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娟 王亞東 黃玲玲
(張家港市中醫(yī)醫(yī)院腦病科 江蘇 張家港 215600)
急性腦卒中患者睡眠障礙是臨床常見癥狀,對生活質量和神經功能恢復有不利影響 本研究主要分析我院298例急性腦卒中住院患者的睡眠障礙,并探討影響睡眠障礙的相關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98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74例,女性124例,年齡(59.15±10.27)歲。通過頭部CT證實所有患者均有中風,持續(xù)時間在兩周內。發(fā)病前,沒有睡眠障礙,抑郁癥或精神疾病。排除嚴重的心臟,肺和肝功能障礙。
1.2 方法與觀察指標
PSQI評分的具體項目,包括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等功能,按照每個項目0~3分進行評分,累積的評分總數(shù)大于7分視為睡眠障礙。NDS評分的參考標準為:輕型(1~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的患者得分越高。HAMD指標中總分>8分列為抑郁組,≤8分列為非抑郁組。。
表1 腦卒中睡眠障礙和各項指標的關系對比[n(%)]
表2 腦卒中后抑郁組與非抑郁組PSQI評分對比(±s)
PSQIn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PSQI總分抑郁組1791.78±0.561.36±0.511.87±0.491.05±0.371.42±0.531.74±0.451.46±0.5310.68±3.93非抑郁組1791.06±0.540.98±0.421.44±0.430.83±0.331.07±0.411.15±0.391.19±0.467.72±3.51 t 10.5996.7857.6885.1579.44211.5764.4946.526 P 0.000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與性別的關系
在參與本組資料研究的患者中PSQI評分>7分的患者139例,睡眠障礙總發(fā)生率為46.64%,其中男性61例,人數(shù)占比為35.06%(61/174);女性73例,人數(shù)占比為58.87%(73/124),兩者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
2.2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與年齡的關系(P<0.05)。見表1。
2.3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與卒中部位、NDS的關系 。見表1。
在卒中部位的發(fā)生人數(shù)中,大腦皮質下的發(fā)生率比大腦皮質以及小腦卒中的患者發(fā)生率要高,大腦左半球比右半球的發(fā)生率高。神經功能評分較高的患者(16~45分),屬于神經功能中重度缺損,其睡眠障礙的發(fā)生率要顯著高于輕度缺損患者(16~45分)。均具有顯著差異(P<0.05)。
2.4 腦卒中后睡眠障礙與抑郁因素之間的關系比較(P<0.01)。見表2。
本文研究結果中,急性腦卒中后睡眠障礙發(fā)生率為46.64%,在性別方面女性高于男性;年齡方面,>70歲與<50歲的患者要高于50~70歲年齡段患者 ;卒中部位方面,由于大腦皮質下卒中與睡眠相關聯(lián)的解剖部位分布相同,發(fā)生率要高于皮質卒中、小腦的患者,左側大腦半球的額顳葉及基底節(jié)區(qū)與睡眠的相關性更為顯著,造成大腦左半球發(fā)生率高于右半球;抑郁因素方面,抑郁患者的單胺類神經遞質較非抑郁患者要明顯,而睡眠障礙與單胺類遞質存在密切聯(lián)系,進一步加劇了腦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礙。因此,有必要對其造成影響的相關因素做出研究,進而采取相關措施,改善腦卒中患者的睡眠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