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明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拜泉縣國富鎮(zhèn)中心學校,黑龍江齊齊哈爾 164700
“以知識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或是“知識的移植”,客觀上造成了一種沉悶、壓抑的而非合作化的環(huán)境。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在感受和參與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生是具有豐富個性的學習者,流暢、和諧、默契、尊重、信任的學習環(huán)境,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的“共性”。如何構建適合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環(huán)境呢?
1.健全的心理環(huán)境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合作學習氣氛,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把學生當作朋友和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勵、寬容,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活躍,探索熱情就會更高漲,合作的欲望就會更強,課堂就會更加生氣勃勃。
2.充裕的時空環(huán)境
在平常的教學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由于學生沒有按照老師事先預設的軌道上進行,或由于學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節(jié)末葉的出現和時間的浪費,毫無顧忌地打斷學生的發(fā)言或活動,這些“蜻蜓點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學習,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學習。因此,在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使學生擁有充足、寬裕的發(fā)言、補充、更正和辯論的時間和空間,讓各種不同程度學生的智慧都得到盡情地發(fā)揮。
3.熱情的幫助環(huán)境
全班十多個小組中,免不了有些因組長的組織能力的偏低,尚不成熟,或因小組整體實力偏差等原因而無法順利地展開合作,教師應因組而異,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啟發(fā)式幫助。教師可以以一個普通合作者的身份,自然地參與到困難的小組中去,讓學生覺察不出因本組水平低而需要教師的幫助。
4.真誠的激勵環(huán)境
倡導“成功是成功之母”的學術觀念,適時適當的激勵,可以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教師應掌握并運用好這個課堂杠桿,營造一種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習個性、各抒己見、相互交流甚至各執(zhí)己見的合作學習氛圍,一句真誠的表揚、一個贊許的目光……都能使每個學生都能真切地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快樂,從而產生進一步合作的欲望。
“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入合作的前提。
1.教師和學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的合作過程,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合作伙伴關系,在人格上是獨立的、平等的。教師不能居高臨下地對待學生,學生也不必唯師是從,師生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承認、相互激勵,教學相長”。
2.教師和學生是朋友的關系。教師要從神圣的講臺上走下來,從成人文化中走出來,真誠地走進兒童的文化,走近兒童的身邊,去聆聽他們的心聲,設身處地的去體驗去感悟孩子們心靈的對話,和學生成為朋友。
面向群體的學生,關注班上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而我們這個群體當中又是各個個性、特長不同的學習個體。因此,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否正確處理群體與個體的關系,直接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效益。
1.優(yōu)化合作小組結構。教師要善于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根據個性特長,給每個成員分配任務,使學習小組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不要劃分“好”、“中”、“差”界線,激發(fā)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拓寬生生之間交往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習個體能從群體中獲得更多的信息資源。
2.活化合作小組力量資源?;罨〗M力量資源的目的是激發(fā)個體力量源與凝聚整體合力。合作學習容易導致個別學生的依賴、懶惰行為,也容易導致優(yōu)等生的主宰地位。只有讓每個學生都覺得“我是小組的一員,我也很重要”“我也能為小組出力”“小組的伙伴需要我”時,學生學習的自動性、自發(fā)性、責任感才能自然而然地煥發(fā)出來,凝成一股百折不撓的合力,從而更有效地合作,提高學習效率。
合作和競爭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合作學習主張“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合作是以優(yōu)良人品作前提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相互謙讓、相互欣賞是其主要的精神品質。合作學習中的競爭是外向的,一般有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個體之間的學習競爭,這種競爭大多是分層次進行的。由于個體素質的差異,優(yōu)生之間、優(yōu)差生之間都可以出現競爭的現象,并在競爭中鍛煉其品格。二是組與組之間的學習競爭,這種競爭能強化小組結構,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更認真、更投入地參與學習活動。教師在組織學習時,要注意防止學生中出現互相拆臺的不良現象,注意從正面引導,組織學生進行公平的競爭,使他們在競爭中建立良好的合作學習關系,使合作學習形成一種“合作——競爭——合作”的良性循環(huán),以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使競爭成為促進學習成功的手段。
學生要成功、愉快地合作,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交往技能,錘煉合作品格。具體做到三個“學會”:學會說話,說話和氣,謙虛誠懇;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他人的發(fā)言;學會欣賞,不要瞧不起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不要嫉妒、排斥影響自己獲勝的同學。這樣便促使學生:(1)互勉;(2)互助;(3)互愛。這種良好的合作品格,導致的結果不是“你好、我差”,而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從而達到學會認知與完善個性、做學問與做人的合一的目的。
實踐證明,合作學習既可以促進學生認知水平的發(fā)展,又促使學生從小“學會與人正常交往,學會與人共同生活”,為今后的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