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從兩宋之際的蘇黃高下之爭看詩學(xué)宗尚的多元化傾向

        2019-11-12 23:21:51劉幗超
        關(guān)鍵詞:蘇黃詩話黃庭堅

        劉幗超

        蘇黃是北宋詩歌成就的最高代表,有“元祐文章,世稱蘇黃”(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334)之說。二人的詩歌風(fēng)格既有宋調(diào)之共性,又有明顯的個人化色彩,一直以來,圍繞二人詩學(xué)成就孰高孰下,哪種風(fēng)格更能代表宋調(diào)特征,對詩歌發(fā)展道路更具指導(dǎo)意義等方面的爭論是宋詩評價中無法回避的熱門話題。在既有研究中,學(xué)者往往從歷時性的角度,關(guān)注蘇黃高下論的歷史發(fā)展脈絡(luò)及其意義,對某一特定時段的具體論爭情況、話語與詩學(xué)主張的互動卻重視不足。兩宋之際是蘇黃高下論最初出現(xiàn)的時期,也是一個高峰期,批評話語的種類、數(shù)量頗為可觀。本文即以此時段的蘇黃高下論為研究中心,探討不同批評話語形成的原因,以及其與論家詩學(xué)觀念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

        一、 “蘇文黃詩”說與徽宗年間的黃詩推尊

        根據(jù)之前學(xué)者的梳理,蘇黃并稱大致形成于元祐時期,比較確鑿的材料是晁說之的《題魯直嘗新柑帖》 :“元祐末,有蘇黃之稱,漸不平之”(23)。晁說之當(dāng)時與蘇黃都有交往,說法較為可信。陳師道亦有《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 :“公詩端正道,亭亭如紫云。落世不敢學(xué),謂是詩中君。獨(dú)有黃太史,抱杓挹其尊。韻出百家上,誦之心已醺?!?527)認(rèn)為蘇詩舉世聞名,俗人難以匹敵,只有黃庭堅能取飲一瓢,與之相配。提到蘇便想到黃,說明兩人已經(jīng)有并稱的可能性甚至先例存在。詩的創(chuàng)作時間應(yīng)在元祐六年至七年間,蘇軾知潁州,陳師道任潁州教授,多有唱和,這與晁說之的“元祐末”之說也正相符合。從陳詩來看,“蘇黃”并稱的原初含義應(yīng)當(dāng)是二人詩歌創(chuàng)作成就相當(dāng),但在兩宋之際,卻出現(xiàn)了“蘇文黃詩”的說法,現(xiàn)在可見的較早出處是《豫章先生傳》之“贊” :

        元祐間,蘇黃并世,以碩學(xué)宏才鼓行士林,引筆行墨,追古人而與之俱。世謂李杜歌詩高妙,而文章不稱;李翱、皇甫湜古文典雅,而詩獨(dú)不傳,惟二公不然,可謂兼之。然世之論文者必宗東坡,言詩者必右山谷,其然,豈其然乎?山谷自黔州以后,句法尤高,筆勢放縱,實天下之奇作,自宋興以來一人而已。(黃庭堅2362—63)

        作者先肯定二人詩文兼善,彌補(bǔ)了古人詩文不能兼長的遺憾,接著又說“世之論文者必宗東坡,言詩者必右山谷”,可見雖是“兼善”,也各有側(cè)重 : 蘇更善文,黃更善詩。其中隱含的另一重比較關(guān)系是 : 蘇詩不如黃,黃文不及蘇。黃庭堅自言“心醉于詩與楚詞,似若有得[……]論議文字,今日乃當(dāng)付之少游及晁、張、無己”(483),表示自己不擅長議論文體,大概指論、策、說等闡釋觀點的文章。后世的評論家也說 :“其文專學(xué)西漢,惜才力褊局,不能汪洋恣肆”(厲鶚812)“柳子厚、黃魯直說文最上,行文最澀”(劉辰翁561),針對的不單是“論議文體”,而是文章全部??芍簧莆牟⒎屈S庭堅的自謙,而是論家認(rèn)同的事實。但“蘇詩不如黃”的觀點卻無法簡單地作是非評判,我們不妨從論點生成的角度,分析這種說法出現(xiàn)的時間和原因。

        《豫章先生傳》不知何人所作,據(jù)傳中“今上登極,復(fù)宣德郎、監(jiān)鄂州在城鹽稅”,知作于宋徽宗年間。“贊”的部分,《黃庭堅全集》稱為“史贊”,點校者認(rèn)為是“宋朝國史《黃庭堅傳》之史臣贊”(黃庭堅2363),如此,作傳者與作贊者應(yīng)該不是同一人。而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也提及該文 :“其傳贊敘詩之源流,頗有條理?!?58)稱之為“傳贊”,是將“贊”看成“傳”的一部分,屬于同一人手筆。更重要的是,《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成書于乾道三年,“贊”之成文在此之前,即便不是傳者親作,也是兩宋之際的其他人所為。文中極力稱揚(yáng)黃詩,尤其是“黔州以后”作,應(yīng)該出于三點考慮 : 一是晚年貶謫對黃庭堅詩風(fēng)變化的意義;二是黃庭堅在逆境中節(jié)行不改,這在強(qiáng)調(diào)作家節(jié)行操守的傳統(tǒng)文學(xué)批評中具有重要作用;三是黃庭堅在貶謫之地接遇、指點當(dāng)?shù)厥孔?,個人影響擴(kuò)大。應(yīng)該說,在徽宗朝初期遇赦北還之時,黃庭堅的聲望就已經(jīng)很高,李之儀《跋山谷帖》曰 :“居久之,召為吏部郎,辭不拜,就假太平守,踰年方到官,才七日而罷。所至遮道迎觀如李泰和,其去也,見思如文翁,自是屹屹宇宙間,幾與三蘇分路揚(yáng)鑣矣?!?303)這與蘇軾“坐船中,夾運(yùn)河岸,千萬人隨觀之”(邵博160)的場面極為相似。黃庭堅的寫作風(fēng)格,也引領(lǐng)了一時之風(fēng)潮,朱弁《曲洧舊聞》卷九云 :“舊說歐陽文忠公雖作一二字小簡,亦必屬稿,其不輕易如此,然今集中所見,乃明白平易,反若未嘗經(jīng)意者,而自然爾雅,非常所及。東坡大抵相類,初不過為文采也。至黃魯直,始專集取古人才語以敘事,雖造次間必期于工,遂以名家。二十年前士大夫翕然效之,至有不治他事而專為之者,亦各一時所尚而已?!?80)《曲洧舊聞》作于朱弁滯留金國期間(1127年—1143年),“二十年前”大致是徽宗時期,此時魯直之風(fēng)成為“一時所尚”,對當(dāng)時士大夫?qū)懽髁?xí)慣的影響,甚至超過了歐蘇二前輩。所以當(dāng)時有后學(xué)作詩道 :“扈圣當(dāng)元祐,雄名獨(dú)擅長。”(李彭677)“萬里南溪郡,黃香得賜環(huán)。盛名喧海內(nèi),摧翮返云間?!?高荷14242)“詩家今獨(dú)步,舅氏大名稀。屈宋堪奴仆,曹劉在指揮?!?洪朋414)據(jù)“老臣還召畢”(李彭677)“得賜環(huán)”“昭代新周典”(洪朋414)等詞句,這些作品都出現(xiàn)于徽宗初期。李、高詩是謁見之作,洪朋是山谷的外甥,所以“獨(dú)擅”“獨(dú)步”的評價多少帶有夸張意味。但與元祐時期相比,黃庭堅已經(jīng)被視為獨(dú)立的詩學(xué)偶像,不再依賴蘇黃齊名的襯托和帶動作用,詩壇地位大幅提升。

        “獨(dú)崇黃詩”論調(diào)的出現(xiàn),既是對黃庭堅個人創(chuàng)作成就的肯定,也反映了日益嚴(yán)酷的政治背景下士大夫?qū)徝雷非蟮霓D(zhuǎn)變,前人多有論述,本文不再展開。另外,崇黃還有技術(shù)層面的考量,吳坰《五總志》云 :“故后之學(xué)者,因生分別,師坡者萃于浙右,師谷者萃于江左。以余觀之,大是云門盛于吳,臨濟(jì)盛于楚。云門老婆心切,接人易與,人人自得,以為得法,而于眾中求腳跟點地者,百無二三焉。臨濟(jì)棒喝分眀,勘辯極峻,雖得法者少,往往嶄然見頭角,如徐師川、余荀龍、洪玉父昆弟、歐陽元老,皆黃門登堂入室者,實自足以名家。”(817)這里以云門、臨濟(jì)兩宗培養(yǎng)弟子的方法分別比喻蘇、黃,蘇軾頗愛提攜后輩,經(jīng)常用略顯夸張的語言稱贊求學(xué)者的創(chuàng)作水準(zhǔn),而且蘇詩規(guī)矩較少,入門似乎容易,但蘇詩波瀾迭起、變化無窮的特點背后,是卓越的創(chuàng)作天賦和廣博的才學(xué)支撐,學(xué)者非但不易習(xí)得,稍不慎還會流于汗漫、淺薄和叫囂。黃詩步驟謹(jǐn)嚴(yán),有門徑可尋,黃庭堅個人也總結(jié)出一套指導(dǎo)初學(xué)者入門的方法,從斟酌字句到布局謀篇,詳細(xì)而周備,學(xué)詩者依此循序漸進(jìn),即便不能自立名家,也能達(dá)到不錯的創(chuàng)作水準(zhǔn)。這使得黃詩在傳承性方面具備先天優(yōu)勢,再加上北宋末年時代背景的作用,“詩獨(dú)崇黃”的興盛便成為特定條件下的必然結(jié)果。

        二、 蘇黃并重 : 江西派詩論家的自我調(diào)節(jié)

        主要活動在徽宗朝的山谷后學(xué),在詩歌好尚方面有獨(dú)尊黃詩之傾向,作品風(fēng)格也以尖新瘦硬為主,與“山谷體”類似?!度莅拆^札記》稱謝薖詩“著語硬,使事密,雙井之具體而微”(447),稱李彭“只向山谷拾唾余而咬矢橛,挦扯拆補(bǔ)”(468),三洪、二謝、李彭等人雖然學(xué)黃,卻沒有在此基礎(chǔ)上翻出新意,而是“具體而微”“挦扯拆補(bǔ)”,陷于機(jī)械性重復(fù)的困境,就像薛許昌所說的“百首如一首,卷初如卷終”(《苕溪漁隱叢話前集》219),既不利于個人創(chuàng)作的進(jìn)步,也不利于詩壇健康風(fēng)氣的形成。

        為了克服邯鄲學(xué)步式摹仿的弊病,促進(jìn)宗派的蓬勃健康發(fā)展,南渡之后,江西派內(nèi)部的有識之士開始提倡蘇黃融合的藝術(shù)境界。詩派后期的主導(dǎo)人物呂本中、韓駒、徐俯等,都有學(xué)蘇的傾向,他們逐漸成型的清新自然的詩風(fēng),也是將蘇詩的特點融入自己創(chuàng)作血液的結(jié)果。韓駒早年謁見蘇轍,得其傳授為文之法,又與江西派成員交往唱和,形成了具有個人特點的詩風(fēng);徐俯曾說“予于東坡、山谷、瑩中三君子,但知敬畏也,然其瑕疵,予能笑之”(釋惠洪81),原始語境雖然不是評價三人的文學(xué)作品,卻能看出他平視蘇黃、自立門戶的氣魄。呂本中最善于從理論層面總結(jié)概括,在主要代表他后期觀點的詩論中,蘇黃經(jīng)常處在對舉的位置,包含了論者對蘇黃詩作互補(bǔ)性特征的思考。比如 :

        自古以來,語文章之妙,廣備眾體,出奇無窮者,唯東坡一人;極風(fēng)雅之變,盡比興之體,包括眾作,本以新意者,唯豫章一人。此二者,當(dāng)永以為法。(郭紹虞604)

        讀《莊子》令人意寬思大,敢作;讀《左傳》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此二書不可偏廢也。近世讀東坡、魯直詩亦類此。(592)

        “自古以來[……]唯坡(谷)一人”的評價雖有過譽(yù)之嫌,卻清晰地概括出二人自立名家的特點 : 蘇詩是“出奇無窮”,黃詩是“包括眾作,本以新意”。蘇軾以豐富的想象、貼切的比喻出奇制勝;黃庭堅則擅長冥搜和化用,將古人詩句點化成為新的詩材,為自己驅(qū)使。蘇詩的語言風(fēng)格類似《莊子》,多寓言,喜架空,姿態(tài)橫生,讀之眼界開闊,思維活躍;黃詩更像《左傳》,字斟句酌,構(gòu)架緊密,讀之令人謹(jǐn)慎小心,不敢妄作。強(qiáng)調(diào)“不可偏廢”“永以為法”,是希望學(xué)詩者二家并重,援蘇濟(jì)黃。本著這一目的,呂、韓等人對于蘇詩“波瀾變化”的特點格外關(guān)注,韓駒認(rèn)為蘇軾《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如天花變現(xiàn),初無根葉,不可揣測”(魏慶之549)。詩歌吟詠的對象是楊康功的“狀如醉道士”的奇石,卻從“青猿”起筆,青猿化為狂道士,偷飲了華陽洞君的美酒,被囚于巖石間,歷經(jīng)三年,化為“空余舞杯手”的頑石。頑石被樵夫發(fā)現(xiàn),拿去販賣,以換酒飲。友人楊康功在姑射仙境偶遇此石,欣然買下,囑作者為詩以記之。奇石如同醉道士手執(zhí)酒杯一般的姿態(tài)被凸顯出來,收藏者楊康功獨(dú)特的審美旨趣、瀟灑不羈的個性,也能窺得一二。全詩共二十八句,頭二十六句都是作者聯(lián)想、想象中的場景,只留末二句點題。然而所有的聯(lián)想、想象都由奇石的形態(tài)生發(fā)而出,情節(jié)曲折,描繪生動逼真,模糊了虛實的邊界,給人奇妙絕倫的藝術(shù)體驗??芍安憽敝缸髌芬饷}的轉(zhuǎn)折變化,從不同角度描繪同一事物的特征,不執(zhí)著于一點、一面。這種思維發(fā)散的方法與江西派擅長的“治擇工夫”恰好相對,在與曾幾論詩帖中,呂本中說曾詩“治擇工夫已勝,而波瀾尚未闊”(《苕溪漁隱叢話前集》333),“治”是“裁制”,“擇”是“選取”,它指作者在命意下字、化用古典方面的功力,以苦思居多。治擇一多,詩歌會顯得細(xì)密而質(zhì)實,干枯而瘦硬,缺乏趣味性和靈動性。通過閱讀波瀾起伏的蘇詩,學(xué)者可以充分調(diào)動聯(lián)想和想象力,拓寬詩材、詩思,增加作品的起伏轉(zhuǎn)折。他希望曾幾多看蘇軾黃州以后詩,“如種松、醫(yī)眼之類”,兩詩風(fēng)格與“奇石”一篇相類,看來正是希望以“波瀾闊”糾正“治擇”之弊。

        蘇黃互補(bǔ)的另一層意思是了解蘇黃二人的缺點,合理擇取。呂本中云 :“學(xué)古人文字,須得其短處[……]東坡詩有汗漫處,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皆不可不知”(郭紹虞591)?!盾嫦獫O隱叢話》前集引用并評論道 :“《童蒙訓(xùn)》乃居仁所撰,譏魯直詩有太尖新、太巧處,無乃與《江西宗派圖》所云‘抑揚(yáng)反復(fù),盡兼眾體’之語背馳乎?”(328)《江西宗派圖》原作現(xiàn)已不存,胡仔所說的“抑揚(yáng)反復(fù),盡兼眾體”不見于《云麓漫鈔》引錄的版本。但兩個版本都說“自李杜之出,后莫能及”“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將黃視作李杜的接續(xù)者,宋代詩歌第一人?!蹲谂蓤D》的創(chuàng)作時間雖不能完全確定,但據(jù)學(xué)者分析,“少時戲作”的可能性更大;《童蒙訓(xùn)》作于南渡后,代表論家中晚年的詩學(xué)觀點。對黃庭堅評價的變化,體現(xiàn)出論家將黃庭堅從媲美李杜、傲視群雄的偶像位置恢復(fù)到值得學(xué)習(xí)、借鑒的一家,以平等審視的眼光加以觀照,作為江西派中人,這尤為可貴。黃詩“太尖新、太巧處”是不少論家注意到的地方,與他同時的陳師道說“黃詩韓文,有意故有工”(《后山詩話》305)。生活在兩宋之際的魏泰和張嵲,也分別以“專求古人未使之事”(魏泰327);“句雖新奇,而氣乏渾厚”“雄健太過,遂流而入于險怪,要其病在太著意”評價黃詩(厲鶚812)。所謂“尖新”,與“新奇”“險怪”是相對應(yīng)的,指作者通過使用生僻典故、俚語、歇后語等前人不用之故實,力求詩歌語言的陌生化;伴之以仄聲和拗救,增加音節(jié)的頓挫變化,營造生新瘦硬、孤峭挺拔的風(fēng)格。這是“有意”之“巧”,作品來自于詩人的精心雕琢、反復(fù)思索,字字精心,但這樣的藝術(shù)追求,容易導(dǎo)致氣局偏狹、音節(jié)晦澀,影響作品的流利自然。當(dāng)時論家詬病的“本心如日月,利欲食之既”“絕去藪澤之羅兮,官于落羽”(《苕溪漁隱叢話后集》243)等,均屬此類。

        蘇詩之短處,呂本中認(rèn)為是“汗漫”,其他論家表述稍有不同,陳師道《后山詩話》稱 :“(蘇軾)晚學(xué)太白,至其得意則似之矣,然失于粗,以其得之易也?!?306)張舜民曰 :“蘇東坡之詩,如武庫初開,矛戟森然,不覺令人神愯,仔細(xì)檢點,不無利鈍。”(《苕溪漁隱叢話后集》257)蔡絳《西清詩話》曰 :“東坡詩天才宏放,宜與日月爭先,凡古人所不到,發(fā)明殆盡,萬斛泉流未為過也。然頗恨方朔極諫時,雜以滑稽,故罕逢醞藉。”(257)蘇軾以“無法之法”作為行文指導(dǎo),行止皆取決于內(nèi)心,不受既定規(guī)則的限制,自然容易導(dǎo)致所言漫無邊際。而詩由興發(fā),旁征博引,對一些詞句就缺乏雕琢,同一篇中,既有貼切的、令讀者感慨語言之妙的比喻,也有來不及仔細(xì)斟酌的泛泛之言,良莠不齊,這便是論家所謂的“粗”和“不無利鈍”。而“罕逢醞藉”固然源于蘇軾愛嘲謔,尤其是早年以辛辣、犀利的筆觸反映社會現(xiàn)實,但也與“發(fā)明殆盡”的表達(dá)方式有關(guān),將一物描繪得太過詳盡,就失去了想象空間。蘇軾的不少詩作受到指摘,如《雪后書北臺壁二首》(其二)中的“凍合玉樓寒起栗,光搖銀海眩生花”是描繪雪景的名句,為多數(shù)論家贊賞;而頸聯(lián)“遺蝗入地應(yīng)千尺,宿麥連云有幾家”則被胡仔看作將農(nóng)家俗語直接收拾入詩,“殆無余蘊(yùn)”(《苕溪漁隱叢話前集》204)。平心而論,此聯(lián)只是“用俗”,沒有“化俗”,略顯直露、突兀,有損前兩聯(lián)營造的清幽之境。

        三、 “崇蘇抑黃”與“蘇黃并斥”兩說的異調(diào)同歸

        面對江西詩風(fēng)盛行帶來的弊端,展開反思的除了江西派中人,還包括不少“派外”人士。黃庭堅被江西派視為開山宗師,蘇黃又是最終完成宋調(diào)定型的代表作家,因而都受到攻擊和批判。根據(jù)論家在蘇黃高下問題上的不同認(rèn)識,批評話語可分為“崇蘇抑黃”與“蘇黃并斥”兩類,但論家借評價蘇黃所表達(dá)的詩學(xué)主張,卻有同歸之處。

        “崇蘇抑黃”說以朱弁和葉夢得為代表。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直接指出 :“東坡文章至黃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黃魯直時時可以抗衡。晚年過海,則雖魯直亦若瞠乎其后矣?!?8)認(rèn)為蘇軾晚年遠(yuǎn)謫嶺南之后的作品遠(yuǎn)超黃庭堅。葉夢得對蘇黃沒有明確的高低評判,自方回提出“專主半山而陰抑蘇黃”(1093)一說,后人便紛紛采信,然而并不確切,這里不妨結(jié)合集中表達(dá)葉氏詩學(xué)觀點的《石林詩話》略作考察。詩話共涉及宋代人物五十余位,談?wù)摯螖?shù)最多的前四位是 : 蘇軾(十六條)、王安石(十四條)、黃庭堅(八條)、歐陽修(八條)。在涉及蘇軾的條目中,有八條詩評,包含三條負(fù)面評價;在涉及黃庭堅的條目中,有四條詩評,包含兩條負(fù)面評價。而關(guān)于王安石的條目中也有負(fù)面評價,如“王荊公少以意氣自許,故詩語惟其所向,不復(fù)更為涵蓄”(419)??梢姡谝?,葉夢得對于北宋詩歌的發(fā)展脈絡(luò)、代表作家有較為清楚的認(rèn)知,并沒有專主一家。結(jié)合兩宋之際的詩論,肯定王安石地位的不止葉夢得一人,陳師道、惠洪、王直方、普聞、胡仔等都肯定了王安石的成就和作用,而前三位與元祐還有密切關(guān)系。第二,對于蘇黃,他各有指摘,但更偏向于蘇軾,這一點無論是從談?wù)摯螖?shù),還是從正、負(fù)面評價所占的比重都可以看出來。第三,在江西詩風(fēng)盛行的環(huán)境下,《石林詩話》少談黃庭堅實際上是一種“沉默的批判”,正如吳萃所言 :“《石林詩話》談山谷之詩不容口,非不取之,惡夫?qū)W之者過也。”(陶宗儀367)然而,葉氏論黃兼顧優(yōu)缺點,評江西派則說“死聲活氣語”(367),態(tài)度的確有較大差別,這其實指向他個人的詩歌去取標(biāo)準(zhǔn)。

        表達(dá)效果上,二者追求典故與詩意的渾融,典故的運(yùn)用不能妨礙意思的表達(dá)。《石林詩話》認(rèn)為蘇軾“豈意日斜庚子后,忽驚歲在己辰年”“乃天生作對,不假人力”(413),詩句出自《孔長源挽詞》,上下句副詞、動詞、名詞各自相對,工整妥帖;同時包含了逝者去世的具體時間(己辰年庚子日),意義清晰明確,音韻和諧流暢。這種“莫見其安排斗湊之跡”(413)的融事入詩之法也為朱弁稱道,他記載晁以道評價蘇軾 :“蓋天才能驅(qū)駕,如孫吳用兵,雖市井烏合,亦皆為我臂指,左右前卻,在我顧盼間,莫不聽順也?!?朱弁,《風(fēng)月堂》12)“驅(qū)駕”是指對材料的把握和鎔裁,蘇軾深諳此道,無論是經(jīng)史典故、前人詩句,甚至稗官野史、市井俗言,只要目力所及,都能成為詩材。像“避謗詩尋醫(yī),畏病酒入務(wù)”“三杯軟飽后,一枕黑甜余”等,就是以俗語入詩的點鐵成金之作。蘇詩所用字也不盡是僻字、奇字,《石林詩話》“詩禁體物語”條將鄭谷“亂飄僧舍茶煙濕,密灑歌樓酒力微”與蘇軾“凍合玉樓寒起栗,光搖銀海眩生花”相比較,指出前者沒有用禁體詩中所限制的詠雪字,“而氣格如此其卑”;蘇詩用了“玉樓”“銀?!钡瘸R娮?,卻“超然飛動”(436)。前者意象安排太實、太滿,局限于現(xiàn)實場景的描述,缺乏高遠(yuǎn)之趣;后者“玉樓”“銀?!睆纳珴缮蠣I造出清靈透徹的意境,能夠體會出大雪過后一片銀白空靈的美感。

        因而,“詩用何種語”或者“不用何種語”并不是影響美感和表達(dá)效果的關(guān)鍵因素,“如何用”才是,一味追求語言形式的古雅與陌生化,容易陷入雕琢刻鏤的境地,無法做到自然渾成。朱弁說 :“拘攣補(bǔ)綴而露斧鑿痕跡者,不可與論自然之妙也?!?《風(fēng)月堂》1)“自然”本是盡去雕飾的天然狀態(tài),但對于已經(jīng)形成一套詩歌創(chuàng)作法度的宋人,完全拋開成規(guī)地直抒胸臆,無異于癡人說夢,所以追求泯滅了雕琢痕跡的“渾成”之境,是理想與現(xiàn)實相結(jié)合的選擇。朱弁雖以為黃不及蘇,卻說黃庭堅“獨(dú)用昆體工夫而造老杜渾成之地,今之詩人少有及此者”(《風(fēng)月堂》16),可見相當(dāng)推崇“渾成”之風(fēng)。葉夢得則更關(guān)注蘇黃詩作中“不渾成”之處,黃庭堅喜唐彥謙“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抔”兩句,“三尺”省“劍”,“一抔”省“土”,這是當(dāng)時人比較常用的歇后語,言其用而不言其體,以避免平熟、淺易。但葉夢得認(rèn)為“三尺律、三尺喙皆可,何獨(dú)劍乎”(《石林詩話》416),省略所言之“體”容易產(chǎn)生歧義,影響文本的理解。蘇軾“買牛伹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也有此病,“六鈞可去弓字,三尺不可去劍字”(《石林詩話》416)。其實,這幾句中省略的“體”都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判斷出來,并不是那么生僻晦澀,葉氏此條因而頗受詬病,但他對流利自然的主張,卻可以從這種不甚切當(dāng)?shù)呐u中讀出一二。

        朱、葉二人崇蘇抑黃,都與蘇詩面目更加渾成自然有關(guān),與他們同時的林光朝更是說 :“蘇黃之別,猶丈夫、女子之應(yīng)接。丈夫見賓客,信步出將去;如女子,則非涂澤不可?!?607)這個評價夸大了蘇黃詩的差異,黃詩固然擅雕琢,蘇詩也未必不擅,作為宋調(diào)的代表,兩家詩中押險韻、化用典故和詩句、來往唱酬的數(shù)量都有很多,這些都需要雕琢,只不過蘇詩善于變化,波瀾橫生,能夠一定程度上減少滯澀感。所以在認(rèn)識到宋調(diào)積弊的論家眼中,蘇詩的特點并不能實現(xiàn)其內(nèi)部的“自贖”,必須援引其他藝術(shù)范式,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詩壇風(fēng)氣。這種想法在當(dāng)時具有超前意義,實踐者正是《歲寒堂詩話》的作者張戒。他認(rèn)為,“詠物之為工,言志之為本”(452)是詩歌的兩個重要功能,“詠物”是對客觀世界的描繪,“言志”是個人志向情感的書寫和表達(dá);前者體現(xiàn)了詩歌審美趣味的追求,后者則是詩歌的根本之義和最高追求。基于此,他“尊李杜而推陶阮”(永瑢105),反對實現(xiàn)宋調(diào)定型的蘇黃二人,甚至說“自漢魏以來,詩妙于子建,成于李杜,而壞于蘇黃”(張戒455)。

        對蘇黃的批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 第一,對蘇黃改變詩歌語言形式的不滿。他認(rèn)為蘇黃都有刻鏤太盡的弊端,“山谷只知奇語之為詩,而不知常語亦詩也”“蘇端明詩專以刻意為工”(張戒464),“奇語為詩”“刻意為工”體現(xiàn)在用故實、押險韻等方方面面;二人用事之精切、押韻之妥帖,前代詩家都難以追及,張戒卻稱為“詩人中一害”,因為“使后生只知用事押韻之為詩”,陷入形式主義的圈套。他亦不滿蘇黃二人以議論入詩 :“子瞻以議論作詩,魯直又專以補(bǔ)綴奇字,學(xué)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所短,詩人之意掃地矣?!?455)“詩人之意”指“言志”和“詠物”,屬于作品內(nèi)容的層面;用事、押韻、議論屬于語言形式層面。詩歌要以情感人,而非雕琢文字,堆砌典故,炫示學(xué)問,像他說“作古詩不免律句,要須意在律前,乃可名古詩耳”,心中先有要表達(dá)的“意”,為情而造文,再用“意”驅(qū)使外在的格律聲韻,兩相結(jié)合才能達(dá)到詩的境界。第二,從具體詩句出發(fā),證明坡、谷對相似題材的處理不及前人。張戒說“同一物也,而詠物之工有遠(yuǎn)近;皆此意也,而用意之工有淺深”(454),同是登高極目,蘇軾《真興寺閣》《登靈隱寺塔》《登常山絕頂廣麗亭》,黃庭堅《登快閣》等描繪登高極目的部分皆不及杜甫《登慈恩寺塔》;又以蘇軾“飛鳥皆下翔”不及李白“鳥飛不到吳天長”(462)。蘇黃詩句中多用表示主觀判斷的詞匯,比如“同”“皆”“一形”“一聲”“遠(yuǎn)大”“分明”,呈現(xiàn)出重議論、輕描寫的傾向。描寫能增強(qiáng)畫面感,讓讀者產(chǎn)生聯(lián)想;議論則偏重邏輯和說服性,使讀者明其理路。張戒認(rèn)為詩的美感在于“意味”,“其涵義是指詩篇或詩句令人深思、體會玩賞的藝術(shù)感染力”(陳應(yīng)鸞116)。基于此,重理尚意、壓縮了讀者想象空間的蘇黃詩自然會受到批評,他說蘇詩“太易”,就是了無余韻、無法回味的意思。

        如果說,江西派內(nèi)部的反思關(guān)注作品語言形式的調(diào)節(jié),側(cè)重于表達(dá)方式的轉(zhuǎn)變;那么派外人更關(guān)注的是外在語言形式與內(nèi)在內(nèi)容的關(guān)系,側(cè)重于表達(dá)效果的修正?!俺缣K抑黃”與“蘇黃并斥”的論家通過反對以堆砌典故、煉字煉句為代表的雕琢刻鏤之習(xí),主張“言與意會”,語言要充分而切當(dāng)?shù)乇磉_(dá)情感與思想。葉氏主張“意與境會,言中其節(jié),凡字皆可用也”(《石林詩話》421),詩家如能做到言之有物,主客交融,就不需要特意選擇生僻的字句。朱弁認(rèn)為“詩人勝語,咸得于自然,非資博古”(《風(fēng)月堂》1),優(yōu)美生動的詩歌語言可以自然而來,因情境而生,不一定借助故實,生僻的典故還會使詩歌面貌過分陌生,影響“意”的傳達(dá),不利于讀者理解和感知。朱弁和張戒以“自肺腑(胸襟)流出”評價古人詩歌,著眼點在于內(nèi)在情意與外在語言形式的圓融和統(tǒng)一,真摯而自然?!把耘c意會”之“意”,在他們看來是詩人之性情。吟詠性情是詩歌最基本、最重要的功用,也是《毛詩序》就提到的傳統(tǒng)詩學(xué)觀點。兩宋之際的詩歌并非不詠性情,而是出于自我保護(hù)的考慮,將它隱藏在艱深的語言形式之下。但三位論家提倡的并非性情之“隱”,而是“顯”,葉夢得《玉澗雜書》認(rèn)為“詩本觸物寓興,吟詠性情”(364),朱弁引用鐘嶸“吟詠性情,亦何貴于用事”(《風(fēng)月堂》1),張戒反復(fù)引用《毛詩序》“情動于中而形于言”,主張直接而鮮明地表達(dá)性情,感染人心,有補(bǔ)于政治。這些觀點都有向傳統(tǒng)復(fù)歸的傾向,但以江西風(fēng)格為代表的宋調(diào),本身就改變——乃至于顛覆了傳統(tǒng)詩歌的面貌,此時再強(qiáng)調(diào)傳統(tǒng)之合理,既是針對時弊,也預(yù)示著另一次改變的誕生。

        四、 從“尊一人”到“法眾家” : 詩學(xué)宗尚的多元化傾向

        據(jù)上述,兩宋之際的蘇黃高下論呈現(xiàn)出三種特點 : 一是話語種類的豐富性,出現(xiàn)了“崇黃”“崇蘇”“蘇黃并重”“蘇黃并斥”四種觀點,每一種論調(diào)都有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們的評論也成為后世蘇黃高下論闡釋的基礎(chǔ)和出發(fā)點。二是評價的尖銳性,崇黃則說“獨(dú)擅”“獨(dú)步”“盡兼眾體”,崇蘇則說“魯直瞠乎其后”,二者并斥則說“詩中一害”,體現(xiàn)出論家的銳氣和警醒世人的欲望。三是高下論與個人詩學(xué)觀點的密切相關(guān)性,論家詩學(xué)觀念的轉(zhuǎn)變,往往帶來對蘇黃定位的改變。比如呂本中對黃庭堅的評價,從“國朝一人”到“有太尖新太巧處”,折射出身為江西派理論家的反省和對偶像的重新定位。可知蘇黃高下論并非兩個人的接受、評價那么簡單,它涉及到的不同審美趣味、詩歌觀念、詩學(xué)偶像的選擇與繼承等諸多層面,篇幅所限,本部分僅就最為直接相關(guān)的宗尚問題略作探討。

        作為北宋詩學(xué)的兩座高峰,蘇黃詩風(fēng)基本籠罩了北宋后期的詩壇,成為學(xué)詩者最重要的藝術(shù)淵源和摹仿對象,甚至出現(xiàn)過“學(xué)蘇者乃指黃為強(qiáng),而附黃者亦謂蘇為肆”(陳與義648)的局面,思及此,不少論家反復(fù)陳述獨(dú)學(xué)一家之弊病,由于當(dāng)時學(xué)黃者勢力大過學(xué)蘇者,所以論家在提倡兼師之時,往往伴隨著對黃詩缺陷的反思和地位的抑制,本文論及的“蘇黃并重”“崇蘇抑黃”“蘇黃并抑”便都是如此。不過,這種優(yōu)勢互補(bǔ)、批判吸收的詩學(xué)繼承觀,是包含蘇黃而不限于蘇黃的,也就是說,兩宋之際的詩論家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的藝術(shù)淵源,以實現(xiàn)詩歌面貌的多樣化。像呂本中說 :“學(xué)詩須熟看老杜、蘇、黃,亦先見體式,然后遍考他詩,自然工夫度越過人?!?郭紹虞603)徐俯認(rèn)為 :“近世人學(xué)詩,止于蘇黃,又其上則有及老杜者,至六朝詩人,皆無人窺見。若學(xué)詩而不知有《選》詩,是大車無輗,小車無軏?!?曾季貍297)吳可認(rèn)為 :“看詩且以數(shù)家為率,以杜為正經(jīng),余為兼經(jīng)也。如小杜、韋蘇州、王維、太白、退之、子厚、坡、谷、四學(xué)士之類也?!?333)其中,我們需要注意的是 : 第一,論家認(rèn)為值得效法的對象,已經(jīng)不單純是宋調(diào)風(fēng)格的蘇黃,乃至于開宋調(diào)先河的杜甫,而應(yīng)該擴(kuò)大到唐宋眾家、漢魏六朝;第二,不同論家對于蘇黃在“眾家”之中的位置,認(rèn)識并不相同,呂本中認(rèn)為杜蘇黃三家詩是入門的基礎(chǔ),而吳可就把蘇黃詩看作“兼經(jīng)”,與其他唐宋諸家地位相似,是杜詩的補(bǔ)充。徐俯認(rèn)為學(xué)習(xí)的視野可以擴(kuò)大,不要僅局限于蘇黃,將他們奉為圭臬。這說明蘇黃在各種藝術(shù)淵源之中,并不一定占據(jù)最重要的地位,與北宋末年的“獨(dú)尊”已經(jīng)形成了較大差異。

        不過,我們還要看到,詩論家在討論蘇黃高下的問題時,切入點是非常相似的 : 用韻、下字、典故、議論,基本是每個人都會涉及的點。說明論家雖然已經(jīng)開始反思宋調(diào)的弊病,但思維還是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這種范式的藝術(shù)特點上,與之相應(yīng)的是,此段時期的詩歌作品一方面體現(xiàn)出蘇、黃、陳等元祐詩人在語言形式上的影響,另一方面又顯現(xiàn)出向唐音復(fù)歸的苗頭,雖然前者為主,后者為輔,但已經(jīng)預(yù)示著詩歌面貌變革的到來。

        從“獨(dú)尊一家”到“取法眾人”,蘇黃高下論在兩宋之際經(jīng)歷了從嚴(yán)到寬的發(fā)展趨勢,蘇黃文學(xué)的繼承者從互相抵斥到廣泛師法,主張多元融合。它一方面體現(xiàn)了蘇黃對于兩宋之際詩壇的顯著影響,另一方面則說明在宋調(diào)弊端漸漸顯露之時,詩壇亟須新風(fēng)格來引領(lǐng)方向,擺脫多元而蕪雜的狀態(tài)。這種局面對于“中興四大家”詩風(fēng)的形成,起到了促進(jìn)作用。

        注釋[Notes]

        ① 參見邱美瓊 :“歷時視域中的蘇黃比較論”,《江南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4(2005) : 85—88;王友勝 :“歷代蘇黃優(yōu)劣之爭及其文學(xué)史意義”,《中國韻文學(xué)刊》2(2006) : 22—27;鄭永曉 :“試論蘇黃齊名及其優(yōu)劣之爭”,《重慶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5(2005) : 37—41。

        ② 鄭永曉《試論蘇黃齊名及其優(yōu)劣之爭》分析了宋代關(guān)于蘇黃并稱的形成時間、提出者的多種說法,認(rèn)為晁說之提出的元祐期間說比較可靠,并引周行己《寄魯直學(xué)士》一詩為證。

        ③ 莫礪鋒《論黃庭堅詩歌創(chuàng)作的三個階段》認(rèn)為,黃庭堅的晚年詩在其作品中的比重并不像蘇詩那般大,在甫遭貶謫的四年中,詩作數(shù)量更是大大下降。但晚年階段對于黃庭堅依舊具有重要意義,山谷在創(chuàng)作、議論中逐漸推崇平淡渾成之風(fēng),與中年階段形成的“山谷體”有了明顯的區(qū)別。見《文學(xué)遺產(chǎn)》3(1995) : 70—79。

        ④ 可參伍曉蔓《江西宗派研究》第二章“江西詩宗——黃庭堅”(成都 : 巴蜀書社,2005年)第58—112頁。

        ⑤ 莫礪鋒“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考辨”(見氏著《江西詩派研究》附錄三。濟(jì)南 : 齊魯書社,1986年)提出,《宗派圖》作于崇寧元年或二年初。此論提出較早,影響較大。之后,黃寶華“《江西詩社宗派圖》的寫定與《江西詩派》總集的刊行”認(rèn)為《宗派圖》作于紹興三年夏,見《文學(xué)遺產(chǎn)》6(1999) : 66—73。之后學(xué)者又有異議,姚大勇“《江西宗派圖》作年考”(見《江海學(xué)刊》1(2001) : 71)、伍曉蔓“《江西宗派圖》寫作年代芻議”(見《四川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31(2004) : 131—36)等,皆認(rèn)為《宗派圖》作于政和、大觀年間。綜合眾說,作于北宋末的說法支持者較多,而呂本中生于元豐七年(1084年),無論是崇寧元年(1102年)到二年(1103年)之間,還是大觀到政和間(1110—1111年),都不過而立,可以稱為“少作”。

        ⑥ 見陳巖肖《庚溪詩話》卷下“葉少蘊(yùn)夢得《石林詩話》”條。

        ⑦ 見朱弁《風(fēng)月堂詩話》卷下“客或謂予曰”條,以及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世徒見子美詩多粗俗”條。

        引用作品[Works Cited]

        白敦仁 : 《陳與義集校箋》。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Bai, Dunren.

        An

        Annotated

        Collection

        of

        Chen

        Yuyi

        s

        Works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90.]

        曹勛 : 《松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29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Cao, Xun.

        Collected

        Works

        of

        Songyin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1129.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

        晁說之 : 《嵩山文集》,四部叢刊續(xù)編本。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66年。

        [Chao, Yuezhi.

        Collected

        Works

        of

        Songshan

        . A Sequel to the Four Series Edition.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66.]

        陳師道 : 《后山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14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Chen, Shidao.

        Collected

        Works

        of

        Houshan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1114.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

        —— :《后山詩話》,《歷代詩話》,何文煥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1年。

        [- - -.

        Poetry

        Commentaries

        of

        Houshan

        .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Ed. He, Wenhua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1.]

        陳巖肖 :《庚溪詩話》,《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Chen, Yanxiao.

        Poetry

        Commentaries

        by

        the

        Gengxi

        River

        .

        The

        Sequel

        to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陳應(yīng)鸞 :“試論張戒的‘意味’說”,《古代文學(xué)理論研究叢刊》17(1995) : 115—37。

        [Chen, Yingluan. “On Zhang Jie’s Elaboration on “Meaningful Taste.”

        Series

        of

        Studies

        on

        Ancient

        Literary

        Theories

        . 17(1995) : 115-37.]

        陳與義 : 《簡齋外集》,《宋集珍本叢刊》第39冊,舒大剛等編。北京 : 線裝書局,2004年。

        [Chen, Yuyi.

        The

        External

        Collection

        of

        Jianzhai

        .

        Collection

        of

        Rare

        Books

        in

        Song

        Dynasty

        . Vol.39. Ed. Shu, Dagang, et al.Beijing : Thread-Binding Books Publishing House, 2004.]

        方回 : 《瀛奎律髓》。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Fang, Hui.

        A

        Collection

        of

        Regulated

        Verses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86.]

        高荷 :“見黃太史”,《全宋詩》第21冊,傅璇琮等編。北京 :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14242。

        [Gao, He. “Meeting Secretary Huang.”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ong

        -

        Dynasty

        Poems

        . Vol.21. Ed. Fu Xuancong, et al.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5.14242.]

        郭紹虞 : 《宋詩話輯佚》。北京 : 中華書局,1987年。

        [Guo, Shaoyu.

        Compilation

        of

        Uncollected

        Poetry

        Commentaries

        in

        the

        Song

        Dynasty

        .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7.]

        韓駒 :“贈趙伯魚”,《全宋詩》第25冊,傅璇琮等編。北京 :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5年。16588。

        [Han, Ju. “A Poem for Zhao Boyu.”

        Complete

        Collection

        of

        Song

        -

        Dynasty

        Poems

        . Vol.25. Ed. Fu Xuancong, et al.. Beijing :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5.16588]

        洪朋 :“懷黃太史”,《洪龜父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24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414。

        [Hong, Peng. “Missing Secretary Huang.”

        Collected

        Works

        of

        Hong

        Guifu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1124.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414.]

        胡仔 :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廖德明校點。北京 :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年。

        [Hu, Zi.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Collected

        Commentaries

        by

        Tiaoxi

        Fisherman

        . Ed. Liao Deming.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62.]

        —— : 《苕溪漁隱叢話后集》,廖德明校點。北京 : 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2年。

        [- - -.

        The

        Second

        Collection

        of

        Collected

        Commentaries

        by

        Tiaoxi

        Fisherman

        . Ed. Liao Deming. Beijing :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62.]

        黃庭堅 : 《黃庭堅全集》,劉琳、李勇先、王蓉貴校點。成都 : 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01年。

        [Huang, Tingjian.

        Complete

        Works

        of

        Huang

        Tingjian

        . Ed. Liu Lin, Li Yongxian, and Wang Ronggui. Chengdu : Sichuan University Press, 2001.]

        厲鶚 : 《宋詩紀(jì)事》。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Li, E.

        Chronicles

        of

        Poems

        in

        the

        Song

        Dynasty

        . Shanghai : Shanghai Ancient Books Publishing House, 1983.]

        李彭 :“上黃太史魯直詩”,《日涉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22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677。

        [Li, Peng. “A Poem Presented to Secretary Huang Luzhi.”

        Collected

        Works

        Writing

        in

        Risheyuan

        Garden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1129.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677.]

        李之儀 : 《姑溪居士全集》,叢書集成初編本。上海 : 商務(wù)印書館,1935年。

        [Li, Zhiyi.

        Collected

        Works

        of

        Guxi

        Hermit

        . Series Integration Edition. Shanghai : Commercial Book House, 1935.]

        林光朝 : 《艾軒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42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Lin, Guangchao.

        Collected

        Works

        of

        Aixuan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1142.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

        劉辰翁 : 《須溪集》,《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1186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Liu, Chenweng.

        Collected

        Works

        of

        Xuxi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1186.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

        錢鍾書 : 《容安館札記》。北京 : 商務(wù)印書館,2003年。

        [Qian, Zhongshu.

        Reading

        Notes

        Writing

        in

        Room

        Rong

        an

        . Beijing : Commercial Press, 2003.]

        —— : 《宋詩選注》。北京 : 三聯(lián)書店,2002年。

        [- - -.

        An

        Annotated

        Collection

        of

        Poems

        in

        the

        Song

        Dynasty

        . Beijing : Jiont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邵博 : 《邵氏聞見后錄》,劉德權(quán)、李劍雄點校。北京 : 中華書局,1997年。

        [Shao, Bo.

        Second

        Collection

        of

        Records

        by

        Shao

        Bo

        . Eds. Liu Dequan and Li Jianxiong.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97.]

        釋惠洪 :《冷齋夜話》,《全宋筆記》第二編九,朱易安等編。鄭州 : 大象出版社,2006年。

        [Shi, Huihong.

        Night

        Talks

        from

        Lengzhai

        Studio

        .

        Collection

        of

        Sketches

        in

        the

        Song

        Dynasty

        . Vol.2-9. Ed. Zhu Yi’an, et al..Zhengzhou : Elephant Press, 2006.]

        陶宗儀 : 《說郛》,張宗祥集校。臺北 : 新興書局,1978年。

        [Tao, Zongyi.

        A

        Big

        Collection

        of

        Sketches

        . Ed. Zhang Zongxiang. Taipei : Xinxing Book Company, 1978.]

        魏慶之 : 《詩人玉屑》,王仲聞校勘。北京 : 中華書局,2007年。

        [Wei, Qingzhi.

        Essence

        of

        Poets

        . Ed. Wang, Zhongwe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2007.]

        魏泰 :《臨漢隱居詩話》,《歷代詩話》,何文煥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1年。

        [Wei, Tai.

        Poetry

        Commentaries

        by

        the

        Han

        River

        .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He Wenhua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1.]

        吳坰 : 《五總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63冊。臺北 :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

        [Wu, Shang.

        Five

        General

        Chronicles

        .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Wenyuange

        Edition

        . Vol.863. Taipei : Taiwan Commercial Press, 1986.]

        吳可 :《藏海詩話》,《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Wu, Ke.

        Canghai

        Poetry

        Commentaries

        .

        The

        Sequel

        to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葉夢得 :《石林詩話》,《歷代詩話》,何文煥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1年。

        [Ye, Mengde.

        Poetry

        Commentaries

        by

        Shilin

        Hermit

        .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He Wenhuan.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1.]

        —— :《玉澗雜書》,《全宋筆記》第二編九,朱易安等編。鄭州 : 大象出版社,2006年。

        [- - -.

        Notes

        Written

        in

        Yujian

        .

        Collection

        of

        Notes

        in

        the

        Song

        Dynasty

        . Vol.2-9. Ed. Zhu Yi’an, et al.. Zhengzhou : Elephant Press, 2006.]

        永瑢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第39冊,上海 : 商務(wù)印書館,1931年。

        [Yong, Rong.

        General

        Catalog

        and

        Contents

        Abstracts

        of

        Complete

        Library

        of

        the

        Four

        Treasuries

        . Vol.39. Shanghai : Commercial Press, 1931.]

        曾季貍 :《艇齋詩話》,《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Zeng, Jili.

        Poetry

        Commentaries

        from

        Tingzhai

        Studio

        .

        The

        Sequel

        to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張戒 :《歲寒堂詩話》,《歷代詩話續(xù)編》,丁福保輯。北京 : 中華書局,1983年。

        [Zhang, Jie.

        Poetry

        Commentaries

        from

        Suihantang

        Studio

        .

        The

        Sequel

        to

        the

        Poetry

        Commentaries

        across

        Dynasties

        . Ed. Ding Fubao. Beijing : Zhonghua Book Company, 1983.]

        朱弁 : 《風(fēng)月堂詩話》,叢書集成初編本。北京 : 中華書局 : 1991年。

        [Zhu, Bian.

        Poetry

        Commentaries

        from

        Fengyuetang

        Studio

        . Series Integration Edition. Shanghai : Commercial Book House, 1935.]

        —— :《曲洧舊聞》,《全宋筆記》第三編七,朱易安等編。鄭州 : 大象出版社,2008年。

        [- - -.

        Old

        News

        Heard

        in

        Quwei

        .

        Collection

        of

        Sketches

        in

        the

        Song

        Dynasty

        . Vol.3-7. Ed. Zhu Yi’an, et al.. Zhengzhou : Elephant Press, 2008.]

        猜你喜歡
        蘇黃詩話黃庭堅
        閑吟居詩話(五則)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4
        詩話
        中華詩詞(2019年10期)2019-09-19 09:00:02
        黃山
        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采取蘇黃止咳湯治療的臨床效果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新詩話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蘇黃止咳膠囊對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的療效觀察
        蘇黃止咳膠囊聯(lián)合異丙托溴銨治療感染后咳嗽60例臨床觀察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国产精女同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AV无码AV色| 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不卡| 一二三区亚洲av偷拍|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国产亚洲av综合人人澡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日韩丝袜|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免费在线观看视频专区|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免费看| 成品人视频ww入口|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正在播放淫亚洲|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丰满人妻| 中文字幕免费人成在线网站|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欧美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 国产在线美女| 男子把美女裙子脱了摸她内裤|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视频韩国| 日韩av毛片在线观看| 肉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69影院| 日韩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综合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精品久久7777777| 亚洲精品久久国产高清情趣图文|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视频| 亚洲av推荐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国产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mba |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AV无码精品免费| 蜜桃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白浆一区二区三区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