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洋
(成都市第六人民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靜脈留置針能夠減輕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在臨床運用性較廣,但封管成功與否與封管方式具有一定相關性[1]。不規(guī)范的封管方式,可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發(fā)生,縮短置管時間,隨著相關研究的深入,臨床學者發(fā)現,改良式正壓封管技術,能夠降低靜脈炎、堵塞的發(fā)生,提高封管效果[2]。而本文探索了兩種封管技術的有效性,如下文報道。
在2017年7月15日至2018年7月15日期間選擇100例使用密閉式靜脈留置針治療患者為試驗對象,均采用數據庫隨機分組式,各50例。觀察組平均年齡(52.39±3.97)歲,平均體重(62.72±5.79)kg;性別:男性29例,女性21例;留置針選擇部位:14例選擇手背靜脈,10例選擇肘窩靜脈,11例選擇腕部頭靜脈,15例選擇前臂掌側靜脈。對照組平均年齡(52.47±3.56)歲,平均體重(62.31±5.55)kg;性別:男性28例,女性22例;留置針選擇部位:15例選擇手背靜脈,9例選擇肘窩靜脈,10例選擇腕部頭靜脈,16例選擇前臂掌側靜脈。兩組資料不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選擇穿刺部位:需首選患者活動時受影響小、血流量豐富、彈性好、直、粗的前臂靜脈血管。
本次使用的密閉式靜脈留置針選擇BD公司提供的第4代,雙鴿注射器5ml,透明敷貼為6厘米×7厘米,肝素鈉封管液50U/ml。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正壓封管治療,在完成輸液工作后,將頭皮針斜面留在肝素帽內,連接注射器和頭皮針,采用3~5ml肝素鈉封管液,運用脈沖推注方式,最后剩余0.5ml采用邊推邊拔針方式,加強正壓封管,最后在靠近穿刺口一端卡緊,勿碰前端導管。
觀察組采用改良正壓封管技術治療,具體方法如下:抓取位于關閉夾外側的延長管推入調節(jié)夾,采用緩慢推注正壓封管法。在輸液完畢后,需將輸液器的調節(jié)器關閉,分離頭皮針和輸液器銜接處,將裝有肝素鈉封管液的注射器筒連接頭皮針(頭皮針接五毫升空針),在退出頭皮針時,注意將針尖退至肝素帽。脈沖式沖管選擇2ml,剩余2ml生理鹽水時采用正壓封管,剩余0.5ml時關卡子,并用力推注空針,讓生理鹽水填滿整個留置針,最后拔除頭皮針。
對比兩組靜脈炎分級、靜脈炎發(fā)生率、堵管率、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封管時間。
靜脈炎分級[3]:III級:患者靜脈存在條索狀改變,且可觸及硬結,穿刺部位存在紅腫、疼痛感;II級:未觸及硬結,靜脈有條索狀改變,局部穿刺點存在紅、腫,輕度疼痛;I級:未觸及硬結,靜脈無條索狀改變,紅腫癥狀較輕。
選擇SPSS21.0軟件統(tǒng)計學處理,當對比值存在統(tǒng)計差異,用P<0.05代替。
觀察組靜脈留置針留置時間、封管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封管時間和留置時間
觀察組堵塞率、靜脈炎發(fā)生率以及靜脈分級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對比封管效果
靜脈留置針易于固定和操作,其管徑粗、導管柔軟,利于液體的輸入,目前臨床上又稱之為套管針,一旦患者變換體位或出現躁動時,不易損傷血管,出現滑脫,連接延長管,可方便臨床給藥,且為長期輸液、休克、搶救患者提供有效治療通道,為臨床治療帶來極大方便,減少患者反復穿刺帶來的痛苦,目前開始廣泛推廣于臨床[4]。
留置針能夠減少護理工作量,一項良好的封管技術,可延長留置針使用時間,而改良正壓封管技術與傳統(tǒng)封管技術相比,主要優(yōu)勢在于:(1)改良正壓封管技術能夠擴寬留置針的使用范圍,保護存在凝血問題患者,且無需使用抗凝劑,解決如何封管問題,阻止血栓形成,避免血液回流,封管效果顯著;(2)改良正壓封管技術能夠減少血栓帶來的危害,避免血源性污染,減少一次性物品的消耗;(3)改良正壓封管技術能夠延長置管時間,提高封管成功率,降低堵塞、靜脈炎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利于在臨床推廣,也是維護靜脈留置針的重要環(huán)境。
總而言之,改良正壓封管技術具有較好的封管的效果,更為簡便易行,用于靜脈留置針患者中效果顯著,利于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