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群
【摘 要】目的:研究與分析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動態(tài)血壓的效果。方法: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高血壓疾病的老年患者56例,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對所有患者均采取中醫(yī)辯證分型治療,隨后采取回顧性分析法對這56例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患者治療后的白天、夜晚以及全天等三個階段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其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水平,且安全系數較高,可以在臨床治療中加以推廣與應用。
【關鍵詞】中醫(yī)辨證分型;老年高血壓病;動態(tài)血壓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2
高血壓疾病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心血管內科疾病,該類疾病的發(fā)生率較高。根據大量數據顯示,該類疾病的發(fā)病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該類疾病的多發(fā)人群為中老年人,在臨床上一般采取降壓藥物來對血壓水平進行有效控制,但是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質量[1]。本文研究與分析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老年高血壓病動態(tài)血壓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來我院進行治療的患有高血壓疾病的老年患者56例,研究對象選取時間為2016年11月-2018年11月,在這56例老年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有女性患者26例,年齡為54-76歲,平均年齡為(65.22±3.48)歲,病程為2-10年,平均病程為(6.37±1.22)年,根據中醫(yī)辯證分型結果顯示,在這56例老年患者中,有17例患者為肝火亢盛型,有15例患者為痰濕壅盛型,有13例患者為陰虛陽亢型,有11例患者為陰陽兩虛型。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對所有患者均采取中醫(yī)辯證分型治療,隨后采取回顧性分析法對這56例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主要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變化情況。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①肝火亢盛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頭疼痛昏漲、口中有苦感、面色潮紅、心煩意亂、舌色為紅、耳鳴眩暈以及脈弦有力等,該類中醫(yī)辨證類型的治療原則為平陽潛陽、清火熄風,可以使用天麻鉤藤飲加減進行治療;②痰濕壅盛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惡心感、口中有苦感、睡眠不足、心情煩躁、頭昏沉眩暈、尿液色顯黃以及舌苔呈黃膩等,可以使用祛濕降壓方藥物進行治療;③陰虛陽亢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記憶差、睡眠質量差、發(fā)呆、脈弦且細且數、舌苔色為黃等,可以使用知柏地黃丸藥物進行治療;④陰陽兩虛型患者的臨床表現為耳鳴心悸、腰部酸軟、四肢溫度低疲乏無力、頭劇痛、脈弦為細以及舌色不顯舌苔為白等,該類中醫(yī)辨證類型的治療原則為陰陽并補,可以使用右歸丸加減藥物來治療陽虛患者,可以使用左歸加減藥物來治療陰虛患者[2];⑤在對患者進行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時,中藥加減需要與患者合并的兼癥相結合,可以添加珍珠母以及牡蠣等藥物來治療風盛的患者,可以添加牡丹皮以及龍膽草等藥物來治療火盛目赤的患者,可以添加桑寄生、鉤藤、杜仲以及天麻等藥物來治療陽亢嚴重的患者,可以添加柏子仁以及桃仁等藥物來治療便秘的患者,可以添加菟絲子、山茱萸、女貞子以及山藥等藥物來治療陰虛的患者,可以添加牛膝以及杜仲等藥物來治療腰酸痛的患者,可以添加鹿角膠、鎖陽以及仙茅等藥物來治療陽虛的患者,可以添加野菊花以及山藥等藥物來治療頭暈的患者,可以添加茯神以及夜交藤等藥物來治療失眠的患者[3]。
1.3評判標準由我院醫(yī)師對兩組患者的動態(tài)血壓進行測量,并且對測量結果進行詳細地記錄,且進行存檔。動態(tài)血壓的測量采用無創(chuàng)式動態(tài)血壓檢測儀,需要在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1個月分別進行1次24h的動態(tài)血壓測量,測量的時間為第1d清晨8:30到第2d的8:30,在白天需要每隔0.5h測量一次血壓水平,夜晚需要每隔1h測量一次血壓水平。
1.4 統計學處理 我院醫(yī)師將兩組患者的治療前后的白天、夜晚以及全天等三個階段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數據記錄于統計學軟件SPSS 19.0中進行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患者治療后的白天、夜晚以及全天等三個階段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等指標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3 討論
在中醫(yī)辯證治療中,高血壓疾病的病因以及病機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在祖國醫(yī)學中,將高血壓疾病列入“眩暈”、“頭痛”等范疇,該類疾病的主要病發(fā)部位為肝腎,其次為脾、心,其主要病理變化為肝腎陰陽失調,引起患者發(fā)生高血壓疾病的誘因有很多,包括飲食、精神、機體、勞欲等,在對患者進行整個中醫(yī)辯證分型治療過程中,需要分清火、虛、風、痰、瘀之兼夾[4],以此來使得藥物有效地達到活血祛瘀、降火化痰以及熄風滋陰等功效,同時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還需要對患者機體內的肝、臟以及腎等器官的具體情況進行全面充分地了解,需要清楚明白患者的氣血虛實順逆,對于高血壓老年患者而言,肝陽亢盛以及陰虛陽亢是最為常見的兩類中醫(yī)辨證類型,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要對陽亢以及陰虛二者具有的主次進行分辨,可以依據滋陰潛陽的原則對患者進行治療,對于陽虛或者陰虛的患者還可以采取助陽治療[5]。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高血壓患者采取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其效果顯著,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水平,且安全系數較高,可以在臨床治療中加以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阿托伐他汀對老年輕度高血壓合并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療效及患者動態(tài)血壓分析[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7, 14(1):89-92.
王愛荷, 劉書賢, 杜艷青,等. 老年高血壓患者24小時動態(tài)血壓監(jiān)測參數及節(jié)律與早期腎損害的關系[J]. 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 2017, 40(2):153.
叢叢, 楊潔. 養(yǎng)血清腦顆粒聯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對老年高血壓失眠病人血壓變異性的影響[J]. 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7, 15(03):19-22.
王麗穎, 鄭光, 趙學堯,等. 基于文本挖掘的高血壓病中醫(yī)辨證用藥情況分析[J]. 世界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8, 13(4):24-27+32.
奉光舉, 袁星星. 65歲以上老年人不同高血壓類型125例的性別差異分析[J]. 廣東醫(yī)學, 2017, 38(s1):18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