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愛娜
我國的戲曲表演藝術,有著獨特的藝術魔力,在創(chuàng)造和表演上有著豐富的經驗,存在著其特有的創(chuàng)作觀點、方法和規(guī)律。京劇無論在表演體系上或在道德觀念上,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精神和傳統(tǒng)藝術的固有特征,它影響著整個民族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質,豐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對每一個人的思想、情感、性格、文化和身心健康等,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對演員來說,還有助于對角色的創(chuàng)造和表演。
作為一個演員,不管是現(xiàn)在還是過去,都需具有較高的文化,其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文化學習;二是文化生活;三是藝術頭腦。這主要是由于他所從事的藝術創(chuàng)作本身所決定的,沒有較高的文化,就不可能勝任具有高度文化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文化的概念,不單是認字、書寫、學語法、做文章,還包含豐富的政治、道德、生活、歷史、地理、運算和自然界等方面的常識和道理,而這一切,都是作為一個演員必備條件。
演員是根據劇本的臺詞來創(chuàng)造和表演角色的,若要深刻地理解臺詞,就必須有一定的文化、戲曲的臺詞,基本上是詩化的語言,有著文學性很強、文言詞、成語和典故較多,不象話劇的臺詞那樣通俗易懂,這就更加需要較高的文化??墒?,現(xiàn)實的情況都恰恰相反,一般來說,話劇演員的文化普遍較高,戲曲演員的文化普遍較低,這是一個很不正常的現(xiàn)象,過去的戲曲演員,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人沒有文化或文化很低,因而,有的往往不知道某些臺詞念什么,或者知道念什么,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的對整詞或整段臺詞的意思不明白,形成一種瞎念瞎唱或瞎背臺詞,這樣的表演能否合理、真實、精彩、動人是可想而知的。
學一出戲,無論是過去還是現(xiàn)在,多半是“口傳心授”地跟老師一句一句的學,而有的老師,也同樣由于社會發(fā)展不同,文化所限,不能把每一個字,每一句唱的意思講解清楚。如果把字音、字義教錯了,也就只能一錯再錯地往下傳。這種現(xiàn)象值得我們去探討,去不斷的研究學習,而無存“重專業(yè)輕文化”思想使其而滿足現(xiàn)狀,故步自封。京劇著名演員蘇州京劇團長胡芝鳳,在京劇藝術上使之所以能提高的快,并有所創(chuàng)新,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具有具有大專文化。而四大名旦和周信芳、俞振飛等之所以能在京劇藝術上攀登高峰,各成一派,能夠在舞臺上有那樣高的成就,在理論上寫寫文章,也是同他們解放后苦學文化,提高藝術文化修養(yǎng)分不開的。
戲曲藝術,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因為它包含著一系列的科學道理,它需要有自己的編劇學、導演學、表演學、音樂學、舞美學和觀眾學等科學理論。戲曲專業(yè)主要是:1.如何在唱念做打上練就一身過硬的功夫和本領。2.如何掌握戲曲一套表演程式。3.如何創(chuàng)造和表演各種不同的角色。而這三個方面的道理、方法和規(guī)律等,從根本上構成了戲曲表演理論的基本內容。表演是關鍵的部分之一,演員在舞臺上的表現(xiàn)力通過唱、念、做、打四個方面而來體現(xiàn)?!俺笔侵副硌輹r對唱腔唱出來的聲音的要求,是通過“唱”的形式來說話或表達人物的心理活動的。唱是把口語中的字音轉化成由一定的旋律和節(jié)奏構成的唱腔,每句唱中的字音,是通過相應的唱腔唱出來的。唱功是否熟練體現(xiàn)現(xiàn)在戲曲的唱腔上,演員根據自身的聲音條件流派,巧妙運用唱腔對劇中人物形象塑造,在形成獨特的演唱風格的同時,有效地提高人物形象可觀性和可聽性。
“念”是戲曲中的各種臺詞,多半是詩化的語言,用詞簡煉,寓意較深,講究韻轍,不象一般口語那樣通俗易懂,這種詩化的語言,同唱腔的言語結合的結果,從客觀上提出了字正腔圓的必要性?!白觥弊龉φ撝副硌菁记?,是戲曲有別于其他表演藝術的主要標志之一。演員在創(chuàng)作角色時手、眼、身、法、步各有多種程式,通過程式化的舞蹈語匯,以突出人物性格,年齡、身份的特點并使自己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成功?!按颉笔菓蚯误w動作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tǒng)武術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場面的高度藝術提煉。一般區(qū)分為把子功和毯子功兩大類。這就要求演員不僅要有深厚的功底,而且還必須善于運用這些高難度極高的技巧,準確地把握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神情氣質。
表演理論實踐告訴我們,藝術美是指演員在舞臺表現(xiàn)中實現(xiàn)生活動作的夸張和升華,但要做到夸而有度,只是高于生活,而不是無原則地脫離生活,做到升華有趣,藝術有根。這就要求演員在基本功之上,不要精研表演技巧,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必要的長期不斷的努力學習,加強藝術素養(yǎng),從深層次去發(fā)掘人物內心世界,才能更好更深刻地創(chuàng)建各種形象生動的舞臺人物形象。因此戲曲演員為更好地從事藝術創(chuàng)作,必須承載著思想、知識、情感、藝術四個方面承擔著社會責任,就必須不斷學習,鍛煉和培養(yǎng),多讀、多練、多實踐,不斷加強自身藝術等方面的修養(yǎng),逐漸形成個人風格,從而實現(xiàn)以創(chuàng)作服務社會,提高藝術作品格調和品味,激發(fā)健康的感情,力求把最好的藝術奉獻給社會,把最優(yōu)秀的作品貢獻給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