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蓮子
[摘 ? 要]近年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已被納入義務教育和高中課程方案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與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課程并列設置。江蘇省也將啟用統(tǒng)一的綜合素質評價網(wǎng)絡平臺,屆時可能會像上海一樣將綜合素質評價納入高考錄取中,因此綜合實踐課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一年級是高中階段的起始年級,學生的學科任務相對比較輕松。在高一年級開展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解讀歷史信息、歷史史料的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
[關鍵詞]高一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多元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 ? ?G633.51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25-0073-02
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基本上是以小組合作方式完成相關學習任務的,小組合作中的部分學生在整個活動中容易處于被動狀態(tài),坐享別人的成果。筆者在教學中一直努力探索用更好的教學模式完善歷史實踐活動課程,以達到最優(yōu)的效果。經(jīng)過長期研究,筆者認為利用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可以有效提升歷史綜合實踐活動中參與小組合作的學生個體的主動性。
一、通過公平民主的多主體評價,提升學生的參與度
在傳統(tǒng)的評價體系中,教師作為最重要的評價主體,往往只在活動完成時,根據(jù)每個小組的活動成果來評判其整體成績,而小組中的一些成員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成績卻很難評價,導致了小組合作不充分,以致影響了活動的效果。以下是對我校高一年級學生開展的有關歷史綜合實踐小組合作學習的問卷調(diào)查情況:
你是否會準備好相應材料給小組成員討論?36%的學生回答“不會”。
小組討論時你的狀態(tài)如何?25%的學生回答:聽組長和骨干成員的。
小組討論出的結果,你持什么態(tài)度?25%的學生認為無所謂。
這樣的調(diào)查結果,出乎筆者意料,歷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生是喜歡的,但是小組合作學習方面,每個人的參與度差異較大,影響了綜合實踐課程的實際效果,也與《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要求相去甚遠。之后筆者嘗試采用公平民主的多主體評價方式,將評價變?yōu)槎嘀黧w共同參加的活動。
首先,要增加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通過“自我回顧反思性評價”在活動中不斷改進自我,有效提升了自信心和探究水平。其次,要增加一項內(nèi)容,即小組成員之間的互評和小組之間的互評。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這個評價體系中,可以更客觀、更公正、更全面地考查每位學生在綜合實踐課程中的表現(xiàn),得出相應成績。
筆者在2018年3月開展了一次高一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探秘蘇州博物館。為了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筆者將實踐課程主題方向確定了之后,和各小組進行了溝通,再對主題進行微調(diào)。最后各小組確定了以下幾個主題:1.宣德青花瓷探究;2.良渚文化和陶器研究;3.陜西博物館與蘇州博物館中鎮(zhèn)館之寶的研究;4.忠王府彩畫探究;5.秘色瓷的前世今生;6.蘇博工藝品與核雕藝術。同時,在開展活動之前,各小組不僅設計了小組活動方案,還設計了活動形成性評價表。
二、設計客觀全面的評價體系,提高課程的融合度
筆者通過探索研究,設計了一套全新的評價體系。體系中的評價主體除了教師還有學生。評價內(nèi)容分為學習能力、參與狀態(tài)、合作狀態(tài)、信息收集、創(chuàng)新能力五個部分,并細分了十幾項,每一項設置對應一定的分值,可以很全面地反映學生在活動中的個人表現(xiàn)。
通過評價體系將五個部分融為一體,可以全面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參與情況,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互作用、相互影響也會逐步增強。同時也可以增加教師的多樣化指導,教師在指導中有多重角色,有時是引路者,有時是合伙人,有時是評價者。從合作小組到實踐活動的項目乃至成果展示內(nèi)容等,都可以生生融合或師生融合,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三、創(chuàng)新多維的考核評價方式,助推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2018年,我校將此評價體系在高一新生的兩個班的歷史活動課程中實施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三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例,三次綜合實踐活動,共有52人優(yōu)秀,15人良好,說明新的評價體系激發(fā)了學生的內(nèi)驅力,使活動效果得到提升。
在統(tǒng)計結果的基礎上,我校進行了新的多元評價體系的問卷調(diào)查。結果表明,92%的學生認為,新的評價指標使他們的活動更加有目標,更注重資料搜集整理、實地考察,并通過獨立思考完成相應的學習要求,甚至還能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觀點。比如一位對美術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就“忠王府彩畫探究”這個專題,寫出了一篇論文《忠王府彩畫中的東西方繪畫比較》,獲得校研究性學習成果一等獎。第六小組研究蘇博工藝品和核雕藝術時,小組成員還邀請到了相關專業(yè)人士和他們一起到現(xiàn)場為大家講解相關知識,配合成員的文化背景PPT展示、現(xiàn)場演繹制作體驗,小組匯報反響熱烈。這是小組成員團結合作的結果。
同時,我們努力讓社會活動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走”進社會,表現(xiàn)力比較強的學生上臺演說,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利用相機和畫筆進行展示。多元考核評價體系讓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活動中來,助推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四、完善多元評價體系,助力學生的終身學習
筆者還建議學校將學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果加入到校級多元化評價體系之中,幫助學校教務處逐步完善對學生的評價方式、方法。采用多維度、多方式的動態(tài)評價有助于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和學習。
1.學生從高一入校就已經(jīng)有了“個人成長檔案袋”,其將學生每個學期的發(fā)展情況(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記錄下來,采用“自我參照”標準,注重學生的發(fā)展。通過描述學生在課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并以此作為評價學生的基本方式,強調(diào)對師生的個性化表現(xiàn)進行評定和鑒賞。如果能將各學科綜合實踐活動成果加入進去,更能體現(xiàn)評價的多元化、民主性和發(fā)展性。
2.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情況納入學生畢業(yè)時的綜合素質評價中去,作為判定學生畢業(yè)(優(yōu)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的重要標準??梢詫ⅰ皩W生手冊”改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畢業(yè)的學生除了學科成績考試外,還要進行綜合素質評定,并把綜合素質評定納入學生的畢業(yè)評價。這樣一來,既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有力地推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好地實施。
歷史綜合實踐活動的實質是促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而合理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巨大推動力。由于多元評價強調(diào)多維度和民主性,關注了學生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以及小組的合作程度等,從而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效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劉宗華.歷史教學藝術與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惠軍.篤學行思錄[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 ?賈艷鳳.初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系統(tǒng)化體系的構建與整合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7):47.
(責任編輯 ? ?袁 ?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