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霞,馬含夕,孫初雪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超聲科 江蘇 常州 213003)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e)是血管外科疾病,多發(fā)生于中老年患者,其誘因主要為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及動脈受壓等。臨床將血管造影作為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的金標準,但由于該檢查費用較高,且對患者有較大創(chuàng)傷性,多數患者不易接受,限制其應用[1]。而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臨床疾病中得到廣泛應用。本文探究了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的診斷效果。
將我院自2016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84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血管造影確診為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伴隨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及昏厥;雙側上肢血壓在20mmHg以上;患者臨床資料均完整。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性疾??;伴隨有心腦血管疾??;精神病者;造影劑過敏者;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免疫性疾病者。男性59例,女性25例;年齡50~88歲,平均(71.0±9.3)歲;鎖骨下動脈中度狹窄患者44例,重度狹窄患者21例,閉塞患者15例;左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探查不清患者2例,大動脈炎患者2例。
采用飛利浦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2.5~10MHz?;颊呷⊙雠P位,頭后仰偏向健側,掃描范圍:依次掃描頸椎段動脈、頸總動脈、頸內外動脈、鎖骨下動脈、腋動脈。再調整頻率,掃描主動脈弓部分、無名動脈及鎖骨下動脈起始段。并測量患者頸動脈內徑、斑塊大小、內膜厚度及其血流方向等。由2名資歷較深的影像學科醫(yī)生聯(lián)合診斷。對比數字血管造影和超聲檢查的結果。
根據患者椎動脈血流頻譜評定盜血程度,可分為無、Ⅰ度、Ⅱ度、Ⅲ度。無盜血:患者椎動脈的血流方向和頻譜形態(tài)均呈正常狀態(tài);Ⅰ度:患者椎動脈在收縮中晚期的血流速度不斷降低,且在收縮峰與舒張峰間有軌跡;Ⅱ度:患者的椎動脈在收縮期血流反向,且在收縮峰與舒張峰間明顯血流;Ⅲ度:椎動脈在收縮峰與舒張峰的血流呈現(xiàn)反向。
超聲檢查與數字造影檢查相一致,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準確率高達100%。如下表所示。
表 兩種檢查方法盜血程度比較(%)
本組84例患者中,有43例二維結構清晰,可明確探及強回聲、低回聲或混合回聲斑塊,導致鎖骨下動脈局部管腔狹窄;另有30例因患者肥胖、血管走形等原因致其二維聲像圖顯示不清,進而導致無法確定鎖骨下動脈起始段有無狹窄,需根據其血流頻譜改變才能做出診斷;有10例由于右側鎖骨下動脈起始段走形彎曲、前壁形成皺襞而導致其狹窄;有1例因大動脈炎而導致右側鎖骨下動脈狹窄。其圖像如下圖1、圖2及圖3所示。
圖1 隱匿型鎖骨下動脈盜血 椎動脈頻譜收縮期出現(xiàn)“切跡”
圖2 部分型鎖骨下動脈盜血 椎動脈頻譜收縮期逆向,舒張期正向
圖3 完全型鎖骨下動脈盜血 椎動脈頻譜呈逆向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是由動脈畸形、動脈炎、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動脈受壓所致,由于左側鎖骨下動脈源于主動脈弓,管徑較細,長度較長,血液極其容易發(fā)生湍流而導致內膜中層損傷,最終出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3]。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診斷的金標準是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此方法可以判斷血管的閉塞和狹窄部位,但是病變位置的血液動力學變化是無法進行判斷的。而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具有重要價值。
近年來,伴隨著超聲技術的發(fā)展,彩色多普勒超聲具有以下優(yōu)點:價格低廉,可重復性,無創(chuàng)傷性;可直觀地觀察動脈的管腔、管壁、走形,還可以通過CDFI及PWI觀測血流動力學變化,由此不僅可評價動脈的狹窄情況,而且可觀察到椎動脈血流頻譜的改變[4]。由于左側鎖骨下動脈位置較深,超聲檢查對于其起始部位探查較困難,肥胖患者的更不易被探查,可通過采用腹部探頭(2.0~5.0MHz)來探查。通過椎動脈血流的改變,可提示鎖骨下動脈起始段或無名動脈有無狹窄,在CDFI觀察椎動脈時應注意:一般選擇椎間段的椎動脈來觀察其血流方向;勿把反向的椎動脈誤認為椎靜脈,要與同側的頸動脈相比較來判斷其血流方向[5]。在診斷時,應根據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與椎動脈血液阻力增大導致的血流頻譜反向來鑒別,從而提高確診率。
綜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可觀察動脈形態(tài)及血流情況,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