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永鋒
【摘 要】 目的:探討降鈣素原(PCT)在重癥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重癥細菌感染患者作為試驗組,同時選取同時期39例非細菌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分別檢測兩組患者的PCT含量、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及PCT與hs-CRP在重癥細菌感染患者中的敏感度情況。結果:試驗組的PCT與hs-CRP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PCT的敏感度明顯高于hs-CRP,差異顯著(P<0.05)。結論:降鈣素原在重癥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
【關鍵詞】 降鈣素原;重癥細菌感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543 ? ?【文獻標志碼】B ?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9-086-02 ?重癥細菌感染患者具有非特異性的臨床表現(xiàn),并且病程發(fā)展快,且將會產生一定的病死率,對患者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予以及早診斷。但由于缺少診斷技術,以往的檢測技術無法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1]。通過相關的臨床研究顯示,降鈣素原的含量將會隨著細菌感染程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2],并且隨著檢測技術的不但提升,目前臨床檢測人員多以降鈣素原作為標志物,能夠獲得良好的診斷效果[3],本文將探討降鈣素原在重癥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效果,以便能夠及時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35例重癥細菌感染患者作為試驗組,同時選取同時期39例非細菌感染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男21例,女18例,年齡為35-64歲,平均年齡為(49.5±4.9)歲;試驗組男22例,女13例,年齡為36-64歲,平均年齡為(49.9±5.1)歲。
1.2 納入標準 ①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②征得家屬的完全同意。
1.3 排除標準 ①存在嚴重的檢測禁忌癥;②患有嚴重的神經系統(tǒng)疾病。
家屬了解相應的研究方式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時由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對本實驗進行監(jiān)督;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進行分析處理,結果顯示兩組患者之間的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P>0.05)。
1.4 方法 患者入院后,告知其晨起空腹并避免使用抗生素,抽取其4ml靜脈血平均分成2分,使用羅氏E170電化學發(fā)光儀與相關的配套試劑對PCT含量進行檢測,若PCT含量超過0.5ng/ml,則為陽性。采用Biosystems A15特種蛋白分析儀對hs-CRP含量進行檢測,若hs-CRP超過8mg/L,則為陽性。之后由相關檢測人員詳細記錄檢測結果。
1.5 觀察指標①兩組患者的降鈣素原(PCT)含量、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含量情況。
②PCT與hs-CRP在重癥細菌感染患者中的敏感度情況。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患者的PCT與hs-CRP含量為計量資料且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成組設計資料的t檢驗,其余資料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或例(%)表示,兩組間的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或非參數(shù)檢驗,P<0.05提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PCT含量、hs-CRP含量比較 試驗組的PCT與hs-CRP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 PCT與hs-CRP在重癥細菌感染患者中的敏感度比較 PCT的敏感度明顯高于hs-CRP,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論
重癥細菌感染將會對機體產生嚴重的不良損傷,需要予以及早診斷,以便能夠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但由于缺少檢測技術與經驗,以往所依據(jù)長谷診斷標準將無法獲得較高的診斷價值,因而無法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隨著臨床檢測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前臨床檢測人員主要以降鈣素原作為檢測指標[4]。
降鈣素原是降鈣素的前體肽,也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當機體被細菌感染時,將會誘導降鈣素原的產生,而對于非細菌感染患者而言,其機體的降鈣素原含量明顯較少。通過查閱相關的臨床資料可知,細菌感染所致的炎性反應綜合征與膿毒血癥等疾病同降鈣素原具有密切關聯(lián),即當感染現(xiàn)象嚴重時,降鈣素原的含量將會顯著提升,當感染癥狀緩解時,降鈣素原的含量也將隨之降低,因而能夠作為診斷患者細菌感染癥狀及嚴重程度的重要標志物[5]。依據(jù)本項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非細菌感染患者的降鈣素原含量明顯低于細菌感染患者,并且通過檢測降鈣素原與超敏C反應蛋白可知,降鈣素原具有較高的敏感度,基于此,降鈣素原可作為主要的檢測標志物。
綜上所述,本研究為降鈣素原在重癥細菌感染診斷中的應用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不僅能夠明確患者是否發(fā)生細菌感染,同時也能夠明確患者的細菌感染程度,便于臨床醫(yī)生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從而能夠有效的緩解患者的病情,使其恢復健康機體狀態(tài);但臨床相關人員仍需要加強對降鈣素原的研究,以便能夠獲得更進一步的診斷效果。
參考文獻
[1] 戴佩佩,裘曉樂,徐克.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2010,25(11):858-860.
[2] 皮白雉,方強,姚小英,等.重癥細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鈣素原聯(lián)合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8):1718-1720.
[3] 呂海軍.降鈣素原在臨床重癥細菌感染中的應用價值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13):1749-1750.
[4] 譚晚晴,李衡.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聯(lián)合檢測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5,25(19):74-75.
[5] 耿娜,程利,張莉.血清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4,32(05):61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