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
摘要:舞劇《記憶深處》于2018年12月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喚醒我們記憶深處關于南京大屠殺的深刻記憶。這部舞劇不追求“美”的體現(xiàn)而追求“真”的表達,這里的“真”同樣具備很強的觀賞性,直擊人的內(nèi)心,給人以深刻的震撼,引發(fā)人們的感想,喚醒我們最普遍的民族情懷,喚起我們對戰(zhàn)爭、對人性的思考,具有強烈的“思想性”?!队洃浬钐帯穼ⅰ八枷胄浴迸c“觀賞性”、音樂與舞蹈語言、“舞”與“劇”的完美融合都進行了完美融合,舞劇對人文的關懷,對中國舞劇具有先進的示范意義。
關鍵詞:《記憶深處》 ? 佟睿睿 ? 南京大屠殺 ? 《南京1937》 ? 觀賞性 ? 思想性
中圖分類號:J72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18-0152-03
《記憶深處》是由江蘇省演藝集團等創(chuàng)排的舞劇,作為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與2018年12月8日至9日在國家大劇院上演,由佟睿睿導演,郭思達作曲,唐詩逸(飾 張純?nèi)纾?,曲繼程(飾 東史郎) 主演。12月13日,第五個國家公祭日再度上演,2014年,我國正式確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2015年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正式將《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世界記憶名錄》?!赌暇┐笸罋ⅰ肥鞘澜绲挠洃洠敲褡宓挠洃?,是國家的記憶,更是編導佟睿睿的記憶,12年前,因為內(nèi)心深處的責任,創(chuàng)作了《南京1937》,12年后因為內(nèi)心不可磨滅的記憶,更深沉、更內(nèi)斂、更有力量的《記憶深處》。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心中,記憶深處都應該留有一片空間來緬懷那個沉痛的事件,那三十萬亡魂。
當我們在看《記憶深處》之前,我們預計自己會憤怒、會悲傷,因為這是一個可以比擬希特勒的名單的悲慘事件,它包含了這中華民族30多萬生命,它不是寫在小說中的,是真實的屠城;卻從沒有預計自己會沉默、沉思。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每個人心懷夢想,每個人昂首闊步、快速前進去追尋著我們的目標。 很少有人轉過頭來,回顧這樣一段我們未曾經(jīng)歷,卻是永遠無法抹去的陰霾的歷史。舞劇中的“舞”在真實模擬場景的同時震撼人心,舞劇中的“劇”不僅僅是一個個人的故事,又與“舞”結合共同反應當時的陰霾。舞劇的音樂也恰如其分的與舞蹈語言完美融合。這部舞劇不追求“美”的體現(xiàn)而追求“真”,這里的“真”同樣具備很強的觀賞性,直擊人的內(nèi)心,給人以深刻的震撼,引發(fā)人們的感想,喚起我們對戰(zhàn)爭、對人性的思考,喚醒我們最普遍的民族情懷,具有強烈的“思想性”。
一、“舞”與“劇”的完美融合
人們常說舞蹈長于抒情,拙于敘事,但是這部舞劇卻是如此清晰的、深刻的將這個歷史事件和人物情感都進行了完美的呈現(xiàn)。舞劇沒有采用傳統(tǒng)的串線式的方式,而是采用了意識流散點式的結構方式。張純?nèi)缗c歷史人物似乎是雙線并行,但是更像舞臺是張純?nèi)绲木袷澜纭⑹撬膬?nèi)心,而舞臺前樂池上的“書房”不僅僅是一個小舞臺,而是張純?nèi)缢诘沫h(huán)境、外在。我們通過舞臺走向歷史,走向記憶;我們通過書房感受當代,感受張純?nèi)绲木秤??!熬融H者”貝拉、魏特琳;“懺悔者”東史郎;“幸存者”李秀英都活在歷史中,也活著在“旁觀者”張純?nèi)绲挠洃浿校麄兪仟毩⒌钠?,各自用舞蹈述說著她們的故事,可她們又是張純?nèi)绲挠洃淈c,他們在一起共同揭示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他們就像散文中的各個點,張純?nèi)缬窒衲且粭l線,“點散形不散”,共同反應著主題。
如《舞劇》第二幕的群舞,大幕打開,像是走進了一個停尸場,還有人的在艱難的爬行,像是對生的最后的渴望,你仿佛看見了那些魂不消散、死不瞑目“亡魂”。開始進入她們最后倒下的時光,他們一個個站立,卻上身與退平行,一次次跺腳,一次次挑戰(zhàn),展開身體,倒下;一個接著一個,最后全體倒下隨著音樂的強音,抽搐兩下。采用了現(xiàn)代舞中最基本的元素,將村莊里人們生命的最后時刻的情感與故事都表達的淋漓盡致:人們不屈的反抗,被射殺,被機槍掃射,甚至是最后時刻的悲壯都表現(xiàn)出來了。再如,日本士兵東史郎的故事,從剛剛接受佩刀,與母親其樂融融的雙人舞,在母親背上玩爽,到跪在地上接受“洗腦”的極具日本風格的、詭異的、機械的舞蹈,到具有軍旅風格的訓練舞蹈,再到后來在南京的近乎瘋狂的、整齊的刺。東史郎的每一個階段幾乎都在用舞蹈表現(xiàn),很少采用啞劇,但是每一個階段的舞蹈都具有鮮明的風格特點,又極其準確,鮮明的表達了情感,表現(xiàn)了故事。張純?nèi)缢?,她無奈,她游走在記憶與現(xiàn)實之間,她給士兵遞搶,她拼命拉著那些“排隊”去死的人們,她嘗試去撫摸他們的傷口,她發(fā)瘋般的捶打日本士兵,她橫眉冷對右翼分子,她嘗試給她們力量??啥际峭絼?,當極具使命感的音樂響起,她發(fā)泄著內(nèi)心的種種情緒,跌打、爬起、滾、翻、抓、向著光奔跑等等,躺在地上手指快速的敲打,要把這一切記錄下來,完成她的使命。最后當她一次次倒下時,眾人給了她力量。
每一個人物的篇章都像是一場對話,他們與張純?nèi)鐚υ挘c歷史對話,與人性對話。正如于平老師所說“我們從‘拉貝日記里看到的無辜者的血腥屠戮,從‘魏特琳日記中看到的對無助者的殘暴奸淫,從‘東史郎的日記中看到侵略者曾經(jīng)的暴行和良知尚存者的懺悔,更從對李秀英的訪談中有了切身的體驗和切齒的痛楚”這些獨立的典型事件,共同反應南京大圖殺這個歷史事件的真相。
二、“思想性”與“觀賞性”并重
舞劇《記憶深處》中有非常豐富的動態(tài)意象,這些動態(tài)意象不像大多數(shù)舞劇一樣追求“美”,而是追求一種“真”。這種“真”的動態(tài)意象在給人們強烈的“觀賞性”的同時帶給人們深刻的思考,具有“思想性”。
“動態(tài)意象”來源于符號論美學的代表人物蘇珊郎格,她認為,姿勢是舞蹈賴以創(chuàng)造的一種基本單位,用她自己的話來說,這個“意象”純粹是虛幻的對象,所以她把“舞蹈創(chuàng)造”視為一種虛幻的力的意象。她說:“現(xiàn)實生活中,姿勢是表達我們各種愿望、意圖、期待、要求和情感的信號與征兆。
如張純?nèi)玳L達四分鐘的獨舞,她將自己心中無法抑制的悲憤,將自己深入探尋的真象,傾注在打印機的鍵盤上……當天幕的影像以鍵盤打字的節(jié)奏川流過“真相”的字碼時,張純?nèi)鐦O具情感張力和視覺沖擊力的動態(tài),讓我們感受到“記憶深處”的“地心之火”。又如日本士兵在東史郎在戰(zhàn)斗結束之后,跪倒在地,頭,手、軀干都無力的下垂,表情痛苦表象著他內(nèi)心的害怕、良知的覺醒??墒谴藭r,無數(shù)雙手(群舞士兵的手)撫摸他,像一個網(wǎng)一樣困住他、按壓著想要出逃的他,最后他被這些手壓下、掩埋,他的身體開始隨著這些手震動,心開始隨著這些人涌動。慢慢的他的身體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他開始欣喜,開始魔怔,開始自己抽搐。這一連串的動態(tài)意象極富給“觀賞性”,用舞蹈的方式,用意象來說故事,給人以視覺的震撼的同時,對給人們關于人性與環(huán)境、本我與驅使的思考,抵制“邪思”,呼喚“良知”。再如舞劇中魏特琳保護婦女的那一段舞蹈,魏特琳站在舞臺中間的桌子上,她張開雙臂去擁抱,去撫摸婦女,她或是向周圍怒吼的展開雙臂,或是向婦女關切的展開雙臂,或是無助的向天空展開雙臂,無一不是展現(xiàn)著她的虔誠。她希望像她的主一樣,守住心中的良善,保護婦女。婦女們在她周圍形成一個內(nèi)圓,日本士兵在舞臺的周邊形成外圓。他們用四肢像狼一般在地上爬行,左右前后的移動,及表現(xiàn)了日本士兵的貪婪和獸性,又將當時事件緊張氣氛營造出來。內(nèi)圓的婦女,有人四竄的向外逃,有人害怕的躲在魏特琳的羽翼之下,有人跪拜,有人蜷縮。把婦女們的驚恐、哀鳴和絕望表現(xiàn)到淋漓精致??吹竭@段人們不禁開始思考,災難來臨時人們的反應,有人恐慌,有人無畏,有人展現(xiàn)人性的光輝。又如舞劇下半闕,出現(xiàn)的矩形方桌上出現(xiàn)兩張相對的椅子,一個穿著西裝的矮矮的日本人的形象在桌子上,張純?nèi)缗c他對立而坐。他們開始交替站立,慢慢開始同時站立,開始逼近對方,開始跺腳,開始跳上椅子。他們像是談判,像是質詢,更像是指責、控訴。在雙方激烈時桌子下方不斷向上夠的手,表達的死不瞑目的亡魂的申述。臺上的激勵爭吵,臺下當時場景的再現(xiàn),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面對這樣的沉痛的歷史事件時,我們的態(tài)度、我們的作為。我相信他也迫使著那些不愿意反思,不愿意承認的日本右翼分子沉思。
拉貝們的可敬,魏特琳們的虔誠,李秀英們的勇敢,東史們的誠實,張純?nèi)鐐兊膱?zhí)著,日本右翼們的可憎,30萬亡魂的吶喊和劊子手們的殘暴,每個的生命質感不同,每個傳遞的動態(tài)意象不同,卻共同引起著人們關于人性與環(huán)境,本我與驅使 、我們面對這樣的沉痛的歷史事件時我們態(tài)度,我們的作為和生命的虔誠以及人性等的思考。
三、舞劇與“人文關懷”
在我們的心中佟睿睿是一個擁有自由的思想,獨立的精神的編導,且她是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感與使命感的編導。正如郭磊老師在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當代舞劇研究中心佟睿睿舞劇創(chuàng)作研討會中所說“佟睿睿關注傳統(tǒng),關注文化,并力圖通過作品的編創(chuàng),引申出她作為一個個體,對傳統(tǒng)文化于當下現(xiàn)實的思考,而被僅僅是將其視為一個從屬個體的自我表達與闡述路徑。”回顧其過往作品不論是致力于倡導人與自然與環(huán)境和諧共處的《朱鹮》還是2009年獻祭四川汶川地震一周年,試圖告訴人們告別悲痛,擁抱希望的現(xiàn)代舞集《大地》都在以其一個獨立藝術家的思考來回應現(xiàn)實,呼喚光與希望。
12年前,佟睿睿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之際就創(chuàng)作《南京1973》,《南京1973》曾帶給我們以震撼,張純?nèi)缱穼ぶ禾亓盏拿\路線,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個如同人間煉獄一般的“南京大屠殺”:日軍瘋狂的殺戮,四散無處狂奔的人們,哭泣的孩童,被侮辱的婦女,散發(fā)著恐懼的萬人坑,無以被充滿血腥,體現(xiàn)著災難與悲憤。當12年后的《記憶深處》走上舞臺時,我們仿佛可以感受到佟睿睿導演的“那時??M繞心頭,揮之不去”的感覺,以及“索性再走一步,走深一步”的決心。也許是12年的沉淀,也許是公祭日,世界記憶名錄等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舞劇《記憶深處》的創(chuàng)作正如其編導佟睿睿所說“忠于真實的人物和事件,立于對人性本真的表達,避免走向另一端,不讓舞臺充滿殺戮?!痹诩捌鋬?nèi)斂的風格下,運用不簡單的表達對悲慘的逃脫,對黑暗中黎明的期望。從“小我”出發(fā)隱喻“大我,從真實的歷史人物原型從出發(fā)折射國家,民族。無畏、可敬的救助者,堅強、勇敢的幸存者,誠實的懺悔者共同揭示日軍的肆虐、猖狂的行徑,隱喻國難給百姓和民族的傷痛與悲鳴。舞劇不為重述國殤,不為再現(xiàn)悲難,只為讓每一個國人心中南京不僅僅是虎踞龍盤的六朝古都,不僅僅有煙籠寒水月籠紗的秦淮風月,更有這樣一段應該在記憶深處激蕩回響的慘痛歷史。讓我們明白在民族復興的時代下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tài)度面對國家之傷痛,民族之恥辱。
佟睿睿對現(xiàn)實、對人文的關懷,一直貫穿著她的作品,在舞劇《記憶深處》更為凸顯無論是大主題,還是張純?nèi)缛崦?,去解開,去承受的小動作都體現(xiàn)著編導的人文關懷。當代中國需要這樣有責任,有擔當,有人文情懷的藝術家。
舞劇《記憶深處》在我國舞劇重直覺而輕想象,重再現(xiàn)而輕表現(xiàn),重模仿而象征,重客觀而輕主觀,執(zhí)著于將線性事件搬上舞臺,“啞劇+煽情雙人舞+風情插畫”成為中舞劇“標簽”的背景下。《記憶深處》將“思想性”與“觀賞性”、音樂與舞蹈語言、“舞”與“劇”的完美融合都進行了完美融合,以及它對現(xiàn)實的思考,對責任的擔當對中國舞劇具有先進的示范意義。
參考文獻:
[1]于平.“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N].中國文藝,2018-12-14.
[2]慕羽.現(xiàn)實題材舞劇之“真”——評當代舞劇《記憶深處》[J].中國文藝評論,2019,(04).
[3]佟睿睿.靈魂,在黑暗的微光中跳舞[N].中國文化報,2018-01-10.
[4]劉小藝.“再走一步,更深一步”——佟睿睿《記憶深處》[J].藝術評鑒,2019,(09).
[5]于雪.舞劇《孔子》的文化解讀[J].文藝爭鳴,2016,(11).
[6]詩意的流淌 女性的情懷 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當代舞劇研究中心佟睿睿舞劇創(chuàng)作研討會紀實[J].舞蹈,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