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應國
隨著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逐步深入,它向我們廣大初中英語教師提出了挑戰(zhàn),同時也使我們感到任重而道遠。作為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必須改變教學思想觀念,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因此,筆者認為新課程改革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與自主學習英語的能力。
一、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學習動機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習效果的好壞。一般說來,培養(yǎng)興趣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主體本身的條件,如知識和技能的基礎等;二是客觀刺激物的條件,即以何種方式教授什么內(nèi)容。這里要談的就是第二個因素,即在具體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筆者在初一字母教學時,把字母教學與音標教學同步進行。在進行字母教學時,采用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方法。讓學生多聽錄音,多讀多練,讓26個學生分成一組,每個學生代表一個字母,按不同的順序進行排列、組合,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又便于在具有真實意義的語境中進行語音訓練,寓教于樂,為音標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由于英語是拼音文字,可利用漢語拼音的正遷移作用,把握學生求知欲和興趣,試拼試讀單詞,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到正軌上來。精心設計練習,先易后難,先音后形,音形結合、音不離詞,音標與拼音教學相結合,并注意及時反饋信息,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又如在教學初三英語“So do I.”和“So I do.”結構中,只用順口溜概括其用法,即“so后主謂沒倒裝,主語‘的確要相同。So后主謂如倒裝,主語‘也就不相同。”接著做一些口筆頭練習,學生便可一目了然。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
英語是一門交際語言。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學大綱指出:“英語教學必須增加語言實踐量,使學生獲得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掌握為實際交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由此可見,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的有限時間,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非常必要;加強語言信息的刺激,引發(fā)學生表達思想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敢說、愿說、會說英語,達到正確使用英語的能力。
1.充分利用上課后的3~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輪流作值日報告
可分階段采用匯報式、答辯式、對話式等形式,內(nèi)容可讓學生自編、自選或來自課本,有時老師也為他們提供一些素材,讓學生將所學的語言知識運用于實踐之中,起著溫習舊知識、呈現(xiàn)新材料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和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綜合素質能力。比如,表演式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同學們可以通過對話式表演將我們要上的課的部分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
2.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練習
《GO FOR IT English》的編排注重“課堂教學交際化”和“培養(yǎng)使用英語的能力”,可利用教材內(nèi)容進行角色扮演(role play)、分組活動(group work)、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teaching)、復述課文等等。通過交際訓練縮短了學生運用英語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使他們產(chǎn)生了強烈的用英語表達的愿望。
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外,我們還組織了英語興趣小組和英語角等活動來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
三、培養(yǎng)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學習習慣,是指一個人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自然而然地按照某種形式進行學習的特殊傾向。著名教育家葉圣陶曾說:“凡是好的態(tài)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一輩子受用不完?!彼€認為,教育歸根到底就是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根據(jù)英語學科實踐性較強這一特點,在指導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借助工具書、參考資料進行學習的習慣,引導學生善于質疑、善于思考、運用各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的習慣;消除學生惰性心理,勇于實踐。
1.培養(yǎng)學生自覺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作為學習新知識的基礎,是課堂學習前的“自學過程”,也是自學能力培養(yǎng)的必要環(huán)節(jié),亦稱“超前學習”。實踐中,可以通過制定合理的預習制度和設計科學的預習內(nèi)容來實現(xiàn)。(1)制定合理的預習制度,不上沒有預習的課。我要求學生每學一則對話或閱讀文章前必須預習,并形成課前檢查的制度,使學生都養(yǎng)成預習的好習慣。(2)布置科學的預習提綱或設計科學的預習內(nèi)容,預習提綱和內(nèi)容的設計應緊扣閱讀材料的難度,結合學生的認知實際。
2.培養(yǎng)學生學會探究
探究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等自學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要真正理解掌握知識,就必須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首先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入手,激勵學生勇于實踐和探究;其次在探究方法上加以指導,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用已掌握的有關知識、方法、技巧來解決遇到的新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外自學的習慣
根據(jù)教育部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的內(nèi)容規(guī)定,初中學生到畢業(yè)時要求達到5級英語水平,學會使用1500~1600個英語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除教材外,課外閱讀量應累計達到15萬詞以上。因此初中英語教學不能只局限在課本中,要鼓勵學生多閱讀英語報刊、英語課外書,擴大知識面,加強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達到教師“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總之,要提高初中英語教學效率,我們每個初中英語教學工作者都必須深刻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創(chuàng)新,研究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