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火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信陽師范學院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不斷推進思政課建設提質升級增效,把思政課打造成為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金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chuàng)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睂W校在思政課的改革創(chuàng)新上,主要從“課程好不好、方法實不實、特點亮不亮”等方面入手。
一是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學校黨委始終把思政課作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全面推進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作為學校優(yōu)勢特色學科,由黨委書記直接聯系馬克思主義學院,校長兼任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帶頭人,開齊課程、開足課時,校領導帶頭講授思政課,并確保政策、資金、人才等優(yōu)先配備到位。
二是因材施教探索新方法。吃透教材、因材施教是提升教學實效的根本?!八枷氲赖滦摒B(yǎng)與法律基礎”課推行“板塊互動”教學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采用“2+1”教學模式、“馬克思主義原理”課推出專題式教學法,等等。“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開展的“父母情·兩地書”活動,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的一張名片,榮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優(yōu)秀成果獎。同時,積極探索“互聯網+”思政課教學新模式,打造智慧課堂、精彩課堂,學生手機掃碼考勤,師生線上線下聯動,讓學習過程既有意思、又有意義。
三是因地制宜打造“紅課堂”。信陽地處大別山革命老區(qū),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學校堅持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程,將紅色歷史、紅色人物、紅色故事、紅色精神引入課堂教學,深受學生歡迎。同時,把思政課從“講臺”引向“舞臺”,組織師生打造原創(chuàng)紅色話劇“三部曲”——《大別山上杜鵑紅》《大別山上蒼松翠》《大別山上桂花香》,用生動、直觀、高雅的藝術形式弘揚革命精神、培育愛國情懷、涵養(yǎng)文化自信,進一步提升了思政課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引導力。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配齊配強是前提、培訓培養(yǎng)是關鍵、善用善待是根本。
一是配齊配強。學校以“南湖人才工程”為著力點,每年投入百萬元引進博士學位思政課教師3名以上,建立數量充足的專職教師隊伍。同時聘請思政專家、教學名師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等擔任兼職教師,充實師資力量。
二是培訓培養(yǎng)。開展校領導、教學督導員、教研室主任和教師聽課評課活動,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和水平。每年選派10名以上教師參與各類學術交流和專業(yè)培訓。組織思政課教師到農村、社區(qū)和革命圣地開展情景教學活動,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能力。
三是善用善待。組建思政課“名師工作室”,充分發(fā)揮教學名師示范引領作用。其中,1名教師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6名教師榮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優(yōu)秀教師、全國優(yōu)秀思政課教師等榮譽;2名教師榮獲學?!靶iL教學質量獎”,每人獲得10萬元獎金。
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新時代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構建“三全育人”大格局,重在推進思政課與“大思政”協(xié)調聯動,寫好“結合、耦合、融合”三篇文章。
一是深化結合:與“德育五個一工程”相結合?!暗掠鍌€一工程”是學校在上世紀90年代初探索形成的思想政治工作品牌,依托“一班”(學生干部培訓班)、“一?!保ㄇ嗄旯伯a主義理論學校)“、一網”(景明網)“、一刊”(《思想政治教育材料選編》)、“一團”(德育講師團)五大平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延伸思政課第一課堂的觸角,構建課內與課外相貫通的教學共同體。這一創(chuàng)新性實踐教學模式榮獲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
二是強化耦合:與“講核心價值觀故事”相耦合。利用思政課堂,組織學生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2個主題詞,講好身邊人身邊事、傳播好正能量,形成了人人有故事、人人講故事的生動局面,收到了顯著的教育效果,在校內外產生了較大反響,受到中宣部宣教局、河南省委宣傳部領導的充分肯定。河南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廳、團省委等領導親臨現場觀摩,并在全省高校推廣。《中國教育報》頭版頭條、《光明日報》等幾十家媒體專題報道?!爸v價值觀故事”主題教育被評為河南省高校精神文明建設優(yōu)秀工作案例,并榮獲河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優(yōu)秀成果獎。
三是優(yōu)化融合:與“第二課堂實踐育人”相融合。通過構建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互動互通體制機制,將思政課堂延伸至大學生社會實踐、科技文化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活動中,確保思政課有聲有色、有滋有味;通過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創(chuàng)辦《南湖評論》等途徑,培養(yǎng)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通過打造“到夢空間”實踐教學平臺,做到學生到哪里、思政課就陪伴到哪里。思政課與“第二課堂實踐活動”融合以來,學校14次榮獲“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為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信陽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教授)(責任編輯:張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