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洲
(河北保定一中 河北 保定 071000)
思維定勢(Thinking Set),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huán)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fā)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采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枷鎖.
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由于個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結論輕過程,重講解演示輕學生主動參與和構建,再加上學生長期低效重復的作業(yè),使得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時形成思維定勢.這種情況對于具有中等學力的學生來說,影響尤為突出.
下面筆者根據(jù)自己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幾個問題來談談思維定勢的問題.
理想變壓器模型,忽略磁損、鐵損和銅損.沒有磁損,根據(jù)互感原理才有電壓比等于匝數(shù)比.忽略鐵損和銅損,能量在轉換和傳遞過程中才沒有損失,所以輸入功率才等于輸出功率.在實際變壓器的生產(chǎn)制造過程中會通過材料及其構造來盡量減少這些損失,比如用閉合鐵芯、硅鋼材料制作等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忽視理想變壓器結構和原理教學,重視結論在解題中的應用,加上日常訓練的習題中學生遇到的大多是理想變壓器,從而使學生對“理想變壓器”形成思維定勢.例如2011年高考浙江物理第3題,當年這個題正答率很低,成為大難度試題.
【例1】(2011年高考浙江卷)如圖1所示,在鐵芯上、下分別繞有匝數(shù)n1=800匝和n2=200匝的兩個線圈,上線圈兩端與u=51sin 314tV的交流電源相連,將下線圈兩端接交流電壓表,則交流電壓表的讀數(shù)可能是( )
A.2.0 V B.9.0 V
C.12.7 V D.144.0 V
圖1 例1題圖
從此題的情境敘述來看,該變壓器很明顯不是理想變壓器,鐵芯不閉合,而且題目通過設問“讀數(shù)可能”來提醒學生注意模型的構建,如果是理想模型,則只能有一種結果,何來“可能”之說?
電學實驗中用滑動變阻器來控制電路得到多組數(shù)據(jù),電路有兩種:一是分壓電路,二是限流電路.“分壓電路的滑動變阻器總電阻一般比較小,在調(diào)節(jié)時線性好,而且電壓的調(diào)節(jié)范圍最大”,這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強調(diào)的結論,在實驗練習題中大多也是這樣來選擇.但是在實際實驗中或者考試題目中,選擇滑動變阻器還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滑動變阻器的額定電流,實驗電路有其他特殊要求等等,從實驗安全和操作上都會有不同的選擇.例如2007年高考江蘇物理電學實驗試題.
【例2】(2007年高考江蘇卷)要描繪某電學元件(最大電流不超過6 mA,最大電壓不超過7 V)的伏安特性曲線,設計電路如圖2所示,圖中定值電阻R為1 kΩ,用于限流;電流表量程為10 mA,內(nèi)阻約為5 Ω;電壓表(未畫出)量程為10 V,內(nèi)阻約為10 kΩ;電源電動勢E為12 V,內(nèi)阻不計.
實驗時有兩個滑動變阻器可供選擇:
a.阻值零到200 Ω,額定電流0.3 A
b.阻值零到20 Ω,額定電流0.5 A
本實驗應選的滑動變阻器是______(填“a”或“b”).
圖2 例2題圖
此題給出的實驗電路,其控制部分為分壓電路,學生的思維定勢是選擇小電阻滑動變阻器,對給出的滑動變阻器的額定電流視而不見,從而導致做錯題目.
電學實驗“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教材上有兩種測量電路,如圖3所示.
圖3 測電源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兩種電路
根據(jù)實驗原理,分析誤差得到結論:用甲圖測量時,電動勢測量值等于真實值,內(nèi)阻的測量值偏大;用乙圖測量時,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測量值都偏小.
所以,通過課堂教學,最后教師強調(diào):由于干電池的內(nèi)阻很小,用甲圖測量,內(nèi)阻的測量相對誤差太大,而用乙圖測量,雖然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測量都有誤差,但都跟真實值比較接近,所以我們選擇乙圖來測量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阻.于是在分組實驗中學生采用乙圖做實驗,很多實驗訓練題也是這樣,學生的思維定勢逐漸形成.
但考題對本部分內(nèi)容考查時,電源不一定就是一節(jié)干電池,也不一定電動勢和內(nèi)阻的測量同時考查.那么當題目條件發(fā)生變化時,學生的思維定勢就會帶來錯誤的結論.
【例3】某同學用伏安法測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現(xiàn)備有下列器材:
A.被測干電池一節(jié)
B.電流表:量程0~0.6 A,內(nèi)阻rA=0.3 Ω
C.電壓表:量程0~3 V,內(nèi)阻未知
D.電壓表:量程0~15 V,內(nèi)阻未知
E.滑動變阻器:0~10 Ω,2 A
F.滑動變阻器:0~100 Ω,1 A
G.開關、導線若干
在現(xiàn)有器材的條件下,要盡可能準確地測量電池的電動勢.實驗電路圖應選擇圖3中的______(填“甲”或“乙”).
此題要求測量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動勢,不需要測量內(nèi)阻,選擇乙圖測量電動勢有系統(tǒng)誤差,而甲圖測量不會有系統(tǒng)誤差.可是學生依然選擇乙圖,這就是思維定勢的危害.
【例4】測量“水果電池”的電動勢和內(nèi)電阻的實驗中,將一銅片和一鋅片分別插入同一只蘋果內(nèi),就構成了簡單的“水果電池”,其電動勢約為1.5 V,可是這種電池并不能點亮額定電壓為1.5 V,額定電流為0.3 A的手電筒上的小燈泡,原因是流過小燈泡的電流太小了,經(jīng)實驗測定電流約為3 mA.現(xiàn)有下列器材:
待測“水果電池”;
滑動變阻器R1:0~30 Ω;
滑動變阻器R2:0~3 kΩ;
開關、導線等實驗器材.
本實驗選用圖3中的哪個實驗原理圖?______.(填“甲”或“乙”)
此題測量的電池不再是干電池,而是水果電池,特點是內(nèi)阻很大,遠大于電流表的內(nèi)阻.全面考慮測量的誤差來看,顯然甲圖更適合用來做本實驗.雖然用甲圖測量時內(nèi)阻的測量值還是偏大,但與真實值的相對誤差較小,而且電動勢的測量沒有系統(tǒng)誤差.
學生物理學習過程中,需要適當?shù)木毩?,形成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甚至能夠熟悉科學探究的過程,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責任.但是過多的重復練習,重結論輕過程的教學方法,會使得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把物理學習變成記憶物理公式和物理模型,套用解題模式等等,形成思維定勢.導致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注意物理情景的描述,審題粗糙,利用思維定勢錯誤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在物理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深度參與,幫助學生實事求是,打破思維定勢.搜集典型例題,把那些學生司空見慣的題目進行深度挖掘,采用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變換條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歷解題過程,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糾正他們的思維方式和做題習慣,破除思維定勢,讓學生真正明確解決實際問題必須要弄清物理情境,挖掘隱含條件,具體問題具體處理,靈活應用物理學原理解決問題,而不是死記結論,不分條件亂套結論.