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元人詩宗唐觀念之演變

        2019-11-12 15:19:15查洪德
        文學與文化 2019年3期
        關鍵詞:李賀唐人唐詩

        查洪德

        內(nèi)容提要:從金末宋季到明,詩學宗唐是主流。元代詩學被認為是“舉世宗唐”,但研究界對元代詩學宗唐的具體情況了解不多。在元代百余年中,詩學宗唐觀念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在這期間,有關唐詩學的觀念也是相當豐富的,其中有不少很有價值的東西。研究中國詩學,特別是研究中國唐詩學,不了解元代詩學宗唐觀念的演變,對其后的很多問題,是沒有辦法說清楚的;對元代唐詩學理論中有價值的東西不了解,不僅是詩學史研究的缺憾,而且使明清唐詩學的一些觀念不能追根求源,自然難以了然。

        元詩宗唐,是文學史研究者的共識,元明之際人瞿祐有“舉世宗唐”之說。元代詩學界對唐詩的熱衷與關注,從元代詩學著作中可以強烈感受到。元代有多種唐詩學著作,金元之際就有元好問的《唐詩鼓吹》,入元則有辛文房《唐才子傳》,楊士弘《唐音》,以及戴表元的《唐詩含弘》和李存的《唐人五言排律選》。方回的《瀛奎律髓》選唐宋律詩,也主張宗法杜甫,推崇盛唐。但元人宗唐,與明人宗唐有諸多不同。其不同之一,就是不專主盛唐。細考元人宗唐的情況,從共時角度看,元人宗唐是多元的;從歷時角度看,從元初到元末,元人的宗唐觀念也在演變。認識元代詩學之宗唐,必須從原始文獻入手,對這些問題做深入具體考察,才能得出客觀可靠的結(jié)論,認識其具體主張及其在中國詩學史上的價值,也才能很好連接起唐詩學從宋到明之間的鏈條。

        元人作詩師法唐人,這可以從元代的詩法著作中得到明確具體的認識。這些書講詩歌作法,標舉詩作或詩句格范,所舉多是唐詩。以《詩法家數(shù)》與《木天禁語》為例,《詩法家數(shù)》舉例詩19 首,其中杜甫一人占16 首,另外3 首分別是皇甫冉1 首、劉滄2 首,都是唐人。《木天禁語》情況復雜,舉例詩也有19 首,其中唐詩15 首,分別是杜甫6 首、鄭谷2 首,李白、柳宗元、李端、劉禹錫、李商隱、吳融、崔玨各1 首。唐以后有宋人王安石1 首,元人王士熙、張雨各1 首,另有無名氏1 首不詳時代。舉詩句64 例,其中唐人詩49 例,作者不詳者9 例,以理推之,這9 例也當多唐人之作。唐人以杜甫為主,有24 例,李白、王維、賈島有2 例,其他唐人有沈佺期、岑參、白居易、韓愈、李商隱、劉禹錫、張籍、王建、胡曾、杜荀鶴、景云、方干、曹松、吳融、耿緯、鄭谷、于武陵(鄴)、林寬,各1 例,另有只署為晚唐人的1 例。宋人則有林逋、蘇軾、陳傳道、王安國、梅堯臣、唐庚各1 例。可見其取法唐詩之意,以及杜甫詩的典范意義。

        清人王士禛曾說:“宋元論唐詩,不甚分初盛中晚,故《三體》《鼓吹》等集,率詳中晚而略初盛,攬之憒憒。楊士弘《唐音》始稍區(qū)別,有正音,有余響,然猶未暢其說,間有舛謬?!编嚱B基先生發(fā)揮了這一觀點,說:“元人學唐的結(jié)果,使元詩也像唐詩那樣萬木千花?!编囅壬f法比較穩(wěn)妥,王士禛之說需要作比較大的修正。初盛中晚的概念形成于元,而不是一般理解形成于明代,很難說元人論詩不分初盛中晚。在元代中期,已經(jīng)形成宗法李杜、推崇盛唐的取向。杜甫在元代具有一家獨尊的崇高地位。

        本文對元詩宗唐觀念演進的基本走向作一梳理,而后考察元代詩學宗唐中一些獨特的現(xiàn)象,使我們對元詩宗唐及相關問題有更為清晰準確的把握。

        一 元詩宗唐觀念演變的基本走向

        元代詩學宗唐觀念,可以看作是宋、金宗唐觀念向明代詩學宗唐觀念的過渡。但這過渡期的唐詩學有其獨特的價值。價值之一是,元代有多元并且多彩的唐詩學討論,有較高理論含量;價值之二是,元代的宗唐觀念,既泛取各家,又突出盛唐,并奠定了李杜詩的典范地位。既沒有宋末宗晚唐靡弱之弊端,也沒有明代宗盛唐絕對化之失,從后世看,其觀點多中允可取。

        詩壇的宗唐風氣,興起于金末宋季。入元之前,南北詩壇同倡宗唐,但南北宗唐旨趣不同。北方效法李杜,以改變金中期尖新之風。劉祁《歸潛志》述金末情況說:“趙閑閑晚年詩多法唐人李杜諸公,然未嘗語于人。已而麻知幾、李長源、元裕之輩鼎出,故后進作詩者,爭以唐人為法也?!壁w閑閑即趙秉文,金南渡后的詩壇領袖,麻九疇(知幾)、李汾(長源)、元好問(裕之),是那個時代的代表性詩人。元好問說過“以唐人為指歸”的話,曾學于元好問的王惲說:“金自南渡后,詩學為盛,其格律精嚴,辭語清壯,度越前宋,直以唐人為指歸。”實際上在金末,詩人宗法唐人,李杜之外,還有韓愈,即宗法李杜韓。而“格律精嚴,辭語清壯”,也不是李白、王維代表的盛唐風韻。金末的宗唐,傾向性是明顯的,即多主杜甫、韓愈一路,這與北宋的影響有關。南方宗晚唐,在江湖詩風氣影響下,多學賈島、姚合,盡管遭到嚴羽和后來方回的批評,但大的風氣未變。詩論家方回《瀛奎律髓》談當時情況說:

        乾淳以來,尤、楊、范、陸為四大詩家,自是始降而為江湖之詩。葉水心適以文為一時宗,自不工詩,而“永嘉四靈”從其說,改學晚唐詩,宗賈島、姚合,凡島、合同時漸染者,皆陰挦取摘用,驟名于時,而學之者不能有所加,日益下矣。名曰“厭傍江西籬落”,而盛唐一步不能少進。天下皆知“四靈”之為晚唐,而巨公亦或?qū)W之。宋末嚴羽也批評貶斥晚唐體,其《滄浪詩話》說:“近世趙紫芝、翁靈舒輩獨喜賈島姚合之詩,稍稍復就清苦之風,江湖詩人多效其體,一時自謂之唐宗,不知止入聲聞辟支之果,豈盛唐諸公大乘正法眼者哉!”嚴羽的批評并沒有改變詩壇走向,南方詩壇是在宗晚唐的風氣下入元的。元初張之翰說到當時情況:“近時東南詩學,問其所宗,不曰晚唐,必曰四靈;不曰四靈,必曰江湖?!?/p>

        需要特別明確的是,方回宗盛唐與嚴羽宗盛唐有諸多不同,但最根本的不同是,嚴羽宗唐是要強調(diào)詩人應各抒性情,方回宗盛唐則要在詩學領域重建和強調(diào)宗法觀念。兩種宗盛唐,具有根本不同的詩學指向和文化指向。不過,他們對元代詩學走向影響都不大。元初影響詩壇的,在北方是元好問及其后學,在南方則有江西的劉辰翁,在浙江則是脫胎于江湖的戴表元。

        盡管南北論詩旨趣不同,但相同的是,南北詩壇都是在宗唐風氣下入元的。

        (一)元初南北宗唐旨趣之不同

        元初詩壇情況,需要南北分別敘述。

        在金末元初的北方,元好問是籠罩一代的詩人和詩論家。認識北方詩壇,必須從元好問說起。元好問在《楊叔能小亨集引》一文中說,金之后期,“貞祐南渡后,詩學大行。初亦未知適從,溪南辛敬之、淄川楊叔能以唐人為指歸”。如何理解他之“以唐人為指歸”?一方面,論古體詩,他主杜甫、韓愈一路。該文所舉楊弘道“以唐人為指歸”的作品,是《幽懷久不寫一首效韓子此日足可惜贈彥深》,此詩學韓愈《此日足可惜贈張籍》。兩詩都是長篇古體??梢娝f的唐人是杜甫、韓愈等人,即錢鐘書所謂唐人之開宋詩先河者。我們可以僅從一個角度分析韓愈與楊弘道的這兩首詩,認識他們之所謂“唐”。唐代古體詩受律詩影響,成為入律的古風。韓愈是堅決反對古體入律的,寫作古體詩,著意使其不合律,這首《此日足可惜贈張籍》就是如此。我們看其前八句:“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嘗。舍酒去相語,共分一日光。念昔未知子,孟君自南方。自矜有所得,言子有文章?!逼截魄闆r是: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孤平、三仄尾,甚至還有兩個五仄句。楊弘道這首詩盡管沒有韓愈詩極端,但也是有意不合律之作,其前八句:“幽懷久不寫,郁紆在中腸。為君一吐之,慷慨纏悲傷。辭直非謗訐,辭夸非顛狂。流出肺腑中,無意為文章?!逼截魄闆r是:平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有三平尾、三仄尾、五平句。韓愈的作法為宋代歐蘇等所繼承。韓愈上承杜甫,下開蘇軾,形成杜韓蘇的系統(tǒng)。這正如清人所說:“作古詩聲調(diào),須堅守杜、韓、蘇三家法律?!倍商贫?、韓到宋蘇軾,都為當時北方詩壇所推尊,故元人虞集說:“國初,中州襲趙禮部、元裕之之遺風,宗尚眉山之體?!碑斎?,元好問理解的唐詩,也不僅僅是此一路,他又說:“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幸矣學者之得唐人為指歸也?!边@符合一般人理解的唐詩風范。

        元好問編《唐詩鼓吹》,是我們理解他唐詩觀的重要文獻。其書只選七律,選詩詳中晚而略初、盛。研究者有統(tǒng)計,其共選唐詩人96 家,詩597 首。選中晚唐人許渾、薛逢、陸龜蒙、皮日休、杜牧、李商隱、譚用之等人作品為多,盛唐只選王維(8 首)、高適(1 首)、岑參(1 首)、張說(2 首)、崔顥(1首)、李頎(2 首)數(shù)人,詩僅15 首。但元好問所選晚唐詩,不是一般人評判的精工雕琢格力卑弱者,而多選深沉傷亂之作,如韓偓《傷亂》:“故國幾年猶戰(zhàn)斗,異鄉(xiāng)終日見旌旗。交親流落身羸病,誰在誰亡兩不知?!贝蟛煌谌藗冇∠笾许n偓詩的香艷。元好問本人詩作,研究者一般認為屬杜、韓一路,同時也受晚唐影響。清人有言:“遺山詩,三分是韓、杜,三分是玉川,故其論詩曰:‘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推挹之至?!逼洹墩撛娙住氛摰降奶迫撕芏啵?、盛、中、晚唐都有,除對少數(shù)人如孟郊、陸龜蒙有批評外,大多是肯定和表彰的。元好問的主張,影響著元初北方的唐詩觀。

        元好問之后的著名詩人郝經(jīng)、劉因,詩歌主張與詩歌創(chuàng)作都受元好問影響,但有趣的是,他們兩人都批晚唐又學晚唐,特別是批李賀愛李賀,作詩受李賀影響。

        入元,南方的詩學主張是多元的,宗唐觀念也是多元的。

        浙江一帶沿宋而來的風氣,詩人仇遠表述為:“近體吾主于唐,古體吾主于《選》?!彼^唐,并沒有特指某一時段。宋人劉克莊的類似表述,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仇遠的主張。劉克莊有贈“四靈”之一的翁卷詩,說:“非止擅唐風,尤于《選》體工。有時千載事,只在一聯(lián)中。”仇遠所謂主唐,大致也如四靈之主晚唐。除浙江仇遠等人外,元初還有明確提倡“四靈”晚唐體詩風的,如江西上饒徐瑞,有詩云:“永嘉諸老不可作,史傳紛紜孰與評?一字不輕嚴袞鉞,千年如見審權(quán)衡?!彼^“永嘉諸老”,指永嘉學派葉適,實指葉適所推舉的“四靈”。

        宋末嚴羽批晚唐倡盛唐,元初方回也主盛唐批晚唐。但兩人心目中的盛唐卻大不相同。嚴羽所說的盛唐詩,是但見性情,不見文字,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方回則是理性的詩學,既講究詩法,又推崇渾成氣象,主張“始不拘一家,終自成一家”,認為“學問必取諸人以為善,杜陵集眾美而大成”。有趣的是,嚴羽《滄浪詩話》和方回《瀛奎律髓》這兩部在后世影響很大的詩學著作,在元代幾乎沒有什么影響。方回之論大約不符合元代主流論詩宗趣,少有人提及。在被認為舉世宗唐的元代,《滄浪詩話》也沒有什么影響?!稖胬嗽娫挕分鸭删帲稖胬艘骶怼返木庉嫵蓵?,都到了元后期。元后期有嚴羽再傳弟子黃清老,與其同年張以寧,以及黃鎮(zhèn)成等人,承傳發(fā)揚閩中嚴羽詩學,開啟了元明之際的閩派詩。黃清老有《答王著作書》,闡揚嚴氏詩論,在當時影響頗大,編入多種詩法著作,題作《黃子肅詩法》《黃氏詩法》,或直接命名作《詩法》,在元明之際流行。今人張健編《元代詩法??肌贰⒅芫S德集?!度髟娫挕肪幦?,題作《詩法》。

        元前期在南方影響很大的,首屬劉辰翁的唐詩評點。歐陽玄談到劉辰翁在當時的巨大影響,說:“宋末須溪劉會孟出于廬陵,適科目廢,士子專意學詩。會孟點校諸家甚精,而自作多奇崛,眾翕然宗之?!眲⒊轿淘u點了眾多唐人詩,有李賀、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孟郊、李白、杜甫等,最先評點的是李賀,影響大的也數(shù)評李賀詩。廬陵文派推崇李賀、學李賀一直延續(xù),直到元之后期依然如故,這是形成廬陵奇崛詩風的重要因素??梢哉f,劉辰翁詩學,是宋代江西詩學在元代的演變。時人程鉅夫?qū)Υ嗽姓撜f:“自劉會孟盡發(fā)古今詩人之秘,江西詩為之一變,今三十年矣,而師昌谷、簡齋最盛……”

        江西南豐人劉壎論唐詩比較獨特,他于唐最尊杜甫,又取晚唐,認為詩人各有所長,一種詩體,有數(shù)家為勝。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他分別標舉若干家,他建議學詩者“混合陶、韋、柳三家以昌其五古,孰(熟)復少陵諸大篇以昌其七古,則又取法少陵五律以昌其五律,取牧、錫、渾、滄諸作以昌其七律”?!澳?、錫、渾、滄”即杜牧、劉禹錫、許渾、劉滄,都是晚唐詩人。劉壎是江西詩學后勁,但卻推尊晚唐律詩,他想以此救江西末流生硬枯槁之病。

        在這一時期,可以與劉辰翁并提的,是戴表元。他曾學詩于方回,但論詩旨趣與方回明顯不同。他論詩倡導“唐風”,可稱元代前期宗唐詩論的代表?!疤骑L”概念,宋人唐庚、元初方回都用過(分別見唐庚《書三謝詩后》、方回《送羅壽可詩序》等),戴表元對其意蘊作了具體闡發(fā)。戴表元之所謂“唐風”,是對唐詩整體風格、風貌的概括。倡導“唐風”,即主張學詩泛取唐代各家而不名一家,溶液為一,形成自我。后文詳述。

        詩論家趙文述當時詩壇情況說:“近世士無四六時文之可為,而為詩者益眾,高者言三百篇,次者言騷言選言杜,出入韋柳諸家,下者晩唐、江西?!壁w文的高下之評,未必人人認可。但元初詩壇的多元性,由此可見一斑。

        從元初宗唐的多元,到元代中后期廣取初盛中晚而以盛唐為主、李杜為宗,再到明代的專主盛唐,其變化的走向,可以從戴表元的《唐詩含弘》、楊士弘的《唐音》以及明代高棅《唐詩品匯》三部唐詩選本選詩觀念的變化中體會?!短圃娖穮R》選詩有九品之分,即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變、余響、旁流。據(jù)研究者考察,這并非高棅的發(fā)明,而是借鑒了元代戴表元的《唐詩含弘》和楊士弘的《唐音》,其中接武、正變、余響、旁流四品取自《唐詩含弘》,正始、正宗則借鑒自《唐音》——《唐音》有正始、正音、遺響,《唐詩品匯》取其“正始”,而變“正音”為“正宗”。比較元前期戴表元《唐詩含弘》、元中期楊士弘《唐音》和明代高棅《唐詩品匯》的品類名稱,可以看出他們之間的差別,也可從一個方面認識宗唐觀念的變化。戴表元的接武、正變、余響等,基本上不包含明顯的褒貶傾向。元初有倡盛唐的,有倡晚唐的,有接續(xù)江西而推崇杜甫的(宗杜與宗唐或宗盛唐,在這一時期是不同主張),戴表元主張融匯各家而不主一家,故對唐詩各期各家不分別對待。我們可以看作是元初論詩多元中所取的平衡。《唐音》的正始、正音、遺響已經(jīng)有褒貶傾向,但所謂正始、正音,并不以初盛中晚的世次分。這反映了元中期唐詩學的傾向性。這一時期主流詩論崇尚盛唐,取法李杜,但絕對沒有明人宗法盛唐否定中晚唐的問題。到《唐詩品匯》,正式標舉“正宗”,明確以盛唐為正宗。當然,唐詩正宗意識,也不是到高棅才有。宋代真德秀《文章正宗》已標舉文統(tǒng)正宗,元代虞集論詩以李杜為正宗,說:“唐人諸體之作,與代終始,而李杜為正宗。”但虞集沒有排斥其他唐人,也不獨尊盛唐。虞集的唐詩學主張,可以作為元中期唐詩學的代表。不過,虞集的以李杜為正宗,與明人的以盛唐為正宗,是大不相同的。

        (二)中期以李杜為宗、取法盛唐成為主流

        元初論詩泛取各家的狀況,到元中期有一定改變,在虞集等人倡導盛世詩風的影響下,逐漸形成宗李杜、主盛唐的唐詩學觀念。宗法李杜的觀念,在元初就有。牟巘說:“觀水必于海,觀其會也。李杜其詩之會乎?”元中期詩論以李杜為盛唐詩人的代表,如學者柳貫所說:“唐詩辭之盛,至杜子美兼合比興,馳突騷雅,前無與讓。然方駕齊軌,獨以予李太白,而尤高孟浩然、王摩詰之作?!绷炚撛娡谱鹗⑻?,柳貫詩也被認為是取法盛唐。元明之際的王祎《九靈山房集序》稱:“昔者浦陽之言詩者二家焉,曰仙華先生方公、烏蜀先生柳公。方公之詩幽雅而圓潔,柳公之詩宏麗而典則,大抵皆取法盛唐而各成一家言,用能俱有重名于當世?!狈进P(仙華先生)是元初人,柳貫則活動在元之中期,他們都被認為是取法盛唐而自成一家的。

        辛文房的《唐才子傳》和楊士弘的《唐音》,是元代兩部重要詩學著作?!短撇抛觽鳌烦蓵谠勺诖蟮掳四辏?304),屬元前中期。《唐音》的編撰,始于元順帝至元元年(1335),成書于順帝至正四年(1344)。從時間說已進入元后期,但其反映的詩學觀念,則是中期。

        《唐才子傳》理論上高舉盛唐的旗幟,以李杜為高標,說:“昔謂杜之典重,李之飄逸,神圣之際,二公造焉。觀于海者難為水,游李杜之門者難為詩。斯言信哉!”但在具體的品評中,卻明顯表現(xiàn)出對晚唐詩的喜愛?!端膸烊珪偰俊分^其“大抵于初盛稍略,中晚以后漸詳”,顯示出主流話語與個人偏好之間的錯位,這種矛盾現(xiàn)象在元代中后期普遍存在。

        《唐音》則高舉盛唐的旗幟,同時有抑晚唐之意,反映了當時主流詩學的主張。楊士弘之所以編《唐音》,是不滿于唐以來的唐詩選本“大抵多略于盛唐而詳于晚唐”,他要改變這種傾向,以盛唐為《正音》,該卷小序說:“是編以其世次之先后,篇章之長短,音律之和協(xié),詞語之精粹,類分為卷,專取乎盛唐者,欲以見音律之純,系乎世道之盛?!痹衅谠妼W領袖虞集對此大加贊賞,為其書作序,高度肯定其選詩“以盛唐、中唐、晚唐別之”,稱其見識“度越常情遠哉”。但其書并非“專取乎盛唐”。

        元中期,主流詩學之外的聲音還是很強的。主流詩學與反對者之間的矛盾,在對《唐音》的評價上充分地顯示出來。我們可以把廬陵詩學作為非主流詩學的代表。廬陵劉辰翁后學周霆震就猛烈批評《唐音》說:

        近時談者尚異,糠秕前聞?;蚬谝杂萆垅种蚨短埔簟?,有所謂始音、正音、遺響者,孟郊、賈島、姚合、李賀諸家,悉在所黜;或托范德機之名選《少陵集》,止取三百十一篇,以求合于夫子刪詩之數(shù)。一唱群和,梓本散行,賢不肖靡然師宗,以為圣人復起殆不可易。

        他不滿于《唐音》之貶晚唐,其中應該特別不滿于貶李賀。這是廬陵一派與虞集等人的分歧處;當然也可以理解為主張取法多樣與宗法盛唐的分歧。廬陵詩學主張取法多樣,批評一味模擬李杜、宗法盛唐。劉詵《與揭曼碩學士》說:“一二十年來,天下之詩,于律多法杜工部《早朝大明宮》、夔府《秋興》之作,于長篇又多法李翰林長短句。李杜非不佳矣,學者固當以是為正途。然學而至于襲,襲而至于舉世若同一聲,豈不反似可厭哉?”其所指,就是虞集等人代表的主流詩學。

        《唐音》產(chǎn)生了廣泛且持久的影響,其主盛唐的觀念跨越晚元影響明初。宋訥《唐音緝釋序》稱其書:“既鏤梓,天下學詩嗜唐者爭售而讀之。可謂選唐之冠乎!”胡纘宗說:“自楊伯謙《唐音》出,天下學士大夫咸宗之,謂其音正、其選當?!逼鋾诿鞔粌H多次刊刻,而且出現(xiàn)了多種注本。這一切都說明其影響之大。胡震亨則把《唐音》看作宗唐觀念之一大轉(zhuǎn)關:“自宋以還,選唐詩者,迄無定論。大抵宋失穿鑿,元失猥雜,而其病總在略盛唐,詳晚唐。至楊伯謙氏始揭盛唐為主,得其要領;復出四子為始音,以便區(qū)分,可稱千古偉識?!彼^“四子”,乃初唐王楊盧駱(其序為楊王盧駱),其《凡例》言“四家制作,初變六朝”。

        以詩人虞集和楊士弘《唐音》為代表的主流詩學,在當時和以后影響很大,他們倡導的主盛唐的觀念逐漸為詩壇接受。元明之際的謝應芳有詩說:“金龜換酒邀明月,玉麈論詩說盛唐?!笨梢娫泻笃诘那闆r。

        (三)尊李杜而泛取各家,“鐵體”風行又流派紛呈,是后期宗唐詩論的基本取向

        元代詩壇的基本走向,可以概括為前中期的多源歸一,和后期的多元競勝。元代唐詩學也體現(xiàn)了這一走向。

        前人講元詩,多以為元中期出現(xiàn)了“元詩四大家”,代表了元詩之盛。當然也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元末詩壇才是真正的繁盛期。清人顧嗣立有一個判斷:“有元之文,其季彌盛。”還說:“有元之詩,每變遞進,迨至正之末,而奇材益出焉?!薄捌娌囊娉觥睅砹硕嘣姵实木置?。元之后期,虞集時代過去,影響最大的詩人是楊維楨,他以其特色鮮明但卻不合正統(tǒng)的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學理論,沖擊了元中期形成的主流詩論。楊維楨代表的“鐵雅”詩派,以奇艷瑰異為特征,清代四庫館臣視之為元詩末流,說:“迨其末流,飛卿、長吉一派,與盧仝、馬異、劉叉一派并合而為鐵體,妖冶俶詭,如出一轍,詩又大弊?!薄拌F體”即鐵雅詩派,在當時特別是在東南,籠罩一時,成為影響很大的流派。

        講元代詩派,一般只說鐵崖派。流派紛呈,一般認為是到明代。入明即有所謂明初五派,其說見胡應麟《詩藪》:“國初,吳詩派昉高季迪,越詩派昉劉伯溫,閩詩派昉林子羽,嶺南詩派昉于孫蕡仲衍,江右詩昉于劉崧子高。五家才力,咸足雄踞一方,先驅(qū)當代?!钡宰骺疾炀蜁l(fā)現(xiàn),所謂明初五派,其實是元末五派。這五派都形成并活動于元末。

        吳中詩派成就最高者是高啟(季迪,1336—1374),他與楊基(1326—1378)、張羽(1333—1385)、徐賁(1335—1380)并稱“吳中四杰”。他們主要生活在元代,在明代生活的時間分別只有6 年、10年、19 年、14 年,且都死于非命。他們文學活動和詩歌創(chuàng)作,當然也主要在元代。以他們?yōu)榇淼膮侵信?,無疑是元末詩派。越派,后人稱或作浙派,以劉基(伯溫,1311—1375)為代表,成員包括胡翰(1307—1381?)、蘇伯衡(約1329—1389)、宋濂(1310—1381)、王袆(1321—1372)等人。其實,這一派最著名的詩人應該是戴良(1317—1383),因為入元不仕,講“明初五派”詩人不包括他。從生卒年就可明確看出,這一派詩人也是大部分時間在元代度過(其中劉基、宋濂在至元二十年應召至應天,進入朱元璋政權(quán)),其詩歌創(chuàng)作也主要在元代。越派無疑也是元末詩派。關于閩派,胡應麟“閩詩派昉林子羽”之說不完全準確。講閩派詩,還應該包括早于林鴻(子羽)的黃清老(1290—1348)和張以寧(1301—1370),兩人是元泰定四年丁卯(1327)科進士同年,又是同鄉(xiāng)好友。他們是元代人,直接承宋末嚴羽之緒,是閩派詩的先導。故閩派也是元代詩派。嶺南派代表詩人南園五先生孫蕡(1334—1390)、王佐(1334—1377)、黃哲(1334?—1376)、李德(生卒年不詳,洪武三年薦為洛陽典史)、趙介(1344—1389),生活在元明之際。據(jù)孫蕡《琪林夜宿聯(lián)句一百韻》序,其南園詩社活動始于孫蕡十八九歲時。按19 歲計,當在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此時距元亡還有16 年時間。到明初,這些人相繼入仕,各奔東西,詩社活動也就中斷。這個詩派的活動時間,也在元代。所以,明陳璉為趙介《臨清集》作序說:“當元季,吾郡有南園詩社,諸公賦詠,盛于一時。”視之為元代詩社。最后是江右詩派,其代表詩人劉嵩(又作崧)(1321—1381),字子高,入明時已48 歲,入明13 年后去世,他的詩歌活動和創(chuàng)作,也在元代。從宋濂給他詩集寫的序看,其成名并有影響,是在元代。宋濂述其學詩過程有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讀前人之作,從《詩》《騷》至唐宋諸家,“皆鉆研考覈,窮其所以言。用功既深,精神參會,絕無古今之間”。這是書本功夫,詩內(nèi)功夫,只是寫好詩的基礎。第二階段,出與能詩者游,在豫章,“與辛敬、萬石、周湞、楊士弘、鄭大同”五位“負能詩名”者游,切磋砥礪,也開闊眼界。第三階段,“復痛自策督”,再下創(chuàng)作功夫。第四階段,暢懷遠游,得江山之助,滌蕩心胸,“劉君之詩,于是乎大昌矣”。所有這一切,肯定是在元代,因為明洪武三年,他就舉明經(jīng),授兵部職方郎中,出仕做官去了。又幾年,就去世了。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主要在元代。

        總之,所謂明初五派,其實是元末五派。這五派,特色與主張不同。今人王學泰有《以地域分野的明初詩歌派別論》一文,對這五派作了考察和特色分析,可以參考。

        杜貴晨評所謂明詩“莫盛國初”之說,以為“這個話只有一半是對的”,他說:“以詩人論,固然有陳田所說明初有‘犁眉、海叟、子高、翠屏、朝宗、一山、吳四杰、粵五子、閩十子、會稽二肅、崇安二藍,以及草閣、南村、子英、子宜、虛白、子憲之流’,彬彬稱盛;但是,以詩作論,諸‘詩家各抒心得,雋旨名篇,自在流出’的創(chuàng)作高峰期,大都在入明以前的元末亂世,入明后就在陣陣腥風血雨中化為強顏的歡笑或噤若寒蟬了?!痹诿鞒醯恼慰植琅c高壓下,詩壇沉寂了,眾鳥不鳴,也不會有什么派了。

        元后期詩學,盡管流派紛呈,大的取向還是宗唐,只是所取唐人不同,或者說不分世次,泛取各家,如蘇天爵所言:“夫自漢魏以降,言詩者莫盛于唐。方其盛時,李杜擅其宗,其它則韋、柳之沖和,元、白之平易,溫、李之新,郊、島之苦,亦各能自名其家,卓然一代文人之制作矣。”初盛中晚、各家各派,都可效法,而以李杜為宗。

        當然由于《唐音》的流傳,中期主流詩學觀念之主盛唐貶晚唐,在元后期仍然有較大影響。是一部分人的主張,比如閩派,由此延之明初,直接開啟了明代復古派詩學。只是與楊維楨刮起的李賀旋風相比,就相形見絀了。

        二 相關的幾種唐詩學現(xiàn)象和概念

        在對元詩宗唐觀念演變的基本走向作了大致梳理后,還需要對元代唐詩學中一些值得關注的現(xiàn)象進行各別考察,才能對元詩宗唐觀念的發(fā)展變化有比較具體切實的了解。此外,一些在后世很有影響的唐詩學觀念,出現(xiàn)在元代。今人對此不了解。不管從對元詩宗唐觀念的考察,還是從中國詩學史的角度,都需要作出說明。

        (一)唐詩初、盛、中、晚概念形成于元代,元人論唐詩多盛晚唐對舉

        清人王士禛說宋元論唐詩,不甚分初盛中晚。這一判斷,不準確。先要說明,“四唐”概念形成于元代,而不是到明代的《唐詩品匯》。元初方回已有唐初、盛唐、中唐、晚唐的概念。盛、中、晚的概念多見于《瀛奎律髓》,其《桐江續(xù)集》卷二十八《題寒山拾得畫像》有“我讀寒山拾得詩,唐初武德貞觀時”之句,其《文選顏鮑謝詩評》卷二也用“唐初”概念。同是元初人的龍仁夫也用“唐初”概念指稱沈、宋,其《廬山外集序》言:“唐初宋之問、沈佺期輩體尚疏”,卻認為“許詩雄渾而不粗礦,秀麗而近自然,蓋盛唐錚錚”。顯然,四唐概念在元前期已經(jīng)形成。到元中期,李存編《唐人五言排律選》十卷,第一卷御制、第二卷(上下)試帖之后的八卷,鮮明地以初盛中晚四唐世次編排——“初唐”(卷三卷四)、“盛唐”(卷五卷六)、“中唐”(卷七卷八)、“晚唐”(卷九卷十)。這一點,王順貴《〈唐詩品匯〉何以成為典范的唐詩選本》一文已經(jīng)說明,不再詳述。同時,元人論詩也并非不分初盛中晚,方回就分,他在《瀛奎律髓》中說:“予選詩,以老杜為主。老杜同時人,皆盛唐之作,亦皆取之。中唐則大歷以后,元和以前,亦多取之。晚唐諸人,賈島開一別派,姚合繼之,沿而下,亦非無作者,亦不容不取之?!辈粌H分盛、中、晚唐,而且寓有明顯的褒貶之意。又說:“放翁詩出于曾茶山而不專用江西格,間出一二耳。有晚唐,有中唐,亦有盛唐?!痹诉@方面的論述,給人印象深刻的,是盛唐與晚唐對舉。盡管不同論者的詩學觀念不盡相同,對晚唐詩的褒貶也不同,但不少論者將晚唐與盛唐對舉。這種對舉,在宋代嚴羽的《滄浪詩話·詩辨》中已有,說:“論詩如論禪。漢魏晉與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大歷以還之詩,則小乘禪也,已落第二義矣。晩唐之詩,則聲聞、辟支果也。”其《詩體》部分“以時而論”,列舉唐代有唐初體、盛唐體、晚唐體。方回論詩,給人很突出的感覺就是盛、晚唐對舉,尊盛唐,批晚唐。如《學詩吟十首》其七:“宋詩孰第一,吾賞梅圣俞。綽有盛唐風,晩唐其劣諸!”《瀛奎律髓》中多有這種對舉,如卷十五陳子昂《晚次樂鄉(xiāng)縣》詩后批:“盛唐律詩體渾大,格高語壯。晚唐下細工夫,作小結(jié)裹,所以異也?!本硭氖畎住顿浬萃跏咕页肌吩姾笈骸笆⑻迫嗽姡瑲馄菑V大;晚唐人詩,工夫纖細?!本矶叹怼兜郎先朔坷厦贰吩姾笤u“四靈”:“名曰厭傍江西籬落,而盛唐一步不能少進。天下皆知四靈之為晚唐,而巨公亦或?qū)W之。”也有字面沒有出現(xiàn)對舉而實寓對比之意者,如《瀛奎律髓》卷一張祜《金山寺》詩后批:“大歷十才子以前,詩格壯麗悲感;元和以后,漸尚細潤,愈出愈新,而至晚唐?!边@類較多,不再列舉。

        其他人之論,如劉壎《水云村稿》的一段話,很值得注意:“小谿翁曰:昔在行都,訪白云趙宗丞參詩法,因問何以有盛唐、晚唐、江湖之分。趙公曰:此當以斤兩論?!笨梢娫谒卧H,論詩以晚唐與盛唐對舉,是很普遍的。到元后期,歐陽玄論詩也說:“六朝劣于漢魏,得其巧未得其拙也;晚唐愧于盛唐,亦得其巧未得其拙也。”元明之際的王祎《九靈山房集序》說:“三百篇而下,莫古于漢魏,莫盛于盛唐。齊梁、晚唐,有弗論矣?!痹谒磥?,晚唐比之盛唐,如齊梁比之漢魏。這類列舉,多推尊盛唐之論。

        也有特別關注中唐的,如袁桷,他關注的是中唐詩的變與承,如說:“詩至于中唐,變之始也?!睆娬{(diào)中唐之變?!袄钌屉[詩號為中唐警麗之作,其源出于杜拾遺。晚自以不及,故別為一體。玩其句律,未嘗不規(guī)規(guī)然近之也?!闭劺钌屉[對于杜甫的由承到變和變中之承。

        (二)杜甫與李賀在元代是特別引人注目的兩位詩人

        杜甫是元代詩學的一個獨特符號,其在元代詩壇的獨特地位,上文已經(jīng)涉及。元代詩法、詩格類著作直接以“杜”名者就有《杜律心解》《杜陵律詩五十一格》等,其他書中舉例也多用杜詩。元代文人雅集,取前人詩句分韻賦詩,也多取杜。據(jù)統(tǒng)計,玉山雅集分韻賦詩31 次,選用唐詩的有18 次,其中用杜詩13 次??烧f明元人對杜甫的推崇。

        元代詩論家多尊杜,但之所以尊杜卻各不相同。元初北方元好問尊杜,其《論詩三十首》有“少陵自有連城璧”之句。他之尊杜,與元末一部分人尊杜,是身處亂世,讀杜甫喪亂詩有感于心,進一步崇拜杜甫詩的成就。他們心中,有一個傷亂的杜甫。元好問有《杜詩學》一書,其書不傳,今存其自序《杜詩學引》,評杜詩云:“嘗謂子美之妙,釋氏所謂學至于無學者耳。今觀其詩,如元氣淋漓,隨物賦形;如三江五湖,合而為海,浩浩瀚瀚,無有涯涘;如祥光慶云,千變?nèi)f化,不可名狀。固學者之所以動心而駭目。及讀之熟,求之深,含咀之久,則九經(jīng)百氏,古人之精華,所以膏潤其筆端者,猶可仿佛其余韻也?!眲t又顯示,他對杜甫溶液九經(jīng)百氏,化入詩中而無跡,表示特別的佩服。元中期著名詩人虞集等也尊杜,明人楊士奇就說:“百年之前趙子昂、虞伯生、范德機諸公,皆擅近體,亦皆宗于杜。”傳說虞集有《杜律虞注》一書,后人考證為偽托,但明人楊士奇卻認為其書不偽,為之作序,贊賞說:“伯生學廣而才高,味杜之言,究杜之心,蓋得之深矣?!迸c元好問不同,虞集等人是把杜甫作為詩界權(quán)威形象來樹立,以此強化主流意識。與虞集等人尊杜以強化主流相反,楊維楨尊杜,是強調(diào)詩歌的多樣性,他說:“刪后求詩者尚家數(shù),家數(shù)之大,無止乎杜。宗杜者,要隨其人之資所得爾。……雖然,觀杜者不唯見其律,而有見其騷者焉。不唯見其騷,而有見其雅者焉。不唯見其騷與雅也,而有見其史者焉。此杜詩之全也?!币灿腥俗鸲?,是崇尚杜甫的人格,如趙文《詩人堂記》載:“云隱山人錢有常,學道而好吟,繪李、杜、蘇、黃像,置所居堂,又取唐宋詩佳句書于壁,而名其堂曰‘詩人堂’?!壁w文為作記,感慨于宋元易代的特殊時期,很多人以詩人自詡而無操守,“近世士無四六時文之可為,而為詩者益眾……而夷考其人,衣冠之不改化者鮮矣。其幸而未至改化,葛巾野服,蕭然處士之容,而不以之望塵于城東馬隊之間者,鮮矣”。他認為,這些寫詩者不足以稱為人:“今世詩多而人甚少”,李杜蘇黃是詩人榜樣,更是“人”即人格榜樣。

        當然,更多的還是把杜甫作為詩人尊崇,如劉壎《隱居通議》論少陵句法:

        或以豪壯,或以巨麗,或以雅健,或以活動,或以重大,或以涵蓄,或以富艷,皆可為萬世格范者。今人讀杜詩,見汪洋浩博,茫無津涯,隨群尊慕而已,莫知其所從也。因摘數(shù)十聯(lián),表而出之。其他殆不勝書,姑舉其概。善學者固可觸類舉隅矣。

        學者吳澄論杜,也是詩人眼光:

        杜為詩家冠冕,固亦以如此詩(按指杜甫《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而鳴于盛唐,況其集中如“黃四娘家花滿蹊”,如“南市津頭有船賣”,此類非一。蓋杜詩兼?zhèn)浔婓w,而學之者各得其一長。

        需要注意的是,宗唐與宗杜不同,甚至曾一度矛盾。宋元之際,“四靈”、江湖學唐(學晚唐),江西一派宗杜。當時方回等人提倡宗杜批江湖詩派,而“四靈”、江湖都號稱宗唐,“宗唐”與宗杜成為對立的概念。此外,宗杜與宗盛唐也不同。方回論詩,以為宋詩各派都從唐詩出,他推崇盛唐,宗法杜甫,但宗杜與宗盛唐異趣。宗盛唐形成了宋詩(梅堯臣等人)的盛唐風韻,宗杜形成了宋詩的“黃陳格高”(黃庭堅、陳師道等)。方回認為,這就是宋詩的兩個基本走向,他說:“宋人詩善學盛唐而或過之,當以梅圣俞為第一;善學老杜而才格特高,則當屬之山谷、后山、簡齋?!逼洹秾W詩吟十首》之七說得更明確:“宋詩孰第一?吾賞梅圣俞。綽有盛唐風,晩唐其劣諸?!S陳吟格高,此事分兩途?!边@樣的差異與矛盾,在入元后逐漸消失,言盛唐就包括杜甫,如劉壎《跋石洲詩卷》所言“李杜盛唐諸作”等。例子不再多舉。

        元人論詩幾乎都尊杜,但之所以尊杜,及所尊之杜卻并不相同。從這一個獨特視角,也可窺見元詩宗唐觀念之演變。

        李賀成為最受關注的詩人,恐怕只有在元代??梢赃@么說,只有能容得下楊維楨的時代,才可能容得下李賀。在整個元代,學李賀都是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鄧紹基先生說:“元代詩壇學李賀之風不斷,早期北方作家劉因開其端,還曾以人呼其‘劉昌谷’而自豪;由宋入元的南方作家吾邱衍也有這種傾向。到了元末,楊維楨和他的‘鐵崖派’,還有一批浙東詩人如陳樵、項诇和李序等,掀起一股‘賀體’旋風,明代胡應麟說:‘元末諸人,競學長吉?!ā对娝挕罚绻f文學史上有‘李賀時代’,那并不在中唐而在元末?!编囅壬母爬ú灰欢ㄍ耆珳蚀_,但大致如此。

        元前期北方兩位重要詩人郝經(jīng)、劉因都受李賀影響。郝經(jīng)在學唐問題上有明顯的矛盾,他理論上曾明確批晚唐,其《與撖彥舉論詩書》說:“近世又盡為辭勝之詩,莫不惜李賀之奇,喜盧仝之怪,賞杜牧之警,趨元稹之艷?!钡驮谕黄恼轮校麣v數(shù)各種風格,而這些風格都是他贊賞的:

        有沉郁頓挫之體,有清新警策之神,有震撼縱恣之力,有噴薄雄猛之氣,有高壯廣厚之格,有葉比調(diào)適之律,有雕鎪織組之才,有縱入橫出之變,有幽麗靜深之姿,有紆余曲折之態(tài)……

        這些風格,多有近李賀者。他又有《長歌哀李長吉》詩,感嘆“人間不復見奇才”。劉因《述學》一篇,理論上也批晚唐,以為:“效晚唐之萎靡,學溫、李之尖新,擬盧仝之怪誕,非所以為詩也?!钡渥宰魃钍芾钯R影響,詩風有時奇崛而雄健,瑰麗險怪,馳騁想象,或大氣磅礴。如《登鎮(zhèn)州隆興寺閣》:“太行鱗甲搖晴空,層樓一夕蟠白虹。天光日色驚改觀,少微今在青云中。初疑平地立梯磴,清風西北天門通。又疑三山浮海至,載我欲去扶桑東。雯華寶樹忽開眼,拍肩愛此金仙翁?!鳖H有李賀之風。

        元后期楊維楨以其古樂府辭震耀詩壇,由于他效法李賀,詩壇也就流行李賀之風。他有《鴻門會》一詩,為其得意之作,他的學生吳復說他“酒酣時常自歌是詩,此詩本用賀體而氣則過之”。他自己也說過:“故襲賀者貴襲勢,不襲其詞也。襲勢者,雖蹴賀可也;襲詞者,其去賀日遠矣?!?/p>

        元代滅亡,再也不會有“李賀時代”。此后或有給予李賀高度評價的,如竟陵派鐘惺等,但李賀再也不會形成元代那樣的影響。

        (三)古體宗漢魏近體宗唐之論貫穿元代始終,但各家主張不同

        由宋入元的仇遠有近體主唐、古體主《選》(即漢魏晉古詩)之論,鄧紹基先生將戴表元的相關詩論概括為“宗唐得古”,認為“宗唐得古”是元詩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元詩發(fā)展的歷史,就是宗唐風氣形成和衍變的歷史。從文字表述說,近體主唐、古體宗漢魏的說法貫穿元代始終。但在相同的文字表述后,隱藏了各自不同的詩學主張。元初情況已如仇遠所言,是延續(xù)宋末“四靈”詩風。到元中期,歐陽玄描述其情況說:“我元延祐以來,彌文日盛。京師諸名公,咸宗魏晉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趨于雅正,詩丕變而近于古?!庇腥さ氖牵创苏f,延祐時期宗魏晉唐,糾正了宋末宗魏晉唐的“季世之弊,而趨于雅正”。“元詩四大家”的平易正大詩風也是宗魏晉唐,歐陽玄評揭傒斯:“公與清江范梈德機、浦城楊載仲弘繼至,翰墨往復,更為倡酬。公文章在諸賢中,正大簡潔,體制嚴整。作詩長于古樂府《選》體,律詩長句,偉然有盛唐風?!痹?,奇艷險怪、被明人斥為“文妖”的楊維楨也主魏晉唐,他說:“我朝詩人往往造盛唐之《選》,不極乎晉魏漢楚不止也?!庇菁牡茏?、元末趙汸評他人詩作,言其“遠師漢魏,近宗盛唐,視他作,以為格卑不足法也”。這里明確說魏晉盛唐詩以外的“格卑不足法”,如此說,在他看來,魏晉唐詩因“格高”而可法。同一口號,實際取法竟有如此多的差異。

        (四)兩個值得重視的唐詩學概念——盛唐氣象與唐風

        其一,盛唐氣象?,F(xiàn)在講唐詩以及唐代其他藝術(shù),“盛唐氣象”是一個用得很普遍的概念。這一概念,因林庚先生的解讀而影響更大。從詩學史角度進行探討的,有王運熙先生《說盛唐氣象》,今天講“盛唐氣象”概念的出處與發(fā)展,一般用王云熙先生之說。王先生考察“盛唐氣象”,是從嚴羽論唐宋詩“氣象”不同開始的,之后便說到明人。但嚴羽有“盛唐人氣象”之說,并未形成“盛唐氣象”這一概念,王先生是由嚴羽“唐人與本朝人詩,未論工拙,直是氣象不同”一語加以解說。其實,“盛唐氣象”出自元人,元人用“盛唐氣象”評詩,如胡炳文《與滕山癯》:“胸有五車,眼空四海。清音揮麈,猶余西晉之風流;健句驚人,何啻盛唐之氣象。”“唐詩氣象”是“健”,區(qū)別于“西晉風流”的“清音”。元末王祎《張仲簡詩序》也以盛唐氣象評詩:“仲簡之詩,所謂溫麗靖深而類乎韋柳者也。后之人讀其詩,非惟知其人,雖論其世可也。仲簡之鄉(xiāng)先生文昌于公謂為有盛唐氣象,嗟乎!公之言豈欺我哉?”當然,這里有一個矛盾:在王祎看來,張仲簡詩“溫麗靖深而類乎韋柳”,屬中唐氣象,但“鄉(xiāng)先生文昌于公謂為有盛唐氣象”。我們無法了解他所謂“盛唐氣象”的具體含義。

        元代以氣象論詩者很多,但沒有詳解盛唐氣象的,我們可以參考宋人涉及“晚唐氣象”的一段話,大致理解元人心目中的盛唐氣象。宋何汶《竹莊詩話》引《雪浪齋日記》云:

        為詩欲詞格清美,當看鮑照、謝靈運;欲渾成而有正始以來風氣,當看淵明;欲清深閑淡,當看韋蘇州、柳子厚、孟浩然、王摩詰、賈長江;欲氣格豪逸,當看退之、李白;欲法度備足,當看杜子美;欲知詩之源流,當看三百篇及楚詞漢魏等詩?!鑷L與能詩者論:書止于晉而詩止于唐。蓋唐自大歷以來,詩人無不可觀者,特晚唐氣象衰薾耳。

        元人對不同時代詩之氣象的理解,應該受宋人影響。

        其二,唐風。“唐風”的概念宋代已有,元初方回也曾使用。但真正引起人們注意,是由戴表元的闡發(fā)。戴表元之所謂“唐風”,非某一唐人或某一時期唐人詩的風貌,而是對唐詩整體風格、風貌的概括。他說:“始時汴梁諸公言詩,絕無唐風,其博贍者謂之義山,豁達者謂之樂天而已矣?!笨梢娝^唐風不指具體某位詩人、某一風格,而是泛取各家溶液而成的整體時代風貌,大致類似于我們今天所使用的“唐音”。他用釀蜜作比,其《蜜喻贈李元忠秀才》云:

        釀詩如釀蜜,釀詩法如釀蜜法。山蜂窮日之力,營營村廛藪澤間,雜采眾草木之芳腴,若惟恐一失,然必使酸咸甘苦之味無可定名,而后成蜜。若偏主一卉,人得咀嚼其所從來,則不為蜜矣。

        戴表元所編唐詩選本《唐詩含弘》,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之“唐風”觀念?!昂搿币辉~,見于《易·坤》彖辭:“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笨追f達疏:“包含宏厚,光著盛大,故品類之物皆得亨通?!彼浴鞍旰瘛钡男男匮劢?,涵容唐詩各家各派,以見唐詩之盛大。書的自序,表達了他對唐詩的認識:

        世之評詩者曰“初日芙蓉”,又曰“彈丸脫手”。是則詩之為義,如丈人之承蜩,庖丁之解牛,工倕之斫輪,出乎自然以寫其情性。若用意谿刻,遣調(diào)嚴險,想其胸中若有不能遽吐之物,則病于生澀;想其筆下若有不能遽達之旨,則傷于鍛煉,均無取焉。中乎道者,其惟唐賢乎?唐諸名家之詩,養(yǎng)之淵然,按之沖然,婉縟而不流于綺靡,直往而不流于血氣。不淺不深,非顯非晦,登峰造極,有非人可得而及者。

        這是他心目中的唐詩,也是他心目中的唐風。

        元詩宗唐觀念有一個演進的過程,其中有不少我們需要了解但以往缺乏了解的東西。元人的唐詩觀念中有不少有價值的東西,也是我們應該了解的。沒有對元代唐詩學的真正了解,中國詩學史的一些概念,唐詩學發(fā)展的線索,就理不清。

        猜你喜歡
        李賀唐人唐詩
        唐人路上 花瓣飄香
        華人時刊(2022年9期)2022-09-06 01:02:20
        李賀嘔心瀝血譜華章
        唐詩寫柳之妙
        中華詩詞(2020年5期)2020-12-14 07:44:50
        鬼才李賀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44
        春夜講唐詩記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30
        唐詩里的日與月之爭
        文苑(2020年5期)2020-06-16 03:18:32
        中國唐人御工坊 中國唐人琴苑
        對聯(lián)(2019年11期)2019-05-19 05:04:24
        李賀的詩不合邏輯?(上)
        從日藏《唐人相撲》裝束看清代中國戲曲的在日傳演
        戲曲研究(2018年4期)2018-05-20 09:38:28
        唐詩賞讀
        国产成人午夜无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av一二三四又爽又色又色| 综合激情五月三开心五月| 国产成人a级毛片|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 亚洲色欲Aⅴ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日本精品一二三四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青草天美 |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 免费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v| 成l人在线观看线路1| 伊人网综合| 色妞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版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生大片免费观看性|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苍井空| 一本久久伊人热热精品中文| 国产毛片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内射最近更新| 国产免费专区|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蜜潮 | 亚洲人成网站77777在线观看 | 婷婷综合另类小说色区|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 国产免费成人自拍视频|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粉嫩少妇内射浓精videos| 女同性恋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v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91华人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资源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无码视频在线网站|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看| 男人的av天堂狠狠操| 亚洲综合一区中文字幕| 精品人妻va出轨中文字幕| 亚洲九九九| 被灌醉的日本人妻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