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偉大的事件都將為時間增添光芒,某個時間亦因偉大的事件而將變得熠熠生輝。當我們回望七十年前,1949年10月1日,這個歷史時間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其意義是重大的,是偉大的,“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從此中華大地“換了人間”,綿延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長卷掀開了新的篇章。
新中國誕生,一切都是新的。毛澤東主席曾作過一個形象的譬喻:“一張白紙沒有負擔,能寫出最新最美的文字,畫出最新最美的圖畫?!闭巍⒔?jīng)濟、軍事、外交等領域自不必論,文化藝術領域更是如此。
“最新最美”是極高的要求,如何描畫,并非易事。
以藝術而論,中國學者所面對的,既有數(shù)千年之久的音樂、美術、戲曲等傳統(tǒng)藝術形式,又有“西學東漸”以來所引入的西方繪畫、戲劇、舞蹈、攝影、電影等新興藝術樣態(tài)。前者雖為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代表,但是缺乏系統(tǒng)的整理和理論化的研究,同時也有待于推陳出新,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后者雖然歷史有限,卻擁有廣泛受眾,更適應現(xiàn)代生活,亟需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之下,洋為中用,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
“皇皇者華,于彼原隰”,一大批學者勇?lián)姑?。本刊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專題——“他們是共和國藝術學科奠基人”,將推出中國藝術研究院十位著名學者——楊蔭瀏、吳曉邦、王朝聞、張庚、郭漢城、葛一虹、陸梅林、馮其庸、李少白、朱憲民,他們是老一代學者的杰出代表。他們所從事的專業(yè)領域雖有不同,卻在諸多方面表現(xiàn)出相當?shù)囊恢滦浴?/p>
他們大多成長于新中國成立以前,深具愛國主義情操,經(jīng)受了革命與戰(zhàn)火的洗禮,較早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并將之作為指導思想,貫穿于此后的學術研究之中。他們學識淵博,兼通中西,畢生致力于民族化的藝術理論的開掘和研究,成就斐然,是舉世公認的名家大師。他們堅守中國立場,耐得清苦寂寞,爬梳史料,深入田野,搜集、整理、???、編撰了大量藝術基礎文獻。他們在研究方法上不拘格套,開拓創(chuàng)新,基于扎實史料,注重實地調(diào)查,堅持論從史出,卓然自成一派,學界名之曰“前海學派”。他們立足中國傳統(tǒng)和中國經(jīng)驗,開辟草莽,苦心營構,開創(chuàng)了中國戲曲學、民族音樂學、中國舞蹈學、中國電影學等諸多新學科,將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美術學、中國戲劇學和紅學等學科發(fā)揚光大,為中國藝術學的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建設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重要指示?!叭篌w系”建設,為時代所急需,任重而道遠。
“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蔽覀円恢痹谂?。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近七十年的發(fā)展歷程中,一代代學人,沉潛學問,聚沙成塔,使得中國藝術學從無到有,發(fā)展壯大。以十位名家為代表的前輩學者,其道德學問,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我們將沿著前輩開創(chuàng)的道路,博學、慎思、明辨、篤行,士以弘道,銳意進取,力爭在新時代有更大的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