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佳儀
年幼時爸爸帶我看李叔同印冢,他指著印冢題字下幾塊稍黑的石塊說,“李叔同把他那幾方珍貴的印章封在石頭里面,然后就一身輕松出家當了和尚?!?/p>
既然他的印章都很昂貴,那為什么要封起來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來讀到了尼采的一段文字:青年時期要像駱駝一樣拼搏進取,經(jīng)受各種困難考驗,忍辱負重;慢慢成熟起來后就要練就獅子般的氣魄和膽識;人到老年,則應(yīng)該返璞歸真,回歸嬰兒般的與世無爭。用它來解釋長存心間的疑問,再合適不過了!
弘一法師李叔同印冢中封存的,哪里僅僅是那幾塊印章?他放下的實則是紛擾塵世的功名利祿,這是一個精神境界升華的過程,是進入到了自己人生的嬰兒階段。而嬰兒階段,在我看來是最值得品味與贊賞的。也許有人會問,淺顯天真、索然無味的嬰兒階段,無非就是安于現(xiàn)狀,哪有獅子的拼搏輝煌振奮人心?在我看來,獅子階段固然看上去熱血沸騰、輝煌榮耀,但可能會有過分狂熱導致的盲目和目標偏移;嬰兒階段看上去平凡淺顯,但其中所蘊含的淡定自持,往往可以讓人冷靜而堅韌,回歸本心。
當然,贊賞嬰兒階段,并不意味著駱駝階段和獅子階段就是不可取、不耐品的。相反,正是有了駱駝階段的積淀和獅子階段的氣魄,嬰兒階段才得以順勢而來。精神思想的蛻變是自然有序而又呈遞進關(guān)系的。沒有負重堅毅、積淀砥礪的過程,就不會有豪情壯志,也就難以登上擔當創(chuàng)造的頂峰;而沒有經(jīng)歷過果敢的拼搏、輝煌的綻放,又怎能累積人生的閱歷,增加生命的厚度,從而回歸遠離紅塵、看清事物本質(zhì)的平凡天真呢?由此可見,處變不驚、悠然自足的精神境界,實際上是最難以達到、最值得尊崇的。
而能到達嬰兒境界的人,無不是經(jīng)歷過起起落落而仍能自安的大家,是各行各界中被追崇景仰的標桿式人物。就拿李叔同先生來說,從出入戲園、參與革命事業(yè)起步,到東渡日本,排演《茶花女》取得極大反響,再到回國后教書育人,最后毅然選擇剃發(fā)苦修,以赤子之心追求佛法真理。李叔同傳奇的一生中,最為人稱道的階段正是淡泊生活、自足自律的修行生活,也就是以那種嬰兒般的態(tài)度來處世。
那么,如何才能到達“嬰兒階段”的精神境界呢?精神境界的升華是需要時間打磨、需要人生積淀的,若是期望一口吃成一個胖子,無異于“揠苗助長”。作為年輕人,雖然無法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是不斷拓寬視野、積累經(jīng)驗,朝著淡定自如的精神境界努力未嘗不可。在我們探索淡泊自如的處事方法的過程中,一切該來的,總會來。
“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碑吘沟吹谋澈螅傆猩羁?,總會飄香……
點評
這是一篇內(nèi)容厚重、見識不俗的議論性隨筆??忌侠硪氩牧希‘斠?,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充分注意到了文題中的一個“更”字,贊賞“嬰兒階段”,但絕不隨意貶低另外兩個人生階段,而是深入發(fā)掘三種人生境界之間的緊密關(guān)聯(lián)。隨后精要地道出李叔同的“人生發(fā)展軌跡”,頗見遣詞用字方面的匠心。結(jié)尾段言簡意賅,又不乏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