奏者三位一體共同來完成這項實驗的。不管問題出自那一方,都會給試驗帶來不利。比如:曲譜寫得很好,旋律很優(yōu)美,可是演唱者唱得干巴巴,沒有把的味唱出來,演奏者(指樂隊伴奏)對作品體會不深,該強不強,該弱不弱,該快反而慢,那么,成功的作品就會產生出失敗的效果來。
有些劇團存在這樣的情況:演員只注重形體鍛煉,輕槐唱念練習。認為唱腔好壞是音樂設計的事,演員只管照譜唱(其實并不照譜唱),樂隊只管按譜奏(其實并不按譜奏)。殊不知,唱腔是要從演員的口中唱出來的;音樂效果是要遏過演奏的樂器發(fā)出來的。設計者有宏觀全局的才華,演唱者有把唱腔唱活的訣竅,演奏者有美化唱腔旋律,渲染特定情緒的招敷,三者結合,善始善終,大功必成。因此,在設計唱腔的全過程,最好三者共同研究,通力合作,這樣才能實現唱腔應有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
四、重視人才培養(yǎng),加強樂隊建設
瓊劇唱腔改革工作能否取得良好的成效,決定於提高唱改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有計劃地培養(yǎng)造就這方面的人材。我們這支隊伍力量還不足,質量還不高,還存在搞唱腔設計的人不熱悉唱腔;搞音樂配器的人不懂得樂器法的情況。必須來一次提高業(yè)務水平的活動,大興學習交流之風,使這些同志盡快得到提高.現在,有些劇團對這方面的人材重視得不夠,視若無關緊要,可有可無,這是不曉得什么是戲曲的緣故,起碼對“戲曲”二宇缺乏正確的理解。我們衷心希望各級領導關心唱改人員的學習與工作,有條件的劇團應該派他們外出深造,增長才干,要相信智力投資是不會虧本的。樂隊建設是劇團三方面軍中的第二方固軍(三方面軍指演員、樂隊、舞美隊),沒有第二方面軍的配合是不能作戰(zhàn)的。第二方面軍太弱是要打敗仗的。瓊劇樂隊是一支富有鄉(xiāng)土氣息的民族樂隊,多年來,它在瓊劇舞臺上大顯身手,為瓊劇的發(fā)展立下赫赫戰(zhàn)功。今后璩劇是沿用民族樂隊還是建設中西混合樂隊,有待于進一步研究。但不管是建設什么樣的樂隊,都必須“為我為主”,并在以我為主的基礎上,不斷充實豐富、發(fā)展提高?!肮艦榻裼?,洋為中用”是句毫話,現在這句老話還用得上,任何一個劇種的樂隊,如果不吸收、不引進,它是不可能發(fā)展的。我們瓊劇樂隊原先叫做“八音”,不少樂種都是后來逐漸添置的。廣東粵劇使用的“色士風”也是成功地引進的外來樂器。最近用電于琴伴奏京劇,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引進外來樂器已經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我們要擺脫舊觀念的繩索羈絆,在樂隊體制的問題上,大膽地探索,不要怕人家說我們是僧衣、儒帽、道人鞋不倫不類,只要吸收過來能為“我”所用,就是成功的創(chuàng)舉。我們瓊劇使用西洋樂器,本來是存在看一個音律的問題(當然也存在風格的問題),我們瓊劇的樂律不是十二平均律。不過,只要我們知道了這么一回事,并掌握了這個規(guī)律,便可運用演奏的方法和演奏的技巧來彌補它,萬萬不能以音律不統(tǒng)一作為把西洋樂器拒之門外的理由。目前有條件的劇團都可以進行“一變一不變”的嘗試(一變指樂隊伴奏的手法及使用的樂器變;一不變指學員演唱的唱腔其板格腔型不變),先從配器人手,用上引進的外來樂器配合本劇種的基本樂器共同伴奏唱腔,從中縝縝傾聽、細細審味,然后總結經驗,加以提高,這也是音樂改革的一種有益的嘗試。
眾所周知,辦好一個樂隊是件不容易的事。樂隊編制、樂種配置、樂手挑選都得仔細考慮,并且還要正確處理演員與樂隊之間、領奏與伴奏之間的關系。據悉,梅蘭芳先生對他的琴師是很尊重的,他們之間合作得很好。我們要學習先輩的優(yōu)良作風,確立全局觀念,對各個專業(yè)都要有合理的、公允的評價和對待,這樣才能發(fā)揮每一個專業(yè)人員的積極性,才能把我們的事業(yè)辦得更好。
五、認清形勢,努力工作
當前,我國文藝進入了長期、穩(wěn)定的發(fā)展時期,地方戲曲也將在穩(wěn)定中求發(fā)展,前途是光明的。我們瓊劇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它的成長過程中,經受著各個歷史時期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觀念形態(tài)的影響,它始終以它強大的生命力與一切阻擋它前進的舊勢力作斗爭,贏得了保存和發(fā)展。它能有今天這樣的水平,都是歷代藝人辛勤耕耘的結果。我們要感謝歷代藝人給我們留下的這份珍貴的遺產,要把它好好地繼承發(fā)揚。如今我們瓊劇隊伍擁有雄厚的藝術實力,且具備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而有之。今后瓊劇的改革將跨上新的征程,在唱腔音樂的改革中將有新的突破。我們無須用“振興啦“騰飛啦”等等華麗的辭藻來贊頌我們未獲到手的成果,而只求能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干。希望各劇團今后經?;ネㄐ畔?、互相交流、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建議海南文化局,經常召開音樂理論研究和唱腔探討的學術交流會,通過學習交流,使廣大音樂工作者不斷增長專業(yè)知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從而牢牢地掌握住改革的動向和主動權。相信通過廣大稈樂工作者的共同戳力,瓊劇音樂界將出現團結合作。生動活潑的局面。希望同志們保持旺盛的熱情,下定創(chuàng)業(yè)的決心,為繁榮瓊劇音樂做出新的貢獻!
最后,請充許我借用孫中山先生的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作為這篇拙文的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