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祖梅
四川省自貢市教科所 四川省自貢市 643000
1、語音教學的銜接:分階段、多手段、強訓練
(1)六年級:在最后一個學期內對整個小學階段所學的主要語音進行比較全面和系統的復習,通過自然拼讀法滲透語音,為學生進入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打下更為扎實的基礎。
26 個字母達到四會要求,書寫規(guī)范;知道5 個元音字母(A、E、I、O、U)以及單元音和雙元音,了解字母組合的發(fā)音,初步獲得語音、語調、句子重音、連讀、不完全爆破等技巧。
在教學中盡量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看動畫學唱英文歌謠、看聽模仿英文趣味小品,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模仿語音、語調的興趣與熱情。學生模仿時,先讓全體學生聽清、聽懂、聽準;再讓他們反復操練、大聲模仿;最后請學生們按座位以縱排或橫排方式進行大聲領讀,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通過領讀展示自我、感受成功的機會。當輪到有困難的學生時,教師或同學們幫他(她)一起讀,以免個別英語學習后進生受挫。
(2)七年級:充分利用《新目標英語》預備篇及教材附錄的語音教學資料,帶領學生進一步學習英語語音基礎、單詞拼讀技能、句子朗讀技巧和英文規(guī)范書寫等;復習鞏固26 個字母的準確發(fā)音和規(guī)范書寫、48 個音標和五個元音字母的開音節(jié)、閉音節(jié)。能規(guī)范書寫26個字母和英文句子,能正確地朗讀中小學通用的四會要求詞匯300 個和最基本日常100 句。在《新目標英語》正式篇階段,鼓勵學生有選擇性地朗讀或背誦課文對話,訓練學生語音、語調、語流的連貫性和流暢性。通過朗讀和背誦,積累大量實用的英語短語、句子、習慣用語;背誦時,先通讀對話或短文進行整體理解大意;再邊讀邊理解句子,自主探究詞法、句法或短語等;最后大聲朗讀或誦讀課文,長期堅持,在以后的學習中自然脫口而出。
2、詞匯教學的銜接:緩起步、重復習、慢加速
(1)小學階段:在潛移默化的拼讀中引導學生打通詞匯關。
英文是拼讀文字,其詞匯的讀音與拼寫往往不一致,不少中小學生由于缺乏拼讀能力,靠機械記憶按字母順序死記硬背單詞。這種做法在開始記字母較少的單詞時還有效,但是隨著單詞逐漸增多、增長,拼寫逐漸復雜,學生就逐漸感到力不從心,英語水平的兩極分化就從此開始。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有意識引導學生練習拼讀,可以采取“教者有心,學者無意”的辦法,讓學生探究一些符合拼讀規(guī)則的單詞,獲得自主發(fā)音和拼讀的初步技能。從教學單詞時,教師簡述音節(jié)知識,給單詞劃分音節(jié),及單詞重音如何讀,以后逐步教學雙音節(jié)詞、多音節(jié)詞。結合所教單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嘗試歸納讀音規(guī)則。
(2)初中階段:加強復現和積累,以小學原有詞匯為基礎逐步加速。
中小學通用重點黑體詞匯共有300 個。在承上啟下的七年級英語教學中,適當增添一些趣味性較強的英文對話和短文,制作課件,播放聲音或視頻,展示實物或圖片,示范動作或表情,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材料和詞義的基礎上大聲跟讀、模仿和朗讀。此外,為讓學生進入《正式篇》做好知識的銜接,我們利用銜接教材指導學生集中學習了中小學通用的300 個重點詞匯、100 基本日常用語和重點句型等,幫助他們適應了中學英語學習,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和樂趣。
中小學教師加強交流,相互熟悉教材。中學英語教師應通讀小學英語教材,熟悉小學英語教學要求和目標以及教材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量力、靈活地運用教材,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對教材適當調整,重新組合,再度開發(fā),提高教學效果。
1、小學階段:
(1)提前合理使用好《新目標》英語預備篇,引入少量七年級教材中的知識內容,為學生學好七年級英語做好鋪墊;
(2)在教學時適當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以便學生順利地適應初中英語教學;
(3)嘗試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參與交際、使用英語、完成任務。學生在不斷的“用中學、學中用”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英語綜合實踐能力,為初中學習打下基礎。
1、小學階段: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為首。從三年級開始就著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和科學合理的學法指導。在課內指導預習、復習,采用小組合作探究模式,讓學生帶著幾個簡單問題先通讀課文了解大意;再細讀課文回答幾個較難問題,獲得課文部分細節(jié)問題;后熟讀課文,全面理解課文內容和吸收語言知識點,對于疑難問題,能通過查找英語工具書或向同學、老師求助等途徑尋求答案。家庭作業(yè)以聽讀形式為主,引導學生養(yǎng)成早上朗讀,晚上默讀的習慣。到小學高段時期,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課后自覺預習、及時復習的習慣,掌握自主學習的技能。
2、初中階段:反思課堂教學,增加課外輔導。在課堂上留給學生自由發(fā)展和思考空間,引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語言規(guī)則,獨立歸納語言法則,自覺運用語言法則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語言交流的習慣。
1、小學階段:形成性評價,建立英語學習自信心。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評價的主要依據。參照平時參與英語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的表現,綜合學生階段性的聽力、口試和筆試成績,比較全面地給予形成性評價。
2、初中階段:多元評價方式,保護英語學習自信心。在七年級銜接過渡階段,評價測試要求不宜過高,測試題型盡量沿用小學的部分題型,以小學英語為基礎,避免過難,有利于學生產生成就感,能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診斷、激勵和強化作用。建立學生自評、小組互評、隱性分層評價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替代以考試成績?yōu)槲ㄒ粯藴实脑u價模式,保護學生學習自信和積極性。
總之,做好初中小學英語銜接工作,將對我市初中小學英語教學產生深遠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