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鴻
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第二小學
小學語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也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如何在小學階段打好基礎呢?這是廣大語文教育者很關(guān)心的問題?!白灾鹘虒W”指的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己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活動,實現(xiàn)自主性發(fā)展的教育實踐活動。在語文教學中,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自身發(fā)展為出發(fā)點和前提,把學習的自主權(quán)和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jù)自身條件和特點發(fā)掘適合自己本身的學習方法,為此,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特性,因材施教,老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需要加以引導,實現(xiàn)課堂自主教學模式。
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不斷提問,有問題質(zhì)疑和不明白的地方,要隨時大膽地提出來,對字詞句和課文內(nèi)容不只是單純的理解,最好有獨特的見解,哪怕是錯誤的見解,也要勇敢地提出來,不但會從課文內(nèi)容的角度提問題,還要從語言表達的角度提問題,提高提問的層次。在老師的指導下,提倡學生獨立動手動腦完成學習任務,老師適時點撥、講解,要善于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和篩選,在課堂上能解決的問題由師生共同完成,與課文內(nèi)容關(guān)系不大而又難以回答的問題,由老師給予恰當?shù)慕忉?。當然,也有的學生無疑可問,這就需要老師抓住學生思維的盲點,找準學生質(zhì)疑的契機,無疑而生疑。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象,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的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學生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xiàn)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jié)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并說出為什么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yǎng)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把它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質(zhì)疑問難、求異求新的良好學習習慣不僅可以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活力,而且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發(fā)散和拓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不斷提升。詳細一點來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特點,從教材中發(fā)掘出促使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的閃光點,比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進程中,教師在使得學生對整個故事大概有了基礎性的了解和掌握后,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怎樣知道小女孩臨死前的這些美好愿望的呢”,在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思考以及回答熱潮后,教師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要給予肯定和鼓勵,帶動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創(chuàng)新的良好學習氛圍和習慣。還有,想象是思維探索的翅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的教學策略,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使得教學符合課改要求的良好形式。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教師,應當在秉著順應課改要求的前提下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拓展教學空間和時間,開展利于教學發(fā)展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顫姾脛邮切W生特有的成長氣質(zhì)之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個性特征,將課本改編成話劇的形式,讓學生在表演中學習和提升自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教師在進行《晏子使楚》的課文教授中,大可一改往常講解的簡單形式,而是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改編成精彩的故事形式,然后給每個學生分配不同的表演角色,讓學生在揣摩人物的語言、表情、動作等的基礎上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表演,對于表演出色的學生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募为?,整個過程中學生的熱情高漲,自主學習能力自然而然得到了強化和提升。教師要嘗試著將課堂“搬出”教室,經(jīng)常性的開展課外教學實踐活動,通過帶領學生參觀博物館、露營、設計語文知識趣味小競賽等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有更大的激情,在活動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鍛煉,且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為其綜合素質(zhì)的提高作了強有力的鋪墊。總而言之,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以及學生的個性成長特征開展一系列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獨特途徑,也是督促語文教學與時代保持同步的教學典范之一。
在這里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要求學生堅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敢于懷疑前人,不唯書,不唯上。如學《詹天佑》一課時學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時,還針對他的“人字形鐵路的設計、”“中部鑿井法、”“相對鑿井法”談出學生自己的設計、想法,進行合理的想象,科學的思維。又如學《蛇與莊稼》時,學生大膽地說:“莊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僅僅是社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還因為海水是咸的,破壞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適應莊稼生長了,但過了幾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釋了以前被鹽水破壞的土壤,所以后來莊稼又豐收了,不光是因為有了蛇的原因等。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膽懷疑、敢于創(chuàng)造性的接受知識,充分地展示了學生合理的思維過程。
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能發(fā)展,就必須調(diào)動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等諸多積極的課程因素,充分鼓勵個性化的閱讀和表達,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幾方面綜合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