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奇瓊 于俊光 王迪
【摘 要】目的:探討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療效。方法:于本院口腔門診70例行種植牙手術患者中,選取Ⅱ型糖尿病患者(術前3個月及術后1年嚴格控制血糖水平),隨訪1~2年,觀察其臨床療效。結果:共有1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術后3個月及1年種植成功率分別為90.48%,85.71%。手術成功患者種植牙穩(wěn)定舒適、咀嚼功能良好、外表美觀,符合口腔種植成功判定標準。結論:嚴格控制血糖水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嘗試行種植牙手術,成功率較高,值得推廣。
【關鍵詞】Ⅱ型糖尿病;種植牙;牙列缺損;療效
【中圖分類號】R783.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20-0-01
糖尿?。╠iebetes mellitus,DM)是1組內分泌及全身代謝紊亂綜合征,是由于胰島素受體或受體后缺陷致使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所致[1]。DM易引起患者牙周病變,也是導致牙列缺損的主要因素之一。種植牙是口腔修復中的一種牙缺失的修復方法,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使用種植技術給與缺失牙進行修復已經(jīng)較于常見[2]。筆者對Ⅱ型糖尿病患者種植義齒隨訪結果進行分析,旨在探討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使用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臨床療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口腔門診70例行種植牙手術患者中,T2DM患者共有15例21枚患牙,術前3個月及術后1年嚴格控制(其中14例口服降糖藥,1例肌注胰島素)其血糖水平(FPG≤8.0 mmol/L,HbAlc≤7.5%)。術后隨訪1~2年,觀察其臨床療效。本研究男9例12枚患牙,女6例9枚患牙,年齡30~65歲,平均(48±3.7)歲。其中因齲病、牙周病拔牙導致牙列缺損的患牙有17枚,自然脫落缺損的3枚,因外傷導致牙列缺損的1枚。本研究患者均自愿選擇種植義齒手術,且均排除其他內分泌系統(tǒng)代謝障礙,血液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疾病,嚴重肝腎功能不全,長期煙、酒嗜好等。
1.2 方法本院采用德國FRIALIT種植系統(tǒng),包括Xive、Frialit、ankylos等多種種植體,具體種植體型號根據(jù)患者經(jīng)濟狀況和受種植區(qū)具體環(huán)境確定。術前3 d開始全口潔牙,前1 d開始口服抗生素(克拉霉素0.5 g,Bid),直至術后3 d。拍攝患者全頜曲面斷層牙片,評估受種植區(qū)牙槽骨密度及高度,鄰牙狀況等。對受種植區(qū)行常規(guī)局麻,切開牙槽脊頂,充分暴露和翻瓣牙槽骨,用球鉆定位及先鋒鉆導向后,再以擴孔鉆逐級擴孔至所需深度和直徑,選擇適合患者的種植體植入,縫合創(chuàng)口。7 d后拆線,3個月后檢查種植情況,制作修復體,試戴滿意完成種植牙修復。在義齒修復后第3、6、12個月各進行1次復查,之后隨訪1次/6個月。
1.3 口腔種植成功判定標準[3]①種植體穩(wěn)定;②在種植體周圍沒有X線透視區(qū);③在手術1年內骨吸收<2 mm,1年后平均每年的骨吸收<0.2 mm;④患者無神經(jīng)管損傷,無神經(jīng)損傷、感染、疼痛和感覺異常,修復體美觀。
2 結果
共有1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占種植牙手術患者21.43%(15/70),植入種植體共21枚,術后3個月有19枚種植體成功,術后1年成功18枚,術后3個月及1年種植成功率分別為90.48%,85.71%。失敗的種植體有2枚自然脫落,1枚因種植后反復牙周炎癥拔出。手術成功患者種植牙穩(wěn)定舒適、咀嚼功能良好、外表美觀,符合口腔種植成功判定標準。
3 討論
種植牙是指在骨組織內植入下部結構以穩(wěn)定支持上部修復體的修復牙缺失的方法。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認知理念的改變,種植牙因其穩(wěn)定安全、耐久舒適、外表美觀等優(yōu)點已逐漸成為缺牙患者修復牙缺失的首先方式。T2DM是一類以胰島素抵抗逐漸發(fā)展為胰島素分泌不足的疾病,以中老年多發(fā),是最常見的DM類型。而DM患者進行種植牙手術的成功率一直不高。筆者通過近3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良好的血糖水平是DM患者提高種植牙成功率的關鍵。
3.1DM對骨組織的影響 糖尿病作為種植牙治療的相對禁忌癥,持續(xù)高血糖會影響機體的免疫力及組織愈合能力,進而可能影響種植體的愈合。高血糖可能改變甲狀旁腺激素的分泌合成,影響Ca、P等礦物元素的代謝,同時也能影響成骨細胞的分布。在2型DM動物模型中已發(fā)現(xiàn),破骨細胞增加和骨形成的減少共同決定著骨喪失。DM患者高糖分唾液還可以滋生各類細菌,并發(fā)牙周病、齲病等,加速吸收牙槽骨。此外,DM的一些病理改變(如免疫力降低、膠原外基質合成異常、微小血管病變等)可導致受種植區(qū)組織對各類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從而影響骨結合。當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時,可能降低術后牙周炎癥破壞作用,緩解高血糖對骨整合過程的抑制,保證種植牙成功種植。本研究術后3個月及1年種植成功率分別為90.48%,85.71%。
3.2 血糖控制良好DM患者與正常人對比 DM有病情易反復,病程持續(xù)時間長等特點,DM患者即使血糖水平得到控制,其牙槽骨含量及密度與正常人相比要低,也更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因此,并不能認為血糖得到控制的DM患者種植義齒能夠達到和正常人相同的臨床療效。嚴格控制血糖的患者可以嘗試行種植牙手術,但依然應保持一種嚴謹?shù)膽B(tài)度。
3.3 DM患者行種植牙手術的注意事項 ①嚴格控制血糖,是DM患者種植修復成功的關鍵因素。②注意預防感染,術前1 d開始服用抗生素,直至術后3 d,牙周炎癥可影響牙槽骨創(chuàng)傷愈合。③按時清潔口腔,DM患者口腔糖分含量高,唾液量少,對口腔殘留物潔凈作用降低,易導致炎癥,所以應保持口腔清潔。
4 結論
DM作為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的相對禁忌癥,控制血糖是手術的前提。嚴格控制血糖水平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嘗試行種植牙手術,成功率較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聶瑩.糖尿病對種植體周圍骨組織的影響[J].國際口腔醫(yī)學雜,2010,37(4):451-453.
顏激光.口腔種植牙修復牙列缺隙的臨床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9):563-564.
賈保軍,呂新海,黃征難,等.種植牙修復牙列缺損30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美容醫(yī)學.2009,18(7):997-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