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
【摘 要】高校音樂教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但高校音樂教育現狀卻令人擔憂,這種現狀的背后與音樂建設息息相關。本文將從普通高校音樂結構現狀、改革的必然性進行分析議論,提出促進改革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校;音樂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29-0183-01
培養(yǎng)高校音樂專業(yè)的學生學會運用先進的音樂教學方法尤為重要。這幾年來,國家音樂教育部門多次為加強藝術管理下發(fā)文件,提出要解決單一的音樂教育觀念,并且針對高校忽視文化素質教育等問題進行改革。
究竟應該怎樣對普通高校進行現代化音樂改革,用什么樣的方法去帶領大家更好地關注音樂改革的現象,提高在校生的研究、學習與思辨能力,是我們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高校音樂現狀
(一)不科學的音樂課程設置
我國普通高校音樂課程設置基礎較為薄弱,學生對音樂鑒賞知識要求“精”而“廣”,并不是“深”而“專”。這就對教師們?yōu)檎n程內容的安排提出了高要求。既要全面地講授音樂的基本知識,還要選擇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
目前我國普通高校音樂專業(yè)學生主要開設的課程分為表演課程(聲樂、鋼琴及其他樂器)和理論課程,理論課程包括:樂理、視唱練耳、和聲、中國音樂史、鍵盤藝術史、西方音樂史、曲式與作品分析等課程。
普通高校的音樂都是建立在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形成的傳統音樂體系上,西方現代音樂課程在高校教育中沒有形成自己的一套課程。很多大學生對于現代音樂一無所知,有的學生甚至認為我們現在所學的就是全部的音樂,卻不知我們只是學習了音樂發(fā)中的一種體系而已。
科學的課程安排,是教學順利進行的保障,如何恰當科學合理地設置音樂課程并使之系統化、規(guī)范化,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機構管理落后
由于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并不長,這種短暫的發(fā)展時間造成了高校音樂教學管理機制不成熟,缺少專業(yè)的管理人才,缺少專業(yè)的管理機構。有些高校沒有認真對待管理音樂教學問題,音樂教學機構沒有獨立的部門,也不受高校重視。
在教學軟件方面,不完善的管理系統、音樂高層次人才的匱乏、音樂教育體制運行不順暢,缺乏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這種情況在普通高校的音樂專業(yè)比比皆是。部分普通高校既無專業(yè)的音樂院系,也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師進行音樂教學。音樂教育工作存在間歇性、隨意性,以欣賞代替課程、以專家講座代替課程,學生音樂水平難以提高,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在教學硬件方面,一些高校沒有固定的音樂教學場所,缺少樂器、多媒體等現代音樂教學必備的教學器材和視聽設備。甚至教師要求學生課下上網去看一些音樂視頻,但是這樣做的學生少之又少,造成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不深刻,有時還會誤導學生對音樂體系的認知能力。加上很多高校領導對音樂教育缺乏普遍而深刻的認識,致使音樂教育在發(fā)展中得不到重視,逐漸邊緣化。
二、高校音樂改革促進高校發(fā)展的對策
(一)加強對音樂學科的重視,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改革中,要用符合現代大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音樂管理體制來進行音樂教育,提高大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提高音樂學習能力,與當今社會音樂發(fā)展接軌。高校音樂學科要基于本校的實際教學情況,緊緊圍繞教育教學的重點,聯系實際,使學生學有所用。
針對普通高校教學管理不成熟的問題,普通高校應積極學習專業(yè)音樂院校對于音樂教學的分科與管理,在高校內設立獨立的音樂教學機構,對全校音樂教育進行專業(yè)化管理。在軟件方面,招聘高層次的音樂人次,提高音樂教學水準;在硬件方面,改善音樂多媒體教室的試聽設備,給在校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環(huán)境。
(二)增加現代音樂內容
整個音樂劃分為“傳統音樂”與“現當代新音樂”兩大范疇。普通高校中開設了很多關于傳統的中國與西方音樂,但是現代乃至后現代音樂的課程少之又少。在此基礎上,改革原則應該是“文化的整體觀念與多元視角”,把整體音樂知識進行,優(yōu)化教學設計。
首先,音樂內容分類打破常用的歷史、體裁分類方法,以傳統音樂和現當代新音樂為一級分類,旨在突出音樂史上兩類音樂的迥異與承襲關系及其各自的特征所在。其次,教學內容不能一味追求“全”“大”,而是著眼于鎖定在一個個專題“點”上,從審美和藝術價值的角度以點代面,力求使教學內容既體現歷史邏輯感,又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傳統音樂和新音樂在不同歷史時期其審美與非審美的碰撞。再次,本校教師以專題講座的方式,開展當代與現代音樂理論知識普及,讓大學生了解當今社會音樂發(fā)展現狀,與現代社會音樂接軌,能使學生學有所用,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與音樂價值觀。
三、結語
現代化的社會,普通高校進行音樂建設改革意義重大,能夠促使大學生與時俱進,成為優(yōu)秀化的傳播者與繼承者。未來的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應該是多元性、現代開放式的。在音樂學科的教學體系中,與理工科、文學科進行結合,形成一個兼容并包的優(yōu)勢教育體系,讓大學生在良好的體系中接受教育,增強大學生多方面的藝術修養(yǎng)。
普通高校進行音樂建設勢在必行,需要長期的、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取得勝利。
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在高校音樂建設中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作出貢獻來推動高校音樂建設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