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苑苑
廣東省梅州市直屬機關幼兒園,廣東梅州 514021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是多元化、多渠道的。幼兒的言語表達能力處于學習階段,向成人表達內(nèi)心想法的方法也非常有限,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負面情緒往往只能采用偏激、憤怒的方式排解。本文通過對幼兒搗蛋行為的重現(xiàn)和分析,著重剖析兒童面對負面情緒的行為表現(xiàn)和心理狀態(tài),從而讓人們更深刻地理解幼兒產(chǎn)生負面情緒的原因和影響,讓教師真正走進幼兒的內(nèi)心世界,關注幼兒期健康人格的形成。
我們班的綺綺小朋友是個既活躍又調(diào)皮在幼兒園也頗有名氣的人物。無論班里發(fā)生什么事情,他總是最能吸引老師眼球的一員。為了吸引老師的注意,他甚至公然違反課堂紀律,故意制造同學之間的矛盾摩擦。久而久之,綺綺小朋友不知不覺地被大家貼上“調(diào)皮鬼”、“小壞蛋”的標簽,班上有人做了壞事,大家第一時間就會想到他,他被老師教育的次數(shù)也就越來越多了。
片段一:
音樂活動課上,大家整齊地跟著老師做動作,綺綺卻仿佛和諧的旋律里跳出來的一個反常的音符,故意做出夸張的動作和表情,手腳在有意無意之間不時打到旁邊的幼兒。
午睡時間到了,老師正在安頓孩子們睡覺,休息室慢慢安靜下來,突然,綺綺故意發(fā)出怪聲怪氣的聲音,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體育活動上,孩子們遵守秩序列隊跑步,綺綺卻脫離隊伍亂跑一通,結果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得鼻子通紅,感覺自己可憐無助的同時,卻發(fā)起了少爺脾氣,像一只不容靠近的小刺猬,拒絕安慰與幫助。
片段二:
“老師,綺綺打我!”“老師,綺綺搶了我的玩具!”“老師,綺綺偷吃了我的蘋果!”“老師,綺綺把我畫好的畫弄臟了!”……諸如此類的投訴,是老師每天必須處理的事情。因為孩子們的投訴太多,久而久之,班上一發(fā)生不好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和綺綺脫不了關系。
片段三:
在大家正如火如荼地排練著六一兒童節(jié)表演節(jié)目的一天早上,班上的老師忙得不可開交教著小朋友,讓小朋友在輕快的音樂聲中一起排練節(jié)目,大家都很認真配合著。突然,綺綺舉手示意老師,說要去小便。老師批準后繼續(xù)排練。綺綺特意繞了一圈,走到靠近電腦的桌子前。大家正表演得起勁時,突然,音樂停了。老師回頭一看,綺綺剛剛走過?!斑?音樂怎么停了呢?”孩子們的手突然都指向了綺綺,異口同聲地說:“是他!是綺綺!”
片段四:
聽著同學們眾口一詞的控訴,看著習慣搗蛋嫌疑最大的綺綺,老師頓時生氣極了。老師生氣地提高聲調(diào)呵斥道:“怎么又是你?你為什么總要搗蛋?”出乎老師的意料,平時嬉皮笑臉的綺綺這時候顯得特別無辜,特別執(zhí)著,只是不停地重復說:“不是我,不是我!”
老師開始懷疑自己錯怪了綺綺,仔細地檢查了電腦,發(fā)現(xiàn)原來的確是電腦故障。老師深感歉意,找到綺綺,真誠地跟他道歉,并且耐心地向他了解情況。跟他聊天中,老師了解到,綺綺家庭環(huán)境比較特殊,爸爸媽媽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陪他,更別說是教導,綺綺常常都是爺爺奶奶帶的,爺爺接放學后又送到婆婆家,綺綺覺得在家里被忽視了,沒有大人陪他玩,搗蛋行為的目的是希望家長和老師能更關注他。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像綺綺一樣跟大伙“不太一樣”的孩子。這些小朋友有強烈的個性,不太服從安排,總喜歡在一切井然有序的時候做一些打破常規(guī)的事情。因為總是給自己制造麻煩,教師往往不自覺地對這樣的孩子產(chǎn)生批判思維。而往好的方面看,我們把這種“不太一樣”的行為表現(xiàn),稱之為“個性”。個性不可壓抑,而需要尊重和引導。
在片段一中,綺綺一切“不一樣”的行為,固然傷害了其他人的情感與利益,應該得到正視和進行嚴肅的教育。但這種表達個性的需求本身卻不能簡單定性為“過錯”。因為教育不是生產(chǎn)線,教育工作者不是批量生產(chǎn)一模一樣的模具的生產(chǎn)工人,父母不會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只是一味服從沒有個性與創(chuàng)新的人,因此個性沒有錯。當然,展現(xiàn)個性的方式有很多種,小朋友應該從小懂得不應該選擇錯誤的、傷害他人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個性。因此,教師開展教育的著力點不是批評和壓抑個性,而是給予正面的引導和鼓勵。
教師不是鐵面無私、明察秋毫的裁判,未必在對待每一件突發(fā)的大小事件中做到完全的客觀公正。一些長久以來積累的觀念、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價值觀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成為每一位教師獨有的評價體系,也就是在處理某些類似事件中表現(xiàn)出的慣性思維,或者經(jīng)驗。
而與此相矛盾的是,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個獨特的未經(jīng)雕琢的個體,他們的行為顯得相對隨心所欲,他們正在不斷地嘗試和探索,并從中學習是非與判斷,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在此過程中也無可避免地走彎路、犯錯誤、令人討厭。
在片段二和片段三中,大眾對綺綺的評價對教師的判斷產(chǎn)生了影響,導致了矛盾的激化,誤會的產(chǎn)生。
犯錯,不是孩子的特權,老師同樣有判斷錯誤的時候。面對孩子,以身作則,知錯能改,對孩子來說正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學習榜樣。嚴肅的批評是教育,和風細雨的引導談心是教育,真誠的道歉和反思也是教育。孩子們幼小但敏感的心靈可以準確地從中領悟到待人接物的方法與技巧。
片段四中,教師及時為自己的失誤誠懇道歉,讓綺綺得到了公正平等的對待,將讓綺綺憤懣壓抑的情緒得到疏導。教師再進一步與子豪談心,了解他的家庭情況,尋找綺綺行為異常的深層原因,為綺綺的情緒問題找到根源,也就找到了解決的良方。耐心聆聽,是對學生負責的表現(xiàn),也是教師教學水平與技巧日臻成熟的表現(xiàn)。
老師們,美好的未來在前方迎接著我們,遠大的理想在此時孕育,高尚的品行在此時萌發(fā),生命的輝煌在此時奠基。我相信,只要我們老師努力進取,就一定會成為一名合格的“四有老師”,努力培養(yǎng)出真正有益于社會,有主見,有創(chuàng)意,有能力推動社會進步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