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布魯斯·貝爾
編譯/ 李 博
我真的要對加里·格拉夫曼致以歉意,因為我很明顯地“竊取”了他專著的標題。但是,我們必須面對事實:盡管練習的質(zhì)量可能只是決定琴技進展速度及水平的因素之一,但這個因素的確很關(guān)鍵。
在我所教授的鋼琴課程(Studio Lessons and Piano Classes)中,大部分時間用于講解有效練琴的方法。這樣做主要是因為有效練琴的策略和技巧并不是顯而易見的。學習樂器與成長為音樂家都需要復雜的技能。這些技能有時是一般人無法想象的,而且它們之間偶爾還會彼此相左。另外,盡早享用音樂之果的誘惑會使人遠離“鋤草”之工,以致他們無緣掌握必要的技術(shù)要領。我無數(shù)次發(fā)現(xiàn),學生越是擅于音樂表現(xiàn),他們“鋤草”的耐心就越少——至少在他們練琴的最初階段是這樣。
在練琴期間沒有教師指導的情況下,很多學生會逐漸產(chǎn)生挫折感:這樣怪的段落怎么練才能雙手彈奏?需要重復練多少遍?既然昨天我就已經(jīng)什么都搞清楚了,為什么今天我還是不會彈?為什么總在這里犯相同的錯誤?過去兩周中一直完美彈奏的段落,為什么現(xiàn)在開始不斷失誤?為什么我只能用同一種速度才能彈好?怎樣才能不“拋錨”并且更有表現(xiàn)力?為什么演奏的感覺像是在腳下沒有安全網(wǎng)的情況下跑過鋼絲繩?
進而,又有了最令人憂慮的情況:為什么越練越糟?!
上述這些問題還只是出自稍有些思考能力的練琴者。但是,還有很多人甚至都還不知道他們是在無效練琴、空耗時間!其實,他們真應該對自身的練習過程有所關(guān)注、有所掌控。這樣看來,教會練琴確實任重道遠。
本文中,我將總結(jié)一些適用于日常曲目練習及鋼琴家訓練課程的重要原則(本文不討論視奏、記憶樂譜等初級音樂認知能力)。這些內(nèi)容的編排順序,是依照指導中學生、大學生、成人的順序進行的,對于年輕學生來說,原則上有一定的區(qū)別。有時,我把這些原則稱作“練琴珍寶”,因為它們所包含的真理在我所討論的領域中是經(jīng)過時間檢驗的,對于練琴的有效性而言是上好的。
我所陳述的觀點將大致從一般到特殊,從基礎到高階。這些絕不是煩冗條目的堆砌,而是精要理念的囊括。老師們盡可放心大膽地與學生們分享。
成功的練習雖然不是用來幫助我們挑戰(zhàn)艱難之事,但它的確可以使原先令我們感覺困難的事變得簡單或接近簡單。
成功的練習幫助我們得以有表現(xiàn)力、輕松和準確地表演音樂。然而,在學習的過程中,上述三個方面通常需要按相反的順序逐步達成,即先有準確性,再做到放松,最后達到有表現(xiàn)力。優(yōu)秀的學生對這三個方面的學習一般是同時進行的。
自我評價是有效練習的關(guān)鍵一步。我們應該關(guān)注最需要練習的內(nèi)容,并且堅持不懈地持續(xù)進行下去。
彈琴時,你應該采取放松的姿態(tài),但要隨時為下一步做好準備,并且在琴凳、地面和鍵盤三者之間找到平衡點。
對于學習效果而言,短暫而頻繁的練習優(yōu)于間斷且耗時過久的長時間訓練。而且,訓練之后的睡眠會幫助我們?yōu)榈诙斓膶W習做好準備。因此,要盡量堅持天天練琴,每周稍有休息就好。實際上,堅持每天練琴,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才更有價值。
為了使你在每個訓練時段中都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并全力投入,你應當交替安排具有不同挑戰(zhàn)性的內(nèi)容(正如巴洛克組曲中交替呈現(xiàn)的速度各不相同的舞曲一樣)。如果反復練習某一段落并沒有取得進展,那就擱置一段時間之后再重新開始練習。
對于大多數(shù)曲目的學習而言,最快的方法就是以樂句或樂思為單位“分塊”練習。在許多初級教材中,一個樂句會單獨呈現(xiàn)在一行里,但隨著音樂水平的提升,樂譜中的樂句就需要彈奏者自己來劃分了。究竟怎樣劃分,取決于音樂片段各自的復雜程度。最具挑戰(zhàn)性之處可能需要將一小節(jié)甚至不到一小節(jié)的內(nèi)容劃分為一個小塊單獨進行練習。
拿到一首新曲子,一定要先認清音符與音程,然后再看標記出的指法;否則,就會忽略手位的變化。
開始練習的時候,花些時間分手練習,可在出現(xiàn)把位轉(zhuǎn)換、轉(zhuǎn)指、伸張等一切超越五指手位的關(guān)鍵指法之處做出標記。要使用相同的指法彈奏,除非發(fā)現(xiàn)更好的指法。及時擦除舊的指法標記,以新的取而代之。
通常,單手練習只需要較短時間即可。在必要的單手練習之后,應盡早開始雙手合奏練習,以短小段落為單位練習最佳。
在各段練習的基礎階段,可先暫時忽略節(jié)奏,等到其他基本項目練好之后再按節(jié)奏練習。
只有先了解了音高,才能按節(jié)奏彈奏。所以,對于大多數(shù)段落來說,最快的學習方法是先不按節(jié)奏練習,而是先掌握其他基礎項目:音高和指法、把位轉(zhuǎn)換、休止、呼吸、奏法。如果一開始就帶節(jié)奏練習,由于練得尚不成熟,會導致持續(xù)的緊張、不準確及缺乏控制,有時在不當練習進行數(shù)周之后仍會如此。對于不太熟練的演奏者來說,尤其是這樣。
對于具有錯綜復雜織體的樂曲,如果想要試探性地練習雙手彈奏,一個簡單的方法就是練習柱式和弦,即用雙手同時彈奏各音,以連奏的方式彈奏各和弦,和弦之間留有充足的停頓,然后在其余的音上加入適當?shù)耐nD。最后,開始按節(jié)奏慢速練習。熟練的彈奏者,若要鞏固快速樂段的節(jié)奏而進行保持性練習,上述練法也是有幫助的。
練琴時,快速的彈奏不應妨礙你對所彈內(nèi)容的認識,要特別留意彈奏的效果。而令人吃驚的是“思考的速度”(與意識同步的速度)每天都不一樣!所以,把握好當下,接受當前感受的指引即可。
依據(jù)樂段、樂句等音樂的次級結(jié)構(gòu),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起始點和結(jié)束點對樂曲進行微觀結(jié)構(gòu)的邏輯劃分。起止點設立得越多,你的學習就會越扎實。
在各次重復練習之間有所停頓,并對彈奏進行充分的自我評估,據(jù)此進一步確立練習的焦點。不要在各次重復之間任意改變速度(通常是加快);只有在你認為已經(jīng)準備好這么做時才可以有意識地調(diào)整速度??梢圆捎眯〗M的形式多做些正確的重復來加深對樂曲的掌握。只是在兩三次重復之后做些調(diào)整即可,如改變速度或力度,但不要變指法。這樣做,目的是幫助保持敏銳的注意力。
軟弱無力的觸鍵只能產(chǎn)生不扎實的學習效果。所以,使用實際力度彈奏新樂曲之前,需要用略大的聲音(中強)練習。堅定的動作和中強的聲音能幫助你的身體清晰記憶音樂的感覺。由此,自信也隨著強烈的節(jié)奏感得以建立起來。
彈奏五指位置時,不要看手;你的感覺會帶領你彈得越來越穩(wěn),進步越來越快。這樣做也會幫助你視譜,你就不會因為低頭看手而找不到譜子了。
彈奏任何節(jié)奏之前,先在心里打出一兩小節(jié)的拍子,而出聲數(shù)拍子就更好了。熟練的演奏者只需提前數(shù)幾拍就足夠了。
對于難度較大的段落,最好先學出現(xiàn)在最后的片段,然后以一兩小節(jié)的幅度由后向前逐漸擴展已會片段的長度——這叫“逆向練習”。
已會音樂片段加長至一定程度時,可以稍微放慢速度,使彈奏的難度保持穩(wěn)定。
在逆向練習中,第一次嘗試擴展音樂片段長度時犯幾個錯誤是常見現(xiàn)象。重新練幾次,就能較好地掌握了。不要擔心,你的頭腦會進行調(diào)整。
要依據(jù)不同情況預視好練習目標。如對于音符等基礎項目,很快就可以練好;而要想在平衡性、音色、速度掌控等其他方面取得進步,就需要長期訓練。
練習準確而有表現(xiàn)力的休止,一個好方法就是,在休止時故意做點兒什么或說點兒什么,比如快速用鼻子抽氣,或小聲說“空”!肢體語言越明顯越好。在你對音樂熟悉些之后,音樂本身就會啟發(fā)你如何更巧妙地運用身體語言配合休止。
掌握新樂曲中手位變換的最簡單方法就是無聲練習各種手位的觸鍵。練習手位大跳時,提前幾拍看目標琴鍵。經(jīng)過反復練習,這樣做一定可以提高彈奏的準確性;有時,即使未經(jīng)反復練習,也可以立即準確彈奏。
在變換手位之后,要確保手已放松地處于新手位的琴鍵上,即落音之前先觸鍵。如果沒有這樣做好準備,而是生硬模仿熟練的彈奏者在一些樂曲中的動作,你剛接觸到琴鍵的時候,就不會彈得很準確。
如果一首樂曲主要是斷奏,可以先用連奏法練習全曲。這樣可以幫助你的雙手更準確地記住音程的感覺。臨近表演時也可再次使用這種技法,將其作為保持性練習的一種手段,即使對于熟練掌握的曲目來說,也是有幫助的。
慢速斷奏時,在各音之間,允許將手放在琴鍵上;快速斷奏時,手在琴鍵之間跳動就相對容易了。熟練之后,斷奏就不會那么生硬了。
一只手連奏、另一只手斷奏時,你可能需要在第一只手彈奏之后有意識地暫停,這樣你就可以體會到單手保持彈一個音的感覺。然后,逐漸將停頓的時間減少至零。
練習突弱時,在做出變化之前,加入一至兩拍的停頓,能避免緊張感,也能使力度對比保持盡可能地清晰和寬廣。然后逐漸減少停頓的時間直至接近于零(在某些情況下,若將弱音稍微耽延一下,會更有表現(xiàn)力)。
假如你認為必須快速彈奏才能適應表演的要求,那么你就錯了!其實,練習并掌握若干差異較大的速度(尤其是慢速)會使你的彈奏更穩(wěn)定。
在你熟悉一首快速的樂曲之后,偶爾也應該略夸張地慢速練習全曲。這樣做會使彈奏準確,也可以改善你的彈奏姿勢。
快練可以把握音樂的整體結(jié)構(gòu);偶爾退回慢練模式,你會聽到更多旋律線條持續(xù)進行的細節(jié)。
為了練習雙手間力度的差異,可以選擇下列做法:(1)力度較輕的手提前兩小節(jié)彈奏一個重復的“引子”片段,而后力度較重的手再開始彈。(2)設想一只手臂沒有重量,但手指仍保持精巧的觸鍵。(3)一只手夸張表現(xiàn)力度較強的聲部,另一只手就可以掌握弱音的彈奏。(4)先采用“幽靈式”彈法,力度較輕的手在琴鍵頂端無聲彈奏,另一只手使用正常力度。
為了保證附點四分音符、強拍休止等節(jié)奏的準確,可大聲數(shù)出你不需要彈的拍子。小聲提示、吸氣、敲擊等動作也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
從演奏可靠性的角度來說,雙手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地彈奏音階, 其彈奏技法是不同的。因此,開始練習音階時,先要以同一個方向進行。反復做幾次成功的上行之后,再練習下行。直到上、下行各自練得準確、嫻熟,才可以讓它們彼此銜接。
即使譜子上沒有任何標記,也總要在漸慢之后作一延長。不要在放慢速度之后突然失去琴聲,而應持續(xù)漸慢,直至終止。琴練得越嫻熟,就能越細膩地做到這一點。
那么,延長音應該保持多長呢?應該一直保持到節(jié)拍感變得模糊并最終消失殆盡。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可在內(nèi)心中停止感知節(jié)拍,細心體會前面的拍子隨著時間逐漸消失。用時的長短取決于情緒、速度和力度的不同。
弱而快的段落,即使標記有“l(fā)egato”,也應該使用“l(fā)eggiero”的力度,手指靈活,下鍵不必觸底。
以“l(fā)eggiero”的力度觸鍵,慢練效果不佳??稍谑褂眠B奏法慢速練習之后,以中等偏快的速度輕奏。熟練的演奏者可用刮斷奏方法慢練,但這種技法如果過度使用,會帶來患肌腱炎的風險。
在分句連線之間要用手腕進行“呼吸”??焖購椬鄷r,呼吸要提早開始,而且動作幅度要小,但呼吸不可省略,要確保放松而有控制地彈奏。
練習和弦連接時,在和弦之間要雙手放松,不可固執(zhí)于前面和弦的手形。這樣做有利于準確而放松地彈奏。
在難度較大的音樂中,快速的段落有時不允許演奏者有足夠的時間為手位變換提前做準備。這種情況下,仍要先看目標鍵位,然后快速將手移動過去,并立即下鍵。在向目標和弦鍵位移動的過程中,不要試圖提前使手形在空中一步到位,手形要在空中滑越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正如有些人所描述的“抓”的感覺。
作為保持性訓練的一步,對難度較大音樂片段的分手練習能很好地提升彈奏的控制水平,也能幫助強化記憶。但在這之后,一定要立即做同一段落的雙手合奏。
上述所有原則似乎僅適用于初級水平的學生,但實際上,這些也都是高水平鋼琴家練琴過程中的必備秘訣。理論與實踐能力兼?zhèn)涞难葑嗾叨贾?,阻礙高難技術(shù)目標達成的瓶頸,一般都在于某些正在被忽視的基礎素養(yǎng)中。
我真為一些初學鋼琴的學生們感恩,他們的老師從一開始就教他們有效練琴的方法,他們是幸運的:只要學琴之路充滿快樂,他們就能充分發(fā)揮自身能力,快速取得進步;有效的練琴方法,可供他們創(chuàng)造性地反復使用,幫助他們在后續(xù)學習進程中,無懼諸多音樂挑戰(zhàn)。
總之,練琴的基本原則永遠不會失去光彩。對于不懈追求提升演奏流暢性和表現(xiàn)力的鋼琴學習者來說,這些原則可以長期作為保證他們水平大幅晉升的基石。
附:最令人喜愛的練琴相關(guān)引述
“如果一個人在應該練琴的時候只用了一半的功夫,那么他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應該演奏的時候不得不把另一半補上。”
——引自A.R.帕森(Parson)出版于1886年的文章《練琴時光的恰當利用》
“不急不躁充分練好每個動作?!?/p>
——引自海蒂·博爾頓(Hetty Bolton)1937年出版的《練琴的方法》
“若你想讓一匹馬跑完一英里的比賽,那先要訓練它跑一英里半。這樣,比賽時它才會跑得輕松?!?/p>
——引自露絲·史蘭倩斯卡(Ruth Slenczynska)于1976年出版的《指尖上的音樂》
“稍微練了練?!?/p>
——貝爾(Berr)博士問學生:“你們這周練琴了嗎?”學生如是回答
“我真該堅持練琴!”
——引自加里·格拉夫曼(Gary Graffman)的同名書
“別招人討厭!”
——本意良好、更具情商的音樂圈外親朋對歷代諸多音樂家說的話
備受青睞的練琴用語
“小琴蟲”(Pianimal):一天八小時蝸居在音樂學院琴房,偶爾到室外露頭買點兒吃的、睡個午覺,任它“GPA”成績剛過及格線、但鋼琴一路高分的小家伙。
“地下琴蟲”(Pianomole):“小琴蟲”的一類,習慣在地下室練琴。
“沖動練琴”模式:決心一夜練好勃拉姆斯協(xié)奏曲。
“假期”:到洗手間(或浴室)的短途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