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對“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的法理分析
        ——以2014-2018年典型案例為樣本

        2019-11-09 01:38:36程朝陽高鑫
        山東警察學院學報 2019年5期
        關鍵詞:親屬男方量刑

        程朝陽,高鑫

        (煙臺大學法學院 ,山東 煙臺 264005)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女性的地位日漸提高。然而,男性對女性的家庭暴力現(xiàn)象,并沒有因為婦女整體地位的改善而減少,至今,仍然有一部分婦女生活在家庭暴力的陰影之中??梢哉f,家庭暴力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我國也不例外。據(jù)我國婦聯(lián)權益部門統(tǒng)計,2013年在我國2.67億個家庭當中,約有8000萬個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力行為,施暴者多為男性,以致家庭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某些女性報復犯罪的誘因。[1]調查顯示,部分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在無法有效獲得救濟的情況下,最終做出了殺夫的極端選擇。

        一、對“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的類型化分析

        我們以關鍵詞“家庭暴力”、“故意殺人”等為關鍵字在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上進行檢索,并對所得結果進行篩選后發(fā)現(xiàn),自2014年至2018年,因家庭暴力引發(fā)的已決刑事案件(包括故意殺人、故意傷害類案件)(1)為避免樣本數(shù)據(jù)的重復,我們同時以“家庭暴力”、“刑事案由”、“一審判決”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并就所得結果作為分析基礎。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http://wenshu.court.gov.cn/,最后訪問時間:2019年6月16日。每年為140件左右,因家庭暴力將施暴丈夫殺死的案件(2)同樣,我們同時以“家庭暴力”、“故意殺人”、“從輕”(包括未遂的情況)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將所得數(shù)據(jù)作為本文分析的基礎。數(shù)據(jù)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wǎng)”,http://wenshu.court.gov.cn/,最后訪問時間:2019年6月16日。每年為20件左右。從數(shù)量上看,兩者均呈漸進性上升趨勢,在2017年達到最高值,至2018年開始有所回落(具體數(shù)據(jù)見圖1)。

        圖1

        (一)主體多為受教育程度低、經(jīng)濟收入不高的農村婦女

        從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案件中的殺夫婦女,有近一半的人為小學文化,僅有少部分人最高學歷為高中,整體受教育程度較低。由于文化教育程度和眼界的局限,她們的思想深受農村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男尊女卑”思想的長期浸淫下,有的在遭受家庭暴力后甚至陷入更深的自卑中,不愿意離婚。從經(jīng)濟水平看,90%的犯罪婦女為農民、進城務工人員或家庭主婦,經(jīng)濟獨立程度不高,不敢離婚。因此,這類經(jīng)濟收入不高、受教育程度較低的農村婦女,儼然成了選擇極端方式擺脫家庭暴力的主要群體(具體數(shù)據(jù)見圖2)。

        圖2

        (二)多數(shù)受虐婦女事前采取過合法救濟途徑

        部分受虐婦女在做出殺夫行為之前,曾尋求過外界的幫助。她們往往向派出所、民政部門、村/居委會甚至法院尋求幫助,希望有關社會組織或相關部門能夠制止丈夫的暴力行為。但是,家庭暴力一般發(fā)生在家庭內部,具有很強的封閉性、隱秘性,使得上述社會組織或公權力部門并不能及時制止男方的暴力行為。我們發(fā)現(xiàn),受虐婦女事前曾向相關部門求助過(包括起訴離婚)和事前未向相關部門求助過在數(shù)量上各占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一的案件,僅從法院判決書上難以看出受虐婦女是否事前采取過相關救濟措施。她們或許采取過私下的救濟手段但沒有相關的記錄,又或許法院、檢察院對這一情節(jié)并不在意,因此沒有將它反映到法律文書上(具體數(shù)據(jù)見圖3)。

        圖3

        (三)多因家庭暴力引發(fā)

        1.“受虐婦女殺夫”案件的多發(fā)存在歷史文化原因

        在傳統(tǒng)中國社會中,婦女的地位普遍較低,以致婦女遭受家庭暴力很難為社會所重視。出于對禮法綱常的維護,中國古代的律法對女性也較為苛刻。即使是在丈夫無理毆打妻子、婦女抵拒誤傷丈夫的情形中,婦女大多也會被判處死刑。在傳統(tǒng)社會,官府一般根據(jù)尊卑相犯的基本原則來處理夫妻相毆的案件,即一方面,對夫毆妻采減刑主義,比如唐、宋法律規(guī)定“毆傷者減凡人二等”;另一方面,對妻毆夫則采加重主義,法律規(guī)定“但毆即成立毆罪,不問有傷無傷”。[2]《大清例律》甚至規(guī)定,丈夫毆打妻子,只要未達到折傷的程度,便不負任何法律上的責任。妻子若想因此和丈夫離婚,必須達到折傷以上方可,而且妻子的單方離婚意愿不能構成離婚的充分條件,還需征得男方的同意。[3]受夫為妻綱的傳統(tǒng)影響,社會上多將“夫懲毆妻”視為維護家庭秩序的一種必要手段,一般不加干涉。雖然,當今法律早已規(guī)定現(xiàn)代社會男女平等,但這種“夫為妻綱”的傳統(tǒng)思想,在我國某些農村甚至城鎮(zhèn)地區(qū)仍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

        2.社會環(huán)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家庭暴力“合法化”

        我國家暴事件頻發(fā),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社會各方面將家庭暴力性質共同模糊化的結果。將家庭暴力性質模糊化的最終目的,往往在于維護內部家庭關系,認為家庭暴力屬于家庭內部矛盾糾紛,外人不便干涉,以至于大多數(shù)婦女因遭受家庭暴力而向社會有關部門尋求幫助時,會被從有利于子女成長方面建議忍讓。中國大多數(shù)民眾都認同這一觀點,因此常常將夫妻雙方偶爾鬧矛盾爭吵甚至小打小鬧的情形,與丈夫長期單方面針對妻子實施的暴力行為相混淆。長此以往,家庭暴力的“非法性”漸漸被模糊成了“常見性”乃至“合法性”。

        3.事前采取的合法救濟途徑無效

        2015年3月, “四機關”(3)201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fā)《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的通知。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的意見》,以加強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刑事司法保護。同年12月,又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專門就家庭暴力的處置和預防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據(jù)此,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申請人身保護令。然而,盡管在法律規(guī)范上我國針對家庭暴力提供了一系列的救濟途徑,但在實踐中,這些救濟途徑的實際效果卻非常有限。

        大部分婦女在遭受家庭暴力之后,會下意識地尋求社會組織或國家公權力機關的幫助,如向當?shù)嘏沙鏊鶊蟀?,或者向當?shù)貗D聯(lián)、民政部門、當?shù)卮?居委會、工會等機構求助,甚至當人身遭受到家庭暴力的緊迫危險時,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但是,由于現(xiàn)實的各種原因,上述組織或部門常常將所反映的情況看作是一般的家庭糾紛,僅做調解處理,人身保護令的保護作用十分有限,以致一些婦女不得不選擇向法院訴請離婚。然而,法院容易將家庭暴力案件等同于一般的家庭糾紛案件,因此對受害婦女的請求,一般也會像對待一般家庭糾紛案件那樣先行調解。但是,調解所預設的前提是,雙方對沖突的發(fā)生都有責任。然而,在無過錯的情形下,受虐婦女不可能對自己遭受家庭暴力負有責任。此外,調解要求雙方當事人各讓一步,都放棄一部分權益,而受虐婦女受侵害的是其基本的人身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可以放棄的權利。也就是說,家庭暴力本身的不可調解性,決定了法院調解在實踐中不能取得應有的效果。甚至,在實踐中,法院的調解反而因符合施暴者的意愿而使得施暴人容易“從自己的過錯中獲利”。

        總之,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家庭暴力的社會型救濟(村/居委會的調解),至多只是發(fā)揮著一時的調解勸說作用,很難從根本上抑制或制止施暴人的施暴行為;而公力救濟(訴訟或行政干預)則因為周期長、手續(xù)多、效率低而常常成為人們的次優(yōu)選擇,而且,公權力的介入還可能會進一步刺激施暴人,使婦女遭受更為嚴重的家庭暴力。加上法院等公權力機關常常傾向于調解結案,某些情況下在調解的過程中采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和稀泥”策略,很容易導致受害婦女對權利維護的最后一道防線心生失望,[4]因此而走上自力救濟的道路。由此可見,救濟途徑實效性的欠缺,在某種程度上導致部分受虐婦女不得不采取“自力救濟”的方式,但是這種“以暴制暴”的自力救濟方式在一種自?;驁髲偷那榫w推動下,又常常會超出自力救濟的必要限度,從而最終導致“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的發(fā)生。[5]

        二、對“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的判決情況分析

        雖因遭受家暴求助無望憤而殺夫,但這些婦女也觸犯了刑法,必須接受法律的制裁。在具體的案件判決中,由于各個地方的法院對此類案件的性質認識不同,因此即便是在案情類似的情況下,不同法院對殺夫婦女所判刑期也相差較大,重的被判處死緩,輕的則被判處有期徒刑緩刑,存在同案不同判現(xiàn)象。

        (一)殺夫案量刑總體情況

        從所收集的案件中我們發(fā)現(xiàn),針對“婦女殺夫”案件(不考慮具體情形(4)僅對婦女因家庭暴力殺死丈夫(既遂)的典型案件進行統(tǒng)計,不考慮諸如自首、家屬諒解、作案手段等情況,且被告人為完全刑事責任人,并以最終的判決結果為準。刑期只考慮剝奪自由的有期徒刑與生命刑,不考慮財產(chǎn)刑和資格刑。),法院的量刑最低到有期徒刑緩刑緩刑,最高達到死緩。判處無期徒刑及死刑立即執(zhí)行的案件相對較少,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案件數(shù)量占到樣本案件數(shù)量的四分之一,法官的量刑主要落在有期徒刑5年至15年的幅度上。從總體上看,對于此類案件,法官并未完全按照法條的規(guī)定判處行為人無期徒刑或者死刑立即執(zhí)行,在具體的量刑幅度上,不同法院的判決呈現(xiàn)出較大的差異,而且大多數(shù)法院的量刑呈現(xiàn)出輕刑化的趨勢(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1)。

        表1 刑期統(tǒng)計表

        針對這種情況,有必要從整體上對影響法院量刑的各種因素進行相關性分析。

        (二)影響法院量刑的因素及其與量刑的相關性

        雖然都是因家庭暴力引發(fā)的殺夫案件,但是由于各個案件的具體情節(jié)存在差異,法院的判決結果也會有所不同。我們需要進一步了解的是,這些差異是否有其內在規(guī)律,即那些具體的情節(jié),譬如有無自首、事前是否向相關部門求助、被害人家屬是否諒解、有無未成年子女、社區(qū)的輿情言論等因素,是否會對量刑產(chǎn)生影響。為此,我們將對所收集的數(shù)據(jù)做進一步的相關性分析。

        1.事先是否向相關部門求助與量刑的相關性

        在犯罪情節(jié)類似且都有自首情節(jié),均已獲得被害人家屬的諒解,都不存在未成年子女的條件下,對于事先求助過與事先未求助過有關部門的情形,量刑情況如下(5)列入分析的案件皆為既遂案件,且被告人為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未將殺人情節(jié)惡劣的案件列入,比如殺人后焚尸、分尸的案件;后自首、未成年子女、家屬諒解、社區(qū)輿情對量刑的影響分析也同樣未將情節(jié)惡劣案件納入。:

        表2 是否具有求助情形統(tǒng)計表

        如表2所示,在犯罪情節(jié)類似、都事先求助過有關部門、都有自首、都取得被害人家屬諒解、都不存在未成年子女的情形下,各地法院的判決仍相距甚大。雖然在12個樣本中,在之前有過求助的情形下,5年以下的量刑數(shù)量較多,5年至10年的量刑數(shù)量比沒有求助的情形少,但是在有求助的情形下,10年至15年的量刑數(shù)量卻比沒有求助的情形更多。因此,單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對比看,事先有否向相關部門求助和受虐婦女殺夫案的發(fā)生之間,不存在必然的相關性。

        我們之所以要討論受虐婦女在殺害丈夫之前是否曾向相關部門求助這一因素,乃是考慮到,事先是否采取過合法的救濟手段,可作為判斷受虐婦女期待可能性的參考因素,據(jù)此判斷殺夫婦女的主觀惡性程度,以證明對其是否有特殊預防的必要。但是,不排除有一部分婦女基于“家丑不可外揚”的考慮而不愿意向相關部門求助,在此情形下,受虐婦女的期待可能性依舊可能會降低??傊瑡D女事前是否曾向相關部門求助這一因素,對案件的量刑似乎并沒有多大影響。

        2.自首情節(jié)與量刑的相關性

        在受虐婦女事先都未曾向相關部門求助,都無未成年子女,都有家屬諒解的條件下,不具自首情節(jié)與具自首情節(jié)的量刑情況如表3:

        表3 是否具有自首情節(jié)統(tǒng)計表

        我國刑法中的自首制度是一種相對從寬處罰的制度,即具有自首情節(jié)的犯罪分子,可以對其從輕或減輕處罰。(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67條第1款規(guī)定:“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但是在特殊情況下,如果犯罪嫌疑人犯罪情節(jié)極為嚴重、惡劣,雖具有自首情節(jié),但自首情節(jié)與產(chǎn)生的犯罪后果相比,并不能消除對犯罪嫌疑人特殊預防必要性的,法院可能不會對其從輕處罰。從表3中可以看出,有自首情節(jié)的,被判處5年以下的比沒有自首情節(jié)的數(shù)量要多;在不具有自首情節(jié)的情形下,判處5年至10年和10年以上的案件數(shù)量比具有自首情節(jié)的要多。從總體上看,自首對殺夫婦女的量刑有一定的影響。

        3.有無未成年子女與量刑的相關性

        在受虐婦女之前沒有向相關部門求助,都具有自首情節(jié),被害人家屬都給予諒解的情況下,有未成年子女與無未成年子女的情形,量刑情況如下:

        表4 有無未成年子女統(tǒng)計表

        出于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考慮,在事先的求助情況、被害人家屬諒解情況、自首狀況都相同的情形下,婦女與被害人有未成年子女的量刑應該比沒有未成年子女的量刑要輕。但是從上述兩組數(shù)據(jù)的對比看,并沒有看出有無未成年子女這一條件要素對量刑有什么影響,有未成年子女的婦女被判處10年有期徒刑;甚至無期徒刑,而沒有未成年子女的婦女卻最高只判處15年有期徒刑,大部分案件量刑集中在8至10年有期徒刑。所以,從收集的樣本看,我們并不能得出有無未成年子女對“受虐婦女殺夫”案中量刑有重要影響的結論。

        4.被害人親屬諒解與量刑輕重的相關性

        那么,被害者親屬的諒解是否會成為法官量刑的考慮因素之一呢?按照一般的邏輯,假設被告婦女與被害人沒有未成年子女,被告人有自首和事先向相關部門求助的情節(jié),有被害人親屬諒解書的應該比沒有被害人親屬諒解書的量刑要輕。

        表5 有無被害人親屬諒解統(tǒng)計表

        在有自首、無未成年子女、事先有向相關部門求助的條件下,有被害人親屬諒解和沒有被害人家屬諒解的情形,具體量刑情況如上:

        在獲得男方親屬諒解的情況下,量刑主要集中在10年以下,而沒有獲得男方親屬諒解的量刑,則主要集中在10年以上,甚至可以達到無期。從整體上看,沒有親屬諒解書的量刑明顯比有親屬諒解書的量刑為重。例如,我們從數(shù)據(jù)中發(fā)現(xiàn),一個婦女在一審中因為只做出了2萬元的民事賠償而未獲得男方親屬的諒解,被判無期;(7)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魯刑一終字第40號刑事判決書。另一個婦女,在一審中僅賠償男方親屬2萬元左右,未取得親屬諒解,被判處無期徒刑,但在二審期間,被告賠償8萬元后,男方親屬出具諒解書,二審改判有期徒刑12年。(8)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皖刑終56號刑事判決書??梢?,被害人親屬是否諒解在一定程度上與被告人的金錢賠償數(shù)額有關,而被害人親屬的諒解又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量刑。

        5.社區(qū)輿情對量刑的影響

        社區(qū)群眾很容易對受虐婦女的遭遇產(chǎn)生同情,并希望法院能對受虐婦女從輕處罰。除了通過向法院遞交書面請愿書之外,相關的社區(qū)團體還可能會借助媒體輿論來獲得更多民眾的聲援。我們需要分析,社區(qū)輿情對法院的量刑是否有所影響。

        在案件情節(jié)相似,受虐婦女有自首、事先向相關部門求助的情節(jié),有親屬諒解書和無未成年子女的條件下,有群眾請愿書與沒有群眾請愿書的判決情況如下:

        表6 有無群眾請愿書統(tǒng)計表

        從表6中可以很直觀地看出,沒有群眾請愿書的量刑明顯較重,群眾意愿的公開表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量刑。在“受虐婦女殺夫”案中,殺夫婦女兼具被害人與受害人的雙重屬性,此類案件一旦被媒體披露,婦女的殺人動機會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受虐婦女日常經(jīng)歷的非同尋常的遭遇,很容易讓民眾對受虐婦女心生同情,并在輿論的帶動下掀起一股請愿浪潮。2010年,四川婦女李彥不堪丈夫長期家暴而殺死丈夫,并將其分尸。李彥一審被判處死刑立即執(zhí)行,最高法院核準死刑的結果出來后,引發(fā)了法律界和婦女界的廣泛關注。數(shù)百位學者、NGO組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法院請愿。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歷時5年,幾經(jīng)審判,最后李彥由死刑立即執(zhí)行被改判死緩。(9)因家暴殺夫分尸,判死緩仍偏重[EB/OL].http://view.news.qq.com/original/intouchtoday/n3141.html,2018-07-02.雖然現(xiàn)在看來改判后的判決仍然偏重,但是就當時的情況看,群眾的請愿與媒體輿論的確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李彥案的改判引發(fā)了更多人對此類案件的關注與反思,對其后同類案件的判決趨于輕刑化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

        三、對“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的法理思考

        (一)正義難題:道德與法律的權衡

        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在無法通過合法途徑及時有效遏制丈夫的家庭暴力時,在無法逃離或沒有條件逃離的情況下,會通過自力救濟的方式進行自衛(wèi)或復仇。這里之所以將其區(qū)分為自衛(wèi)和復仇兩種情況,是為了辨明受虐婦女殺夫這一行為背后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自衛(wèi)一般是一種“被動”的心理狀態(tài),目的在于保全自己,從而可能會表現(xiàn)出受虐婦女綜合癥(10)受虐婦女綜合癥原來是一個社會心理學的名詞,在北美成為一個法律概念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它在法律上被用來指長期受丈夫或男友暴力虐待的婦女表現(xiàn)出的一種特殊的行為模式。在西方國家,“受虐婦女綜合癥”通常是以專家證言的形式在法庭上被展示,該理論可以幫助陪審團更加直觀地考慮受虐婦女是否符合正當防衛(wèi)的條件。的傾向;復仇則往往是一種“主動”的心理狀態(tài),乃是出于泄憤而有意地傷害對方。但是,不管受虐婦女是出于自衛(wèi)的心態(tài)還是復仇的心態(tài),都是受到侵犯之后的一種應激反應,都是為了打擊施暴者,使對方不敢或者不能再對自己施加暴力侵犯,從而獲得解脫。[6]在婦女長期遭受嚴重的家庭暴力的情況下,受虐婦女施以自力救濟或者私人懲罰時,常常帶有報復、發(fā)泄恨意的情緒,其行為因此很容易超出必要的限度,造成自力救濟失當。[7]而這種帶有私人懲罰性質的自力救濟一旦失控,可能會導致現(xiàn)實社會的無序,因此有違國家法律的精神和目的。

        但是在道德的層面上,出于對家庭暴力的反感,大多數(shù)人會不自覺地對受虐婦女心生同情。在自力救濟失當?shù)那樾沃?,私人報復、懲罰惡人的心理或情感與法律秩序之間,必然存在沖突。法律的目的在于保持整個社會的安全與穩(wěn)定,使之避免陷入無序的混亂狀態(tài),因此,現(xiàn)代法律禁止私人間的復仇。但是,出于人類的天然情感或人性本能,某些行為在道德上似乎又是可以接受的,如傳統(tǒng)的“血親復仇”。在現(xiàn)代社會,為了盡量避免純粹的道德歸罪,法律作為最低限度的道德被普遍推行。法律比道德要更為具體、明確,注重程序正義的追求,而道德卻要求在特殊情況下作出區(qū)別于法律規(guī)則的價值判斷,追求一種實質正義。形式與實質、明確與模糊之間的緊張,使得法律與道德在現(xiàn)實中難免會發(fā)生沖突,沖突的主要表現(xiàn)無外乎“合理卻不合法”與“合法卻不合理”兩種情形,因此,“受虐婦女殺夫”案的判決常常在這兩者之間徘徊:如果法院對殺夫婦女量刑過輕,相對于生命的絕對價值與社會秩序而言,它是“合理卻不合法”;如果法院量刑過重,相對于人性基礎與道德直覺而言,則是“合法卻不合理”。因此,如何在法律與道德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以彌合兩者之間的矛盾,作出“既合理亦合法”的判決,對法官來說似乎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

        (二)對“受虐婦女殺夫”案“同案不同判”的思考

        “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在定性上除了可能與正當防衛(wèi)、防衛(wèi)過當糾纏不清之外,法官基本上會依照《刑法》第232條定罪,因此,爭議的焦點主要集中在量刑上。通過以上對“受虐婦女殺夫”案的量刑所作的相關性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受害人親屬的諒解、社區(qū)輿情這兩個方面對量刑有較大影響之外,其他因素似乎對量刑并沒有多大的影響。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法官對此類案件的性質認識不同,判決結果存在差異。盡管受虐婦女有著相似的受害經(jīng)歷,盡管法院判決依據(jù)的是同一法律條款,但是,由于不同法院法官對家庭暴力的理解和認識上的懸殊,同樣因家庭暴力引發(fā)的婦女殺夫案在不同的法院進行審理,量刑結果相差甚遠。[8]即使在一些法院判決書上都有“被告人遭受長期家暴、激憤殺人、被害人具有嚴重過錯”之類的表述,(11)云南省丘比縣人民法院(2017)云2626刑初131號刑事判決書: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 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陜01刑初212號刑事判決書:有期徒刑5年。 江西省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贛08刑初8號刑事判決書:有期徒刑15年。 山西省大同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晉02刑初51號刑事判決書:有期徒刑15年。 以上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受篇幅所限無法一一例舉。但最終的量刑仍然有很大的差別。那么,是否存在一個相對確定的標準,使得不同法院對類似案件做到“同案同判”呢?

        當前,學界的一個基本共識是,要做到絕對的同案同判,顯然是不可能也是不現(xiàn)實的。法官在審理案件時,不僅會運用事實的、邏輯的判斷,還不可避免會運用價值判斷,但每個法官的價值判斷又是有差異的。具體來說,不同的法官都會有自己的價值判斷,都受著一種“無言之知”[9]約束。每個人的經(jīng)歷、學識、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其價值觀念因此難免會有差異乃至會出現(xiàn)相互沖突的情況。[10]而且,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兩件在各要素方面完全相同的案件,受虐婦女雖然都是因家庭暴力殺害丈夫,但是案件本身確實存在許多差別,在自首情況、認罪態(tài)度、親屬諒解、社會輿論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絕對的同案同判既不現(xiàn)實也不可能,法官所追求的只能是一種相對的同案同判,追求的是法律的同類適用。也就是說,同案同判不是要求對事實完全相同的兩個或多個案件適用相同的標準,而是在案件事實大體相同的情形下作出差別不大的判決。[11]因此,要求法官在法律適用過程中盡可能向“類似案件類似處理”的目標趨近。

        (三)從“受虐婦女殺夫”案看民情與司法的關系

        千百年來,“法律不外乎人情”一直是中國社會普通民眾所信奉的常理,因此,當普通百姓遇到“受虐婦女殺夫”之類具有情感沖突的案件時,往往會聯(lián)合那些與自己有相同觀念的人,通過一定的方式制造輿論,希望能以此影響法院的判決。然而,這種“法律不外乎人情”的觀念與當前“法大于情”的要求相矛盾。在具有深厚“天理國法人情”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本就十分注重權力和人情,因此,“法大于情”的法治程序機制與“法律不外乎人情”的傳統(tǒng)情理機制,必然會在實踐層面相互發(fā)生激烈沖突。[12]堅持“法律至上”的學者認為,民情對司法而言是危險的,司法裁判不應考慮民情輿論。司法要求理性,要求專業(yè)化,而輿情作為民眾意見的集中表達,難免會摻雜有民眾的一般道德直覺及其所蘊含的非理性因素。一方面,由于民眾對法律的不精通甚至曲解,加上他們一般是通過媒體獲得孤立的案情信息,因此他們對案件的評價不可避免地帶有強烈的片面性與從眾性。另一方面,民情作為普通民眾主觀的心理和情感表達,常常會受到強勢群體的影響或控制,同時,民情具有很強的地域性,所以法院判決要盡可能地回避民情。[13]

        但是,法律作為人為的產(chǎn)物,其中必然摻雜著人的情理因素。人們在立法和適用法律時,不可避免地會將一些主觀的感情注入到冰冷的法律制度之中,使之變得有溫度而不至于僵化。中國社會的普通民眾對實質正義的追求是根植于傳統(tǒng)的,中國社會的法治已不可避免地和道德、民情融為一體。這就要求法官在具體的案件判決中,應將法律置于具體的情景加以考量,為道德和民情適當?shù)乇A粢幌?,而不是讓其失語。雖然我們不能容忍由大寫的道德話語統(tǒng)治我們的生活,但是我們也不能任由法律成為一臺毫無感情的“裁判機器”。法官在判案的過程中除適用法律規(guī)則之外,也應當適當?shù)貐⒖记槔怼⒌赖?、政策等因素。所以,司法的內容不僅是“說法入理”,還需要“訴情”、“合情”,“合情合理合法”的司法判決才能獲得人民由衷的尊重。

        從以上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群眾的請愿書、媒體的聲援,對受虐婦女的量刑有一定的影響。僅僅從法律條文看,此類案件似乎并沒有太大爭議,但是一旦慮及案件背后的動機與主觀因素,法官就不能僅僅按照故意殺人罪的法律規(guī)定來定罪量刑。要想作出一個既合法又合理的判決,法官不僅要解決法律文本自身的模糊性問題,將糾紛事實代入到法律規(guī)定中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等置”,還必須在情理與法理之間不斷博弈,實現(xiàn)各方利益之間的適當平衡。一個真正公正的判決不僅要符合法律之規(guī)定,還要符合案件事實以及大部分公眾的道德情感。[14]上述“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將中國法治實踐中的情、理、法沖突再一次凸顯出來,要調和三者之間的沖突,需要法官在案件判決時在原則性與靈活性之間尋求平衡,使判決結果既有原則又有溫情。[15]

        四、對“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量刑規(guī)范化之建議

        (一)過分看重男方親屬的諒解是不當?shù)?/h3>

        首先,在刑事和解制度下,被害人親屬的諒解可以作為對被告人從輕量刑的依據(jù)。其次,從法院所面臨的社會壓力看,為了避免出現(xiàn)被害人親屬涉訴上訪的情況,法院若要對被告人從輕處罰,則應當看重受害人親屬的諒解。然而,“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畢竟不同于一般的刑事殺人案件。在“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中,由于加害人與受害人之間存在婚姻關系,與男方親屬之間存在姻親關系,但婦女與男方之間的婚姻紐帶一旦消失,則很少能繼續(xù)與男方家人保持原有的家庭關系。因此,除非出于后代的考慮,殺夫案發(fā)生后,男方親屬一般很難自愿諒解加害人??傊?,在“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中,加害婦女如果沒有為男方家庭留下后代,或者男方的家庭暴力僅及于妻子一方而未及其他家庭成員的,男方親屬很難主動諒解被告婦女。此時,男方親屬的諒解與否,大多取決于女方賠償數(shù)額的大小,難免給人一種“花錢買刑”之感。[16]比如,2015年山東青島市發(fā)生的朱某某殺夫案(12)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魯刑一終字第40號刑事判決書。與2015年浙江溫州市發(fā)生的曹某殺夫案(13)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5)浙刑一終字第133號刑事附帶民事裁定書。,兩個案件的情節(jié)基本一致,都有自首情節(jié),都曾向當?shù)嘏沙鏊笾2苣嘲钢斜缓θ说母改敢婚_始要求重判,但是由于判決之前被告人承諾賠償男方父母20萬,被害人父母簽署了刑事諒解書,法院僅判了8年;而在朱某某案中,由于婦女無力賠償,受害人父母向法院施壓要求重判。法院一審判處無期徒刑,民事賠償2萬元,后被告人一方答應賠償8萬,二審改判有期徒刑12年??梢钥闯?,即便都是有未成年子女的殺夫案件,在民事賠償不到位的情形下,朱某某案的量刑就明顯比曹某案要重。(14)類似案件還有李某因家庭暴力殺夫案。此案一審對李某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民事賠償29551元,但在二審上訴期間,李某的父母賠了男方父母8萬元后,男方親屬出具諒解書請求法院對李某予以從輕處罰,二審改判判處有期徒刑12年。參見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2018)皖刑終56號刑事判決書。

        在“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中,為了減輕被害人親屬上訪的壓力,法官看重被害人親屬的諒解本無可厚非。同時,從被害人父母的養(yǎng)老問題或者從人性角度看,被害人家屬的諒解與否與被告方賠償?shù)臄?shù)額相關,也無可厚非。然而,那種過分看重或遷就被害方親屬意見的司法實踐,尤其是在被害人與受害人還有未成年子女的情形下,是存在問題的。首先,因男方家庭暴力引發(fā)的暴力案件,被告婦女親屬也同樣“占理”,同樣有理由申訴。因此,從這一角度看,法官過于看重被害人親屬的意見,并不會減輕當事人親屬涉訴信訪的壓力。另外,在被害人與被告人有未成年子女的情形下,未成年人的撫養(yǎng)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法官在作出司法判決時,也要適當結合社會政策,盡可能地平衡好“養(yǎng)老”與“關懷未成年子女”之間的關系。如果被害人是家中獨子,在一定條件下,被害人家屬不僅可以領取“失獨家庭扶助金”,(15)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關于印發(fā)全國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方案的通知》規(guī)定,失獨家庭扶助對象應符合以下條件:1933 年1月1日以后出生,女方年滿49周歲,只生育一個子女或合法收養(yǎng)一個子女,現(xiàn)無存活子女。每個地區(qū)的補助金數(shù)額標準不同,且因城鎮(zhèn)與農村戶籍而有所不同。還可以領取最低家庭保障金。然而,相比之下,對父親去世、母親坐牢的未成年子女,除了給予最低生活保障金之外,國家并沒有規(guī)定其他的救濟手段,而且未成年人是無法直接享用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只有其監(jiān)護人在一定條件下才能領取。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皆拒絕撫養(yǎng)該未成年人,那么該未成年人的成長問題令人堪憂。[17]因此,法官在以被害人親屬諒解為量刑的主要考慮因素之前,至少應該做好一個調查者的角色。男方親屬不諒解,是否是因為對賠償數(shù)額不滿意?男方父母是否只有被害人一個子女?未成年子女由男方父母還是由女方父母撫養(yǎng)為最佳?如果未成年子女由男方親屬撫養(yǎng),賠償數(shù)額較大,似乎并無不妥,但是得保證所得賠償充分用于未成年子女的日常撫養(yǎng)開支;如果男方父母拒絕撫養(yǎng)該未成年子女,就必須保證為保障未成年人成長之所需,然后才應當適當?shù)乜紤]對男方親屬的賠償問題。

        (二)對受虐婦女的量刑應有人文關懷

        在量刑上,針對“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 國家“四機關”作出了相應的規(guī)定,即被告人為了擺脫長期遭受的家庭暴力而故意殺害、傷害施暴人的,受害人對自己的死亡具有明顯過錯的,可以酌情處罰。因遭受家庭暴力故意殺害施暴人,犯罪情節(jié)不是特別惡劣的,手段不是特別殘忍的,可以按照故意殺人的“情節(jié)較輕”認定。(16)參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發(fā)《關于依法辦理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意見》第20條:對于長期遭受家庭暴力后,在激憤、恐懼狀態(tài)下為了防止再次遭受家庭暴力,或者為了擺脫家庭暴力而故意殺害、傷害施暴人,被告人的行為具有防衛(wèi)因素,施暴人在案件起因上具有明顯過錯或者直接責任的,可以酌情從寬處罰。對于因遭受嚴重家庭暴力,身體、精神受到重大損害而故意殺害施暴人;或者因不堪忍受長期家庭暴力而故意殺害施暴人,犯罪情節(jié)不是特別惡劣,手段不是特別殘忍的,可以認定為刑法第232條規(guī)定的故意殺人“情節(jié)較輕”。那些殺夫婦女由于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折磨,在憤而殺夫過程中還可能會做出殺人之外的其他一些極端行為,比如分尸、焚尸等。有的法院認為殺人分尸情有可原,而有的法院則認為用斧頭將人砸死的行為都可謂之惡劣。在一般的殺人案件中,殺人分尸、焚尸的行為確實可以稱之為惡劣或極度惡劣,但是在“受虐婦女殺夫”類案件中,這種行為認定的正當性則值得商榷。[18]

        刑罰的目的無外乎一般預防和特殊預防兩種,但是,由于此類案件不同于一般的故意殺人案:受虐婦女長期遭受被害人精神與肉體上的雙重虐待,心生恨意以及因恨殺人也僅是針對施暴人。此外,受虐婦女在作案之后大多主動投案自首,其作案對象具有明確的指向性,所以再犯的可能性小,不具有特殊預防的必要。當然,我們并不是說這種殺人分尸的行為就值得原諒,只是認為法官在將受虐婦女殺夫的手段等情節(jié)作為量刑的考慮因素時,應當與一般的殺人案件加以區(qū)分,更多地考慮到婦女的期待可能性問題。也就是說,在整個案件裁判過程中,法官應當本著“恢復性司法”的精神,盡可能地體現(xiàn)出讓婦女盡快“回歸社會與家庭”[19]的人文關懷。

        (三)對受虐婦女殺夫的量刑應避免“以暴制暴”的誤解

        總體上看,近年來對“受虐婦女殺夫”案的量刑呈輕刑化趨勢。然而,盡管我們倡導對受虐婦女殺夫的量刑上應充分體現(xiàn)人文關懷,但是又不能不考慮具體情況一味地對受虐婦女給予輕判,否則,很容易給社會傳遞司法同情甚至鼓勵“以暴制暴”的錯誤信號,在示范效應之下,社會上的“以暴制暴”事件可能會因此增多。因此,法官對受虐婦女的量刑,除了要慮及家暴的原因、頻率、程度,還要考慮到被害人的過錯程度、“受虐婦女綜合癥”、受虐婦女的期待可能性、殺夫婦女的社會危害性、未成年子女的成長,等等。[20]并盡可能進行闡釋說理,向公眾表明如此裁判之理由。所得出的判決,既要充分體現(xiàn)法律的人文關懷,又要表明法律對此類“以暴制暴”的極端行為的否定性評價。司法者經(jīng)由對此類案件的判決,應該向社會傳達這樣一個信號:法律雖有一定的人文關懷,但是法律并不鼓勵以私力救濟的方式施行“以暴制暴”的行為。在發(fā)生家庭暴力時,社會并不要求受害人非得去默默承受、忍氣吞聲,而是鼓勵其通過合法的方式或途徑尋求解決,盡管那些救濟途徑在某些地區(qū)或在某些程序上存在一定的瑕疵,但也并不能因此排除受害人須得通過合法正當?shù)姆绞交蛲緩綄で蠼鉀Q。[21]因此,法官在對此類案件進行輕刑化處理的同時,一定要結合具體案件事實慎重考慮,避免給社會傳遞一種鼓勵“以暴制暴”的法律信號。

        猜你喜歡
        親屬男方量刑
        刑事程序法向度的量刑規(guī)范化研究
        男方拒不配合,嬰兒出生證明能辦理嗎?
        自制
        意林(2018年18期)2018-09-30 02:44:00
        什么?親屬之間不能相互獻血?
        媽媽寶寶(2017年3期)2017-02-21 01:22:14
        悲愴者
        文學港(2016年7期)2016-07-06 15:06:09
        女方有第三者,離婚時男方能否要求女方過錯賠償?
        分憂(2016年3期)2016-05-05 02:06:40
        English Abstracts
        論自首在量刑中的適用
        西藏科技(2015年5期)2015-09-26 11:55:20
        狗也怕醉漢
        潛逃歸案疑犯的量刑規(guī)范
        日本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少妇美臀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激情玛丽莎| av在线播放男人天堂| 777精品久无码人妻蜜桃|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无码AⅤ最新av无码专区| 成人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2020| 亚洲乱码国产一区三区|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新视觉亚洲三区二区一区理伦| 无套中出丰满人妻无码|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老色鬼| 日韩少妇无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v|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性色av| 婷婷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天天鲁在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AV片在线看| 邻居少妇张开腿让我爽视频| 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频| 8ⅹ8x擦拨擦拨成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国产二区交换配乱婬| 亚洲精品你懂的在线观看| 日本午夜理伦三级好看| av熟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国产桃色在线成免费视频| 女同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国产激情无码视频在线播放性色| 亚洲av色先锋资源电影网站 | 国产精品美女主播在线| 亚洲av综合av国产av中文| 亚洲中文无码成人影院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一区二三四五六七 | 亚欧免费无码aⅴ在线观看| 亚洲夜夜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