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文峰 陳小衛(wèi)
摘要:目前我國的裝備試驗鑒定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對裝備試驗鑒定的風險管理的認識有助于裝備試驗鑒定順利實施。本文通過介紹美軍試驗鑒定風險管理的歷史沿革和發(fā)展現(xiàn)狀;研究美軍的經(jīng)驗做法對我軍裝備試驗鑒定提供有益的借鑒和啟示。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equipment operational test of our army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risk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operational test contributes to its smooth implementat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isk management in US army military test. The study of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the US army provides useful reference and revelation for test identification of our military.
關鍵詞:試驗鑒定;風險管理;美軍;借鑒啟示
Key words: test identification;risk management;US army;reference and revelation
中圖分類號:E27?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19)28-0172-03
0? 引言
美軍歷來高度重視試驗鑒定風險管理,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試驗鑒定體系,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相比之下,我軍在這方面工作起步較晚,相比美軍仍有差距。為此,探索美軍經(jīng)驗做法,對我軍開展試驗鑒定風險管理工作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其對于確保新研武器裝備的實戰(zhàn)效能、規(guī)避武器裝備研制風險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國內(nèi)關于美軍的試驗鑒定風險管理的研究尚不多見。
1? 美軍試驗鑒定的風險管理及機構介紹
1.1 美軍試驗鑒定風險管理的歷史沿革
美軍對試驗鑒定風險管理的認識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其中的態(tài)度也經(jīng)歷了由二戰(zhàn)后的不計風險到逐步重視并全面使用風險管理手段的漫長過程。20世紀50年代,美國國防部沒有統(tǒng)一的試驗鑒定,各軍種各行其是,競相發(fā)展,一味追求性能、速度,很少顧及費用,更談不上風險管理。20世紀60年代,美國阿波羅飛船工程啟動,推行失效模式和關鍵項目列表等風險管理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從而推動了美國航空航天局風險管理制度化的進程。但同時,美軍對于風險評估仍持審慎態(tài)度,國防部每兩年召開一次“風險采辦與不確定性管理會議”,對風險管理問題進行理論探討。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以精確制導武器和軍用衛(wèi)星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的發(fā)展與應用使作戰(zhàn)模式由單一武器裝備、單一軍種較量轉變?yōu)轶w系與體系的對抗,武器系統(tǒng)的復雜性大大提高,系統(tǒng)研制的難度也隨之增長。同時,研發(fā)費用的激增和研發(fā)時間的延長成為困擾武器裝備研發(fā)采辦的重大問題。在此情況下,美軍對風險管理重要性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并將風險管理逐步推向?qū)嵺`領域,建立了風險評估準則、分段評審、決策管理、進度管理、全壽命管理、費用管理、采辦項目基線法等有代表性的方法和制度。21世紀以來,美軍更加重視試驗鑒定風險管理,采取成本控制和定期報告制度,減少經(jīng)費管理的風險,加強建模仿真研制試驗和作戰(zhàn)試驗,減少技術風險。2015年更新的國防部DOD5000指令更是明確指出,裝備采辦過程中要進行風險分析和評估,并采取防范措施,減少風險。過去,美軍一般僅把風險管理作為系統(tǒng)工程和費用估算的技術手段,應用范圍比較有限;如今美軍已把風險管理作為項目綜合管理極其重要的手段,建立了與項目融為一體的風險管理體系,在試驗鑒定項目全壽命過程中貫穿風險管理思想。新的國防采辦過程包括三個主要部分:系統(tǒng)采辦前(Pre-system Acquisition)、系統(tǒng)采辦(System Acquisition)、系統(tǒng)維持(Sustainment)三大階段。按照國防采辦管理框架的里程碑管理要求,采辦項目在進入每個階段之前,都必須滿足對應的條件、完成一系列技術評審工作和相應的試驗與評價工作,以降低采辦過程中的技術風險和系統(tǒng)集成風險。經(jīng)過發(fā)展美軍已形成了國防部下屬各軍兵種、軍兵種對應風險管理辦公室的風險管理模式。
1.2 美軍試驗鑒定風險管理的主要做法及特點
美軍現(xiàn)行裝備試驗鑒定體系越發(fā)重視風險管理,將其貫穿于裝備全壽命周期過程,具備完善的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組織來進行風險管理工作,其中包括風險管理領導者、專職組織者,還下設專門的附屬組織負責風險問題溝通交流。在實際工作中,美軍試驗與鑒定風險管理的組織體系與試驗鑒定監(jiān)督體制和機構體系相互重疊、相互制約,形成了國防部—軍兵種—項目辦公室三個層次的試驗與鑒定監(jiān)督體制,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試驗與鑒定執(zhí)行機構體系。美軍的大型復雜裝備項目在試驗與鑒定過程中都成立項目辦公室,采用風險管理制度,對降低裝備研制生產(chǎn)風險,縮短研制生產(chǎn)周期,提高裝備質(zhì)量,降低裝備全壽命管理費用具有重要的影響。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做法有:
①采取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管理手段。
美軍認為試驗與鑒定的過程中由于技術和人員等的不確定因素,可能引起結果不能達到預期目標的情況出現(xiàn)。為加強對試驗風險的管理,早在60 年代末期,美國阿波羅飛船的工程管理人員就將定性的風險管理成功地用于阿被羅工程,他們采用失效模式及其影響分析(FMEA)和關鍵項目列表 (CIL)方法對風險進行相應的定性管理。定性分析的方法多用于早期風險識別和分析風險來源、誤差原因等時機。此種分析方法的缺陷是無法給出這些風險所產(chǎn)生的后果和消除這些風險的方法,適用于分析原因和幫助決策時使用,而對事件結果受風險程度概率影響較大時不適用。雖然早期美軍也慣用定量的方法手段進行風險管理,但直到80年代末挑戰(zhàn)者號升空爆炸事故后,才把概率風險分析(PRA)作為定量風險分析的重要手段廣泛使用和真正的重視起來。美軍使用定性分析確定風險種類,歸納風險問題出現(xiàn)的各種可能,進而使用定量分析對發(fā)生概率等指標進行量度,合理地綜合前面得到的信息為下一步風險管理提供依據(jù)。表1所示,為美軍及NASA風險分析手段方法的發(fā)展歷程。
②各級成立獨立的專門機構進行風險管理作業(yè)。
美軍現(xiàn)行試驗鑒定鑒定采用國防部集中統(tǒng)一領導與軍種分級實施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防部設立作戰(zhàn)試驗鑒定局,統(tǒng)一指導和監(jiān)管全軍試驗鑒定工作;各軍種設獨立的試驗鑒定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本系統(tǒng)試驗鑒定活動。同時這些部門設立特定機構負責風險管理,責任分明。以美國的航天項目為例,一般由三個管理環(huán)節(jié)組成,美國航天局、航天中心、承包商,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設有相應的風險管理辦公室,對航天項目進行風險和質(zhì)量管理,并參加項目各階段的可行性分析,為決策提供建議。美國的軍用航天項目與民用航天項目類似,也有三個部門組成,只不過是將航天中心改為美國軍方,三個部分也都設有風險管理部門,但是美國軍方的管理部門會定時檢查其他兩個部分的風險管理部門。
③注重風險教育培訓,樹立科學的風險意識。
近些年,美軍對風險管理越來越重視,包括軍事航天、裝備鑒定越來越多的部門進行內(nèi)部的風險管理的培訓會,同時會召開不定期的風險管理經(jīng)驗交流會,加強風險管理的水平。美國航天局要求航天項目的經(jīng)理必須參加總局的風險培訓會,而項目人員均要在項目經(jīng)理的帶領下進行學習,強化對風險的意識,提高風險管理能力。重視和參與風險教育,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意識已經(jīng)成為美軍乃至世界各軍事強國的普遍共識。如圖1所示。CRM將風險管理基本分為五大步驟,即風險識別、風險分析、風險計劃、風險追蹤和風險控制,信息交流和文件編制工作則貫穿在整個風險管理過程中。
■
2? 美軍試驗鑒定風險管理對我軍的啟示借鑒
近年來,雖然我軍在裝備試驗鑒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長期來由于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理論指導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支持,目前在風險管理上仍采用行政管理為主的手段,缺乏先進的風險管理手段支撐,因此風險管理工作還處于摸索階段,與加快推進信息化武器裝備建設、打贏信息化戰(zhàn)爭的需求,仍存在很大差距。美軍在試驗鑒定管理特別是試驗鑒定風險管理方面的一系列方法和理論,走在全球各國的前列。這些成果的取得與美軍加強裝備科研試驗管理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美國裝備采辦領域成功推行風險管理制度以后,英、法等世界軍事強國也相繼在裝備研制、試驗、生產(chǎn)過程中采取風險管理制度,并產(chǎn)生了顯著效益。我國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提出的“軍委管總、軍種主建、戰(zhàn)區(qū)主戰(zhàn)”的原則要求,同時領導指揮體制改革已落實到位,全軍的裝備試驗鑒定工作也逐漸開始按照新體制運行。這就更需要我們科學地學習和借鑒外軍先進做法,結合我軍武器裝備發(fā)展的實際情況,積極借鑒國外的先進經(jīng)驗,以達到降低和規(guī)避裝備試驗風險的目的??偨Y美軍做法對我們的啟示有以下幾點: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組織;二是健全相關風險管理法規(guī);三是注重人員素質(zhì)的提高和培養(yǎng)。
3? 結束語
目前,裝備試驗鑒定已經(jīng)在全軍逐步開展,隨著這項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對裝備試驗鑒定將會有更加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對裝備試驗的認識將更為科學系統(tǒng)。相信隨著不斷努力探索,我們一定可以走出一條具有我軍裝備發(fā)展特色的裝備試驗鑒定道路。
參考文獻:
[1]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Tes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guide[M].Virginia:The Defenc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press,2012.
[2]Kendall, Risk and Risk Management.Denfense. AT&L[J].2015.
[3]Departmen of Defense, Defense Acquisition University, Defense Systems Management College. Risk Management Guide for DoD Acquisition (Sixth Edition)[M]. 2006.8.
[4]DoD. Test and evaluation management guide[M].United States: DIANE Publishing,2012.
[5]曹裕華,王元欽.裝備作戰(zhàn)試驗理論與方法[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6.
[6]全軍軍事用語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語(全本)[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
[7]洛剛,康麗華,呂威.關于我軍開展武器裝備作戰(zhàn)試驗的思考[J].裝備學院學報,2014,25(3):103-106.
[8]洛剛.軍事裝備試驗理論與實踐探索[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6.
[9]劉帥,侯松林,苗圃.美軍武器裝備作戰(zhàn)試驗鑒定及其啟示[J].空軍軍事學術,2015(4):107-108.
[10]凌超,王凱,劉憶冰,等.裝備體系作戰(zhàn)試驗想定設計[J].裝甲兵工程學院學報,2018.
[11]薛益新,周玢.武器裝備作戰(zhàn)試驗鑒定指標體系建立方法[J].裝備學院學報,2016,27(4).
[12]廖學軍,曹裕華,廖興禾,等.軍事裝備試驗學[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5.
[13]張洪星,曹志剛,仲偽君.武器裝備作戰(zhàn)試驗鑒定有關問題的探討[J].價值工程,2013,32(03):324-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