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祥伍
6月13日,以“智能綠色引領未來交通”為主題的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在北京舉辦。會議期間,集中發(fā)布中國及世界交通運輸發(fā)展報告等研究成果。其中,一套被固定在一輛后斗傾斜的卡車上,好像隨時要倒下來的家具,吸引了眾人的目光。一個交通運輸大會,怎么會有家具出現(xiàn)其中呢?
邂逅“共享單車”
翁昕煜是一名85后,讀初中開始就迷上了藝術設計,成為一名設計師是他夢寐以求的理想。但陰差陽錯的是,他大學讀的卻是德語專業(yè),跟設計根本不搭界。盡管如此,翁昕煜仍然沒有放棄夢想,大學期間自學了一些三維建模的知識。
就在翁昕煜以為與設計無緣之時,機會卻不期而至。上大三時,他有機會到德國做交換生,翁昕煜毫不猶豫申請了包豪斯大學的產(chǎn)品設計專業(yè)。
從包豪斯大學畢業(yè)后,翁昕煜選擇去了柏林發(fā)展。2015年3月,他和女友陶海悅一道創(chuàng)立了YUUE設計工作室,服務內(nèi)容包括產(chǎn)品設計、互動設計、家具家居、品牌視覺設計方面。之后,他們的產(chǎn)品受邀參加科隆家具展,法蘭克福消費品展,設計上海,倫敦五月設計展,被德國權威雜志《 安邸 》評為“德國TOP50設計師”。
2018年3月,翁昕煜回北京聯(lián)系業(yè)務。在一條寬闊的公路邊,看到三分之二的面積被五顏六色的共享單車占滿,行人必須在單車迷宮中曲折穿行才能前行。翁昕煜覺得特別別扭,共享單車本來是為了方便人們出行才出現(xiàn),可是現(xiàn)在卻成了影響交通的“障礙”。
翁昕煜知道,由于自行車遇到了發(fā)展瓶頸期,大量的剩余車輛一夜之間成了廢品,不禁令人唏噓。目睹“共享單車”的不幸遭遇之后,翁昕煜回到柏林工作室,他腦海里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想法,總覺得需要干點什么,讓廢棄的共享單車變廢為寶,重獲新生。
翁昕煜將自己的想法跟工作室的同事們說了,大家都認為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一致同意立項“改造共享單車”。
改造“共享單車”
YUUE工作室有設計家具的經(jīng)驗,因而翁昕煜決定將共享單車改造為家具。改造成什么樣的家具?翁昕煜拍了很多品牌自行車的照片,與團隊成員們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最后形成改造為桌子、書架、燈具的初步方案。
設想有了,翁昕煜卻面臨著一個非?,F(xiàn)實的問題:工作室沒有資金,怎么辦?找贊助吧,改造共享單車這樣一個純公益的項目,沒有人會愿意買單。想來想去,翁昕煜想到自己有一個朋友在摩拜工作,打算去碰碰運氣。
為確保成功,翁昕煜對設計方案進行反復斟酌后,帶著團隊成員前往上海摩拜單車的設計部。盡管做了充分準備,但走進摩拜大樓那一刻,翁昕煜的心里不免有些緊張。
令人欣慰的是,摩拜方面非常認同翁昕煜的“改造”思路,翁昕煜心里的一塊石頭終于落了地。
面對一屋子的自行車和部件,翁昕煜有了更切合實際的想法,他認為改造的重點,是如何把部件本身的特性美感,運用在實用美觀的日用品上,而不是刻意地去改造它們。于是,他推翻了原來的方案,當天晚上在酒店里把新方案畫好:落地燈、茶幾、燭臺、桌面整理容器。
方案確定,改造開始。自行車前叉是用來固定輪胎的,他們往地上延伸出三條腿,把LED燈固定在前叉中間,再卡上一個白色圓盤,就成了一盞落地燈。同樣是前叉,這一次,他們把連接車輪的尖端砍掉,在底部焊接一個底座,一柄燭臺完成。
接下來,是單車的左右兩個車把。因為兩個車把是一體成型的,就將四組車把并攏,在中間部位焊接,形成一個穩(wěn)定的支架,上面擺上一塊玻璃,一張小巧的茶幾出現(xiàn)在眼前。然后,把前叉里面的加固肋抽了出來,稍稍加工,就成為桌面整理容器。
細小的部件都充分利用改造完成,整輛車最大的部件車架怎么辦?如果不加以利用,這么大的一塊材料著實可惜。但用來做什么好?大家一時拿不定主意。
有一天,翁昕煜又習慣地來到工作室,他舉起車架,仔細地端詳它的曲線,突然靈機一動:如果把它做成一張?zhí)梢危煨蛻摲浅J孢m。
按照翁昕煜的設想,大家先用鋼管將兩個車架焊接在一起,再打造一個結(jié)實的支撐結(jié)構(gòu),最后再包一張椅面,一張?zhí)梢尉妥龀闪恕?/p>
設計圖固然好,如果實際產(chǎn)品不適用,一切都是白搭。為此,翁昕煜立即找到一家金屬產(chǎn)品工廠進行加工打樣。經(jīng)過打制過程中不斷修正,樣品終于出爐。
焊點剛一冷卻,翁昕煜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那個觸感近乎完美”。后來又拿去進行角度測試,車架改造成躺椅的弧線也恰好符合人體工程學。
這樣,一輛共享單車改造成家具全部完成。共享單車變成了落地燈、茶幾、燭臺、桌面整理容器、躺椅五件家具。而整套家具的改造成本,大致與一臺共享單車的價格相當。
推廣“共享單車”
共享單車改造完成,如何才能將蘊含其中的資源回收有效利用的理念展示給世人?工作室有人提出:去參加一年一度的米蘭國際家具展。
這大膽的想法讓大家吃驚。米蘭國際家具展,是世界性的家具家居設計展會,更是全世界家具、配飾、燈具流行的風向標,參展的都是著名大牌家具企業(yè)。不僅昂貴的展位費難以承擔,而且對于年輕稚嫩的YUUE工作室而言,顯然是奢望。
不過,既然想法提了出來,翁昕煜覺得有必要一搏。最終經(jīng)過討論,決定另辟蹊徑,選擇“游擊展”。即通過自己組建的展臺,一個個自行組織的展覽體在城市里“流動”展覽。
“即使是游擊展,至少不能阻礙交通,所以至少得有個停車位?!蔽剃快险f。
“停車位?那就找臺車啊!”工作室的一位德國小伙子提議。大家一聽,覺得這主意不錯,并提議由他負責租車。
在租車網(wǎng)上,德國小伙發(fā)現(xiàn)一輛翻斗車,整個車廂后部都可以側(cè)抬起來。翁昕煜看了以后,來了靈感,他準備把家具放在斜面上?!斑@跟處理垃圾的卡車很像,可以用它表現(xiàn)‘傾倒的概念,但翻斗車里傾倒而出的不是城市垃圾,而是環(huán)境友好的舊物改造?!毕氲竭@個場景與他們舊物改造近乎天然的巧合,翁昕煜十分興奮。
一切準備就緒,翁昕煜帶著全體成員在距米蘭家具展開幕的前兩天出發(fā)了。他們一路上開著卡車,從德國北部平原穿越南部山區(qū),翻越阿爾卑斯山到達意大利北部平原米蘭,行程將近20個小時。
參展并不順利,米蘭的街道窄、行人多,很難找到既能停車,視野又好的地點。家具展持續(xù)6天,他們一共換了3個地方。特別是展覽進行到第5天的時候,他們找了很多地方,一直找不到停車位。一行人只得挨家挨戶地詢問沿街商鋪,能否租借給他們一個街邊車位。結(jié)果,找了很長時間,仍然一無所獲。
就在大家快要絕望之時,有一個設計酒店對他們的項目很感興趣,老板覺得很有意義,答應把酒店門口的停車位提供給他們。特別利好的是,這家酒店位于人來人往的設計區(qū)入口處。傾斜的翻斗車廂里,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來的家具,立即吸引許多米蘭人駐足觀望。而站在一旁的團隊成員,不厭其煩地給人們講述項目背后的故事,全新的資源回收方式贏得現(xiàn)場觀眾的贊同。
“改造共享單車”項目為資源回收提供了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新思路,引發(fā)人們的高度關注和贊譽,也引起了一些商家的興趣,并開始與翁昕煜對接合作。參加完北京世界交通運輸大會展覽后,接下來他們還將在北京山水美術館、北京設計周和751設計品牌商店等地設展。翁昕煜說希望通過展覽喚起人們關注、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讓更多的創(chuàng)意成為資源回收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