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
公元前206年,劉邦搶在其他諸侯之前殺入關(guān)中,兵臨大秦首都咸陽。秦三世子嬰手捧玉璽出降,秦帝國徹底土崩瓦解。
這群沛縣窮漢進入大秦國都之后,立刻被其繁華富庶迷花了眼,紛紛沖進各處府庫去搶金帛財寶。在這場狂歡中,只有一個人保持著無比的冷靜。他叫蕭何,這位前沛縣官員有著豐富的行政經(jīng)驗,他知道,對這個新生政權(quán)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蕭何穿過興奮的人群和堆積如山的財貨,來到大秦丞相、御史專屬的檔案庫房。這里有天下諸郡縣的戶口版籍、土地圖冊、律令等文書。蕭何下令將這些資料清查、分類,然后一一打包好。
沒過多久,劉邦去鴻門參加了一次酒宴。項羽趾高氣揚地告訴劉邦:“你去漢中當個漢王吧?!比缓蟀讶齻€秦軍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封在秦嶺北邊,牢牢地鎮(zhèn)守在漢中與中原之間。
劉邦大怒,心想,干脆帶兵去跟項羽拼一場算了。這時蕭何站了出來,問他:“去漢中稱王,跟死相比哪個慘?”劉邦說:“當然是死更慘。”蕭何說:“現(xiàn)在咱們跟項羽打,鐵定是百戰(zhàn)百敗;您何妨學學商湯和周武,先去漢中隱忍一陣再說。”
隨即蕭何講出一段詳細規(guī)劃:“臣愿大王王漢中,養(yǎng)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p>
估計劉邦聽完這話,肯定下意識地反問了一句:“憑什么?”
蕭何微微一笑,就憑我從咸陽帶出來的那些戶籍檔案。可不要小看這些其貌不揚的簡牘,它們蘊含的力量,比名將精兵更加可怕。
秦始皇時代,郡縣制推行于全國。從一郡、一縣到一鄉(xiāng)、一里乃至每一戶,官府都有詳盡記錄。一瞬間,整個天下都變得透明。劉邦足不出漢中,便可以閱盡天下虛實:知道了壯丁數(shù)量,可以算出能動員的士兵和民夫;了解了牲畜多寡,可以合理分配運力;查閱了作物產(chǎn)量,便對糧草的征發(fā)心中有數(shù);掌握了地形圖冊,也就明確了對該地區(qū)的用兵方略。哪個郡有鐵礦,可以冶煉軍器;哪個縣有草藥,可以平伏疫病;哪個鄉(xiāng)可以提供獸筋膏脂,多長時間送到哪里,道路狀況如何……種種信息,都隱藏在這一片片簡牘之中。
要知道,戰(zhàn)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勤表現(xiàn)。精準統(tǒng)籌的前提,是翔實豐富的數(shù)據(jù)。誰的數(shù)據(jù)掌握更精準、誰的物資調(diào)配更有效率,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
劉邦立刻領(lǐng)悟到這些簡牘蘊藏的威力,心下大定。他不再執(zhí)著于跟項羽爭霸,收拾行李高高興興出發(fā)了。
抵達漢中之后,他拜蕭何為丞相,主抓內(nèi)政,坐鎮(zhèn)后方。沒過幾年,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于是項羽百勝而后一敗,劉邦百敗而后一勝,江山遂告易手。
劉邦稱帝之后,對大臣論功行賞,把負責后勤工作的蕭何排在了首功。司馬遷為蕭何這個行為做了總結(jié):“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p>
(張秋偉摘自《顯微鏡下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