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淋 邱靈娜
[摘要] 目的 總結并歸納腫瘤護理計劃在癌癥患者靶向治療中應用的效果。方法 該文方便選取于該院接受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80例為觀察對象,將其納入該研究,選取時間為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探究組各40例,方式為計算機表法,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接受腫瘤護理計劃,探析不同方式下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自我護理能力、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隨訪3年,比較兩組患者3年內的死亡率。結果 探究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以及ADL評分分別為(94.31±2.16)分、(94.61±2.85)分、(91.43±2.65)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39±2.15)分、(72.31±2.18)分、(78.61±2.38)分(t=12.647 1、13.671 8、21.843 0,P=0.000 0、0.000 0、0.000 0);探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3年內死亡率分別為7.50%、10.0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0.00%、32.50%(χ2=4.813 4、4.881 7,P=0.029 7、0.024 6)。 結論 在接受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護理期間,腫瘤護理計劃的實施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降低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遠期療效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關鍵詞] 腫瘤護理計劃;癌癥;靶向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08(b)-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summarize the effects of oncology care programs in targeted therapy for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cancer who underwent targeted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were convenient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quiry group each by computerized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he tumor care plan to analyze the patient's awareness of the disease, self-care ability and nursing in different way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follow-up 3 years, comparing the mortality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in 3 years. Results The cognitive level, self-care ability and ADL score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quiry group were (94.31±2.16)points, (94.61±2.85)points, and (91.43±2.65)points,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74.39±2.15)points, (72.31±2.18)points, (78.61±2.38)points(t=12.647 1, 13.671 8, 21.843 0, P=0.000 0, 0.000 0, 0.000 0);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quiry group of incidence rate and mortality within 3 years were 7.50% and 10.0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0.00% and 32.50% of the control group(χ2=4.813 4, 4.881 7, P=0.029 7, 0.024 6). Conclusion During the care of cancer patients receiving targeted therap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ncology care pla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are, improve the patient's self-care abilit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care,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the long-term efficac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Key words] Tumor care plan; Cancer; Targeted therapy; Effect
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及治療效果。當患者出現(xiàn)不良反應時,及時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是腫瘤科護理人員的職責[1]。在患者接受靶向治療的過程中,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腫瘤護理計劃,指導護理人員進行各項護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和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2]。該文針對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該院收治的80例接受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將其按照計算機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探究組兩組,分別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和腫瘤護理計劃,對比兩組護理效果及患者各項指標,總結并歸納腫瘤護理計劃在癌癥患者靶向治療中應用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80例在該院進行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納入研究對象,對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探究組各40例,方式為計算機表法,探究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33~70歲,平均(52.26±2.78)歲;其中婦產(chǎn)科腫瘤14例,泌尿系統(tǒng)腫瘤5例,血液系統(tǒng)腫瘤3例,其他腫瘤18例;對照組:男15例,女25例;年齡35~73歲,平均(53.15±2.72)歲;其中婦產(chǎn)科腫瘤15例,泌尿系統(tǒng)腫瘤5例,血液系統(tǒng)腫瘤4例,其他腫瘤16例。納入患者的各項基礎數(shù)據(jù)如年齡、性別及腫瘤類型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分析。
1.2? 納入標準、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接受靶向治療1個月以上者;②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過嘔吐癥狀者。
排除標準:①白天臥床時間超過50%者;②需要接受放療、化療者;③治療過程中死去者;④有精神類疾病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包括進行疾病知識宣傳、藥物指導等。
探究組患者應用腫瘤護理計劃,具體如下,①宣傳教育:利用宣傳小冊子在患者中發(fā)放,提高患者對其個自己疾病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認知能力及自我護理能力;②嘔吐治療:針對嘔吐患者的臨床癥狀,對其進行不良反應評估,對于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者,告知醫(yī)生采取有效措施;③營養(yǎng)護理:針對患者營養(yǎng)狀況進行評估,為患者制定合適的健康飲食表,為患者的飲食計劃提供建議,補充充足的營養(yǎng),提高自身抵抗力;④心理護理:經(jīng)常與患者聊天,了解患者性格特征,評估患者心理狀態(tài),預防患者出現(xiàn)緊張低落的情緒,并在患者焦慮時及時給予疏導與安撫。
探析不同方式下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護理前后生活質量;隨訪3年,比較兩組患者3年內的死亡率。
1.4? 觀察指標
通過問卷的方式對患者的疾病的認知程度以及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調查統(tǒng)計,自我護理能力評價包括對不良反應認知的評價、自我護理活動認知的評價以及自我護理處理水平的評價,滿分均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則代表認知程度越高、自我護理能力越強;采用生活質量量表(ADL)從生理功能、運動功能、社會功能和總體評分4個角度評價兩組生活質量,ADL評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tǒng)計方法
由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結果數(shù)據(jù),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自我護理能力和ADL評分由(x±s)表示,行t檢驗,3年內死亡率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由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對疾病認知程度及自我護理能力的比較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腫瘤護理計劃的探究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方面與疾病認知程度方面評分均遠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ADL評分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ADL評分比較,組間展示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腫瘤護理計劃的探究組ADL評分遠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
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腫瘤護理計劃的探究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7.50%(3/40),與對照組的30.00%(12/40)相比具有顯著優(yōu)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3年內死亡率的比較
隨訪3年,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腫瘤護理計劃的探究組患者3年內死亡率為10.00%(4/40),遠低于對照組的32.50%(13/4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81 7,P=0.024 6)。
3? 討論
癌癥是指起源于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是惡性腫瘤中最常見的一類[3]。癌癥與感染、環(huán)境的污染、職業(yè)暴露、生活方式、遺傳、吸煙等多種因素均有關,主要生物學特征為細胞的異常增殖分化,至最后失去生長控制,對周圍組織進行浸潤與轉移,其轉變過程較為復雜,主要可以分為3步:致癌、促癌以及演進[4]。而依據(jù)影響癌癥發(fā)生的相關因素,可將其分為內源性、外源性兩個種類,對人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逐漸成為位于首位的死亡原因[6]。臨床上患者的癥狀表現(xiàn)根據(jù)癌細胞所在器官的不同而不同,隨著病情的發(fā)展,逐漸影響患者全身各項功能[7]。
靶向治療是一種針對癌細胞部位進行的細胞分子水平的治療方式??稍O計相應的治療藥物,一般為可進入細胞的小分子藥物或單克隆抗體[8],這類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地選擇致癌位點發(fā)揮作用,使腫瘤細胞特異性死亡,而不會波及腫瘤周圍的正常組織細胞,但靶向治療同樣會使患者產(chǎn)生一定的不良反應,如皮疹、腹瀉、食欲減退等,令患者產(chǎn)生生理性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利于患者的治療與預后,同時也容易給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使患者產(chǎn)生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給患者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因此加強對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護理,緩解患者因不良反應產(chǎn)生的生理性痛苦以及心理性痛苦,對提高臨床治療效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王蓓等人[9]的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實施護理計劃后的ADL評分為(91.37±2.65)分,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計劃后的(85.07±2.49)分。于小翠[10]的研究結果顯示,患者在實施護理計劃后的生理、社會、功能等指標的評分分別為(38.56±4.51)分、(34.02±5.04)分以及(38.35±4.29)分,顯著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的(32.34±3.92)分、(28.97±4.91)分以及(34.94±4.03)分,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對進行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實施護理計劃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此項試驗中,探究組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自我護理能力以及ADL評分分別為(94.31±2.16)分、(94.61±2.85)分、(91.43±2.65)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39±2.15)分、(72.31±2.18)分、(78.61±2.38)分(t=12.647 1、13.671 8、21.843 0,P=0.000 0、0.000 0、0.000 0);探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以及3年內死亡率分別為7.50%、10.00%,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的30.00%、32.50%(χ2=4.813 4、4.881 7,P=0.029 7、0.024 6),說明對患者實施護理計劃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與王蓓、于小翠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
應用腫瘤護理計劃的探究組患者在自我護理能力方面、疾病認知程度、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ADL評分以及3年內死亡率等方面數(shù)據(jù)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腫瘤護理計劃有利于腫瘤患者的康復,且遠期療效較好,具有推廣應用的價值。
綜上所述,在接受靶向治療的癌癥患者護理期間,腫瘤護理計劃的實施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降低護理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且遠期療效也得到了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楠.研究在癌癥病人靶向治療活動中實施腫瘤護理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其干預效果[J].心理醫(yī)生,2016,22(23):64.
[2]? 蔣平.腫瘤護理計劃在癌癥患者靶向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42(s2):396-397.
[3]? 周儉,曹杰,儲晶.艾迪注射液在培美曲塞挽救性治療靶向治療失敗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的應用[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7,34(10):1981-1983.
[4]? 常娟,屈愛華,張紅.延伸護理在癌癥患者靶向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8,13(5):47-48.
[5]? 馮小春,馮波濤,李敏,等.rh-Endostatin靶向治療惡性腫瘤臨床療效及對細胞免疫的影響研究[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6,23(S2):316-317.
[6]? 趙云,羊波,孟愛鳳,等.多學科協(xié)作干預在居家晚期腎癌靶向治療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8,53(4):394-398.
[7]? 劉征麗,張濰,張學成,等.健康直系親體靶向DC-CIK細胞的制備及在惡性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6,14(2):172-174.
[8]? 李俊,陳飛.放射治療與分子靶向藥物在腦轉移瘤治療中的聯(lián)合應用效果分析[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1):150-152.
[9]? 王蓓,張立平,翟虹.實時動態(tài)三維超聲造影評價索拉非尼靶向治療中晚期肝癌早期療效的觀察性研究[J].中國醫(yī)藥,2018,13(2):235-239.
[10]? 于小翠.癌癥病人靶向治療活動中實施腫瘤護理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其干預效果[J].臨床醫(yī)藥文獻,2017,4(57):11198-11199.
(收稿日期:2019-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